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宝蓝缎绣平金云鹤夹马褂 |
---|---|
外文名 | |
创作者 | |
别名 | 宝蓝缎绣平金云鹤夹马褂 |
时代 | |
门类 | 织绣品 |
出土 | |
备注 | 文物号(故00048269) |
文保级别 | |
馆藏地点 | 故宫博物院 |
宝蓝缎绣平金云鹤夹马褂❖图片
宝蓝缎绣平金云鹤夹马褂
宝蓝缎绣平金云鹤夹马褂后式
宝蓝缎绣平金云鹤夹马褂局部
宝蓝缎绣平金云鹤夹马褂❖简介
宝蓝缎绣平金云鹤夹马褂,清光绪,身长66厘米,两袖通长132厘米,领高7厘米,袖口宽21厘米,下摆宽73厘米,左右开裾长12厘米,后开裾长17厘米。清宫旧藏。
此为清代后妃日常便服。圆立领,右衽琵琶襟,平袖,左右及后开裾。湖色素纺丝绸里,内絮薄绵,领、袖边饰长圆寿字织金缎边,缀盘扣及光素铜扣各一枚,铜鎏金龙纹机制币式扣四枚。精致宝蓝色素缎面。绣丹顶鹤,间饰平金绣如意云。丹顶鹤在传统吉祥图案中是长寿的象征。构图不对称,纹样饱满而不局促,飞翔的仙鹤,姿态各异,动感自然,在宝蓝色地和金色云纹的衬托下,仿佛与蓝天共舞。仙鹤绣工精致,平金绣鹤喙、腿,头顶的红色冠羽用套针和施毛针,身体的羽毛采用刻鳞针,并适当延长羽毛边缘浅灰色扎针的线条,形似施毛针。这种施毛鳞技法,使羽毛更具立体效果。羽毛中部用浅灰色丝线晕色,真实地将仙鹤羽毛表现出来,仿佛是用羽毛粘制而成。仙鹤的尾羽并没有写实地采用黑色,而是用偏绿的宝蓝色绣制,用金线勾边。夸张的颜色变换,使仙鹤的色彩不显得呆板单一。清中期以前,这种全身绣制较大仙鹤纹饰的便服非常鲜见,清晚期,注重张扬个性的图案和细节的繁缛装饰成为时尚,宫廷也出现了大量图案寓意丰富,大花纹单位的便服。
清中期以前,满族服饰一般为圆领,以后才逐渐另制立领缀于领口。清晚期,立领的尺寸渐高,这件马褂缝缀的立领高达7厘米代表了当时的时尚。
相关知识科普
平金
用金线在绣面上盘出图案的一种针法。其绣法是用金线、丝线两种线沿纹样外缘逐步向内铺扎而成,金线为铺线,丝线为钉线,行与行之间钉线相互间隔,形成桂花形,直到绣满纹样为止。此种针法在明清时期为京绣、苏绣所常用。
琵琶襟
服装开襟形式之一,衣襟开于衣服的右侧,但右下短缺一块,与缺襟袍相类。
织金缎
以缎组织为基础组织,以金线为主体表现,大量用金的丝织品。
织金
亦称库金,是清代宫廷御用品,因织成后要交清宫内务府存放于缎库而得名。纹饰多为金线织出的显花,但有时也使用银线。不论织金、织银,同属一类品种。织金有织金锦和织金缎之分。
龙纹
陶瓷器装饰纹样之一种。明、清两代是陶瓷器以龙纹为装饰的全盛时期,主要采用釉上、釉下彩绘方法,亦有印花、刻划等工艺。龙的体态有较多变化,常见有云龙、戏珠龙、海水龙、螭龙、行龙、立龙、正面龙、侧面龙、夔龙等。
吉祥图案
中国传统装饰图案,用以表示祝福和象征吉祥。明清以来,以寓意、谐音的方式体现吉祥的图案十分流行。如牡丹--富贵,桃实--祝寿,石榴--多子,蝙蝠--福,喜鹊--喜庆,鱼--富足有余等等。同时,还常用多种动、植物搭配组成吉祥图案纹饰,如: 梅花、竹子、喜鹊——“梅竹双喜” 牡丹、白头翁——“富贵白头” 蜜蜂、马、猴——“马上封侯” 牡丹、瓶——“富贵平安” 鹿、鹤——“鹤鹿同春” 灵芝、仙鹤衔佛手、竹——“灵仙祝寿” 石榴、佛手、桃实——“福寿三多” 卍带、鲇鱼、如意——“万年如意”、“年年有余” 荷花与盒——“和合二喜” 如意云纹、平水杂宝、海水江崖——“寿山福海”等等。
套针
苏绣主要针法之一。始于唐代,盛于宋代,至明清时期更为发展,流传很广。根据纹样表现效果,可分平套、集套、散套等。 一,平套针法。根据纹样分皮绣制:第一皮出边,外缘齐整;第二皮称“套”,用一针隔一针的稀针嵌入第一皮线条的中间,要罩过第一皮的十分之八;第三皮与第二皮线条长短相同,每针嵌入第二皮线条的中间,并要与第一皮线条的尾端衔接。各皮依此类推,绣到纹样边尽处。针脚要齐整,丝丝相夹,使镶色和顺,绣面平服。 二,集套针法。大致与平套相同,由于集套用于绣圆形纹样,绣时第一皮出边要外缘齐整,向内长短参差,外缘排针略稀而内较密,每一针都要对着圆心,最后一皮的针迹集中于圆心,近圆心处要藏针,越近圆心藏针越多,直到绣满为止。 三,散套针法。是苏绣欣赏品中最常用的针法,亦是运用最广泛的针法之一。其主要特点是第一皮出边外缘整齐,排针密,内则长短参差。
刻鳞针
传统织绣针法之一。先用长直针平铺为底,再在其上绣鳞羽形状,因形似鱼鳞,故称刻鳞。
扎针
广州刺绣针法之一,亦称勒针。其绣法是用横而短的针法勾勒飞禽胫部和爪部的线条。先用直针或铺针绣出纹样轮廓,再用勒针加上一道一道的横纹,按物象的形状和阴阳面而勒一半,若勒纹太长,可在中间加钉一针。
满族
满族,中国北方少数民族,源于女真。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政权。1635年皇太极改女真族为满洲(今称满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