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紫檀木百宝嵌双螭纹盒 - 故宫竹木牙角匏类藏品

12-19 投稿人 : loveart 围观 : 评论
中文名 紫檀木百宝嵌双螭纹盒
外文名
创作者
别名 紫檀木百宝嵌双螭纹盒
时代
门类 竹木牙角匏
出土
备注 文物号(故00121724)
文保级别
馆藏地点 故宫博物院

紫檀木百宝嵌双螭纹盒❖图片

紫檀木百宝嵌双螭纹盒 | 故宫竹木牙角匏类藏品

紫檀木百宝嵌双螭纹盒❖简介

紫檀木 百宝嵌螭纹盒,长16.1厘米,宽13.5厘米,通高9厘米。

盒呈长方形,边角圆转,有带状矮足,盖、身子母口相合,口唇微卷,盖面隆起。盖面饰百宝嵌图案,上下各嵌一螭,首尾相衔,围拥着中央的变体“福”字纹。螭口含灵芝,身披云气,盘环夭矫,舒卷自如。云纹的处理如绦带挽成如意花结,其线条打破了二龙戏珠式的环形构图,使画面疏朗而不空旷。

此盒图案风格以曲线为主,与盒体富于弹性的线条相得益彰。盖面图案是以螺钿、玉石、珊瑚染牙等材料镶嵌而成,形成红、绿、青、黄、白等多种颜色,在紫檀的衬托下越发鲜明夺目,这也正是百宝嵌工艺独有的装饰效果。


相关知识科普


紫檀木

紫檀木是世界上最名贵的木材之一,主要产于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热带、亚热带地区,我国广东、云南等地有少量出产。其木质坚硬,体重,入水即沉,没有疤痕,呈紫黑色。紫檀木生长缓慢,非数百年不能成材,故极珍贵。紫檀木的纹理纤细浮动,变化无穷,其色调深沉,显得稳重、大方、美观。《博物要览》称:“新者色红,旧者色紫,有蟹爪纹,新者以水浸之,可染物。”我国古代使用紫檀木制作器物历史悠久,东汉末年已见于记载,唐代宫廷中亦有使用紫檀木的记载。至明代,紫檀木更是受到皇家的宠爱。清代,紫檀木大量进入宫廷中,为内务府造办处用于制作清宫家具及文玩之器的必备材料,同时一些富商大贾之家也多使用名贵的紫檀木制造家具及生活用品。

百宝嵌

一种工艺名称。系用各种珍贵材料如翡翠、玛瑙、珊瑚、青金、象牙、松石等制成各种浮雕形象,镶嵌于木或漆器之上,其作大如屏风、书柜,小如笔筒、砚盒,色彩艳丽、构图精美。明嘉靖时扬州有周翥擅长此技,钱泳《履园丛话》云:“周制之法,惟扬州有之。明末有姓周者,始创此法,故名周制。”清乾隆时期有王国琛、卢映之,其后又有卢葵生等名家辈出,其作品名噪一时。

螭纹

螭,传说中的一种龙,又名螭虎龙。明式家具常用为装饰纹样。

灵芝

蕈的一种。食用灵芝,有强筋骨、益精气的滋补作用。灵芝在中国古代民间信仰中具有吉祥长寿的寓意。灵芝的出现,预兆着国泰民安,世事昌达,所谓“圣人休祥,有五色神芝含秀而吐荣”(《神农本草》)。《瑞应图》也称:“芝英者,王者德仁而生。”灵芝图案多出现于各种材质的古代艺术品和建筑彩画中。

