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紫檀嵌玉“一路平安”如意 |
---|---|
外文名 | |
创作者 | |
别名 | 紫檀嵌玉“一路平安”如意 |
时代 | |
门类 | 竹木牙角匏 |
出土 | |
备注 | 文物号(故00123482) |
文保级别 | |
馆藏地点 | 故宫博物院 |
紫檀嵌玉“一路平安”如意❖图片
紫檀嵌玉“一路平安”如意❖简介
紫檀嵌玉“一路平安”如意,清中期,长46.3厘米,首宽11.3厘米。
如意以紫檀木为柄,S形波曲,线条流畅。器身光素,而边沿起线,看似简朴,实则精工细腻。首作如意云形,中部及尾部稍出廓,分别镶嵌白玉饰件,首者为椭圆形,浅浮雕鹭鸶芦苇,身嵌者为瓶形,上镂蟠螭,尾嵌者浮雕鹌鹑纹饰,而合“鹭鸶”、“瓶”、“鹌鹑”则恰可谐音为:一“路”“平”“安”,是典型的谐音取譬的吉祥图案的组合,而这种观念与装饰手法也是明清工艺中非常有代表性的。
这件如意的形制属于乾隆时期宫廷创制出的三镶如意范畴,即在以紫檀等为主的竹木如意的首、身、尾三处镶嵌玉饰件,尤以镶古玉者为贵,一些清宫珍藏的战国、汉代玉剑璏、玉带板、小玉琮等都被巧妙地装饰在如意之上。乾隆曾有诗曰:“汉玉香檀接柄长”、“得一含三趣可详”(见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所作《咏汉玉檀柄如意》),对于这项“发明”颇为得意。三镶如意作为清代中后期的典范型制,是很能凸显宫廷追求古雅、精致、新奇的审美趣味的。
相关知识科普
紫檀木
紫檀木是世界上最名贵的木材之一,主要产于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热带、亚热带地区,我国广东、云南等地有少量出产。其木质坚硬,体重,入水即沉,没有疤痕,呈紫黑色。紫檀木生长缓慢,非数百年不能成材,故极珍贵。紫檀木的纹理纤细浮动,变化无穷,其色调深沉,显得稳重、大方、美观。《博物要览》称:“新者色红,旧者色紫,有蟹爪纹,新者以水浸之,可染物。”我国古代使用紫檀木制作器物历史悠久,东汉末年已见于记载,唐代宫廷中亦有使用紫檀木的记载。至明代,紫檀木更是受到皇家的宠爱。清代,紫檀木大量进入宫廷中,为内务府造办处用于制作清宫家具及文玩之器的必备材料,同时一些富商大贾之家也多使用名贵的紫檀木制造家具及生活用品。
出廓
即在玉璧的孔内或外侧镂雕出龙凤纹样。战国时期始见镂雕玉璧,汉时极为流行。汉代有些玉璧在一侧还出现凸起的镂雕装饰,其高度有时超过璧的直径,称“出廓”璧。出廓部位一般雕作螭龙对拱形,有些螭龙间还有“益寿”、“长乐”、“宜子孙”等字样,因此又有人称之为“拱璧”。清代宫廷大量仿制汉代作品,制造了许多镂雕出廓璧,只是尺寸略小于汉代。
镶嵌
我国古代金工传统工艺之一。铸造铜器时,在需镶嵌部位表面铸成线槽,将松石、红铜片或金银丝、片嵌入凹槽,再打磨平滑。镶嵌工艺始于二里头文化时期,在春秋时期较盛行。
浮雕
在平面上雕出凸起的纹饰或物象的一种雕塑。按凸起高度的不同,可分为高浮雕、深浮雕、浅浮雕等,也有几种雕刻技法结合使用的形式,多见于高精繁杂的雕刻作品。
吉祥图案
中国传统装饰图案,用以表示祝福和象征吉祥。明清以来,以寓意、谐音的方式体现吉祥的图案十分流行。如牡丹--富贵,桃实--祝寿,石榴--多子,蝙蝠--福,喜鹊--喜庆,鱼--富足有余等等。同时,还常用多种动、植物搭配组成吉祥图案纹饰,如: 梅花、竹子、喜鹊——“梅竹双喜” 牡丹、白头翁——“富贵白头” 蜜蜂、马、猴——“马上封侯” 牡丹、瓶——“富贵平安” 鹿、鹤——“鹤鹿同春” 灵芝、仙鹤衔佛手、竹——“灵仙祝寿” 石榴、佛手、桃实——“福寿三多” 卍带、鲇鱼、如意——“万年如意”、“年年有余” 荷花与盒——“和合二喜” 如意云纹、平水杂宝、海水江崖——“寿山福海”等等。
剑璏
剑璏(音卫),指剑鞘旁的玉制附件。古人佩剑,以带穿璏而系之腰间。
带板
古人一般在腰中革带上钉缀带銙,又称带。其选用的材料因身份等级的不同而相异。明代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明确规定,文武官员的公服腰带:一品用玉,二品用犀,三品、四品用金,五品用银钑花,六品、七品用银,八品、九品用乌角。这样,明代革带带板的质地就成为帝王职官品秩等级的标志之一。
玉琮
中国古代玉石器。方形,中有圆孔,有的作长筒形。为用于祭祀、丧葬、朝聘等活动的礼器,《周礼》中记其为六种“瑞玉”之一。《说文》称:“琮,瑞玉,大八寸,似车釭。”出土的玉琮始见于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墓地,商、周墓中也有出土,汉代不再制作。江苏常州武进寺墩遗址的一座墓葬中,尸体周围放有大小玉琮33件之多,大量的玉琮作为随葬品出土,除了作为礼地的祭器之外,是否还有辟邪、敛尸或象征死者的等级与财富等用途,其内涵尚需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