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彭年行书诗翰册 |
---|---|
外文名 | |
创作者 | |
别名 | 彭年行书诗翰册 |
时代 | |
门类 | 书法 |
出土 | |
备注 | 文物号(新00092800) |
文保级别 | |
馆藏地点 | 故宫博物院 |
彭年行书诗翰册❖图片
诗翰册页之四
诗翰册页之三
诗翰册页之二
诗翰册页之一
诗翰册页之七
诗翰册页之六
诗翰册页之五
彭年行书诗翰册❖简介
《诗翰》册,明,彭年书,纸本,册页,共7开,每开纵26厘米,横33.5厘米。行书,68行。
《诗翰》册释文
钤“孔嘉”、“隆池山人”印2方。收藏印钤“又书氏藏”、“破研斋”等印。
此册书法欹峭微侧,有苏轼书法意韵。王世贞《吴中往哲像赞》云:彭年 “书初法晋人,己为楷,其小者信本(欧阳询),大者清臣(颜真卿),行、草则子瞻(苏轼)。”但彭年舍苏轼丰腴、偏肥、卧笔,而以清劲爽健的笔锋使其笔法更为开放活泼,故王世贞又云:“行、草眉山若远耳。”
相关知识科普
彭年
彭年(1505—1566年),字孔嘉,号隆池,一作隆池山樵。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少与文徵明游,以词翰名世,人称长者。著有《隆池山樵集》。
册页
册页的组合形式类似西方绘画中的组画,这种艺术形式在山水画中能够比较完整地展现一个地域不同的自然景观,在花鸟画中可以从多重角度、时节去描绘其自然姿色。在人物画中,可以完整地叙述一个历史故事发生的全过程或细化表现某种道德观念。
《诗翰》册释文
送古石符卿还朝。符台清贵美英僚,奉节遥乘使者轺。星象久虚青琐籍,天颜行近紫宸朝。徐陵不独文才妙,张敞兼称武略超。归报幸敷前席对,海瀕夷祲未全消。 江皋腊近早舒梅,晴色如春暖律开。北客留连光祖席,南枝攀折荐离杯。风烟未恋鸥波阔,霄汉方啣凤诏回。报王匡时须俊杰,知君元抱出群才。年具草呈。 五月朔日贼退欢喜口号。阿招关寿两吴儿,夺马摏戈贾勇奇。贼势凭陵先阻遏,断桥真喜百夫披。 临淄壮士吴门客,雪刃银枪弓在腰。开城杀敌葑溪上,喋血连头意气豪。 襟带江湖险莫加,贼颿来去浩无遮。休论馆谷余三宿,且返奔亡亿万家。 祵载如山下海鰌,夜乘风雨恣夷犹。邀归已失焚舟计,善后须劳食肉谋。 曾闻强努指潮低,况复江南箭满溪。何惜三千教迹射,折衝尊俎靖鯨鯢。年顿首呈。 夜严。簇簇攒枪垒,煌煌亘火城。风凄楼上角,月淡水边营。不寐听传箭,何时息弄兵。忧心徒耿切,藿食愧书生。 官烧城下民庐。羽书来不绝,黠寇转披猖。未睹黄龙阵,先焚朱雀桁。揭竿谋巷战,无甲笑兵防。组练吴儿事,江湖险足当。 虚警。假寐惊还起,边烽亦戏人。军嚣振屋瓦,礮响彻城闉。梁燕惭依垒,笼猿系此身。亚夫坚卧处,持重自殊伦。 大雨。澍雨连晨夕,孤城未解严。沾濡万夫叹,馌饷寡妻兼。魏尚谁推毂,庄平秪下帘。东皋废农作,岁不须占事。 贼至。连营缘海岸,控蹑倚崑山。岂谓三江险,曾无一水艰。儒冠亲矢石,贼火遍郊关。万姓劳婴守,仓忙(矢)埤堄间。 猛士思冲阵,元戎惜应机。空令水犀手,徒著虎贲衣。松郡风烟接(廿八日松江借兵者言,贼三千余攻甚急),苏州日夜围。还看孔融座,箭入读书帏(太守林公侍吏中流矢)。年具草呈。 荷叶荷花千万重,笑歌云锦堆中。六郎颜色赛花浓,吴妖越艳,羞唱采芙蓉。 惆怅西虹桥下别,梦迷心醉冲冲。几时还到宋家东,一帘新月(惆),冰簟洒松风。年顿首具草。
苏轼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次子。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进士。熙宁时任祠部员外郎,知密州、徐州、湖州。因对王安石所行新政有异见,上书神宗,遂被贬谪黄州。元祐间复起用,任翰林学士,出知杭州、颍州,官至礼部尚书。绍圣四年(1097年),党争又起,再谪惠州、儋州,后遇赦北返,病殁常州,追谥“文忠”。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作诗清新雅健,风格独具。