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明黄色直径纱地绣五彩金龙小朝袍 |
---|---|
外文名 | |
创作者 | |
别名 | 明黄色直径纱地绣五彩金龙小朝袍 |
时代 | |
门类 | 织绣品 |
出土 | |
备注 | 文物号(故00043985) |
文保级别 | |
馆藏地点 | 故宫博物院 |
明黄色直径纱地绣五彩金龙小朝袍❖图片
明黄色直径纱地五彩金龙小朝袍
明黄色直径纱地五彩金龙小朝袍背面
明黄色直径纱地绣五彩金龙小朝袍❖简介
明黄色直径纱地绣五彩金龙小朝袍,清晚期,身长79厘米,两袖通长114厘米,袖口17厘米,下摆96厘米。清宫旧藏。
朝袍圆领,大襟右衽,马蹄袖,有披领。袍以明黄色直径纱为地,上绣金龙纹,前胸、后背、两肩正龙各一,腰帷行龙四,襞积前后团龙各九,下裳行龙六,衽正龙一。披领行龙二,马蹄袖正龙各一。间饰十二章、五色云和八宝平水纹。龙纹以金线绣成,并辅以银线和缉线,使得龙纹凸起,颇具立体感。祥云、平水、立水分别以三色、四色、七色绣成,其针法为斜一丝串、正一丝串。十二章皆为满绣,针法用套针、扎针、施针、斜缠针等。袍之披领、马蹄袖均为石青色。以石青色织金 实地纱和圆银线镶边。
此小朝袍符合清代皇帝袍服的典制,应是清晚期幼年的同治皇帝或光绪皇帝所穿之朝袍。
相关知识科普
直径纱
亦称“直纱”,是一种纬线粗于经线,两经纠绞交织的织物,属纱罗组织,外观呈方孔状。
五彩
彩瓷品种之一。“五彩”意为多彩,且一般来说,其中必含红彩。在已高温烧成的白瓷或已绘局部图案的青花瓷上以红、绿、黄、紫、黑、蓝等彩描绘图案纹饰,再经彩炉低温烧成。再配以其它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彩。按生产工艺之不同,通常人们将五彩分为釉上五彩和青花五彩两大类。
五彩是在宋、元釉上加彩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明宣德时已有五彩,但明代釉上彩以红、绿、黄三色为多,嘉靖、万历时期的官窑釉上彩瓷,以釉下青花和釉上多种彩相结合,称青花五彩。清康熙朝发明了釉上蓝彩、金彩和光亮如漆的黑彩,使釉上五彩成为彩瓷的主流。自雍正朝始,粉彩盛行,五彩只作为仿古瓷少量生产。五彩烧成温度略高于粉彩,不如粉彩般有柔软感,故又称“硬彩”或“古彩”。
大襟
服装开襟形式之一,衣襟开于衣服的右侧。
龙纹
陶瓷器装饰纹样之一种。明、清两代是陶瓷器以龙纹为装饰的全盛时期,主要采用釉上、釉下彩绘方法,亦有印花、刻划等工艺。龙的体态有较多变化,常见有云龙、戏珠龙、海水龙、螭龙、行龙、立龙、正面龙、侧面龙、夔龙等。
行龙
一种中国古代传统图案,又称“跑龙”。龙的造型特点是,龙头向前,尾在后,头为侧面,四肢两前两后、各为一蹬一伸。
十二章
古代帝王礼服和吉服上的十二种装饰纹样,依次是日、月、星辰、山、龙、华虫、黼、黻、宗彝、藻、火、粉米,始于传说中的舜禹时代,《书·益稷》记载舜和禹讨论君臣之道时说:“予欲观古人之象,日、月、星辰、山、龙、华虫作会,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絺绣,以五采彰施于五色作服,汝明。”以后各代沿用其制,成为帝王服饰的专用纹样。清时,一般是日、月、星辰、山、龙、华虫、黼、黻在衣,宗彝、藻、火、粉米在裳。十二章各有取义,以象征帝王的风操品行:日、月、星辰取其照临昭明,山取其能兴云雨,龙取其善变化,华虫取其文章和耿介,宗彝取其威猛和忠孝,藻取其文,火取炎上,粉取洁白,米取能滋养,黼取能决断,黻取善恶相背。帝王以下,公卿诸侯品官大臣依等级可用九章、七章、五章、三章不等。十二章的装饰纹样具有浓厚的等级色彩。 在玉器等工艺品中也可看到十二章纹饰。
