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顾绣围猎图轴 |
---|---|
外文名 | |
创作者 | |
别名 | 顾绣围猎图轴 |
时代 | |
门类 | 织绣品 |
出土 | |
备注 | 文物号(新00081428) |
文保级别 | |
馆藏地点 | 故宫博物院 |
顾绣围猎图轴❖图片
顾绣围猎图轴❖简介
顾绣围猎图轴,清康熙,长97厘米,宽46厘米。
此图表现满族的冬季围猎生活。此幅所绣马匹肌理、狼毛、鹿斑、鸟羽、人物衣纹等,都是通过擞和针、套针等复杂的针法变化来排列丝线走向,加上丝线特有的柔和光泽,逼真地表现出物象的质感和动感。而背景基本用笔绘出,更衬托出所绣物象的精美生动。
此幅背景的山峦追摹文人画的意趣,又表现了围猎的宏大场景和层次感,使所绣人物、动物更为生动,达到绣与画的完美结合。此幅诗塘有墨书“为文博老年台”,并钤“虎头”、“露香园”朱印。
相关知识科普
顾绣
起源于明代松江(今上海)人顾名世之家,故名。顾名世为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进士,官至尚宝司丞,晚年曾在上海九亩地筑园,筑园时得一石,有赵文敏手篆“露香池”三字,故园名“露香园”,顾家刺绣称“露香园顾绣”、“顾氏露香园绣”,或简称“露香园绣”、“顾绣”。
满族
满族,中国北方少数民族,源于女真。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政权。1635年皇太极改女真族为满洲(今称满族)。
擞和针
我国传统刺绣基本技法之一,又称长短针、羼针,针法组织与套针类似。其法先由内向外分皮绣制,第一皮用长短线条参差排列,第二皮用等长线条上下参差间隔,嵌入第一皮线条空隙中,第三皮线条与第一皮线条尾端衔接,以后各皮依此类推。针线较平铺、细薄、显露,不受色彩层次限制,镶色和顺,适于绣制花鸟、人物、树石、书法。
套针
苏绣主要针法之一。始于唐代,盛于宋代,至明清时期更为发展,流传很广。根据纹样表现效果,可分平套、集套、散套等。 一,平套针法。根据纹样分皮绣制:第一皮出边,外缘齐整;第二皮称“套”,用一针隔一针的稀针嵌入第一皮线条的中间,要罩过第一皮的十分之八;第三皮与第二皮线条长短相同,每针嵌入第二皮线条的中间,并要与第一皮线条的尾端衔接。各皮依此类推,绣到纹样边尽处。针脚要齐整,丝丝相夹,使镶色和顺,绣面平服。 二,集套针法。大致与平套相同,由于集套用于绣圆形纹样,绣时第一皮出边要外缘齐整,向内长短参差,外缘排针略稀而内较密,每一针都要对着圆心,最后一皮的针迹集中于圆心,近圆心处要藏针,越近圆心藏针越多,直到绣满为止。 三,散套针法。是苏绣欣赏品中最常用的针法,亦是运用最广泛的针法之一。其主要特点是第一皮出边外缘整齐,排针密,内则长短参差。
文人画
亦称“士夫画”,泛指中国古代社会中文人、士大夫创作的绘画,以区别于民间和宫廷绘画,在北宋经苏轼、文同等人倡导,遂大行其道。文人画多取材于山水、花鸟,标举“士气”,讲求笔墨情趣,强调神韵,并重视文学修养,对绘画中意境的表达以及水墨写意等技法的发展有相当大的影响。
诗塘
中国画立轴装裱上方所留出的空位。由于有些画心或过阔或过小,裱成立轴后,轴长画短,有失均衡,故在画身上方嵌一空白纸方,用以题字,谓之“诗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