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明成化鲜红釉盘 - 故宫陶瓷器藏品

11-03 投稿人 : loveart 围观 : 评论
中文名 明成化鲜红釉盘
外文名
创作者
别名 明成化鲜红釉盘
时代
门类 陶瓷
出土
备注 文物号(新00166555)
文保级别
馆藏地点 故宫博物院

明成化鲜红釉盘❖图片

明成化鲜红釉盘 | 故宫陶瓷器藏品

明成化鲜红釉盘

明成化鲜红釉盘 | 故宫陶瓷器藏品

明成化鲜红釉盘款识

明成化鲜红釉盘❖简介

明成化红釉盘,高5厘米,口径20.9厘米,足径13.5厘米。

盘敞口,弧壁,圈足,底微塌。因形似鸟窝,俗称“窝盘”。盘里及足内均施白釉。外壁施高温铜红釉。红釉釉层肥腴,呈色鲜艳,灿若天然红宝石。由于釉层气泡大且密集,釉面泛桔皮纹,使入射光线发生散射,视之柔和悦目。圈足外墙积釉处红里透黑,宛如青虾之背。口沿因高温烧成时釉料熔融、垂流而显露白色胎骨,形成一道圆润的白边。胎体较厚,外底青花双圈,内楷书“大明成化年制”六字双行款,色泽淡雅,顿挫有力。

明代鲜红釉瓷器以永乐、宣德时产量最大,质量也最好,此后因技术等方面的原因,生产渐入困境,产量锐减,成功之作很少见。至嘉靖时,虽然宫廷一再催烧鲜红釉瓷器,但由于烧造难成,有关官吏不得不请求以容易烧造的低温矾红取而代之。

传世的成化鲜红釉瓷器极其罕见,故极珍贵。前些年景德镇珠山成化官窑遗址出土成吨的瓷片标本,鲜红釉瓷标本仅属个别,而上述鲜红釉盘标本亦属仅见,说明成化鲜红釉瓷只是偶然烧造。这种盘的造型、釉质(釉内气泡、桔皮纹等)均极似宣德鲜红釉盘,如无款识,极易被误认为是宣德器。


相关知识科普


鲜红釉

颜色釉品种之一。景德镇窑自元代开始烧造高温铜红釉瓷器,初创阶段呈色多偏暗。明初永乐、宣德时期景德镇窑烧制出纯正鲜艳的红釉,前人称之为鲜红。它以铜作呈色剂,在还原气氛中高温烧成。由于其对温度、气氛的要求特别敏感,稍有不慎即得不到纯正的红色,因此高温铜红釉是最难烧造的颜色釉品种,历来为人珍视。这种红釉器釉汁莹厚,器色鲜艳。因是当时祭日坛的用器,故也称祭红,又有积红、宝石红等异称。

红釉

颜色釉品种之一。其以铜为呈色剂,经还原焰高温一次烧成。红釉于北宋初年已出现,但呈色不太稳定。真正纯正、釉色稳定的红釉是景德镇窑在明初创烧的鲜红釉。嘉靖年间又创烧以铁为呈色剂的矾红釉。 铜红釉为高温釉,铁红釉为低温釉。高温红釉种类很多,按色泽分别称宝石红、霁红、豇豆红、郎窑红。如按其发展状况,则永乐鲜红、宣德宝石红、嘉靖矾红、康熙的郎窑红和豇豆红较为著名。

红宝石

红、蓝宝石都是以色命名的刚玉类宝石,属三方晶系,单晶呈柱状、桶状或近似腰鼓状,化学成分为氧化铝,硬度为9,密度为3.95-4.40,有透明、半透明、不透明三类,颜色以鸽子红、石榴红最为名贵。主要产自东南亚、印度、澳大利亚、巴西等地。古代,红宝石一直被用作护身符、辟邪符和装饰品。我国清代,红宝石还被用作亲王及一品官的顶戴标志。

青花

瓷器釉彩之一,被用作白地蓝花瓷的专称。因蓝花在釉下,所以青花属釉下彩。其原料为含氧化钴的钴土矿,以蓝青色料在瓷胎上描绘纹饰,然后施透明釉,在高温还原焰中一次烧成。元代景德镇已能烧制成熟的青花瓷器。青花瓷器的盛行改变了青瓷为主的局面,成为明、清两代中国瓷器生产的主流。

