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粉彩“二甲传胪”图鼻烟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11-08 投稿人 : loveart 围观 : 评论
中文名 粉彩“二甲传胪”图鼻烟壶
外文名
创作者
别名 粉彩“二甲传胪”图鼻烟壶
时代
门类 陶瓷
出土
备注 文物号(新00043777)
文保级别
馆藏地点 故宫博物院

粉彩“二甲传胪”图鼻烟壶❖图片

粉彩“二甲传胪”图鼻烟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粉彩“二甲传胪”图鼻烟壶❖简介

粉彩“二甲传胪”图鼻烟壶,清道光,高5.8厘米,口径1.8厘米,足横2.8厘米,足纵1.7厘米。

鼻烟壶小口、椭圆形扁圆腹、椭圆形圈足。腹部两面均以粉彩描绘两只螃蟹和芦苇、水藻。外底自右向左署矾红彩篆体“道光年制”四字横排款。

乍看这件鼻烟壶上的图案,似为常见的池塘小景,其实它是一种人们喜闻乐见的吉祥图案——“二甲传胪”,亦称“黄甲传胪”。我国古代科举甲科及第者,其名附卷末,用黄纸书写,故曰黄甲。清代科举考试分为三级,即乡试会试殿试。殿试亦称廷试,由皇帝亲自主持。殿试名次分为三甲,一甲共三名,依次为“状元”、“榜眼”、“探花”,赐进士及第。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明代科举称第二、三甲中的第一名为“传胪”,清代则专称二甲第一名为“传胪”。 另外,“胪”的本意为陈述、陈列,我国古代以上传语告下为胪,故“传胪”亦指科举时代殿试揭晓唱名的一种仪式。殿试公布名次之日,皇帝亲御太和殿,传胪官宣布第一、二、三甲名次,由阁门承接,传于阶下,卫士齐声传名高呼,谓之传胪。若再加以引申,“传胪”泛指科举及第。

由于螃蟹有坚硬之甲壳,而且《事物异名录•水族蟹》:曰:“蟹之大者曰蝤蛑,名黄甲”。芦苇之“芦”谐“胪”音,因此,古人常画两只螃蟹配以芦苇,寓意“二甲传胪”或“黄甲传胪”,藉此祝人官运亨通、前程似锦。


相关知识科普


粉彩

釉上彩品种之一。与五彩相对而言,故亦称软彩。创烧于康熙晚期,成熟于雍正、乾隆两代。粉彩在彩绘中以渲染表现明暗,使每一种颜色都有不同层次的变化。《饮流斋说瓷》中说“软彩又名粉彩,谓彩色稍淡,有粉匀之也,硬彩华贵而深凝,粉彩艳丽而清逸。”粉彩的施绘工艺是先用含砷的“玻璃白”打底;彩料有用芸香油调合。乾隆时的清宫档案对粉彩则称之为“洋彩”。

矾红

一种以氧化铁为着色剂、在氧化气氛中烧制而成的低温红釉。其色泽往往带有一种如橙子般的红色,没有铜红纯正鲜艳,但呈色比较稳定,在烧造工艺上比出高温铜红容易得多,因此,御器厂便以矾红取代了铜红。清代矾红被大量使用,一般用于五彩、斗彩器。

吉祥图案

中国传统装饰图案,用以表示祝福和象征吉祥。明清以来,以寓意、谐音的方式体现吉祥的图案十分流行。如牡丹--富贵,桃实--祝寿,石榴--多子,蝙蝠--福,喜鹊--喜庆,鱼--富足有余等等。同时,还常用多种动、植物搭配组成吉祥图案纹饰,如: 梅花、竹子、喜鹊——“梅竹双喜” 牡丹、白头翁——“富贵白头” 蜜蜂、马、猴——“马上封侯” 牡丹、瓶——“富贵平安” 鹿、鹤——“鹤鹿同春” 灵芝、仙鹤衔佛手、竹——“灵仙祝寿” 石榴、佛手、桃实——“福寿三多” 卍带、鲇鱼、如意——“万年如意”、“年年有余” 荷花与盒——“和合二喜” 如意云纹、平水杂宝、海水江崖——“寿山福海”等等。

