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宋拓唐道因法师碑 |
---|---|
外文名 | |
创作者 | |
别名 | 宋拓唐道因法师碑 |
时代 | |
门类 | 铭刻 |
出土 | |
备注 | 文物号(新00128746) |
文保级别 | |
馆藏地点 | 故宫博物院 |
宋拓唐道因法师碑❖图片
道因法师碑-封面
道因法师碑-碑文之一
道因法师碑-碑文之二
道因法师碑-碑文之三
道因法师碑-碑文之四
道因法师碑-碑文之五
道因法师碑-碑文之六
道因法师碑-碑文之七
道因法师碑-碑文之八
道因法师碑-碑文之九
道因法师碑-碑文之十
道因法师碑-碑文之十一
道因法师碑-碑文之十二
道因法师碑-碑文之十三
道因法师碑-碑文之十四
道因法师碑-碑文之十五
道因法师碑-碑文之十六
道因法师碑-碑文之十七
道因法师碑-碑文之十八
道因法师碑-碑文之十九
道因法师碑-碑文之二十
道因法师碑-碑文之二十一
宋拓唐道因法师碑❖简介
《道因法师碑》,唐李俨撰,欧阳通书,范素镌,唐刻,宋拓,黑墨毡蜡精拓,剪条装册,共41页,每页纵30.5厘米,横18厘米。
有张莲题签,翁方纲跋二段,钤有“翁方纲印”、“李国松”等印11方。为“蠲”字左下“皿”字未损本。翁方纲旧藏。
《道因法师碑》,全称《大唐故翻经大德益州多宝寺道因法师碑文并序》。此碑于唐龙朔三年(663年)十月立,正书,34行,行73字,横列正书7字。横额上透雕之三佛甚精。碑文主要记述道因和尚的生平活动。原碑今存陕西省博物馆碑林。
此碑书体严谨,笔力遒健,风范不凡,为欧阳通之代表作。清杨守敬评论此碑称:“森森焉若武库矛戟。”正是指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刚直不阿的气概,可谓书如其人。
明郭宗昌《金石史》,清孙承泽 《庚子销夏记》、洪颐煊《平津读碑记》等书著录。
相关知识科普
毡蜡
古人以毛毡擦墨,在纸上传拓石碑、刻帖或古器物上的文字。又在拓好的纸上涂蜡,以使墨色光亮,不易脱落。故以“毡蜡”作为拓本的别称,亦作“毡墨”。
翁方纲
翁方纲(1733—1818年),字正三,号覃溪,晚号苏斋,顺天大兴(今属北京市)人。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进士,官至内阁学士。博学,富藏书,工诗文,长于考证金石。书法初学颜真卿,继学欧阳询,旁涉汉隶,自成一格,与刘墉、成亲王永瑆、铁保并称“乾隆四家”。著有《两汉金石记》、《粤东金石略》等。
透雕
雕刻技法之一。一种是在浮雕的基础上镂空背景部分,有单面雕、双面雕之分。另一种介于圆雕和浮雕之间,常用于民间床、窗、梁、护板的雕刻中。
杨守敬
杨守敬(1839—1915年),字惺吾,号邻苏,湖北宜都人。清同治元年(1862年)举人。初习商,后潜心于历史、地理的研究。精金石之学,善书法,其书初学欧阳询,后致力于颜真卿、苏轼书风的研习,乃自成一家。曾以使馆随员身份赴日本,携古碑帖达万余种,与日本书法家交流研习,因而对日本书坛产生很大影响。归国后,任两湖书院地理教习及勤政学堂总教长。著有《日本访书志》、《书学迩言》、《晦明轩稿》等书多种,尤以历史地理和版本目录学成就为著。
郭宗昌
郭宗昌(?--1652年),陕西华州人,字允伯,一字胤伯,号委宛先生。清初隐居不仕,自构沚园于白涯湖上,柱础栏砌书刻款识铭赞。善鉴金石、书画,撰《金石史》、《松谈阁印史》,后者未见传本。
孙承泽
孙承泽(1592—1676年),字耳北,一作耳伯,号北海,又号退谷,山东益都(今山东寿光县)人。明崇祯进士,官给事中。李自成克北京,任四川防御使。入清,官至吏部左侍郎。富收藏,精鉴别书画,其常用鉴藏印记有“孙承泽印”、“退谷老人”、“北平孙氏砚山斋图书”、“北海孙氏珍藏书画印”、“长宜子孙”等。著有《庚子销夏记》八卷,为其所藏书画的著录书。此书所录以题跋为详,间有议论与考证,鉴裁精审,评论独到,为学者所重。另有《春明梦余录》《天府广记》等多种著述传世。其常用鉴藏印记有“孙承泽印”、“退谷老人”、“北平孙氏砚山斋图书”、“北海孙氏珍藏书画印”、“长宜子孙”等。
《庚子销夏记》
清代孙承泽撰,著录其家藏书画和石刻以及所见他人收藏的书画,共 8卷,成书于清顺治十七年(166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