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孔雀羽穿珠彩绣云龙吉服袍 - 故宫织绣类藏品

11-23 投稿人 : loveart 围观 : 评论
中文名 孔雀羽穿珠彩绣云龙吉服袍
外文名
创作者
别名 孔雀羽穿珠彩绣云龙吉服袍
时代
门类 织绣品
出土
备注 文物号(新00081424)
文保级别
馆藏地点 故宫博物院

孔雀羽穿珠彩绣云龙吉服袍❖图片

孔雀羽穿珠彩绣云龙吉服袍 | 故宫织绣类藏品

孔雀羽穿珠彩绣云龙吉服袍

孔雀羽穿珠彩绣云龙吉服袍 | 故宫织绣类藏品

孔雀羽穿珠彩绣云龙吉服袍正龙图案

孔雀羽穿珠彩绣云龙吉服袍❖简介

孔雀羽穿珠彩绣云龙吉服袍,清,身长143厘米,两袖通长216厘米,袖口宽18厘米,胸围长134厘米,下摆宽124厘米。清宫旧藏。

此袍圆领,右衽,大襟,马蹄袖,左右开裾,直身。全袍以蓝缎为面料,以绿孔雀羽捻线大面积铺绣,此即所谓“铺翠”。全身用穿珠绣法绣制五爪大龙9条,并分别在领、袖等处绣正龙4条,龙与龙之间点缀传统吉祥图案:“八吉祥”、“八仙”、“八宝”、“三多”、五彩云朵、蝙蝠以及寿山福海。

在配色上用三晕过渡法,由浅而深,使全袍色彩艳丽又不失柔和雅致。此外,龙身的穿米珠绣,龙鳍、角口、尾的揖线绣,龙髯的圆金线、圆银线绣,流火纹的穿珊瑚珠绣,以及五彩绒线绣制的吉祥图案,均绣工平齐,针法娴熟。此袍为清代铺翠绣吉服袍仅存的珍品,其铺翠工艺史所罕见,是研究清代织绣工艺的重要实物史料。


相关知识科普


吉服袍

吉服袍,包括龙袍和蟒袍,在皇帝生日、年节等喜庆日子穿用。龙袍惟皇帝可穿用,列十二章,绣金龙九条,间饰五彩云蝠,下摆饰八宝立水,款式为圆领右衽大襟,四开裾,马蹄袖口,窄袖加接袖。蟒袍为皇太子、皇子、亲王及亲王世子穿用,又称花衣,饰四爪蟒九条,依等级分别用杏黄、金黄、石青等色地。

大襟

服装开襟形式之一,衣襟开于衣服的右侧。

穿珠绣

即以丝线穿细小米珠平绣,绣制龙鳞轮廓等可使龙纹有突出的立体感。

吉祥图案

中国传统装饰图案,用以表示祝福和象征吉祥。明清以来,以寓意、谐音的方式体现吉祥的图案十分流行。如牡丹--富贵,桃实--祝寿,石榴--多子,蝙蝠--福,喜鹊--喜庆,鱼--富足有余等等。同时,还常用多种动、植物搭配组成吉祥图案纹饰,如: 梅花、竹子、喜鹊——“梅竹双喜” 牡丹、白头翁——“富贵白头” 蜜蜂、马、猴——“马上封侯” 牡丹、瓶——“富贵平安” 鹿、鹤——“鹤鹿同春” 灵芝、仙鹤衔佛手、竹——“灵仙祝寿” 石榴、佛手、桃实——“福寿三多” 卍带、鲇鱼、如意——“万年如意”、“年年有余” 荷花与盒——“和合二喜” 如意云纹、平水杂宝、海水江崖——“寿山福海”等等。