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擅书法,得力于王僧虔、李邕、徐浩、颜真卿、杨凝式而自成家数。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工画竹,学文同,为湖州竹派之一。能作枯木、怪石、佛像,出笔奇古。论画力主“神似”,并提倡“士夫画”,强调诗画一律,为古代文人画先驱。传世书迹有《答谢民师论文帖》、《祭黄几道文》、《前赤壁赋》、《黄州寒食诗帖》等。传世绘画有《古木怪石图》卷、《枯木竹石图》卷(与文同《墨竹图》卷合装),现藏上海博物馆。著有《东坡七集》、《经进东坡文集事略》等。
王世贞
王世贞(1526—1590),字元美,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江苏太仓人。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进士,官至南京刑部尚书。以诗文名于世,工书法,兼善画。书画评论颇多。为明代著名文人,曾与李攀龙共主文坛,李死后独主文坛二十余年,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倡导复古摹拟,与李攀龙、徐中行、梁有誉、宗臣、谢榛、吴国伦合称“后七子“,在当时影响极大。卒赠太子少保。其著述卷帙浩繁,主要有《弇山堂别集》《弇州山人四部稿》《觚不觚录》《书苑》《画苑》等。
吴中
吴中(1372—1442年),字思正,明武城(今山东武城县)人。明洪武末年为营州后屯卫经历。成祖取大宁迎降,以转饷捍御功累迁至右都御史。永乐五年(1407年)改工部尚书。从北征复改刑部。仁宗即位复其官,兼詹事加太子少保。正统六年(1441年)殿工成,进少师。七年(1442年)卒,年70。追封茬平伯,谥荣襄。
欧阳询
欧阳询(557—641年),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他经历陈、隋、唐三朝,贞观间官至太子率更令、弘文馆学士,封渤海县男。欧阳询博览古今,书则八体尽能,尤工正、行二体,学王羲之、王献之,吸收汉隶和魏晋以来楷法,笔力险劲刻厉,意态精密俊逸,法度森严,世称“欧体”,于后世影响深远。他与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称为“初唐四家”。唐人张怀瓘评之曰:“真行之书出于大令,别成一体,森森焉若武库矛戟,风神严于智永,润色寡于虞世南。”(《书断》)有《虞恭公碑》、《化度寺邕禅师塔铭》、《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诸名碑传世。
颜真卿
颜真卿(709—785年),字清臣,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一说临沂(今属山东)人。唐代书法家。曾任平原(今属山东)太守,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世称“颜平原”、“颜太师”、“颜鲁公”等。书法初学褚遂良,后请教张旭,深悟笔法。参用篆书笔意写楷书,真书笔力弥满,端庄雄伟,气势森严,行书遒劲郁勃,阔达自在,书风明显区别于二王(羲之,献之)和唐初诸家,对我国书法艺术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世称“颜体”。与当时另一位书法家柳公权并称“颜柳”。唐人《书评》论其书:“如荆卿按剑,樊哙拥盾,金刚嗔目,力士挥拳。”传世墨迹有正书《自书告身》、行书《祭侄文稿》和《刘中使帖》,碑刻有《争座位帖》、《多宝塔碑》、《东方画赞》、《颜家庙碑》、《麻姑仙坛记》、《颜勤礼碑》、《中兴颂》等。后人辑有《颜鲁公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