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五彩山石花卉罐 |
---|---|
外文名 | |
创作者 | |
别名 | 五彩山石花卉罐 |
时代 | |
门类 | 陶瓷 |
出土 | |
备注 | 文物号(资新00102544) |
文保级别 | |
馆藏地点 | 故宫博物院 |
五彩山石花卉罐❖图片
五彩山石花卉罐
五彩山石花卉罐罐口
五彩山石花卉罐罐底
五彩山石花卉罐❖简介
五彩山石花卉罐,明宣德,高10.9厘米,口径10 厘米,足径13厘米。
直口微敛,圆肩,扁圆腹,圈足,通体施白釉,釉质肥润。外壁在洁白的釉面上以五彩为饰,口沿绘2圈红彩弦线,肩部为倒垂的莲瓣纹,腹部绘有缠枝牡丹图,4朵牡丹盛开,图案以赭彩勾边,排列有序,色彩艳丽。底白釉,无款。
五彩殊为少见,传世品中有少量的盘、碗、罐等器,此罐虽残破锔补,但国内仅有1件,倍加珍贵。
相关知识科普
五彩
彩瓷品种之一。“五彩”意为多彩,且一般来说,其中必含红彩。在已高温烧成的白瓷或已绘局部图案的青花瓷上以红、绿、黄、紫、黑、蓝等彩描绘图案纹饰,再经彩炉低温烧成。再配以其它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彩。按生产工艺之不同,通常人们将五彩分为釉上五彩和青花五彩两大类。
五彩是在宋、元釉上加彩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明宣德时已有五彩,但明代釉上彩以红、绿、黄三色为多,嘉靖、万历时期的官窑釉上彩瓷,以釉下青花和釉上多种彩相结合,称青花五彩。清康熙朝发明了釉上蓝彩、金彩和光亮如漆的黑彩,使釉上五彩成为彩瓷的主流。自雍正朝始,粉彩盛行,五彩只作为仿古瓷少量生产。五彩烧成温度略高于粉彩,不如粉彩般有柔软感,故又称“硬彩”或“古彩”。
花卉
古建筑彩画绘画的一种题材。清代中期之前多画绿叶子花卉,清代晚期画黑叶子花卉。
莲瓣纹
莲花俗称“佛花”,莲瓣纹是佛教文化影响下流行的纹饰。南北朝时期由于佛教文化盛行,瓷器上常用莲瓣纹做装饰。隋初瓷器装饰也受此风影响。
缠枝
中国传统装饰花纹之一。所绘花朵系以植物的枝干或蔓藤作骨架,枝叶相互缠绕,构成四方连续或二方连续的图案,统一中寓变化。有缠枝莲、缠枝菊、缠枝牡丹和缠枝宝相花等多种纹样。
斗彩
釉下青花与釉上彩相结合的彩瓷品种。始见于明代宣德年间,真正的斗彩则成熟于明成化年间。成化釉上彩一般有三四种,多则达六种以上,色彩较鲜艳。它是以青花料在瓷坯上双勾出花鸟、禽兽、人物的轮廓线,施透明釉,入窑高温烧成后,再在釉上填入彩料,再入窑经低温烧成。斗彩瓷器以小件杯、碗、高足杯为主,大件瓷器较少。清代斗彩瓷器以雍正斗彩为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