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青玉夔龙纹爵 - 故宫玉石器藏品

11-20 投稿人 : loveart 围观 : 评论
中文名 青玉夔龙纹爵
外文名
创作者
别名 青玉夔龙纹爵
时代
门类 玉石器
出土
备注 文物号(故00099272)
文保级别
馆藏地点 故宫博物院

青玉夔龙纹爵❖图片

青玉夔龙纹爵 | 故宫玉石器藏品

青玉夔龙纹爵❖简介

青玉夔龙纹爵,清乾隆,通高12.7厘米,杯口径4.8×11.6厘米,足距4.6厘米,盘口径14厘米,足径9.8厘米。

爵青玉质,稍有糖色。杯体短粗,三锥足。流口下以雷纹为地,饰夔龙纹,腹部亦以雷纹为地,饰兽面纹。杯下有托盘,盘内心琢凸起的三叉山形台以嵌杯足。盘下具四垂云足。盘底阴刻“乾隆年制”篆书款。

爵杯仿自商周青铜爵,所饰纹饰也多出自古彝器,但其下所具的托盘具有清代特点。清乾隆时期,在玉器、瓷器、珐琅等多种手工艺品中都可见到此种形制的仿古爵杯。


相关知识科普


夔龙

夔,古代传说中一种奇异的动物,似龙,一足。《庄子·春秋》中记载:“夔谓蚿曰:‘吾以一足趻踔而行。’”夔纹即这种独脚龙的侧面图案。玉器上的夔纹,最早见于商、西周时期,多见于彝器上。夔纹在玉器上出现的时间很长,自商、周至今,一直在玉雕工艺纹饰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而在战国和汉代尤为兴盛。玉器上的夔纹线条比青铜器上的柔和,阴刻线除单线外,也有双刻线。

龙纹

陶瓷器装饰纹样之一种。明、清两代是陶瓷器以龙纹为装饰的全盛时期,主要采用釉上、釉下彩绘方法,亦有印花、刻划等工艺。龙的体态有较多变化,常见有云龙、戏珠龙、海水龙、螭龙、行龙、立龙、正面龙、侧面龙、夔龙等。

雷纹

由近似“丁”字形的线条互相勾连组成。此种纹饰盛行于晚商至周初,战国时再度流行。

兽面纹

兽面是古代人们想象中的怪兽的面部,将其刻画在器物上所形成的纹饰称兽面纹。宋代的学者把兽面纹称为饕餮纹。

垂云足

呈倒置的云头状的器足。

阴刻

阴刻:将图像、文字以凹陷形式雕刻。

珐琅

珐琅,又称“佛郎”“法蓝”“琺瑯”,是一外来语的音译词。珐琅的基本成分为石英、长石、硼砂和氟化物,与陶瓷釉、琉璃、玻璃(料)同属硅酸盐类物质。中国古代习惯将附着在陶或瓷胎表面的称“釉”;附着在建筑瓦件上的称“琉璃”;而附着在金属表面上的则称为“珐琅”。 金属胎珐琅器则依据在制作过程中具体加工工艺的不同,可分为掐丝珐琅器、錾胎珐琅器、画珐琅器和透明珐琅器等几个品种。

相关文章

  • 青玉天鸡尊 - 故宫玉石器藏品
    青玉天鸡尊 - 故宫玉石器藏品

    青玉天鸡尊,清,高21厘米。天鸡尊以整块青玉琢成,玉质局部有黄色沁。天鸡昂首直立,双翅紧贴体侧,长尾弯卷垂地,喙边长须飘逸。背负一方口尊,尊颈部饰蕉叶纹,腹部饰兽面纹,这些虽为商周青铜器的常见纹饰,但在此器上的表现形式均已脱离古法,实属新创。天鸡毛羽的雕刻彰显有致,刀法粗犷古朴,为清代玉器之佳作。...

    1015 天鸡 蕉叶纹 兽面纹
  • 青玉珐琅风挡烛台 - 故宫玉石器藏品
    青玉珐琅风挡烛台 - 故宫玉石器藏品

    青玉珐琅风挡烛台,清,玉烛台通高24.5厘米,底径宽9厘米;铜珐琅风挡通高32.5厘米,底盘径10.3厘米。...

