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陶文吏俑 - 故宫雕塑类藏品

12-17 投稿人 : loveart 围观 : 评论
中文名 陶文吏俑
外文名
创作者
别名 陶文吏俑
时代
门类 雕塑
出土
备注 文物号(新00142182)
文保级别
馆藏地点 故宫博物院

陶文吏俑❖图片

陶文吏俑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陶文吏俑❖简介

陶文吏俑,唐开元二年(714年),高130厘米,宽31厘米。

文吏俑头戴冠,身穿右衽宽袖衣,足登云履,双手相交,直立于台座上。此俑为戴令言墓出土。据墓志记载,戴令言字应之,少年时便慷慨慕古,手不释卷,历览群书,尤好异书,味老庄道流,蓄长往之愿。初拜左台御史,再为水陆运使,遥授给事中,以开元二年终于洛阳审教里之私第,享年五十六。戴令言墓20世纪初发现于洛阳,目前所知有文吏俑、天王俑、男立俑各1件,骆驼2件,全部为素陶彩绘,且形体均较为高大。最初收藏于北京大学国学门,曾作为当时研究唐朝陶俑的标本,1933年哈佛燕京社所出郑德坤、沈维钧《中国明器》一书,曾有著录。后拨交故宫博物院。


相关知识科普


开元

唐玄宗李隆基在位时使用的年号,共29年,始于公元713年,止于公元741年。

戴令言

戴令言(658—714年),字应之。少年时便慷慨慕古,历览群书,手不释卷,尤好异书。味老庄道流,蓄长往之愿。初拜左台御史,再为水陆运使,遥授给事中。唐开元二年(714年)终于洛阳审教里之私第,春秋五十六。

明器

明器也称“冥器”、“盟器”,是中国古代为随葬而制造的器物。它包括各种礼器、日用器皿、兵器、工具等。始见于春秋战国时代,沿袭至明清以后。其质以陶、石、木、纸最为常见。

相关文章

  • 青龙画像石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青龙画像石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青龙画像石,隋,高84厘米,长104厘米。青龙形象与原始星辰崇拜有直接关系,是远古人类崇拜的主要神祇之一。古代神人如祝融、颛顼、黄帝多乘龙而行。此画像石青龙麒麟首、鲤鱼尾、面有长须、犄角似鹿。前爪向前腾跃,后爪用力蹬踏,足下有祥云。御龙之人,头戴高帽,面庞清瘦,身穿宽袖大衣,飘带在双肩处缠绕后向上飞扬。双手一持缰绳,一持便面。画像石采用浮雕方法,形体有飞动之...

    1634 颛顼 黄帝 麒麟 鱼尾 浮雕
  • 王起同造石观音像 - 故宫雕塑类藏品
    王起同造石观音像 - 故宫雕塑类藏品

    王起同造石观世音像,北朝杜洛周真王五年(528年),高30厘米。观音头戴柱状宝冠,发髻中分,头略前倾,与背光分离,中有石柱相连。舟形背光,外层区域线刻火焰纹,内层区域刻锯齿纹。同心圆形头光,内刻莲瓣纹。观音饰项圈,披帛呈双U型在腹前交叉,至膝上折绕臂下垂。其右手上举,原应持莲蕾,已残失,左手下垂持玉环,下身着长裙,裙摆曳地外侈。观音跣足立于覆莲台上,莲瓣尖形...

    1769 真王 观音 背光 莲瓣纹 披帛 玉环 跣足 阴刻
  • 郭仲理墓门柱画像石(左侧)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郭仲理墓门柱画像石(左侧)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郭仲理墓门柱画像石(左侧),东汉,高117厘米,宽34厘米。此画像石与故宫博物院所藏另一件郭仲理墓门柱画像石为一对,此居左。画面右侧上部为西王母踞于神山仙树之上,树干处站立灵禽仙兽,顶置华盖;下部为一执彗门吏,面右而立,着宽袖长袍。左侧边饰为连续卷云图案。...