矾红釉

颜色釉品种之一。即以氧化铁为着色剂的低温红釉。因是以青矾(FeSO4.7H2O)煅烧所得到的氧化铁(Fe203)配入釉中,故称矾红。与铜红釉相比,矾红釉容易烧造,明代嘉靖年间,铜红釉瓷器烧造难成,有关官吏一再上疏皇帝,请求改烧矾红。

矾红

一种以氧化铁为着色剂、在氧化气氛中烧制而成的低温红釉。其色泽往往带有一种如橙子般的红色,没有铜红纯正鲜艳,但呈色比较稳定,在烧造工艺上比出高温铜红容易得多,因此,御器厂便以矾红取代了铜红。清代矾红被大量使用,一般用于五彩、斗彩器。

景德镇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位于江西省东北部,原名新平,因地处昌江东南,故又名昌南镇,北宋景德年间(1004--1007年)改称景德镇,以皇帝年号名。景德镇地处群山环抱之中,自然资源非常丰富,历史上曾以瓷、茶而闻名中外。瓷、茶并茂,工商辐辏,促进了城市的繁荣和经济的发展,曾与湖北的汉口镇、广东的佛山镇、河南的朱仙镇并称我国古代四大名镇。文献记载景德镇制瓷始于汉代,但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瓷窑遗址为五代时期。明、清以来,随着历朝皇帝在景德镇设御器(窑)厂,专门烧造宫廷用瓷,带动了民营瓷业的发展和繁荣,于是,天下至精至美之瓷器莫不出于景德镇,景德镇也因此博得“瓷都”之美誉。

相关文章

  • 贵妇出游画像砖 - 河南博物院陶器
    贵妇出游画像砖 - 河南博物院陶器

    贵妇出游画像砖南朝(公元420-580年) 纵19厘米,横38厘米,厚6厘米 1958年河南邓县学庄出土 长方形砖,正面模印贵妇出游图案。画面四人皆着裹衣长裙,面左次列。前二人梳环形高髻,一人袖手婷立,一人手执纨扇,裙带飘动,迎风而立。后二为侍女,头梳丫髻,其中一侍女腋下挟一茵席。画面人物形象反映了南朝达官显贵崇尚浮华的风气,是研究南北朝时期绘画艺术的珍贵实...

    665 陶器 贵妇出游画像砖 河南博物院藏品 河南博物院
  • 越窑青釉菱花口盘 - 故宫陶瓷器藏品
    越窑青釉菱花口盘 - 故宫陶瓷器藏品

    菱花口盘,五代,高2.1厘米,口径10.7厘米,底径5.3厘米。盘口呈菱花状,斜壁,平底。里外施青釉,釉色莹润纯正,外底有支钉痕。这件菱花口盘,口沿线条流畅,盘壁浅薄,给人以轻巧玲珑之感。釉面有明显经使用而留下的磨痕,说明是一件令人喜爱的传世珍品。花口盘自唐代中晚期开始流行,其造型受同时期金银器影响,至五代时最为盛行。此时的瓷器受金银器造型的影响较大,不仅盘...

    715 越窑 青釉 支钉
  • 景德镇窑青花缠枝牡丹纹罐 - 故宫陶瓷器藏品
    景德镇窑青花缠枝牡丹纹罐 - 故宫陶瓷器藏品

    牡丹纹罐,元,高27.5厘米,口径20.4厘米,足径19厘米。罐直口,短颈,溜肩,鼓腹,浅圈足,砂底。内外施白釉,外壁以青花为饰,自上而下用青花双弦线分隔成4个纹样带。颈上绘缠枝栀子花,肩部绘花,腹部绘缠枝牡丹,近足处绘仰莲瓣。这件青花罐造型饱满庄重。青花色调明艳,呈宝石蓝色而带黑色斑点,表明使用的是外来青料。画笔流畅,构图繁而不乱,每层纹饰之间因有相隔,既...

    1700 青花 缠枝 缠枝莲 弦纹
  • 宜兴窑“时大彬”款紫砂胎剔红山水人物图执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宜兴窑“时大彬”款紫砂胎剔红山水人物图执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宜兴窑“时大彬”款紫砂胎剔红山水人物图执壶,明晚期,通高13.2厘米,口径7.6厘米。清宫旧藏。壶为紫砂胎,方体,圆口,曲流,环柄,壸门足。通体髹红漆,雕山水人物纹样。壶体四面开光,内刻单线回头天锦和方格“卍”字地锦,分别雕刻松荫品茗等山水人物图案,开光外刻龟背锦纹。壶盖面与肩部雕饰吉祥杂宝纹,盖钮雕作莲花形。壶柄与流口雕饰飞鹤流云纹。壶底髹黑漆,漆下隐现描...

