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耀州窑青釉刻花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11-01 投稿人 : loveart 围观 : 评论
中文名 耀州窑青釉刻花瓶
外文名
创作者
别名 耀州窑青釉刻花瓶
时代
门类 陶瓷
出土
备注 文物号(新00143910)
文保级别
馆藏地点 故宫博物院

耀州窑青釉刻花瓶❖图片

耀州窑青釉刻花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耀州窑青釉刻花瓶❖简介

耀州窑 青釉 刻花瓶,北宋,高19.9厘米,口径6.9厘米,足径7.8厘米。

瓶平口出沿,短直颈,丰肩,腹以下渐收敛,隐圈足。瓶通体施青釉,釉面晶莹温润,玻璃质感强,釉层匀净。肩部有弦纹3道。瓶身以刻花为饰,腹部满刻缠枝牡丹花,近足处刻双层莲瓣纹。此瓶刻工刀锋犀利,斜刀深刻,牡丹花繁而不乱,花冠丰满,俯仰结合。

耀州窑刻花青瓷以盘、碗为多,瓶类器物较少。此瓶小口短颈,衬出瓶身的雍容饱满,刻线处积釉色深,凸起处色较浅,使花纹更加清晰,有立体图案的效果,为耀州窑瓷器中的精品。


相关知识科普


耀州窑

北宋著名瓷窑之一。1959年发掘,窑址以今陕西铜川黄堡市为代表,包括陈炉镇、立地坡、上店等处,宋代属耀州,故名。耀州窑唐代已开始烧黑釉、白釉和青釉瓷,曾使用化妆土。玉璧底碗及堆酱彩朵花小盖盒是其典型器。北宋时以青瓷为主,兼烧酱色釉器。北宋中、晚期是耀州窑的鼎盛时代。器型以碗、盘、碟、罐、瓶、盒、炉为主,也有渣斗和各式小杯。胎质灰白而薄,釉色匀净。由于胎中含铁,在煤窑自然氧化气氛下烧成,使青釉或圈足周围呈现姜黄色,形成了耀州窑青瓷的独有特征。装饰以刻花为主,线条刚劲流畅,北宋中期以后,出现印花装饰。 1953年北京广安门外曾发现大批刻有龙凤及花卉图案的耀州青瓷,证实耀州窑确曾烧过贡瓷。金、元时期继续烧造。元代胎釉渐趋粗糙,花纹图案较简单,亦烧白地黑花器。宋代耀州窑对各地制瓷业有很大影响,河南临汝、宜阳、宝丰、新安、禹县及广东、广西等地均烧制类似的刻印花青瓷。

青釉

瓷器釉色名。一种含铁量在1%—3%左右,经高温还原气氛中烧成,呈现青绿色泽的釉,是中国最早的颜色釉。商周时期原始瓷器的青黄釉色是青釉的初级阶段。汉代已烧制出釉色纯正的青釉瓷器。至唐代日臻完美,被誉为“千峰翠色”。宋代的粉青、梅子青如同青玉,色泽与质感之美达到顶峰。明清之际,永乐朝的翠青、冬青(即东青),雍正朝的粉青、豆青等均色调匀净,苍翠欲滴,烧制水平已臻于炉火纯青的境界,出现了很多名贵品种。

刻花

陶瓷装饰技法之一。用竹、骨、铁制的平口或斜口刀状工具在已干或半干的坯体上刻出花纹。其特点是雕刻较深,花纹有层次。刻花在宋代陶瓷装饰中极为普遍。如耀州窑、定窑、磁州窑、景德镇窑等刻花都各具特点。刻花一般常与划花结合运用,故亦常称刻划花。此种技法至今在陶瓷器制作中仍有使用。

弦纹

古器物上最简单的传统纹饰,在青铜器上呈现为凸起的横线条。大多数情况下,弦纹是作为界栏出现的。在陶瓷等器物上亦有专用弦纹装饰者。

缠枝

中国传统装饰花纹之一。所绘花朵系以植物的枝干或蔓藤作骨架,枝叶相互缠绕,构成四方连续或二方连续的图案,统一中寓变化。有缠枝莲、缠枝菊、缠枝牡丹和缠枝宝相花等多种纹样。

