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五彩僧帽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11-06 投稿人 : loveart 围观 : 评论
中文名 五彩僧帽壶
外文名
创作者
别名 五彩僧帽壶
时代
门类 陶瓷
出土
备注 文物号(资陶瓷00000117)
文保级别
馆藏地点 故宫博物院

五彩僧帽壶❖图片

五彩僧帽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五彩僧帽壶❖简介

五彩 僧帽壶,清康熙,高16.8厘米,足径6.6厘米。

壶缺流,直腹,圈足。通体五彩纹饰,口下饰花叶纹,腹饰双龙纹,近足处绘花卉卷叶纹,足内白釉,无款识。

僧帽壶因其顶部略似僧帽,故名。该造型源于西藏酒壶,流行于明代,以永乐、宣德红釉甜白釉品种为贵。康熙时期景德镇大量仿制僧帽壶,我院仅此一件五彩僧帽壶。


相关知识科普


五彩

彩瓷品种之一。“五彩”意为多彩,且一般来说,其中必含红彩。在已高温烧成的白瓷或已绘局部图案的青花瓷上以红、绿、黄、紫、黑、蓝等彩描绘图案纹饰,再经彩炉低温烧成。再配以其它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彩。按生产工艺之不同,通常人们将五彩分为釉上五彩和青花五彩两大类。

五彩是在宋、元釉上加彩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明宣德时已有五彩,但明代釉上彩以红、绿、黄三色为多,嘉靖、万历时期的官窑釉上彩瓷,以釉下青花和釉上多种彩相结合,称青花五彩。清康熙朝发明了釉上蓝彩、金彩和光亮如漆的黑彩,使釉上五彩成为彩瓷的主流。自雍正朝始,粉彩盛行,五彩只作为仿古瓷少量生产。五彩烧成温度略高于粉彩,不如粉彩般有柔软感,故又称“硬彩”或“古彩”。

僧帽壶

僧帽壶是景德镇于元代时创烧的瓷器新造型,因口、颈形似藏传佛教中僧侣的帽子而得名,明永乐、宣德时期十分流行,有红釉、青釉等品种。清康熙、雍正时期官窑都生产仿明永乐僧帽壶。

龙纹

陶瓷器装饰纹样之一种。明、清两代是陶瓷器以龙纹为装饰的全盛时期,主要采用釉上、釉下彩绘方法,亦有印花、刻划等工艺。龙的体态有较多变化,常见有云龙、戏珠龙、海水龙、螭龙、行龙、立龙、正面龙、侧面龙、夔龙等。

花卉

古建筑彩画绘画的一种题材。清代中期之前多画绿叶子花卉,清代晚期画黑叶子花卉。

红釉

颜色釉品种之一。其以铜为呈色剂,经还原焰高温一次烧成。红釉于北宋初年已出现,但呈色不太稳定。真正纯正、釉色稳定的红釉是景德镇窑在明初创烧的鲜红釉。嘉靖年间又创烧以铁为呈色剂的矾红釉。 铜红釉为高温釉,铁红釉为低温釉。高温红釉种类很多,按色泽分别称宝石红、霁红、豇豆红、郎窑红。如按其发展状况,则永乐鲜红、宣德宝石红、嘉靖矾红、康熙的郎窑红和豇豆红较为著名。

甜白釉

明永乐时期景德镇御窑厂创烧的一个白釉品种,其特点是白如凝脂,素若积雪。之所以称“甜”,是因其洁白的釉色给人一种甜美之感。又有人称其为“填白”,是指在此白瓷上可填彩绘画。

景德镇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位于江西省东北部,原名新平,因地处昌江东南,故又名昌南镇,北宋景德年间(1004--1007年)改称景德镇,以皇帝年号名。景德镇地处群山环抱之中,自然资源非常丰富,历史上曾以瓷、茶而闻名中外。瓷、茶并茂,工商辐辏,促进了城市的繁荣和经济的发展,曾与湖北的汉口镇、广东的佛山镇、河南的朱仙镇并称我国古代四大名镇。文献记载景德镇制瓷始于汉代,但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瓷窑遗址为五代时期。明、清以来,随着历朝皇帝在景德镇设御器(窑)厂,专门烧造宫廷用瓷,带动了民营瓷业的发展和繁荣,于是,天下至精至美之瓷器莫不出于景德镇,景德镇也因此博得“瓷都”之美誉。