    458 华盖
  • 陶彩绘男俑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陶彩绘男俑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陶彩绘男俑,北魏,高37厘米,宽10厘米。男俑头戴小冠,直鼻,大耳,小口,面含微笑,身穿宽袖对襟衣,下着束膝长裤,双手交握于胸前。此俑采用单模正面压印,后面则为平面。这种制作陶俑的方法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较为流行。使用单模可以省去制作过程中的繁缛细节,节省了时间与成本,但缺点是给人重复雷同的感觉。此俑衣袖宽大,显然受到南朝文化的影响。...

    1552 对襟
  • 陶灶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陶灶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陶灶,东汉,长31.8厘米,宽21厘米,高12厘米。陶灶为方形,灰陶质,前后有两个灶眼,灶眼旁各有一“”字,后部隆起之处安置烟道,灶面除菱形图案外,还有牛腿、鱼、龟及工具钩等图案。灶侧面一人拽拉一牛,手中持物,似准备杀牛,另一面为虎与怪兽争斗。灶前部为灶口,灶口左右各有一人,旁有“夫”、“”二字 ,灶口上部略高,起阻挡炉灰的作用,灶后部饰一行走的老虎。陶灶图...

    1970 浮雕 模印
  • 陶戏弄俑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陶戏弄俑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陶戏弄俑,唐,高27.3厘米。俑头戴幞头,身穿圆领窄袖长袍,腰系带,足穿靴。双手相交于胸前,作表演状。从形象上分析,应是参军戏俑。“戏弄”是唐代对戏剧的一种称呼。它是通过音乐、舞蹈、演唱、对白等手段表达人物感情的一种艺术形式。唐戏弄源自汉、魏以降的歌舞百戏与说唱,主要包括参军戏、踏摇娘、兰陵王、钵头等数种。唐戏弄是唐朝文化娱乐生活的组成部分,尤值一提的是,它...

    797 幞头 参军戏 踏摇娘 兰陵王 钵头
  • 石佛像 - 故宫雕塑类藏品
    石佛像 - 故宫雕塑类藏品

    石佛像,北齐,高232厘米,宽186厘米。佛像肉髻光素低平,长方脸庞,面颊丰腴,五官端庄,嘴角内收含笑。外披袈裟,内着僧衹支,袈裟领口低垂,露出胸前打结系带。腰部以下部位已遗失。此佛像与新177718、新177719两件菩萨像据传是从陕西三原地区运来,1949年6月霍志明先生捐献给中国历史博物馆,1966年4月1日中国历史博物馆转拨给故宫博物院收藏。...

    1408 肉髻 菩萨 三原
  • 泥塑彩绘关羽像 - 故宫雕塑类藏品
    泥塑彩绘关羽像 - 故宫雕塑类藏品

    泥塑彩绘关羽像,明,高168厘米,宽82厘米。关羽,字云长,河东解县人(今山西运城市)。三国时期蜀汉著名将领。死后受民间推崇,又经历代朝廷褒封,被奉为关圣帝君、“武圣”,与号为“文圣”的孔子齐名。至迟宋朝末年,民间供奉关羽的庙宇已经“郡国州县、乡邑间并皆有”。明清时期,供奉关羽的庙宇遍布中国内地,且延伸至海外。关羽多为骑枣红马、身穿铠甲、手持青龙偃月刀之形象...

    1805 关羽 孔子
  • 朱雀铺首纹门扉画像石(右侧) - 故宫雕塑类藏品
    朱雀铺首纹门扉画像石(右侧) - 故宫雕塑类藏品

    朱雀铺首纹门扉画像石(右侧),东汉,高112.5厘米,宽49.5厘米。此画像石与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另一件朱雀铺首纹门扉画像石为一对,此为右。门扉上刻画展翅的朱雀。朱雀口含仙丹。翅羽用阴线来表现。中部为铺首衔环,兽耳平齐。下刻白虎,张口狂吼,长尾卷曲。...

