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乾隆款仿汝釉三羊梅瓶 |
---|---|
外文名 | |
创作者 | |
别名 | 乾隆款仿汝釉三羊梅瓶 |
时代 | |
门类 | 陶瓷 |
出土 | |
备注 | 文物号(故00153057) |
文保级别 | |
馆藏地点 | 故宫博物院 |
乾隆款仿汝釉三羊梅瓶❖图片
乾隆款仿汝釉三羊梅瓶
乾隆款仿汝釉三羊梅瓶底款
乾隆款仿汝釉三羊梅瓶❖简介
乾隆款仿汝釉三羊梅瓶,清乾隆,高23.5厘米,口径5.9厘米,足径8.7厘米。
瓶口微撇、短颈、丰肩、肩以下渐收、圈足。肩部凸饰三只羊头。通体施仿汝釉。外底署青花篆体“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款。
对宋代五大名窑瓷器的仿制在明代已蔚然成风,仿汝窑瓷器以清雍正、乾隆两朝最为逼真。传世品中,乾隆时期的仿汝器大部分是对釉色的仿烧,造型则多为本朝流行式样。此器以三羊装饰,因“羊”与“阳”谐音,寓意“三阳开泰”,以示吉祥。
相关知识科普
梅瓶
瓶式之一种,因口径之小与梅之瘦骨相若而得名。瓶体修长,小口,短颈,丰肩,肩下渐收敛,圈足,有的附盖。梅瓶为盛酒用具。自宋代开始流行。元代梅瓶除圆形外,尚有八方形。明清时梅瓶器型从瘦长秀丽演变为肥矮丰硕,并由日用瓷渐变为陈设瓷。以景德镇窑制品最佳。
青花
瓷器釉彩之一,被用作白地蓝花瓷的专称。因蓝花在釉下,所以青花属釉下彩。其原料为含氧化钴的钴土矿,以蓝青色料在瓷胎上描绘纹饰,然后施透明釉,在高温还原焰中一次烧成。元代景德镇已能烧制成熟的青花瓷器。青花瓷器的盛行改变了青瓷为主的局面,成为明、清两代中国瓷器生产的主流。
汝窑
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窑址在今河南省宝丰县清凉寺,宋时属汝州,故名。汝窑以烧制青釉瓷器著称,宋人叶寘在《坦斋笔衡》中记载:“本朝以定州白瓷器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窑器,故河北唐、邓、耀州悉有之,汝州为魁。”可见汝窑是继定窑之后为宫廷烧制贡瓷的窑场。其器物多仿青铜器及玉器造型,主要有出戟尊、玉壶春瓶、胆式瓶、樽、洗。胎体细洁如香灰色,多为裹足支烧,器物底部留有细小的支钉痕迹。釉色主要有天青、天蓝、淡粉、粉青、月白等,釉层薄而莹润,釉泡大而稀疏,有“寥若晨星”之称。釉面有细小的纹片,称为“蟹爪纹”。汝窑烧宫廷用瓷的时间仅20年左右,约在北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到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故传世品极少,被人们视为稀世之珍。
三阳开泰
为我国传统吉祥图案之一,亦称“三阳交泰”。“泰”为《周易》中六十四卦之一,乾下坤上,以象“天地交而万物通也”,其初、二、三爻皆为阳,意在阴消阳长,“内阳而外阴,内健而外顺”。《周易》载:“十月为坤卦,纯阴之象;十一月为复卦,一阳生于下;十二月为临卦,二阳生于下;正月为泰卦,三阳生于下。”也就是说,农历正月为六十四卦中的“泰卦”,冬去春来,阴消阳长,有吉亨之象。在一年起始冬去春来之际,古人常以“三阳”(羊)寓示“泰”卦,表达喜迎新春之意。羊与阳谐音,所以艺术家们常以三羊为题材来装饰工艺品,寓意太平盛世,国泰民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