莲瓣纹

莲花俗称“佛花”,莲瓣纹是佛教文化影响下流行的纹饰。南北朝时期由于佛教文化盛行,瓷器上常用莲瓣纹做装饰。隋初瓷器装饰也受此风影响。

刻工

雕漆主要工艺之一,又称雕工。即先在器物上髹漆若干层后,再凭漆之厚度来雕刻花纹。

青瓷

即指成熟的青瓷器。因釉料中含有一定的铁元素,经高温烧制后,呈青绿色或青黄色,所以称为青瓷。成熟青瓷烧成于东汉时期,浙江是我国青瓷的发源地。东汉晚期窑址出土的青瓷。质地致密,透光性好,吸水率低,系用1260℃—1310℃高温烧成;器表通体施釉,胎釉结合牢固;釉层透明,莹润光泽,清流淡雅,秀丽美欢。这说明东汉时期的青瓷,已经具备了成熟瓷器的各种条件。从东汉起,历经六朝,唐宋以至明清各个时期,青瓷始终盛烧不衰。并涌现出各个朝代的名品佳作。

相关文章

  • 仿官釉墨彩唐英款水丞 - 故宫陶瓷器藏品
    仿官釉墨彩唐英款水丞 - 故宫陶瓷器藏品

    唐英仿官水丞,清乾隆。水丞敞口,圆腹,矮圈足。口沿饰褐色釉,器身施青灰釉,有开片,底足露台处呈铁灰色。水丞腹部用墨彩行书南宋叶采《暮春即事》诗:“双双瓦雀行书案,点点杨花入砚池。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几多时”。诗首钤印红彩篆书“古泉”;诗尾署“榷陶使者唐英制”,钤印红彩篆书“榷”、“陶”阴阳文闲章。此件水丞是唐英在景德镇定制的文房用具,造型小巧端庄,釉色莹...

    1808 唐英 水丞
  • 磁山文化红陶深腹双系罐 - 故宫陶瓷器藏品
    磁山文化红陶深腹双系罐 - 故宫陶瓷器藏品

    红陶深腹双系罐,新石器时代磁山文化,高14.4厘米,口径9.5厘米,底径6厘米。罐撇口,深腹,平底,肩部置双系。通体刻划纹饰,颈部纹饰为正反三角纹,肩、腹部装饰简单的麦穗样纹饰。这样简单的刻划纹饰反映了新石器时代早、中期陶器装饰纹样比较简单的特点。磁山文化因最初于1972年发现于河北省武安县磁山村而得名。据科学测试,其年代约为公元前6000—前5600年,属...

    1501 双系 磁山文化
  • 斗彩荷莲图鼓钉绣墩 - 故宫陶瓷器藏品
    斗彩荷莲图鼓钉绣墩 - 故宫陶瓷器藏品

    斗彩荷莲图鼓钉绣墩,高52.9厘米,面径31厘米。墩面径、底径相若,器身长圆,呈鼓形,有四云头形镂空装饰。墩面为紫地轧道粉彩装饰,其中心为天蓝地斗彩装饰。器身大面积的荷莲纹为蓝地斗彩加绘粉彩,釉上填矾红、绿、蓝、白、紫、青花等彩料。上下各有一周紫地金彩鼓钉。瓷质绣墩盛行于明清两代。此绣墩为乾隆时的代表作品,制作精美,应用了多种彩饰工艺,而层次分明,使绣墩端庄...

    710 斗彩 绣墩 镂空 轧道粉彩 粉彩 矾红 青花
  • 甜白釉暗花缠枝莲托八吉祥纹碗 - 故宫陶瓷器藏品
    甜白釉暗花缠枝莲托八吉祥纹碗 - 故宫陶瓷器藏品

    甜白釉暗花缠枝莲托八吉祥纹碗,明宣德,高8.4厘米,口径15.5厘米,足径5.7厘米。清宫旧藏。碗敞口微撇,弧壁,瘦底,圈足较高。通体及足内均施白釉,釉色白中略泛青。内口沿处暗划 弦纹两道。碗心青花双圈内有一竖向长方形双线框,框内直写青花楷体“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款。外壁暗划花纹装饰,近口沿处有弦纹两道,腹部为缠枝莲托八吉祥纹。近足处为一周莲瓣纹,足外墙为卷枝...

