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玉卧羊 |
---|---|
外文名 | |
创作者 | |
别名 | 玉卧羊 |
时代 | |
门类 | 玉石器 |
出土 | |
备注 | 文物号(故00100260) |
文保级别 | |
馆藏地点 | 故宫博物院 |
玉卧羊❖图片
玉卧羊❖简介
玉卧羊,汉,高3.1厘米,长5厘米,宽2.2厘米。清宫旧藏。
玉羊为圆雕,玉料青白色,局部有褐色沁斑。羊卧姿,昂首目视前方,眼睛以阴线刻成圆形,外圈加弧线。双角弯曲盘于头后方两侧,颈下及身体两侧以平行的短线饰作羊毛。前足一跪一起,后足贴卧于腹下。
玉羊的造型自商代即已出现,汉代时圆雕玉羊的造型已十分准确,多为静态卧形,身体肥硕,背部丰满,短颈,嘴部似榫凸,羊角雕琢细致,大而夸张,一般向下盘旋弯曲,羊身上多有阴线细纹为饰。此类玉羊用作玉镇或陈设品。
相关知识科普
圆雕
即立体雕,约出现于新石器时代晚期,如红山文化中的玉鸟、含山文化中的玉人等,都是早期圆雕的代表作。此技以后各代多有发展,至清代趋于鼎盛。
沁斑
玉器长埋地下,受周围酸、碱等物质的浸蚀,日积月累,形成蚀斑,称为浸色或沁斑。
玉镇
战国时期,人们席地而坐,坐席边角处往往摆放重物,称为镇,玉镇便是用来镇坐席的玉器。汉以后,布帛纸张进入文房,书镇、镇纸也随之出现,玉镇逐渐成为文房用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