黄纸

又称黄麻纸。即以本色麻纸染以黄檗(又称黄柏,芸香科落叶乔木,皮中有生物碱-小柏碱,既是染料,又是杀虫防蛀剂)树汁而成。古代素以黄色为贵,自魏晋至唐宋时期,染黄纸最为盛行。黄纸多用于写经,也是皇帝书写诏书的常用纸张。科举甲科进士及第者的名单均用黄纸书写,固有“黄甲”、“金榜”之称。殿试时皇帝用黄纸书写而发布的文告又称“黄榜”。近年来在我国敦煌石窟发现的写经大都为黄纸,于此可见我国染纸加工技艺历史之悠久。

乡试

科举三级考试之一。唐宋时称“乡贡”、“解试”。由各地州、府主持考试本地人,一般在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金代以县试为乡试,由县令为试官,取中者方能应府试。元代在行省举行,但腹里则分别在河东、山东二宣慰司和真定、东平、大都、上都四路举行,共17处。考试分两榜,蒙古、色目人榜只试两场,汉人、南人榜试三场。明、清两代定为每三年一次,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凡本省生员与监生、荫生、官生、贡生,经科考、岁科、录遗合格者,均可应试。逢子、午、卯、酉年为正科,遇庆典加科为恩科,考期亦在八月。各省主考官均由皇帝钦派。中式称为“举人”,第一名称“解元”。凡中式者均可参加次年在京师举行的会试。

会试

科举考试方式之一,因士子会集京师参加考试,故名。又因在春季由礼部主持,亦称“春闱”、“礼闱”。相当于唐、宋时期的省试。会试之称始于金。明代每三年举行一次,定于辰、戌、丑、未年的二月分三场进行。清初沿明制。乾隆十年(1745年)改考期为三月。主考官称总裁,同考官18人。录取人数不定,钦定录取名额。录取者称贡士,第一名称会元。随后参加殿试。

殿试

古代科举考试的最高等级,因在皇宫大殿内举行,故称殿试。

“传胪”

宣布殿试结果称传胪。

太和殿

相关文章

  • 吉州窑剪纸贴花小碗 - 故宫陶瓷器藏品
    吉州窑剪纸贴花小碗 - 故宫陶瓷器藏品

    吉州窑 剪纸贴花小碗,宋,高5.3厘米,口径10.5厘米,足径3.5厘米。碗敞口,深弧壁,浅圈足。内外施两种釉,内壁为窑变花釉,饰3组酱色菱形开光式剪纸纹样;外壁为酱釉,点以浅黄色斑点。将民间剪纸贴花艺术直接运用到瓷器的装饰上是吉州窑匠师的创举。...

    1709 吉州窑 剪纸贴花 花釉 菱形开光 开光
  • 钧窑玫瑰紫釉鼓钉三足花盆托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钧窑玫瑰紫釉鼓钉三足花盆托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鼓钉三足,北宋,高8.7厘米,口径22.5厘米,足距16厘米。花盆托敛口、浅弧腹、平底,底下承以三个云头形足。外壁口沿下和近底处各环列一周鼓钉纹,上面一周十九枚鼓钉,下面一周十六枚鼓钉。外底刻有数目字“二” ,表明它是同套器物中尺寸属于第二大者。内施天蓝色釉,并分布着几道明显的“”,外壁玫瑰紫釉与天蓝釉相交融。器表鼓钉处釉垂流明显,给人以自然生动之美感,增添...

    309 钧窑 玫瑰紫釉 花盆托 花盆 蚯蚓走泥纹 天蓝釉 蓝釉
  • 白釉刻花鸡冠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白釉刻花鸡冠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白釉刻花鸡冠壶,辽,通高26.4厘米,足径7.4厘米。深腹,圈足。通体施白釉。壶身两面边缘均饰有凸棱,此为模仿皮囊壶边缘缝合凸起处。壶身两面刻花卉纹。鸡冠壶始见于辽代。契丹族入主北方建立辽国后,模仿惯用的皮囊壶烧制成瓷器。早期的瓷壶提手部分形似鸡冠并有系绳的穿孔,故名鸡冠壶。后来穿孔逐渐演变成提梁。这种器形保留了游牧民族生活用品的特色,体现了契丹工匠在制瓷工...

