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五彩攻城图长方瓷板 |
---|---|
外文名 | |
创作者 | |
别名 | 五彩攻城图长方瓷板 |
时代 | |
门类 | 陶瓷 |
出土 | |
备注 | 文物号(资陶瓷00000340) |
文保级别 | |
馆藏地点 | 故宫博物院 |
五彩攻城图长方瓷板❖图片
五彩攻城图长方瓷板全形之一
五彩攻城图长方瓷板全形之二
五彩攻城图长方瓷板❖简介
五彩攻城图长方瓷板,清康熙,长25厘米,宽19.2厘米,厚3.5厘米。
瓷板长方形,中空,侧面有插孔。两面均以绿地点纹地上饰等距朵花为边饰。瓷板一面以五彩绘攻城图,城门前两军将领身披盔甲,手拿大刀、长戟,骑在战马上迎面而战,两军士兵手持长枪、盾牌紧随其后。画面以黑彩勾勒人物、马匹、山石、屋顶、战旗轮廓,用平涂技法敷以红、绿、紫、黄、金等色彩,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瓷板另一面以五彩绘博古图。
康熙朝瓷器中有许多表现战争场面(俗称刀马人)的绘画,其流行与康熙帝倡导习武,“以不忘江山来之不易”的训导有关,画面上刻画两军酣战、人马奔腾的紧张场面。这些图案大多出现于民窑器物上,文献中有“一般戏曲故事,民窑为多”的记载。人物形象受明末清初人物画家陈老莲画派的影响,神态夸张,个性鲜明。
相关知识科普
五彩
彩瓷品种之一。“五彩”意为多彩,且一般来说,其中必含红彩。在已高温烧成的白瓷或已绘局部图案的青花瓷上以红、绿、黄、紫、黑、蓝等彩描绘图案纹饰,再经彩炉低温烧成。再配以其它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彩。按生产工艺之不同,通常人们将五彩分为釉上五彩和青花五彩两大类。
五彩是在宋、元釉上加彩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明宣德时已有五彩,但明代釉上彩以红、绿、黄三色为多,嘉靖、万历时期的官窑釉上彩瓷,以釉下青花和釉上多种彩相结合,称青花五彩。清康熙朝发明了釉上蓝彩、金彩和光亮如漆的黑彩,使釉上五彩成为彩瓷的主流。自雍正朝始,粉彩盛行,五彩只作为仿古瓷少量生产。五彩烧成温度略高于粉彩,不如粉彩般有柔软感,故又称“硬彩”或“古彩”。
陈老莲
陈洪绶(1598—1652年),明代画家。字章侯,号老莲、悔迟,诸暨(今属浙江)人。早年受业于著名学者刘宗周、黄道周门下,1642年曾到北京为国子监生,受中书舍人,内廷供奉,不久即离京南归。明朝灭亡后,为躲避清兵,一度在绍兴云门寺出家为僧,自号悔迟,亦号老迟。后在杭州以卖画为生。工诗,擅画,山水、人物、花鸟无一不精。其画初受蓝瑛影响,后广泛临学古人,并大胆突破创新,所作人物、花鸟形象古拙,擅用夸张变形手法,独树一帜,为晚明变形主义绘画大师。与崔子忠齐名于南北,世称"南陈北崔"。其画风对后世有巨大影响。著《宝纶堂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