    316 甜白釉 缠枝 缠枝莲 八吉祥 暗划 弦纹 青花 划花
  • 定窑白釉刻划花海水双鱼纹盘 - 故宫陶瓷器藏品
    定窑白釉刻划花海水双鱼纹盘 - 故宫陶瓷器藏品

    定窑白釉刻划花海水双鱼纹盘,北宋,高4.3厘米,口径21.3厘米,足径6.5厘米。故宫博物院藏。盘呈浅斗笠式,撇口,瘦底,圈足。口镶铜扣。通身施白釉,外壁光素无纹。内壁刻花装饰。刻划两条游鱼在水中穿行。整个画面饱满而不显局促,游鱼刻画栩栩如生,海水纹以篦子划出,简洁灵动,不事雕琢。...

    668 定窑 划花 鱼纹 刻花
  • 灰陶豆 - 河南博物院陶器
    灰陶豆 - 河南博物院陶器

    灰陶豆战国(公元前475-前221年) 通高19.5厘米,口径18.9厘米 1955年河南郑州岗杜出土 豆盘较浅,沿有子口以承豆盖,下有圆柱体柄连以喇叭形豆座。盖顶中心有喇叭形捉手,其余部分饰凹凸对顶三角形,凸面三角与盖沿外壁饰阴线圆圈纹,凹处有圆形镂孔。 (以上文字内容源自《大象中原:河南古代文明之光=Plentiful Central Plains——H...

    267 陶器 灰陶豆 河南博物院藏品 河南博物院
  • 花釉瓷蒜头壶 - 河南博物院瓷器
    花釉瓷蒜头壶 - 河南博物院瓷器

    花釉瓷蒜头壶唐代(公元618-907年) 高34.5厘米,口径10厘米,底径11.5厘米 河南新野出土 蒜头形花口,短颈,圆腹,实足。肩部饰对称双系。通体施黑釉,饰有月白釉彩斑。花釉瓷是唐代瓷器的新品种,主产地在河南省鲁山县段店,采用洒彩或立粉堆线法在釉上加施带色的釉料,经高温焙烧后形成块状彩斑,常见器形有瓶、罐、盘、碗、壶、腰鼓等。花釉瓷器在我国陶瓷发展史...

    1515 瓷器 花釉瓷蒜头壶 河南博物院藏品 河南博物院
  • 定窑白釉出戟水丞 - 故宫陶瓷器藏品
    定窑白釉出戟水丞 - 故宫陶瓷器藏品

    定窑白釉出戟 水丞,五代,高5.4厘米,口径2.1厘米,足径2.8厘米。故宫博物院藏。水丞敛口,直腹,腹下斜收,小圈足。腹部有四道出戟棱柱。通体施白釉,圈足处无釉。水丞内附小勺一柄。水丞,又名水盂、水中丞,是用来盛水的文房用具。用内附的小勺将清水舀入砚上,再来研磨习字。明代屠隆撰《考槃余事》记载,宋代定窑、官窑、哥窑、龙泉窑等均烧造水丞,盛行一时。...

    1277 定窑 出戟 水丞 哥窑 龙泉窑
  • 青釉六系盘口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青釉六系盘口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六系盘口瓶,南朝,高39.4厘米,口径14.7厘米,底径11.7厘米。瓶盘口,长颈,溜肩,圆腹,平底。肩部十字对称分布一组单系和一组双系。内外施青釉,釉不到底,釉色青中泛黄。南朝时,青釉瓷器的造型更趋于实用。此器较东晋时盘口瓶的盘口加大,颈亦增高,腹部变得更加修长,其各部位的比例协调,形体线条过度柔和,造型优美。其重心较低,放置平稳,使用时比较省力。...