相关文章

  • 青花怪石茶花纹碗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青花怪石茶花纹碗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青花怪石茶花纹碗,明成化,高6.7厘米,口径15.3厘米,足径5.2厘米。清宫旧藏。碗敞口,深弧壁,圈足。碗内光素无纹饰。外壁青花装饰,绘三组怪石茶花纹,间以坡地花草、飞舞的蜜蜂。足内施青白色釉。外底青花双线圈内署青花楷体“大明成化年制”六字双行款。胎体轻薄,釉面光润,绘画笔触细腻,青花发色淡雅,所用青料当为产于江西省乐平县的平等青料。此件青花碗称得上是堪称...

    1116 青花 平等青 花瓷
  • 宜兴窑紫砂树根式梅花花盆 - 故宫陶瓷器藏品
    宜兴窑紫砂树根式梅花花盆 - 故宫陶瓷器藏品

    宜兴窑紫砂树根式梅花花盆,清,高13.7厘米,口径35.8×29.5厘米,足径31.5×26厘米。花盆树桩式,外壁凸雕梅枝。紫红色砂泥,细腻光润。宜兴紫砂泥质的可塑性很强,早在清代初期,工匠们就开始仿照自然界的树根制作花盆,这种做法在乾隆朝以后十分流行。此花盆胎体较薄,体型较大,造型自然,以梅枝作装饰更添情趣,是宫中用于栽种中型盆景的用器。...

    1157 宜兴窑 花盆
  • 粉彩加珐琅彩开光山水纹转颈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粉彩加珐琅彩开光山水纹转颈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粉彩加珐琅彩 开光山水纹转颈瓶,清乾隆,高24.6厘米,口径12.6厘米,足径11.9厘米。瓶撇口、束颈、鼓腹、圈足微撇。颈部两侧各置一垂带形耳。瓶内施松石绿釉,外部通体以粉彩及蓝料彩装饰。腹部以蓝地锦上添花折枝洋莲纹为地均匀分布4个圆形开光装饰,4个圆形开光按春、夏、秋、冬依次绘代表四季的山水图,并在画面空白处题写乾隆皇帝御制诗中与春、夏、秋、冬有关的诗句...

    1292 粉彩 珐琅彩 珐琅 开光 松石绿釉 蓝料彩 阳文 宸翰
  • 岳州窑青釉碗 - 故宫陶瓷器藏品
    岳州窑青釉碗 - 故宫陶瓷器藏品

    岳州窑 青釉碗,唐,高8.1厘米,口径16.4厘米,足径8.3厘米。碗口微撇,弧腹,阔底,圈足。腹刻莲瓣纹。里外施青釉,釉薄而不匀,釉色青中闪绿,釉面有细密开片纹。岳州窑位于湖南湘阴县城堤境一带,是隋代湘阴窑的所在地,唐时隶属岳州,故称“岳州窑”。唐代岳州窑的瓷器胎壁较薄,比较粗松,呈铁灰色,釉色明亮,底足有釉,器物精致,少装饰。多采用支钉烧法。经科学的考古...

    1809 岳州窑 青釉 莲瓣纹 开片 支钉 青瓷
  • 淡绿釉暗花螭纹杯碟 - 故宫陶瓷器藏品
    淡绿釉暗花螭纹杯碟 - 故宫陶瓷器藏品

    淡绿釉暗花螭纹杯碟,清康熙,杯高3.5厘米,口径5.7厘米,足径2.4厘米;碟高1.6厘米,口径12.7厘米,足径10厘米。杯、碟合为一套。杯口微撇、深腹、圈足、两侧对称置戟耳。里施白釉,外施淡绿釉。外壁暗刻四组螭纹。外底署青花楷体“大清康熙年制” 六字双行外围双圈款。碟撇口、浅弧壁、圈足。碟内底有一周凸起,放置杯子时可以卡住杯足。碟心暗划二螭龙纹。足内施白...