八宝
佛前供器,藏文称之为“八吉祥相”。由法轮、法螺、宝伞、白盖、莲花、宝罐、金鱼、盘肠八件组成。每件供器含义不同:轮代表佛说大法圆转,万劫不息;螺代表菩萨果妙音吉祥;伞代表张弛自如,曲覆众生;盖代表遍覆三千,净一切乐;花代表出五浊世无所染;罐代表福智圆满,具完无漏;鱼代表坚固活泼,能解坏劫;肠代表回环贯彻,一切通明。因为八宝寓意吉祥,所以成为我国传统工艺中的主要纹饰。
缉线
刺绣的技法之一。以龙抱柱线( 即在一根强捻的合股线上再缠绕一根强捻的合股线,这种绣线称为“龙抱柱线”)为绣线,再另用一种线把龙抱柱线平钉在底衬之上,或勾边,或绣花,这种刺绣方法即缉线绣。
斜一丝串
亦称打点绣,即以直径纱为绣底,按纱格经纬线的交叉点斜绣一针,每点一针,起针方向要一致,绣满图案为止。
一丝串
又名“打点绣”,苏绣针法之一。它以素纱为底,按纱孔网格行线,以等长或长短不一的线条排列成纹。绣线或斜向或平行于经纬线,斜向者称斜一丝串,平行者称正一丝串。
套针
苏绣主要针法之一。始于唐代,盛于宋代,至明清时期更为发展,流传很广。根据纹样表现效果,可分平套、集套、散套等。 一,平套针法。根据纹样分皮绣制:第一皮出边,外缘齐整;第二皮称“套”,用一针隔一针的稀针嵌入第一皮线条的中间,要罩过第一皮的十分之八;第三皮与第二皮线条长短相同,每针嵌入第二皮线条的中间,并要与第一皮线条的尾端衔接。各皮依此类推,绣到纹样边尽处。针脚要齐整,丝丝相夹,使镶色和顺,绣面平服。 二,集套针法。大致与平套相同,由于集套用于绣圆形纹样,绣时第一皮出边要外缘齐整,向内长短参差,外缘排针略稀而内较密,每一针都要对着圆心,最后一皮的针迹集中于圆心,近圆心处要藏针,越近圆心藏针越多,直到绣满为止。 三,散套针法。是苏绣欣赏品中最常用的针法,亦是运用最广泛的针法之一。其主要特点是第一皮出边外缘整齐,排针密,内则长短参差。
扎针
广州刺绣针法之一,亦称勒针。其绣法是用横而短的针法勾勒飞禽胫部和爪部的线条。先用直针或铺针绣出纹样轮廓,再用勒针加上一道一道的横纹,按物象的形状和阴阳面而勒一半,若勒纹太长,可在中间加钉一针。
施针
刺绣针法之一。第一层用稀针打底,线条等长参差,排针间距依需要灵活掌握,但要相等。然后再用稀针分层逐步加密,以便于加色。其丝理转折自然,线条组织灵活。
斜缠针
中国刺绣基本针法之一。绣纹样时,线条排列呈现出斜向,线条均匀齐整,不能重迭,不能露底,每针拉线轻重要一致,称斜缠针。此种针法宜绣单色的形体,不适用于深浅不同的色调。
缠针
是直绣的一种,以短线条缠绕着形体绣作,线条方向一致,线条匀密,边口整齐。此绣法用于小型的花叶干,宜作单色形体。
织金
亦称库金,是清代宫廷御用品,因织成后要交清宫内务府存放于缎库而得名。纹饰多为金线织出的显花,但有时也使用银线。不论织金、织银,同属一类品种。织金有织金锦和织金缎之分。
实地纱
清代的一种暗花纱织物。无纹饰的地部为平纹交织,密度较大,显花的部位为左右两根经线相纠绞交织,密度较小,形成纱孔,虽为单色,也能显露出纹饰,故称实地纱。
典制
典章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