    859 青釉 双系
  • 彩绘青龙画像砖 - 河南博物院陶器
    彩绘青龙画像砖 - 河南博物院陶器

    彩绘青龙画像砖南朝(公元420-580年) 纵19厘米,横38厘米,厚6厘米 1958年河南邓县学庄出土 砖呈长方形,背面为绳纹,正面模印青龙图案。龙身卷曲呈S形,细颈蛇身,龙爪前伸,两角后甩,张口露齿,挺胸縮颈,张翅扬尾作疾驰状。龙身周围饰有花朵和X形云朵纹。画像原施红、黄、绿等彩。 (以上文字内容源自《大象中原:河南古代文明之光=Plentiful Ce...

    812 陶器 彩绘青龙画像砖 河南博物院藏品 河南博物院
  • 景德镇窑青白釉刻花婴戏纹碗 - 故宫陶瓷器藏品
    景德镇窑青白釉刻花婴戏纹碗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青白釉 刻花 婴戏纹碗,高6.7厘米,口径20.8厘米,足径6厘米。碗敞口,浅腹,圈足。里外施青白釉,釉质莹润,足内无釉。碗内刻划双婴戏莲纹,线条流畅,纹饰清晰。宋代景德镇窑烧造的青白釉瓷以生产民间日用瓷为主,饮食具、酒具最多,盒类次之。青白釉因釉色青中有白,白中闪青,以介于青白二色之间而名。青白釉瓷胎体轻薄,所印、刻的花纹迎光透视,内外可见。景德镇烧造青白...

    1011 青白釉 刻花 婴戏纹 景德镇 透视 湖田窑
  • 绘彩持盾武士俑 - 河南博物院陶器
    绘彩持盾武士俑 - 河南博物院陶器

    彩绘持盾武士俑北齐(公元550-577年) 高53厘米 1971年河南安阳范粹墓出土 此俑头带盔,身穿甲,腰系带,下着缚裤,足蹬靴。左手持虎首盾牌,右手下垂作握手状,面带微笑站立于马蹄形板座上。甲服绘有朱彩及黑彩鳞片。形神兼备,制作精细,是研究北朝武士衣着装束的形象资料。 (以上文字内容源自《大象中原:河南古代文明之光=Plentiful Central P...

    1857 陶器 绘彩持盾武士俑 河南博物院藏品 河南博物院
  • 定窑白釉刻花芙蓉纹蔗段花口洗 - 故宫陶瓷器藏品
    定窑白釉刻花芙蓉纹蔗段花口洗 - 故宫陶瓷器藏品

    定窑白釉刻花芙蓉纹蔗段花口洗,北宋,高3厘米,口径15.8厘米,足径12.4厘米。故宫博物院藏。洗口呈五瓣葵花形,外壁凸起弦纹两道,浅圈足。里外施白釉,釉色雅洁,口沿无釉。里心刻划芙蓉花一枝,环以三花叶,构图简练大方,纹饰线条清晰自然,富于装饰性。...

    578 定窑 刻花 弦纹
  • 三角纹彩绘陶壶 - 河南博物院陶器
    三角纹彩绘陶壶 - 河南博物院陶器

    西汉口径12厘米,腹围70厘米,通高32厘米1975年河南三门峡上村岭出土...

    914 陶器 三角纹彩绘陶壶 河南博物院藏品 河南博物院
  • 广彩花鸟纹盘 - 故宫陶瓷器藏品
    广彩花鸟纹盘 - 故宫陶瓷器藏品

    广彩花鸟纹盘,清雍正,高4.1厘米,口径25.2厘米,足径15厘米。盘敞口,浅弧腹,圈足。盘外施白釉,光素无纹饰。盘内白釉地以绘蝴蝶花卉纹边饰,中央以绘双凤戏于洞石花卉之间。器物造型规整,设色艳丽,纹饰风格迎合了欧洲市场的需要,是广彩瓷器中的精品。...

    1272 青花 花卉 粉彩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