八吉祥

八吉祥,即法轮、海螺、宝伞、天盖、莲花、宝瓶(罐)、鲤鱼、盘长八种吉祥物。

暗八仙

中国传统装饰纹样之一。八仙指神话传说中神通广大的道家神仙铁拐李、汉钟离、蓝采和、张果老、何仙姑、吕洞宾、韩湘子和曹国舅,他们各持一件宝物,分别是葫芦、扇子、花篮、渔鼓、荷花、宝剑、洞箫和玉板,传说这些宝物法力无边,有逢凶化吉之作用,其被用作装饰图案,以物代人,称暗八仙。

八仙

“八仙”乃古代神话传说中的8位神仙:铁拐李、汉钟离、蓝采和、张果老、何仙姑、吕洞宾、韩湘子与曹国舅。

八宝

佛前供器,藏文称之为“八吉祥相”。由法轮、法螺、宝伞、白盖、莲花、宝罐、金鱼、盘肠八件组成。每件供器含义不同:轮代表佛说大法圆转,万劫不息;螺代表菩萨果妙音吉祥;伞代表张弛自如,曲覆众生;盖代表遍覆三千,净一切乐;花代表出五浊世无所染;罐代表福智圆满,具完无漏;鱼代表坚固活泼,能解坏劫;肠代表回环贯彻,一切通明。因为八宝寓意吉祥,所以成为我国传统工艺中的主要纹饰。

三多

即桃、石榴、佛手,意为多子多福。

五彩

彩瓷品种之一。“五彩”意为多彩,且一般来说,其中必含红彩。在已高温烧成的白瓷或已绘局部图案的青花瓷上以红、绿、黄、紫、黑、蓝等彩描绘图案纹饰,再经彩炉低温烧成。再配以其它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彩。按生产工艺之不同,通常人们将五彩分为釉上五彩和青花五彩两大类。

五彩是在宋、元釉上加彩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明宣德时已有五彩,但明代釉上彩以红、绿、黄三色为多,嘉靖、万历时期的官窑釉上彩瓷,以釉下青花和釉上多种彩相结合,称青花五彩。清康熙朝发明了釉上蓝彩、金彩和光亮如漆的黑彩,使釉上五彩成为彩瓷的主流。自雍正朝始,粉彩盛行,五彩只作为仿古瓷少量生产。五彩烧成温度略高于粉彩,不如粉彩般有柔软感,故又称“硬彩”或“古彩”。

揖线绣

一种硬如铁丝的包梗线,以此种线绣花纹轮廓可加强花纹的立体感。

圆金线

又称捻金线,是将金箔切成细丝后,以丝线为芯捻制而成,线身为圆形,故称圆金线。

珊瑚

珊瑚是由生长在海里的一种低级腔肠动物珊瑚虫分泌出来的大量石灰质堆积而成,多呈树枝状,断面有同心层状花纹。其化学成分为碳酸钙,主要以方解石的形式出现,硬度为3.5—4,比重为2.60—2.70。不耐酸碱。珊瑚主要有红、白、绿、紫等颜色,其中以颜色纯正的红珊瑚为上品。

珊瑚质地细腻柔韧坚实,可用来雕刻工艺品或镶嵌首饰,还可入药。在亚洲,珊瑚的主要产地在日本到台湾一线海域,海南岛及西沙群岛亦有出产。

清代,一、二品官员的顶戴都是用红珊瑚制成。

绒线

即不加捻的丝线。

相关文章

  • 黄色缂丝云蝠寿袷袍 - 故宫织绣类藏品
    黄色缂丝云蝠寿袷袍 - 故宫织绣类藏品

    黄色缂丝云蝠寿袷袍,清乾隆,身长142厘米,两袖通长174厘米,袖口宽18厘米,下摆宽116厘米,左右裾长78厘米。清宫旧藏。此袍圆领,右衽大襟,裾左右开,镶中接袖,黑色素接袖,马蹄形袖端。以黄色缂丝为面,湖色素纺绸为里。通身装饰约一百个团寿字,间饰五彩流云和红蝠纹,寓含“洪福齐天”、“长寿百岁”的吉祥意义。下摆饰海水江崖、八宝立水纹。镶石青色纱领、袖边,上...