    550 珐琅 烛台
  • 青玉十二辰斧形佩——辰 - 故宫玉石器藏品
    青玉十二辰斧形佩——辰 - 故宫玉石器藏品

    青玉十二辰斧形佩——辰,清,高8.8厘米,宽7.5厘米,厚0.7厘米。...

    275 故宫藏品 故宫文物 故宫博物院文物 故宫玉石器藏品
  • 红白玛瑙巧做双鱼龙花插 - 故宫玉石器藏品
    红白玛瑙巧做双鱼龙花插 - 故宫玉石器藏品

    红白玛瑙巧做双鱼龙花插,清,通座高23厘米,最宽12.5厘米。花插玛瑙质。为红白双色玛瑙,做成双鱼式,鱼口张开,空腹可实用。二鱼身尾相连,红白分明,双双呈身体向上跃起状。鱼身不仅有鳍还有双翅,口外雕火珠,表明是鱼龙。鱼尾部开叉形成器足,身侧凸雕灵芝多个。下配以紫檀红木雕海水纹座,海水浪花翻卷,两只小水螺浮在浪尖上,二鱼身置于座上,似两条刚从水中跃起的欲跳龙门...

    1377 鱼尾 灵芝 红木 阴刻
  • 碧玉象耳衔活环花觚 - 故宫玉石器藏品
    碧玉象耳衔活环花觚 - 故宫玉石器藏品

    碧玉 兽面纹象耳活环觚,清,高22.6厘米,口径8.9×10.4厘米,足径7.1×8.1厘米。碧玉质,色深,玉质莹润。玉觚圆腹,深膛,口、足为外撇的五瓣花形,双象耳套活环。颈部和足上饰俯仰的变形蝉纹,腹部饰兽面纹,均为仿古代青铜器纹饰。器壁厚,具有稳定性,可用于插花。清宫旧藏于寿康宫。目前发现的早期玉觚为明代作品。总体来看,清代玉觚较明代玉觚口部更阔,腰部较...

    415 碧玉 兽面纹 寿康宫
  • “子冈”款茶晶梅花花插 - 故宫玉石器藏品
    “子冈”款茶晶梅花花插 - 故宫玉石器藏品

    “子冈”款茶晶梅花花插,明,高11.4,口径4.2厘米,底径3.8厘米。清宫旧藏。花插筒状,茶色,梅树干形。器身有白斑,巧做俯仰白梅二枝,花蕾并茂。一面琢隐起两行行书“疎影横斜,暗香浮动”八字。末署圆形“子”、方形“冈”阴文二印。充满了文人画韵味,格调高雅,技艺不凡。原藏清宫南库。水晶依质色不同称紫晶、绿晶、茶晶、墨晶、蓝晶、发晶、鬃晶、黄晶等。出于矽卡岩、...

    430 阴文 文人画
  • 玉兔 - 故宫玉石器藏品
    玉兔 - 故宫玉石器藏品

    玉兔,商,长5.2厘米,宽0.8厘米,高1.8厘米。...

    636 玉兔
  • 青玉甪端 - 故宫玉石器藏品
    青玉甪端 - 故宫玉石器藏品

    青玉甪端,清,高12.5厘米,长19厘米,宽8厘米。清宫旧藏。玉质暗青色,有微斑,局部染褐色。甪端为卧姿回首状,兽头较大,身体粗壮。头顶有一小角,脑后有长发。大耳,张口,颌下有须。凸胸,胸部有横节纹。前肢短,足大似蹄,细阴线刻出指爪。尾分三歧。“甪端”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异之兽。《宋书•符瑞志下》:“甪端日行万八千里,又晓四夷之语。”曾经有学者将本物视为...