    1509 铺首
  • 刘明达卖儿砖雕 - 故宫雕塑类藏品
    刘明达卖儿砖雕 - 故宫雕塑类藏品

    刘明达卖儿砖雕,北宋,高19.2厘米,宽26厘米,厚3厘米。砖长方形,砖面内凹凿成壸门状,上部刻“刘明达”3字。壸门内左侧雕刻一骑马男子怀抱幼儿前行,右侧一女子正急步追赶,探手呼唤。背景衬托树木山石。画面讲述的是古代二十四孝中“刘明达卖儿”的故事。刘明达家贫,无力兼顾母亲与孩子的口粮,见老母日渐消瘦,无奈之下,遂将孩子卖给路过的王将军。妻子见儿被卖,连声呼唤...

    227 壸门 二十四孝
  • 郭仲理墓门扉画像石(左侧)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郭仲理墓门扉画像石(左侧)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郭仲理墓门扉画像石(左侧),东汉,高118厘米,宽49厘米。此画像石与故宫博物院所藏另一件郭仲理墓门扉画像石合为一对门扉,此居左。画面上部有一只朱雀,振翅翘尾,抬足昂立。下部有一铺首,额似山形,瞋目露齿,张口衔环。...

    397 铺首
  • 杨香打虎救父砖雕 - 故宫雕塑类藏品
    杨香打虎救父砖雕 - 故宫雕塑类藏品

    杨香打虎救父砖雕,北宋,高19厘米,宽26厘米,厚3厘米。砖长方形,砖面内凹凿成壼门状,上刻“杨香”2字。画面左侧一女子骑于虎背之上,右侧一男子侧身躲闪。杨香打虎救父为二十四孝故事之一,是说杨香(一作杨昌)之父务农耕田,遇斑斓猛虎,被扑倒在地,杨香见状,不顾一切,赤手与虎搏斗,将虎打死,救得父亲。杨香时年仅14岁,如何能够单打独斗地将猛虎打死,因而此故事传奇...

    1406 二十四孝 传奇
  • 陶彩绘女俑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陶彩绘女俑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陶彩绘女俑,唐,高44厘米,宽14厘米。女俑头梳抛家髻,面涂红粉,蚕眉细目,小口施朱,五官相对集中于面庞中央,略显紧凑,身著长裙,双手笼袖于胸前,大腹便便,似在缓步行走。唐中期以后,特别是开元、天宝年间,社会上逐渐形成以肥胖为美的时尚,杨贵妃受宠于李隆基,更将此一风尚推向极端,此女立俑便是盛唐时期审美倾向的典型反映。...

    1198 开元 天宝
  • 三彩琉璃手托兔人像瓦 - 故宫雕塑类藏品
    三彩琉璃手托兔人像瓦 - 故宫雕塑类藏品

    三彩琉璃手托兔人像瓦,明,瓦长11.5厘米,口宽11.5厘米,通高35.5厘米。瓦背为大臣立像,双手交叉,怀中抱兔。瓦身侧面刻“卯”字,即兔所对应的地支。故宫收藏的此类瓦件还有鼠、牛、蛇、马、羊、猴、猪等七种不同生肖,瓦上人物相似,动物有别,可称之为生肖瓦。采用手持生肖动物或人身生肖动物首的形象来表达十二生肖的做法在我国有悠久的传统。该瓦为三彩琉璃瓦,出自山...

    836 琉璃 地支 十二生肖 海马 仕女
  • 陶骆驼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陶骆驼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陶骆驼,唐开元二年(714年),高103.5厘米,长83厘米。骆驼一般分单、双峰两种,此为单峰。单峰产于阿拉伯、印度与北非等地,为典型的舶来品。此骆驼形体高大,塑造简洁明快,头部细节刻画细致入微,生动传情。此骆驼出自洛阳戴令言墓。据墓志记载,戴令言字应之,少年时便慷慨慕古,手不释卷,历览群书,尤好异书,味老庄道流,蓄长往之愿。初拜左台御史,再为水陆运使,遥授...

    819 开元 戴令言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