    1777 螭纹 青花 暗划 龙纹 黄釉 画珐琅 珐琅
  • 三彩童子荷叶枕 - 河南博物院陶器
    三彩童子荷叶枕 - 河南博物院陶器

    河南省上蔡县宋墓中出土的这件三彩童子荷叶枕,枕的底部是粉白色的长方形托板,托板上卧着一个童子,上面是一个荷叶,荷叶呈弧形的从两端向中间倾斜状,形成枕面。童子头顶蓄发一至数绺。颈饰项圈,手脚饰有钏、镯。右臂坦露,向后微曲。面目圆润,目视前方,头微微上仰,左手压于身下,右手执荷叶在身上作为枕面。在荷叶状枕面和童子臂部之间左右各有一个折叠的小荷叶巧妙的连接成一体。...

    360 陶器 三彩童子荷叶枕 河南博物院藏品 河南博物院
  • 景德镇窑蓝釉描金折枝花、朵云纹匜 - 故宫陶瓷器藏品
    景德镇窑蓝釉描金折枝花、朵云纹匜 - 故宫陶瓷器藏品

    描金、朵云纹,元,高4.5厘米,通流长17厘米,底径8.5厘米。匜(yí 音仪)敞口,浅弧腹,平底。口一侧出槽形流,流下置一。胎较薄。内外施蓝釉,釉厚而不均匀。口边和外底无釉。内底描金线圈内绘金彩折枝花纹,内壁画5朵金彩祥云。该器造型模仿青铜匜,蓝釉闪烁着宝石蓝般的光泽,配以熠熠生辉的金彩,光彩夺目。这件匜1964年出土于河北保定窖藏,同时出土的还有蓝釉描金...

    1481 蓝釉 描金 折枝 小系 蓝釉描金
  • 白地描金红云龙盘 - 故宫陶瓷器藏品
    白地描金红云龙盘 - 故宫陶瓷器藏品

    白地描金红云龙盘,清宣统,高3厘米,口径24厘米,足径14厘米。清宫旧藏。盘直口,板沿,直腹,圈足。足内青花书“吉祥如意”四字楷款。通体以红彩描金为饰,盘心、板沿处均绘云龙赶珠纹。盘外壁则光素无纹饰。此盘为宫中所藏西餐具品种之一。自宣统三年(1911年)七月十八日开始溥仪在宫中读书,民国八年(1919年)请来英国人庄士敦到毓庆宫教授其英文。在庄士敦影响下,溥...

    242 描金 青花 庄士敦 毓庆宫
  • 仿石纹釉笔筒 - 故宫陶瓷器藏品
    仿石纹釉笔筒 - 故宫陶瓷器藏品

    仿石纹釉笔筒,清乾隆,高9.7厘米,口径8.2厘米,足径8.1厘米。笔筒口底相若、筒形腹、圈足。里外均施仿石釉。无款识。清乾隆时期,仿制各种工艺品类的像生瓷制作颇盛,几近无所不仿。仿石纹釉瓷器是在烧制好的白瓷胎上用近似于石质的彩釉勾绘出石头的纹理,入窑二次高温烧制而成。此件笔筒仿制效果逼真,玉石质感极强。...

    1739 笔筒 像生瓷 白瓷
  • 钧窑玫瑰紫釉菱花式三足花盆托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钧窑玫瑰紫釉菱花式三足花盆托 - 故宫陶瓷器藏品

    菱花式三足,北宋,高9厘米,口径19厘米,足距8.3厘米。花盆托呈六瓣菱花式。折沿,弧壁,底下承以三个云头形足。通体满釉,内施月白色釉,外施玫瑰紫色釉,口边及外底呈酱色。外底刻有数目字“十”,并留有支烧钉痕。此花盆托为河南禹县八卦洞窑烧制的宋代宫廷陈设用瓷。...