    781 缂丝 大襟 五彩 八宝 八宝立水 喜相逢 龙纹 典制
  • 红色缎串珠绣葫芦活计 - 故宫织绣类藏品
    红色缎串珠绣葫芦活计 - 故宫织绣类藏品

    红色缎串珠绣葫芦活计,清同治,御用日常服装佩饰。全套六件,包括荷包一对、烟荷包、褡裢、表套、扇套。红色素缎地,绣传统“葫芦万代”图案。装饰明黄色绦带。采用串米珠绣葫芦和朵花,使之凸浮于图案表面,呈现立体效果。用拉锁绣技法绣葫芦枝蔓、叶,体现绵长不断的设计主题。活计中葫芦形槟榔袋上装饰盘长结也是这个主题的反映,整套活计的刺绣技法、装饰手法与图案设计思想相呼应,...

    960 故宫藏品 故宫文物 故宫博物院文物 故宫织绣类藏品
  • 缂丝乾隆御书光武大破莽兵于昆阳事卷 - 故宫织绣类藏品
    缂丝乾隆御书光武大破莽兵于昆阳事卷 - 故宫织绣类藏品

    缂丝乾隆御书光武大破莽兵于昆阳事卷,清乾隆,行书,37行,纵31厘米,横214厘米。清宫旧藏。此卷是在本色地上缂织清乾隆皇帝御书《书光武大破莽兵于昆阳事》。引首上织黑字行书“辟诬彰武”,四字上方正中缂织“古希天子”朱文印。正文末尾织款题“乾隆丁未新正月御笔”,下织“古希天子之宝”朱文印和“犹日孜孜” 白文印各一方。从款题可知,此文书于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

    1463 缂丝 书光武大破莽兵于昆阳事 引首 天子之宝 平缂 搭缂 黄帝 萨尔浒之战
  • 顾绣围猎图轴 - 故宫织绣类藏品
    顾绣围猎图轴 - 故宫织绣类藏品

    顾绣围猎图轴,清康熙,长97厘米,宽46厘米。此图表现满族的冬季围猎生活。此幅所绣马匹肌理、狼毛、鹿斑、鸟羽、人物衣纹等,都是通过擞和针、套针等复杂的针法变化来排列丝线走向,加上丝线特有的柔和光泽,逼真地表现出物象的质感和动感。而背景基本用笔绘出,更衬托出所绣物象的精美生动。此幅背景的山峦追摹文人画的意趣,又表现了围猎的宏大场景和层次感,使所绣人物、动物更为...

    603 顾绣 满族 擞和针 套针 文人画 诗塘
  • 品月色缂丝凤凰梅花皮衬衣 - 故宫织绣类藏品
    品月色缂丝凤凰梅花皮衬衣 - 故宫织绣类藏品

    品月色缂丝凤凰梅花皮衬衣,清光绪,身长134厘米,两袖通长127厘米,袖口宽24厘米,下摆宽106厘米。清宫旧藏。圆领,大襟右衽,平袖,裾不开,直身式袍。缀铜镀金錾团寿字扣一枚,铜镀银錾龙纹币式扣五枚。下摆镶元青长寿梅花织金缎底边。灰鼠皮镶嵌银鼠皮里,领、袖边均用出锋装饰。缂丝衬衣是晚清宫廷便服主要品种之一,但如此大单位花纹的面料却是鲜见。此衣前后身各缂织一...

