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亚鸟出戟觚 |
---|---|
外文名 | |
创作者 | |
别名 | 亚鸟出戟觚 |
时代 | |
门类 | 青铜器 |
出土 | |
备注 | 文物号(新00104878) |
文保级别 | |
馆藏地点 | 故宫博物院 |
亚鸟出戟觚❖图片
亚鸟出戟觚❖简介
亚鸟出戟 觚,商晚期,高26.5厘米,口径15厘米,底径8厘米。
觚喇叭口,腰和下部均有出戟装饰,圈足。器形高挑细长,中部明显收缩,具有商代后期铜觚的明显特征。觚身有许多精细的纹饰,从上至下分为四层:颈部饰以该时代流行的蕉叶纹;颈下端饰蛇纹,蛇头部宽大,眼睛突出,此种纹饰流行于商代中晚期和春秋战国时期;腰部及以下分饰两层兽面纹,显示出礼器所特有的高贵。底部有图形铭文,释为“亚鸟”,此觚因而得名亚鸟出戟觚。该图形铭文为当时一个家族的族徽标志。
青铜觚出现于商代早期,盛行于商代中、晚期,到西周早期逐渐减少。据《大戴礼记·曾子事父母》载:“执觞、觚、杯、豆而不醉。”觚是一种最基本的饮酒器具,常伴随爵、斝成组出土,说明在礼制中觚多是与爵、斝配套使用的。
相关知识科普
出戟
器身凸起扉棱谓之出戟。
觚
(音孤)我国古代饮酒器。圆体,侈口,细颈,呈喇叭形状。陶觚出现于新石器时代,平底,无圈足,夏商时较为流行。青铜觚始见于商代早期,平底下加圈足。商周时代流行,西周后逐渐消失。从考古发掘中发现,觚经常与爵伴随出土,可见在日常生活中,觚与爵组合使用。元、明、清时,仿青铜觚瓷质花瓶较流行,称“花觚”。
从
剑脊两旁称为“从”。
蕉叶纹
装饰纹样的一种。一端尖锐,一端较宽,作蕉叶的形式。蕉是“芭蕉”的略称,蕉叶即芭蕉叶。
叶
矛带有锋刃的两翼称“叶”。
兽面纹
兽面是古代人们想象中的怪兽的面部,将其刻画在器物上所形成的纹饰称兽面纹。宋代的学者把兽面纹称为饕餮纹。
释
中国佛教对释迦牟尼的简称。后又泛指佛教,如释教、释氏、释子、释典等。东晋僧人道安更以释为姓,开中国汉族僧尼称释之先河。
豆
盛食器,专备盛放腌菜、肉酱等和味品的器皿。青铜豆出现于商代晚期,盛行于春秋战国时期,也是青铜礼器中的一种重要器物,常以偶数出现,故有“鼎俎奇而笾豆偶”的说法。
爵
古代的饮酒器。其造型一般有流、尾、鋬及三尖足。青铜爵最早出现在二里头文化时期,至西周中期逐渐消失。
斝
(音甲)古代的一种酒器,始见于二里头文化的晚期,沿至西周初期。斝的形制变化不大,多为圆体、三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