    1736 钧窑 玫瑰紫釉 花盆托 花盆 月白
  • 白釉珍珠地划花折枝牡丹纹枕 - 故宫陶瓷器藏品
    白釉珍珠地划花折枝牡丹纹枕 - 故宫陶瓷器藏品

    白釉折枝牡丹纹枕,宋,高12厘米,长25.8厘米,宽18.4厘米。枕呈腰圆形,素底,后部开一圆形通气孔。枕面以戳印的细密珍珠状小圆圈为地,主题纹饰为划花折枝牡丹,两朵盛开的牡丹花各居一侧,卷曲的枝叶充溢其间。枕四侧面内均刻划。珍珠地划花瓷器系模仿金银器錾胎工艺烧造而成,起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这一品种在河北、河南、山西的一些瓷窑中可见。目前已知的有河北,河南...

    1544 珍珠地 划花 折枝 开光 卷草纹 卷草 磁州窑 密县窑
  • 定窑白釉板沿单柄洗 - 故宫陶瓷器藏品
    定窑白釉板沿单柄洗 - 故宫陶瓷器藏品

    定窑白釉板沿单柄洗,金,高3.5厘米,口径7.9厘米,底径3.7厘米。洗敞口,深弧腹,平底,一侧凸出菱花边板沿,下接环形耳。薄胎,芒口,通体施白釉,外壁可见竹丝刷纹。明代田艺蘅《留青日札》记载:“有竹丝刷纹者,曰北定。”这类造型近似匜的板沿单柄器物,在宋金以及元代非常流行,不仅定窑、钧窑、龙泉窑、景德镇窑等著名瓷窑均有烧造,还见有玉石、金银制品。...

    1144 定窑 芒口 留青 钧窑 龙泉窑 景德镇
  • 原始瓷青釉瓷匜 - 故宫陶瓷器藏品
    原始瓷青釉瓷匜 - 故宫陶瓷器藏品

    原始瓷青釉瓷匜,战国,高8.4厘米,口径16.5厘米,底径7.7厘米。匜(yí 音仪)圆口,弧腹,小平底。口沿一侧置一圆系,另一侧置流。内外施青釉,釉层较薄。匜为古代盥器,是盥洗时浇水的用具,有陶、青铜和瓷制品。陶制品常出现在新石器时代至西汉的墓葬中。新石器时代嵩泽文化遗址中出土的直腹圜底匜、河南郑州春秋墓葬中出土的仿青铜式样的匜较为少见。战国以后圆盘形匜较...

    973 青釉
  • 青花缠枝莲托八吉祥纹双耳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青花缠枝莲托八吉祥纹双耳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莲托纹双耳瓶,清道光,高32厘米,口径8.5厘米,足径9.3厘米。瓶撇口、长颈、饰对称如意形耳、弧腹、圈足。主题纹饰是以青花绘纹托八吉祥纹,以如意云头纹、、蝠纹、变形为辅助边饰。圈足内施白釉。外底署青花篆书“大清道光年制”六字三行款。此瓶造型端庄沉稳,青花艳丽,纹饰繁密,但层次清晰,主题纹饰突出,寓意吉祥,属于宫廷陈设瓷。...

    497 青花 缠枝 八吉祥 缠枝莲 回纹 莲瓣纹
  • 龙泉窑青釉贯耳弦纹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龙泉窑青釉贯耳弦纹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贯耳弦纹瓶,宋,高31.5厘米,口径10厘米,足径11.7厘米。瓶撇口,长颈,溜肩,鼓腹,圈足。颈部凸起弦纹4道,两侧对称置双耳。腹部阴刻弦纹2道。里外满釉,釉色青翠,釉层凝厚,足边无釉。此瓶耳呈圆管状,俗称“贯耳”。器形仿照古代青铜器中壶的式样制作,瓶体硕大,器形古朴端庄,为当时龙泉中的名贵作品。龙泉窑瓷器造型丰富多样,如日常生活中的盘、碗、洗、炉,文具中...

    1457 龙泉窑 青釉 弦纹 阴刻 青瓷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