    884 甪端 辟邪
  • 青玉虎形佩 - 河南博物院玉器
    青玉虎形佩 - 河南博物院玉器

    青玉虎形佩春秋 长10.2厘米,宽4.3厘米,厚0.15厘米 1988年河南省光山县黄季佗父墓出土 此虎形佩呈扁平状,局部有沁蚀黑斑。正面通体饰虎纹,虎张口,尾上卷,作爬行状;另一面光素无纹。虎口和尾各有一小孔可供穿系佩带。 春秋玉器是在继承商周玉器的基础上发展的。特别是纹饰上已开始由简到繁,布局往往繁密,几乎不留一点空隙。此虎形佩出土时共有两件,形制、大小...

    1670 玉器 青玉虎形佩 河南博物院藏品 河南博物院
  • 白玉长方彝 - 故宫玉石器藏品
    白玉长方彝 - 故宫玉石器藏品

    白玉长方彝,清乾隆,高15.1厘米,长14厘米,厚6.7厘米。...

    508 故宫藏品 故宫文物 故宫博物院文物 故宫玉石器藏品
  • 玉龙凤纹柄形器 - 故宫玉石器藏品
    玉龙凤纹柄形器 - 故宫玉石器藏品

    玉龙凤纹柄形器,西周,长17.1厘米,宽3.7厘米,厚0.7厘米。器玉质地,绿色,半透明,局部有少量的土沁斑,器体为长片状。两面雕刻,纹饰相同。上部由两凤纹对称构图,尾下垂,回卷成勾状,在相对的两喙及身尾之间镂空大小两个桃型孔,一上一下,可穿系。中部是一昂首挺立的高冠长尾凤,圆眼,尖勾喙,单足利爪踏在下部一夔龙头顶之上,夔龙身曲屈,臣字眼,眼角线拉长且有勾,...

    1031 沁斑 镂空 夔龙 臣字眼 雕工
  • 玛瑙雕提梁卣 - 故宫玉石器藏品
  • 银盖托白玉碗 - 故宫玉石器藏品
    银盖托白玉碗 - 故宫玉石器藏品

    银盖托白玉碗,清,通高11厘米,口径9.4厘米,足径4.9厘米。碗为上等白玉琢制。口、足稍撇。外壁浅雕缠枝 宝相花,腹部上下饰俯仰莲瓣纹。内壁光素。底部有阴刻无框“嘉庆年制”隶书款。配银镀金塔形盖,盖面饰“寿”字和蝙蝠纹,盖缘饰一周回纹。下承镂空 錾花银镀金船形托,足外底阴刻“宣统二年泰兴楼造。京平足重三两三分”戳字。这种盖、托俗称“茶船”。清宫廷中有不少这...

    1417 缠枝 宝相花 莲瓣纹 阴刻 回纹 镂空 錾花
  • 青玉籽料 - 故宫玉石器藏品
    青玉籽料 - 故宫玉石器藏品

    青玉籽料,清,长23.4厘米,宽17厘米,高13厘米。深青色玉,局部稍有玉皮。卵石形,没有任何加工痕迹,是一块清宫遗留下来的和田玉原料。玉的原材料主要分山料与籽料,以籽料为贵。山料为山中的原生玉矿石,开采下来多为不规则块体。籽料出于河中所产的玉石矿。原生矿藏经地质运动,剥离出块体,经过长时间和长距离的流水冲动滚行作用,成为光滑圆润的卵石形籽料。清乾隆二十四年...

    463 玉皮
  • 玉谷纹圭 - 故宫玉石器藏品
    玉谷纹圭 - 故宫玉石器藏品

    玉谷纹圭,明,高21.3厘米,宽6.3厘米,厚0.9厘米。清宫旧藏。玉圭表面有旧色,厚片状,顶部有凸起的圭角。两面饰纹相同,为5列凸起的谷纹。圭下部呈方形,插入饰填金纹饰的紫檀木座中。木座顶部雕海水江崖,其下刻阴线夔龙纹,座四面共饰12组图案,为古代的“十二章”。插圭处的凹槽内刻有“大清乾隆年制”六字款。此种谷圭在明代墓葬中发现多件,为贵族妇女身上的装饰。玉...

    1466 谷纹 圭表 紫檀木 夔龙 龙纹 十二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