    854 宜兴窑 时大彬 剔红 执壶 壸门 开光 杂宝纹 雕漆
  • 定窑白釉刻花蟠螭纹洗 - 故宫陶瓷器藏品
    定窑白釉刻花蟠螭纹洗 - 故宫陶瓷器藏品

    定窑白釉刻花 蟠螭纹洗,北宋,高2.6厘米,口径13厘米,底径9厘米。故宫博物院藏。洗敞口,浅弧壁,平底内凹。里外施白釉,釉面温润,口沿无釉,镶铜扣,外壁有垂釉痕。内壁口沿下印回纹一周,内底刻划蟠螭纹。...

    1274 定窑 刻花 蟠螭纹 螭纹 垂釉 回纹
  • 仿哥釉塑贴三羊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仿哥釉塑贴三羊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仿哥釉三羊瓶,清雍正,高27厘米,口径7.3厘米,足径9.8厘米。瓶口呈浅笔洗状,细长颈,丰肩,肩以下渐收敛,撇足。瓶身凸起4道。瓶里外及足内满施仿哥釉,灰黑色的纹路迂回交错,分割釉面,使平静的釉面产生动感,给人以美的享受。瓶胫部塑贴三羊,呈酱黑色,姿态各异。外底署篆书“大清雍正年制”三行六字款。雍正六年(1728年),以员外郎的身份被派驻主持窑务。至雍正十...

    1723 塑贴 弦纹 青花 唐英 内务府 景德镇 御窑厂 三阳开泰
  • 彩绘三角纹灰陶鼎 - 河南博物院陶器
    彩绘三角纹灰陶鼎 - 河南博物院陶器

    彩绘三角纹灰陶鼎战国(公元前475-前221年) 通高20.1厘米,口径24厘米 1954年河南郑州岗杜出土 鼎腹与该组成扁球体,鼎有子口承盖,两侧有矩形耳外侈,底附三蹄足。盖上置有三个圆饼式纽。鼎腹上部用朱、白、黄色绘三角纹、树纹和圆点纹组成的纹带,耳上绘朱彩网纹,盖顶有两组凸凹弦纹。 (以上文字内容源自《大象中原:河南古代文明之光=Plentiful C...

    1252 陶器 彩绘三角纹灰陶鼎 河南博物院藏品 河南博物院
  • 景德镇窑卵白釉印花云龙纹盘 - 故宫陶瓷器藏品
    景德镇窑卵白釉印花云龙纹盘 - 故宫陶瓷器藏品

    云盘,元,高4.1厘米,口径15.9厘米,足径5.3厘米。盘敞口,浅弧壁,圈足。胎体洁白,里外施卵白釉。内底及内壁均云龙纹。枢府釉是元代地区创烧的一种白釉品种的统称。其胎体一般比较厚重,釉呈失透状,色白微泛青,恰似鸭蛋色泽,故又称“卵白釉”。其主要装饰手法是模印,题材比较简单,常见的有龙纹、芦雁纹或花纹。因这些白釉瓷器的花纹中间往往模印“枢府”两字,故称“枢...

    1905 卵白釉 印花 龙纹 模印 景德镇 缠枝 白瓷
  • 炉钧釉水丞 - 故宫陶瓷器藏品
    炉钧釉水丞 - 故宫陶瓷器藏品

    炉钧釉 水丞,清雍正,高4.5厘米,口径5厘米,足径4.8厘米。清宫旧藏。水丞敛口,折腹,圈足。器内外均施炉钧釉。足内阴刻篆书“雍正年制”双行四字款。炉钧釉是清雍正时期景德镇 御窑厂创烧的一种仿钧低温釉品种,此后历朝均有烧造盛行于雍正、乾隆时期。清人撰《南窑笔记》曰:“炉钧一种,乃炉中所烧,颜色流淌中有红点者为佳,青点次之。”雍正十三年唐英《陶成纪事碑记》记...

