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黄长吉玉兰墨 - 故宫文房用品藏品

01-06 投稿人 : loveart 围观 : 评论
中文名 黄长吉玉兰墨
外文名
创作者
别名 黄长吉玉兰墨
时代
门类 文房用品
出土
备注 文物号(新00152618)
文保级别
馆藏地点 故宫博物院

黄长吉玉兰墨❖图片

黄长吉玉兰墨 | 故宫文房用品藏品

黄长吉玉兰墨

黄长吉玉兰墨 | 故宫文房用品藏品

匣中的黄长吉玉兰墨

黄长吉玉兰墨 | 故宫文房用品藏品

黄长吉玉兰墨另面

黄长吉玉兰墨❖简介

黄长吉玉兰形墨,明万历,高6.8厘米,长径2.3厘米,短径1.1厘米。

圆雕作玉兰花苞形,造型逼真,柔美中孕育着绽放的生机。一枚花瓣上镌“长吉”篆文小印。

明代晚期是中国制墨业史上的繁荣阶段之一,制墨名家辈出,装饰题材丰富,且出现了圆雕造型的作品。此墨为这一时期少见的圆雕作品之一,艺术风格写实生动,体现出明清以来墨模雕制技术的精湛水平。


相关知识科普


黄长吉

黄长吉,明晚期人,擅画工笔山水。

圆雕

即立体雕,约出现于新石器时代晚期,如红山文化中的玉鸟、含山文化中的玉人等,都是早期圆雕的代表作。此技以后各代多有发展,至清代趋于鼎盛。

墨模

制墨用的工具,又名墨印、墨范。一般用木料(石楠木)雕绘而成。从实用功能讲,墨模是为制墨而用,处于附属地位,但从艺术角度看,墨模雕刻本身即具极高的观赏性,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凡墨模雕刻为阴文,塑成的墨则为阳文,反之墨模雕刻为阳文,塑成的墨则为阴文。墨模在雕刻技法上有线刻、浮雕及圆雕数种,型制样式上多种多样,务求精工。

相关文章

  • 象牙管“万国来朝”紫毫笔 - 故宫文房用品藏品
    象牙管“万国来朝”紫毫笔 - 故宫文房用品藏品

    象牙管“万国来朝”紫毫笔,清乾隆,通长17.1厘米,管径0.8厘米,帽长8厘米。笔为象牙管,笔管光洁圆润,管端题铭“万国来朝”四字,为众属国纷纷来朝贺君主之意。笔管纳毫为紫毫,毫短而出锋,毫色黑紫,富有光泽,外毫缚以点翠,亮丽美观,有画龙点睛之妙。...

    936 象牙管 紫毫 出锋 点翠
  • 元贞款石砚 - 故宫文房用品藏品
    元贞款石砚 - 故宫文房用品藏品

    元贞款石砚,元,长14.5厘米,上宽11.3厘米,下宽12厘米,厚3厘米。砚为石质,造型上窄下宽,边侧内敛,略呈“风”风字形。砚面雕椭圆形砚堂,砚池较深,呈花朵形。砚背面浅雕弧形,作小抄手式。一侧阴刻楷书“元贞十年七月日“款。此砚体较重,石色微红,边缘有水沁锈,甚有剥蚀。“元贞”为元成宗年号,此款应为后刻,但花朵形砚池为元代砚石特点,抄手式为宋砚遗风。...

    806 砚池 砚堂
  • 叶玄卿世藏真赏定武兰亭圆墨 - 故宫文房用品藏品
    叶玄卿世藏真赏定武兰亭圆墨 - 故宫文房用品藏品

    叶玄卿世藏真赏定武兰亭圆墨,清康熙,直径12.5厘米,厚1.7厘米。墨圆形,正面为“兰亭修禊”图。背面为楷书阳文《定武兰亭》序文:“永和九年……”。序文末尾有楷书“叶玄卿世藏真赏”七字。所谓兰亭“定武本”,是唐太宗在得到王羲之《兰亭序》真迹后,由书法家欧阳询摹本拓刻于学士院,五代梁时移置汴都。辽太宗耶律德光破后晋后,携此石刻北去,因中途病故,石刻被弃于途。后...

