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窑变双耳菊瓣尊 |
---|---|
外文名 | |
创作者 | |
别名 | 窑变双耳菊瓣尊 |
时代 | |
门类 | 陶瓷 |
出土 | |
备注 | 文物号(新00077996) |
文保级别 | |
馆藏地点 | 故宫博物院 |
窑变双耳菊瓣尊❖图片
窑变双耳菊瓣尊
窑变双耳菊瓣尊底款
窑变双耳菊瓣尊❖简介
窑变双耳,清乾隆,高22.3厘米,口径18.2厘米,足径11.6厘米。
尊通体菊瓣形,口外撇、粗长颈、平肩微弧、扁圆腹、圈足外撇。颈、肩部对称置双螭耳。内施,外施,除肩部有少量蓝色外,余皆为火焰红色。足内酱釉,印“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阴文篆书款。
乾隆早期窑变釉保持着雍正时的“火焰青”特点,随后渐变为以红、蓝、月白各色交织成块状的斑片和条纹,乾隆晚期窑变釉中月白与蓝色较少,多为红色。
清代,瓷器的制造分为圆器和两大类,其中圆器指碗、盘之属,琢器则包括各种需要雕琢成形的器物。该尊虽可归入圆器一类,但其外壁呈现的菊瓣纹样则需雕琢而成,《陶冶图》“圆面积器拉坯”条记之为“圆器之制不一,其方瓣棱角者则有镶雕印销之作”,该器的菊瓣棱线正是这种工艺制成。
相关知识科普
菊瓣尊
用各种花形做器物造型是我国瓷器的传统风格。早在宋代,南北各地瓷窑已经广泛使用,有葵瓣、菊瓣、莲瓣诸式。雍正时期瓷器造型丰富,用多种花形装饰瓷器,菊花造型的器物有:菊瓣瓶、菊瓣壶、菊瓣盘、菊瓣碗、菊瓣盒、菊瓣尊等。菊瓣尊除斗彩器之外,还有孔雀绿釉器等。
天蓝釉
属于高温颜色釉,从天青釉演变而来,创烧于清康熙年间,色调似天空之蔚蓝色,故称“天蓝釉”。天蓝釉含钴量在1%以下,釉里的铜、铁、钛等金属元素对呈色均有影响。
蓝釉
蓝釉属高温石灰碱釉,呈色剂为氧化钴,最早出现于元代,但传世品不多。明、清两代在元代蓝釉的基础上相继创烧出霁蓝、洒蓝、回青、天青、宝石蓝等各色釉。
阴文
篆刻的一种方式,即把印文镌成凹状,在纸上钤盖时印文是白色,因而又称为白文。
月白
中国古代织物颜色名。不同时期深浅略有不同,基本介于淡蓝与中蓝之间。
琢器
古陶瓷研究者习惯于从造型上将瓷器分为琢器和圆器两大类。所谓琢器,是指立体型的瓷器,如瓶、尊、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