    1747 炉钧釉 水丞 阴刻 景德镇 御窑厂 仿钧釉 窑内气氛
  • 定窑白釉刻花花卉纹唾盂 - 故宫陶瓷器藏品
    定窑白釉刻花花卉纹唾盂 - 故宫陶瓷器藏品

    白釉花卉纹唾盂,宋,高7.4厘米,口径17.8厘米,足径4.6厘米。唾盂上部形状如盘,口内敛,中部束腰,下部形如圆盒底部,浅圈足。通体施白釉,釉呈牙白色,底部无釉。器盘部位刻划卉。此器造型端正,胎细腻坚硬,釉质,细润光滑,是定窑瓷器中的佳品。目前所见唾盂多为宋代品种,当时南北方各窑普遍烧造。此件白釉刻花唾盂,造型精致,釉色纯正,是不可多得的定窑精品。...

    255 定窑 刻花 花卉 唾盂 束腰 折枝 白瓷
  • 黄釉暗刻云龙莲瓣盘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黄釉暗刻云龙莲瓣盘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黄釉暗云龙莲瓣盘,清顺治,高4.4厘米,口径24.8厘米,足径5.8厘米。盘撇口,弧壁,圈足,足微撇。通体饰黄釉,色调较深。盘心暗刻正面云龙纹,内壁刻双龙赶珠纹,隙地暗刻朵云纹。外壁近足处黄釉下以青花绘莲瓣纹一周,纹饰细腻。底白釉,青花双圈内有“大清顺治年制” 六字双行款。顺治时期官窑瓷器很少,署有官窑款的制品更是罕见,我院收藏中只有茄皮紫釉和蓝釉盘,此盘弥...

    1926 黄釉 龙纹 青花 莲瓣纹 蓝釉
  • 绿地紫彩海水云龙纹碗 - 故宫陶瓷器藏品
    绿地紫彩海水云龙纹碗 - 故宫陶瓷器藏品

    绿地紫彩海水云龙纹碗,清雍正,高6.5厘米,口径15.1厘米,足径5.4厘米。清宫旧藏。碗撇口、直弧腹、圈足。碗内及圈足内均施白釉。外壁绿地紫彩海水云龙纹装饰。外底署青花楷体“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外围双圈款。...

    337 龙纹 青花
  • 定窑白釉刻划花海水双鱼纹盘 - 故宫陶瓷器藏品
    定窑白釉刻划花海水双鱼纹盘 - 故宫陶瓷器藏品

    定窑白釉刻划花海水双鱼纹盘,北宋,高4.3厘米,口径21.3厘米,足径6.5厘米。故宫博物院藏。盘呈浅斗笠式,撇口,瘦底,圈足。口镶铜扣。通身施白釉,外壁光素无纹。内壁刻花装饰。刻划两条游鱼在水中穿行。整个画面饱满而不显局促,游鱼刻画栩栩如生,海水纹以篦子划出,简洁灵动,不事雕琢。...

    668 定窑 划花 鱼纹 刻花
  • 仰韶文化彩陶几何纹盆 - 故宫陶瓷器藏品
    仰韶文化彩陶几何纹盆 - 故宫陶瓷器藏品

    几何纹盆,新石器时代半坡类型,高16.4厘米,口径37.4厘米。盆折沿,深直腹,圜底。泥质红陶。口沿及外腹部均以黑彩描绘纹饰,口沿上描绘以点定位的水波纹,腹部描绘两层三角形几何纹,两层三角形纹饰的大小及形状相同,但方向相反。可能是由鱼纹逐渐抽象演变而来。此彩陶盆的造型和纹饰具有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半坡类型(约公元前4800~前3900年)彩陶的典型特征。鱼纹是...

    625 彩陶 几何纹 仰韶文化 鱼纹
  • 琉璃厂窑黑釉凸龙盖罐 - 故宫陶瓷器藏品
    琉璃厂窑黑釉凸龙盖罐 - 故宫陶瓷器藏品

    琉璃厂窑黑釉凸龙盖罐,宋,高21.5厘米,口径12.5厘米,足径9.2厘米。 罐直口,弧腹,从上至下渐丰,圈足。颈部堆塑一条蟠曲的龙纹。器身鼓起五道弦纹,每道弦纹两侧贴饰对称的锥形尖角。通体施黑釉,釉不及底,近足处及底露出赭色胎体,胎体较粗糙。此器为宋代陪葬用的明器。...

    1110 琉璃 琉璃厂窑 盖罐 龙纹 弦纹 明器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