    350 缂丝 大襟 龙纹 织金缎 织金 镶嵌 出锋 绦边
  • 缂毛鸡雏待饲图 - 故宫织绣类藏品
    缂毛鸡雏待饲图 - 故宫织绣类藏品

    缂毛《鸡雏待饲图》,清乾隆,纵64厘米,横36厘米。清宫旧藏。此图为一件集书法、绘画、缂丝、缂毛等艺术手段的合璧之作。上部为乾隆御笔题跋,下部为仿南宋李迪所绘《鸡雏待饲图》。书与画相得益彰。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湖北荆州发生几十年未遇的洪涝灾害,而贪官污吏并未接受此前两次洪水的教训,对治水有失查察,置若罔闻,更有官僚“置买洲地,种植芦苇,牟利肥家已非一...

    572 缂毛 缂丝 李迪 长短戗 平缂 搭梭 搭缂 五福五代堂
  • 月白地云龙纹缂丝单朝袍 - 故宫织绣类藏品
    月白地云龙纹缂丝单朝袍 - 故宫织绣类藏品

    月白地云龙纹 缂丝单朝袍,清乾隆,身长145厘米,两袖通长194厘米,袖口宽16厘米,下摆长166厘米。清宫旧藏。为上衣下裳相连式圆领马蹄袖单层袍。领口系有红织金缎里石青缂丝表披领。右襟钉铜鎏金水纹錾花扣6枚。领后垂明黄色绦两条,每条各镶红色珊瑚 背云1块、红珊瑚坠角2个、珍珠4颗、米珠12组。领口拴黄纸签,上墨书“高宗月白缂丝描金边单朝袍一件。珊瑚背云两块...

    1473 月白 龙纹 缂丝 织金缎 织金 鎏金 錾花 珊瑚
  • 白色绫画花蝶夹袜 - 故宫织绣类藏品
    白色绫画花蝶夹袜 - 故宫织绣类藏品

    白色绫画花蝶夹袜,清乾隆,长24厘米,高30厘米,袜口宽16厘米。清宫旧藏。 此袜用白色暗花绫做成,淡墨勾画花卉和蝴蝶纹饰,并以淡彩渲染,清新别致。 清代贵族女子多用绸缎等制作袜子,皇宫中则更为讲究,无论男女袜,均通绣纹饰,并以织金缎缘边。此袜虽未施刺绣,但画工精细,在宫藏袜中实属少见,为清代后妃所用。...

    1210 花卉 渲染 织金缎 织金
  • 藕荷色缎绣牡丹团寿纹袷『0611』衣 - 故宫织绣类藏品
    藕荷色缎绣牡丹团寿纹袷『0611』衣 - 故宫织绣类藏品

    藕荷色缎绣牡丹团寿纹袷『0611』衣,清光绪,身长137厘米, 两袖通长122厘米,下摆宽118厘米。清宫旧藏。此衣为丝质。圆领,大襟右衽,平阔袖作多层状,左右开裾至腋下云纹处。领、袖处镶滚多条绦边,衣内衬湖色素纺丝绸里。面料为藕荷色缎,其上采取二至三色晕的装饰方法,运用平针、缠针、平金、套针等多种刺绣技法彩绣折枝牡丹和万字团寿纹样。领襟缀铜鎏金 錾花扣一枚...

    1689 大襟 绦边 平针 缠针 平金 套针 折枝 鎏金
  • 明黄江绸黑狐皮端罩 - 故宫织绣类藏品
    明黄江绸黑狐皮端罩 - 故宫织绣类藏品

    明黄江绸黑狐皮端罩,清,身长134厘米,两袖通长176厘米,袖口24厘米,下摆125厘米,开裾长74厘米。清宫旧藏。端罩圆领,对襟,平袖,后开裾,长至膝下,皮毛朝外,左右垂明黄色带各二。端罩上半部为黑狐皮,毛长而具有光泽;下半部为貂皮,其毛尖均为白色,似一根根银针,是上等的貂皮料。内衬明黄色暗花江绸里。此件端罩皮毛手感柔软,保暖性强,是清代皇帝冬季穿在朝袍外...