    1717 刻花
  • 明成化鲜红釉盘 - 故宫陶瓷器藏品
    明成化鲜红釉盘 - 故宫陶瓷器藏品

    明成化鲜红釉盘,高5厘米,口径20.9厘米,足径13.5厘米。盘敞口,弧壁,圈足,底微塌。因形似鸟窝,俗称“窝盘”。盘里及足内均施白釉。外壁施高温铜红釉。红釉釉层肥腴,呈色鲜艳,灿若天然红宝石。由于釉层气泡大且密集,釉面泛桔皮纹,使入射光线发生散射,视之柔和悦目。圈足外墙积釉处红里透黑,宛如青虾之背。口沿因高温烧成时釉料熔融、垂流而显露白色胎骨,形成一道圆润...

    666 鲜红釉 红釉 红宝石 青花 矾红釉 矾红 景德镇
  • 黄地素三彩二龙戏珠纹盘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黄地素三彩二龙戏珠纹盘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黄地二龙戏珠纹盘,明万历,高4.4厘米,口径23.3厘米,足径16厘米。 盘敞口,弧壁,圈足。盘心微下塌。通体黄地素三彩装饰。内底饰双龙戏珠纹,外壁饰莲纹。圈足内施黄釉。外底署楷体“大明万历年制” 双行六字款,外围青花双线圈。此盘的所有纹样均先用黑彩勾出轮廓,其内再填以紫、绿、孔雀绿、黑彩等。外壁黑彩晕散严重。盘的造型不太规整,随意性较强,爪如花朵,口、腹、...

    1984 素三彩 缠枝 黄釉 青花 龙纹
  • 像生瓷海螺 - 故宫陶瓷器藏品
    像生瓷海螺 - 故宫陶瓷器藏品

    海螺,清乾隆,高5.3厘米,长9厘米,宽6厘米。这是一件模仿天然海螺的像生瓷,内壁光滑,外壁装饰,达到了形肖逼真的程度。像生瓷是御器厂工匠利用,仿照自然中的胡桃、莲子、枣、栗子、花生、菱角、石榴螃蟹、海螺等各种动植物形象烧制的瓷器,因为釉色和形状都达到了逼真的程度,故有像生瓷之称。以清乾隆朝制品为最佳。像生瓷的标新立异,是乾隆时期瓷器造型成功的显著标志之一。...

    719 像生瓷 粉彩 景德镇 瓷土
  • 青花缠枝花纹天球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青花缠枝花纹天球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青花缠枝花纹天球瓶,高46厘米,口径8.9厘米,足径15.2厘米。瓶唇口,长颈,球形腹,平底。通体青花装饰。颈部绘纹和上仰变形如意头纹,其内绘花蕾。腹部为纹。素底无釉。肩部青花楷体“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横排款。此器形体高大端庄,纹饰细密严谨。明代是中国青花瓷器生产的黄金时期,而宣德朝则是明代青花瓷制作的顶峰阶段。宣德年间使用的青料大部分是“”料,青花上有金属光泽的黑斑,成为...

    877 青花 缠枝 天球 天球瓶 缠枝莲 花卉 花瓷 苏泥勃青
  • 德化窑白釉达摩像 - 故宫陶瓷器藏品
    德化窑白釉达摩像 - 故宫陶瓷器藏品

    白釉像,明,高25.4厘米。达摩广额深目,耳戴双环,满脸虬须,身披袈裟,其头部微低,双目凝视远方,双手拱于胸前,赤足站在浪花翻滚的海涛上,其衣衫被海风微微拂起。此像人物塑造生动,五官紧凑,眼聚沉思,神色安然从容,体现出达摩直契佛心自明永恒的坚定与淡然。汹涌翻卷的海浪,随风飘拂的衣衫都塑造得很有动感。瓷像施釉如凝脂,似美玉,滋润柔滑。其工艺成就代表了明代德化窑...

    779 德化窑 达摩 何朝宗
  • 定窑白釉双系罐 - 故宫陶瓷器藏品
    定窑白釉双系罐 - 故宫陶瓷器藏品

    白釉双系罐,五代,高13.5厘米,口径8.3厘米,足径11厘米。罐口外撇,短颈,溜肩,直腹,浅圈足。器里外施白釉,圈足无釉。颈下凸起弦纹一道,肩部刻划弦纹二道,两侧各一兽面衔环耳。此罐釉色洁白纯正,造型虽小,但端庄气派,双耳设计尤为精巧,犀利的刀工将青面獠牙的瑞兽刻画得极为生动。显示出皇家用瓷风度,是五代定窑中的精品。五代定窑的烧造与晚唐相近,这时期制瓷的风...

