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仿石纹釉笔筒 |
---|---|
外文名 | |
创作者 | |
别名 | 仿石纹釉笔筒 |
时代 | |
门类 | 陶瓷 |
出土 | |
备注 | 文物号(新00152283) |
文保级别 | |
馆藏地点 | 故宫博物院 |
仿石纹釉笔筒❖图片
仿石纹釉笔筒❖简介
仿石纹釉笔筒,清乾隆,高9.7厘米,口径8.2厘米,足径8.1厘米。
笔筒口底相若、筒形腹、圈足。里外均施仿石釉。无款识。
清乾隆时期,仿制各种工艺品类的像生瓷制作颇盛,几近无所不仿。仿石纹釉瓷器是在烧制好的白瓷胎上用近似于石质的彩釉勾绘出石头的纹理,入窑二次高温烧制而成。此件笔筒仿制效果逼真,玉石质感极强。
相关知识科普
笔筒
文房用具,插放毛笔之用。流行于明清两代,器形似筒状,另外也有方形、束腰形、竹节形等式样。常见有青花、釉里红、五彩、粉彩、斗彩等瓷器品种,也有铜胎、竹木牙角等质地的笔筒。
像生瓷
瓷器品种之一。是指模仿花果类或动物形象的瓷器。吴自牧《梦粱录·四司六局筵会假赁》曰:“果子局,掌装簇饤盘看果、时新水果……像生花果。”可知“像生”一词在宋代特指仿制的供陈设观赏的盘装花果。明代江苏宜兴窑以各色紫砂泥制作的紫砂陶像生器已颇具声誉,开像生陶瓷制作之先河。但只有到了清乾隆时期,景德镇陶工对釉、彩配方及烧窑技术的掌握达到了炉火纯青之境界后,才能做到随心所欲地仿烧各种物品。
白瓷
青瓷和白瓷的区别在于胎釉中含铁量的多少,如果含铁量下降到1%以下,就能烧成白瓷。成熟白瓷的出现大约在隋代,它比青瓷的出现晚约四百年。白瓷的烧制成功标志着制瓷工艺的进步,它为元、明、清彩瓷的出现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