    1773 阳文 定武本 唐太宗 王羲之 兰亭序 欧阳询 太宗耶律德光 耶律德光
  • 兰亭修禊绿御墨 - 故宫文房用品藏品
    兰亭修禊绿御墨 - 故宫文房用品藏品

    兰亭修禊绿御墨,清乾隆,长16.2厘米,宽8.4厘米,厚2.2厘米。绿色。正面为“兰亭修禊”图。背面上方有楷书“御墨”两字,中间为楷书“乾隆丁巳年(1737年)制”六字,下方为“兰亭修禊”印一,皆填金。此墨一套共二十六锭。...

    1045 丁巳
  • 竹管大霜毫笔 - 故宫文房用品藏品
    竹管大霜毫笔 - 故宫文房用品藏品

    竹管大霜毫笔,清早期,长26.4厘米,径1.3厘米。笔竹管。管上端阴文填蓝楷书“大霜毫”,字体舒展。顶部贴锦装饰。笔头长硕丰满,锋光润,色如霜雪,副毫染为蓝、褐、橘三色,层次分明,有斑驳之美。此笔的制作简约而不失精细。宋代的《负喧野录》记载:“韩昌黎为《毛颖传》,是知笔以兔颖为正,然兔有南北之殊,南兔毫短而软,北兔毫长而劲,生背领者,其白如雪霜,作笔绝有力。...

    368 阴文
  • 程君房蟠螭纹圆墨 - 故宫文房用品藏品
    程君房蟠螭纹圆墨 - 故宫文房用品藏品

    程君房蟠螭纹圆墨,直径8.8厘米,厚1.6厘米。墨圆饼式。中部凸鼓,至边缘缓迤圆转。正面雕一螭,随墨形屈卷,张口怒目。腹、尾之隙间刻阳文楷书“君房墨”三字款,近缘处刻阳文楷书“非烟”二字。背面雕4条小螭相互蟠绕,口衔或足踏灵芝。此墨系典型的明代墨品。其以深刀阴雕墨模,刀法简洁流畅,纹饰精美生动,所雕螭体粗健浑圆而不臃,这种饰纹风格被前辈鉴赏家称为“珠圆玉润”...

    1338 蟠螭纹 螭纹 阳文 灵芝 墨模
  • 端石猫蝶砚 - 故宫文房用品藏品
    端石猫蝶砚 - 故宫文房用品藏品

    端石猫蝶砚,砚长22.5厘米,宽19厘米。砚端石制,随形。砚面浮雕一猫扑蝴蝶图案,以端石的黄绿色自然石眼作猫眼及蝴蝶翅膀上的花斑。猫蝶之下有砚堂。砚左侧阴识篆书“寿友”二字。砚背铭阴文“金眼焕彩,粉翅飘香,锡尔纯缎,受福无疆”,下署“丁酉润二月庚寅,并钤韦斋、吴祖谦”,篆书“韦”、“斋”两印。又,“乌至邢耄,共耋引长,龄千秋业”,并署“高竹总铭顾密,林春屋”...

    337 端石 浮雕 石眼 砚堂 阴文 青花 因材施艺
  • 竹管经天纬地四头笔 - 故宫文房用品藏品
    竹管经天纬地四头笔 - 故宫文房用品藏品

    竹管经天纬地四头笔,清中期,通长21厘米,直径0.9厘米,小笔全长6厘米。此笔运用连环装插的手法,将两支双头的微型紫毫毛笔共纳在一支带腔的竹制笔管中。笔管上有填蓝色隶书“经天纬地”四字。关于此笔,清人沈初著《西清笔记》记载:“浙省供御之笔……有名经天纬地者,管中藏四笔,尚可用,微嫌其锋短少滞,其余虽饰适于用。”以沈初在清宫的任职经历,可知此笔大约的历史年代、...

    1085 紫毫 沈初 西清
  • 李鸿宾恭制端石长方砚 - 故宫文房用品藏品
    李鸿宾恭制端石长方砚 - 故宫文房用品藏品

    李鸿宾恭制端石长方砚,砚长17.5厘米,宽11.8厘米,厚2.4厘米。砚端石制,呈淡紫色,石质细腻温润。石蕴“青花”、“胭脂晕火捺”、“蕉叶白”等自然纹理,令人赏心悦目。此砚砚堂平坦,正、反两面皆可研用,均不另设墨池。正面池围框上饰回纹花边,背面为光素边。砚正面上方镌阴文隶书“御制句:端溪质润坚”八字,此为道光帝赞端砚佳美之句。砚背面刻砚铭“寰海镜清”四字,...