    1914 对襟 长至 上元 冬至 圜丘
  • 刺绣柏菊八哥图轴 - 故宫织绣类藏品
    刺绣柏菊八哥图轴 - 故宫织绣类藏品

    刺绣柏菊八哥图轴,清同治,纵159厘米,横50厘米。此图以蓝色素缎为地,绣柏树、菊花、八哥等,展现晚秋美丽的景象。面料的选择和物象的图案化表明此幅绣品具有晚清花鸟画的风格。图中柏树叶绣法独特,用打籽针法层层绕圈绣制,由浅入深,达到晕色的目的,其针法匀齐,籽粒饱满圆润,使树叶有似云若叶的图案化效果。树干、菊花、山石、八哥则以套针、缠针、齐针、滚针、施毛针、扎针...

    1017 八哥 打籽 打籽针 套针 缠针 齐针 滚针 扎针
  • 石青地极乐世界织成锦图轴 - 故宫织绣类藏品
    石青地极乐世界织成锦图轴 - 故宫织绣类藏品

    石青地极乐世界织成锦图轴,丝质,苏州织造,纵448厘米,宽196.3厘米。清宫旧藏。此轴是以清宫画师丁观鹏的作品为稿织造的织成锦,内容以“西方净土变”为题材。此锦织造工艺极为繁复,其幅面之巨,需三四人同时上机操作,运用长跑梭技术将二十余种色丝、圆金线如绘画着色般织造于画幅之上,并以细线构织出轮廓。图中有亭台、楼阁、宫阙、华盖幡幢以及阿弥陀佛等佛教人物278尊...

    1927 织成锦 织造 丁观鹏 净土 造工 长跑梭 圆金线 华盖
  • 广绣花鸟博古插屏 - 故宫织绣类藏品
    广绣花鸟博古插屏 - 故宫织绣类藏品

    广绣花鸟博古插屏,清晚期,纵40厘米,横51厘米。此插屏紫檀木座,嵌五彩 螺钿边框。屏心为白素锻,上绣以花鸟、博古图案。图案分内外两层,以中间的花鸟草虫为主题,外层的博古纹为衬,花纹细巧繁密,设色以褐、棕、驼、米色为主色调,配以红、绿、黑、白、金等色,既柔和雅致,又明快富丽。针法除直针、扭针、铺针外,还有洒插针等复杂的针法,擘丝极细,针脚平齐细薄。广绣以花繁...

    470 广绣 插屏 紫檀木 五彩 螺钿 博古纹 直针 扭针
  • 碧玺带扣 - 故宫织绣类藏品
    碧玺带扣 - 故宫织绣类藏品

    碧玺带扣,清,长5.5厘米,最宽5.2厘米。带扣为银累丝托上嵌碧玺制成。碧玺粉红色,全透明,局部有棉绺。银托累丝双钱纹,环环相套。银托背后錾刻小珠纹“万寿无疆”、“受命永昌”,旁有“鸿兴”、“足纹”戳记,中间为细累丝绳纹双“寿”及双“蝠”。碧玺为矿产品,原矿石为六角形的透明柱状晶体,玻璃光泽,颜色以粉红色为多,以桃红透明者最珍贵。带扣是腰带上的装饰品,元、明...

    1421 碧玺 累丝 錾刻 万寿无疆 绳纹
  • 石青色缎穿米珠灯笼纹如意帽 - 故宫织绣类藏品
    石青色缎穿米珠灯笼纹如意帽 - 故宫织绣类藏品

    石青色缎穿米珠灯笼纹如意帽,清光绪,高12厘米,帽圈直径20厘米。清宫旧藏。 如意帽俗称瓜棱帽,它以六片缎缝合而成,瓜棱形圆顶式,红绒结顶。帽檐用万字纹织金缎缘边,帽顶后垂红缨。帽上双喜灯笼纹样,用各色米珠钉缀或刺绣而成,工艺精湛,色彩鲜艳。 此帽是清代光绪皇帝穿便服时所戴。...

    254 灯笼纹 织金缎 织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