    1162 定窑 双系 弦纹 塑贴 白瓷 邢窑
  • 青花灵芝纹碗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青花灵芝纹碗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青花 灵芝纹碗,高5.5厘米,口径11厘米,足径4.5厘米。碗撇口,圈足,无款。碗心双圈内饰折枝山茶花纹,口沿内侧以青花晕染一圈,外壁饰缠枝灵芝纹,外口沿及圈足外饰青花线纹。此碗胎质洁净,造型简洁,青花发色浓重鲜艳,并有黑色结晶斑,为典型的苏麻离青料之风格。纹饰疏朗明快,雅致宜人,含有吉祥寓意。...

    1750 青花 灵芝 折枝 缠枝
  • 定窑白釉盒 - 故宫陶瓷器藏品
    定窑白釉盒 - 故宫陶瓷器藏品

    白釉盒,唐,高6.9厘米,口径9.8厘米,足径5.4厘米。盒呈圆形,上下子母口扣合,直壁,盖顶隆起,腹下内收,圈足。胎壁较厚,胎质坚硬。里外施白釉,釉色洁白,釉面莹润。此盒为典型的唐代定窑产品。定窑遗址位于河北省曲阳县,烧瓷始于唐而终于元,时间长达六七百年之久,产品尤以而闻名。唐代瓷盒以圆形为主,多为素面,至晚唐、五代时盒面多刻纹,器足渐高外撇。至宋时瓷盒形...

    858 定窑 曲阳 白瓷 素面 划花
  • 黄釉提梁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黄釉提梁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黄釉 提梁壶,辽,高29厘米,口径2.5厘米,足径7.5厘米。壶式较高,上扁下圆。壶上端一侧出管状口,口与肩上另一侧连以鸡冠状提梁,口与提梁根部饰凸起的带状饰物。壶下部饱满,圈足微外撇。胎上施白色化妆土,其上施黄釉,近足部不施釉。釉色光亮,釉面开有细小的纹片。   这类提梁壶,是由鸡冠壶逐渐演变而成。...

    1041 黄釉 提梁壶 化妆土
  • 五彩加金鹭莲纹尊 - 故宫陶瓷器藏品
    五彩加金鹭莲纹尊 - 故宫陶瓷器藏品

    五彩加金鹭莲纹尊,清,高44厘米,口径22.4厘米,足径14.2厘米。尊侈口外撇、长颈、溜肩、鼓腹、腹下内收至近足处外撇,形似凤尾,又称“凤尾尊”。口外沿和胫部各绘水波纹一周,颈、肩相接处绘回纹及水波纹一周。通体以白釉为地,上以红、黄、绿、蓝、紫、金等色彩绘鹭鸶莲塘纹。塘中水草、浮萍随波荡漾,嫩绿的新枝托起硕大的莲叶,随风摇曳,红色、紫色、金色的莲花,或含苞...

    435 五彩 凤尾尊 回纹
  • 当阳峪窑白釉剔花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当阳峪窑白釉剔花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当阳峪窑白釉剔花瓶,宋,高27厘米,口径5.5厘米,足径7.5厘米。纹饰分4层:肩部上层为卷枝纹,腹部主题纹饰为花叶纹,花叶肥硕饱满,腹部上下分别在两道弦纹之间划出网格纹,再剔去若干小方块,在整体网格纹中划分出交错的正反三角形。  此瓶花纹褐、白色调对比鲜明,腹部丰满肥大的花叶纹与上下两周网格几何形纹亦形成对比的装饰风格,其网格状剔花图案更是其它瓷窑产品中罕...

    1143 当阳峪窑 剔花 弦纹 磁州窑
  • 宜兴窑紫砂胎泥绘烹茶图题乾隆御制诗文执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宜兴窑紫砂胎泥绘烹茶图题乾隆御制诗文执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宜兴窑紫砂胎泥绘烹茶图题乾隆御制诗文执壶,清乾隆,高15.4厘米,口径5厘米,足径5.8厘米。壶圆筒形、短颈、直腹、长弯流、耳形柄、圈足。附伞形盖,盖顶置圆珠钮。浅粉色砂泥。壶腹一面长方形委角 开光内刻乾隆御题诗《雨中烹茶泛卧游书室有作》,句末钤圆形篆体“乾”字印和方形篆体“隆”字印。另一面泥绘庭院烹茶图。幽静的山间庭院中,堂屋内的主人和来访的高士谈兴正浓,...

    444 宜兴窑 委角 开光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