    543 李鸿宾 端石 青花 胭脂晕火捺 蕉叶白 砚堂 回纹 阴文
  • 御铭澄泥石渠砚 - 故宫文房用品藏品
    御铭澄泥石渠砚 - 故宫文房用品藏品

    澄泥石渠砚,清早期,长12.4厘米,宽12.4厘米,高6厘米。砚为澄泥烧制而成,造型呈方形。砚面中央受墨处为方形砚堂,四周环曲水,故又称石渠砚。砚边框雕饰回纹,四周侧面分别雕饰夔龙纹,底部四角为兽面足。砚背双边框内篆书“子孙永昌”四字,其外环刻乾隆帝御铭:“石渠之名始自汉,石渠之硯製自唐……乾隆辛丑御制”,字迹剥蚀不清,为乾隆帝鉴藏砚。此砚通体厚重,澄泥紫红...

    1791 石渠 砚堂 回纹 龙纹
  • 箕形陶砚 - 故宫文房用品藏品
    箕形陶砚 - 故宫文房用品藏品

    砚为陶泥烧制而成,造型小巧,呈"风"字形。体薄而轻。砚首高翘呈圆弧形,两侧折腰,似箕形,而又称箕形砚。砚面下斜形成砚池,并与砚堂连为一体,表面光滑,可与石砚相媲美。...

    1430 风字形 砚池 砚堂
  • 汪斗山款麝香月墨 - 故宫文房用品藏品
    汪斗山款麝香月墨 - 故宫文房用品藏品

    汪斗山款麝香月墨,清乾隆,直径4.3厘米,厚0.5厘米。墨圆形,一面为月宫桂花树下玉兔捣药图,一面为“麝香月”填金隶书三字,旁边有阳文楷书“南唐韩熙载制,休宁汪斗山仿纯漆贡烟”。由于本品内加药材麝香,因而也属于休宁派传统制墨产品中高级礼品墨、药品墨的混合。...

    1366 汪斗山 桂花 玉兔 阳文 韩熙载
  • 歙石螭边长方砚 - 故宫文房用品藏品
    歙石螭边长方砚 - 故宫文房用品藏品

    歙石螭边长方砚,清,长16厘米,宽10. 4l厘米,高2.6厘米。砚歙石制,青黑色,石上隐现牛毛般的自然纹理,石质温润而细腻。砚面雕斜通式砚池,左、右及上三边饰螭纹边框,纹饰以上边框的火珠为中心,左右对称。砚背覆手深挖,中央偏下阴刻行书“墨餮”。饕餮乃古代传说中贪食之兽,多饰于古青铜器和玉器上,此处刻“墨餮”系赞砚之嗜墨。此砚色深沉,质润泽,形制厚重而圆融。...

    875 砚池 螭纹 覆手 阴刻 饕餮
  • 三熊足石砚 - 故宫文房用品藏品
    三熊足石砚 - 故宫文房用品藏品

    砚面圆形,略有剥蚀。底部三熊足作跪擎状,形态各异。砚盖表面琢磨光滑,盖顶雕饰辟邪,昂首高视,身饰减地凸起弧线,体态雄健,颇具神韵。此砚雕刻技法娴熟,古朴生动,具有显著的汉代石刻艺术特征。...

    452 辟邪
  • 铜笔架 - 故宫文房用品藏品
    铜笔架 - 故宫文房用品藏品

    铜笔架,清,高4.8厘米,宽9厘米,厚5厘米。清宫旧藏。笔架呈五峰山形,红铜制,附木座。器虽朴素,山峰造型也有高下层次,置于几案上,仿佛眼底江山,颇有意趣。笔架亦名笔床、笔格、笔山,是古代书案上一种暂时放笔或架笔的专用工具。它是随着笔的使用而创制出来的。就文献所记,笔格出现于南朝。唐代诗人陆龟蒙有“自拂烟霞安笔格,独开封检试砂床”的诗句。宋明人亦皆称为笔格。...

    1790 鎏金 哥窑 定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