不空

不空(705--774年),唐朝时僧人,师子国(斯里兰卡)人。从唐天宝年到大历年不空译出佛教密部经文77部,120余卷,密教因此而兴盛。

螺钿

中国传统装饰工艺之一,即指将螺、贝、蚌等软体动物的体壳加工成薄片,刻画并拼组成花草、人物、鸟兽等纹样,镶嵌于漆、木等器物表面的装饰技法,也作“螺甸”、“螺蜔”、“螺填”、“陷蚌”等。其起源甚早,在陕西、河南、北京等地发掘的西周墓葬里都出土过镶嵌蚌泡的漆器,有的学者认为这就是螺钿工艺的滥觞,目前所见比较成熟的螺钿器物是出土于唐墓内的漆背螺钿铜镜和收藏在日本奈良正仓院的螺钿玳瑁八角盒、螺钿紫檀琵琶等。宋代的螺钿器物比较普遍,《髹饰录》所记的“壳片古者厚而今者渐薄”的薄螺钿(或称软螺钿)工艺,一般认为就是在此时开始出现,并逐渐占据主流位置,同时厚螺钿(或称硬螺钿)工艺也并未消失,在大型家具的装饰中还形成独特风格。元明时期,螺钿工艺所使用的贝壳品种更为丰富,加工更为精细,发展出加彩漆、描金、金箔、金银嵌错和加“沙”(即撒壳屑)等辅助手法,创造出五色斑斓的效果,正如《髹饰录》所言:“百般文图,点、扶、钩、条,总以精细密致如画为妙。”至17世纪,螺钿工艺达到高峰,产生了江西吉安等主要产地,涌现出江千里、方信川等著名匠人。入清后,薄螺钿工艺进一步向轻巧细致发展,受嵌器物的材质也趋于多样,除漆、木外,玉石、象牙、金属等都有嵌螺钿装饰的实例。清中期以后,螺钿作为百宝嵌工艺中诸多镶嵌材料的一种,往往与宝石、玉翠、象牙等共同出现,单独的螺钿器反而少见了。清代螺钿工艺产地可能集中在扬州、广州等地,内廷造办处也能制作,名匠见诸记载的则有王国深、卢映之、卢葵生等人。

珊瑚

珊瑚是由生长在海里的一种低级腔肠动物珊瑚虫分泌出来的大量石灰质堆积而成,多呈树枝状,断面有同心层状花纹。其化学成分为碳酸钙,主要以方解石的形式出现,硬度为3.5—4,比重为2.60—2.70。不耐酸碱。珊瑚主要有红、白、绿、紫等颜色,其中以颜色纯正的红珊瑚为上品。

珊瑚质地细腻柔韧坚实,可用来雕刻工艺品或镶嵌首饰,还可入药。在亚洲,珊瑚的主要产地在日本到台湾一线海域,海南岛及西沙群岛亦有出产。

清代,一、二品官员的顶戴都是用红珊瑚制成。

染牙

将象牙雕刻成所需物件,再行染色加工,所成之器称为“染牙”。

镶嵌

我国古代金工传统工艺之一。铸造铜器时,在需镶嵌部位表面铸成线槽,将松石、红铜片或金银丝、片嵌入凹槽,再打磨平滑。镶嵌工艺始于二里头文化时期,在春秋时期较盛行。

相关文章

  • 胡允中款犀角镂雕仿古蝉螭纹杯 - 故宫竹木牙角匏类藏品
    胡允中款犀角镂雕仿古蝉螭纹杯 - 故宫竹木牙角匏类藏品

    胡允中款犀角 镂雕仿古蝉螭纹杯,清,高16.2厘米,口径14.1×10.9厘米,足径5.9×5.7厘米。此杯仿商周青铜觚的形制。杯身上下各刻蝉纹一周,中部刻兽面纹一周,在蝉纹、兽面纹上浮雕数条爬行的螭龙,其中几条攀爬于杯壁之上,另有几条纠缠成杯柄。杯底部刻阳文行书“壬午七夕胡允中为仲青盟翁作”题铭及“胡允中印”篆书印章。胡允中,生卒年月不详,应为清代犀角雕刻...

    471 犀角 镂雕 螭纹 兽面纹 浮雕 阳文 七夕
  • 犀角雕海水云龙纹杯 - 故宫竹木牙角匏类藏品
    犀角雕海水云龙纹杯 - 故宫竹木牙角匏类藏品

    犀角雕海水云龙纹杯,清早期,高7.8厘米,口径14.3×9.2厘米。杯为亚洲犀角染色而制。杯敞口,平底,外壁满雕海水云龙纹,海水激荡,柱石擎天,气势颇为壮观。飘逸的祥云中,一条巨龙隐现其间,龙身腾起,龙首则探于口沿内,似垂涎杯中美酒。杯内亦镂雕蛟龙一只,张牙舞爪,神态威猛,似欲与巨龙一争高低。若杯中注入美酒,龙则恍若游动,活灵活现,足见作者匠心独运。杯身柱石...

    1323 犀角 龙纹 镂雕 阴刻
  • 象牙雕十八罗汉臂搁 - 故宫竹木牙角匏类藏品
    象牙雕十八罗汉臂搁 - 故宫竹木牙角匏类藏品

    象牙雕十八罗汉 臂搁,长29.1厘米,宽6.1厘米,厚2.4厘米。仿竹节形,上宽下窄,左右两侧下曲,面略呈拱圆,背凹如覆瓦状,下承云纹四矮足。臂搁正面以薄地阳文浅浮雕一趺坐焚香的僧像。臂搁凹面采用高浮雕技巧雕十八罗汉渡海图。众罗汉手持法器,或骑,或坐,或依附在自己的乘骑上,姿态有别,神情各异,沸沸腾腾,相互招呼渡海而行。象牙雕刻的文房用具在明清以后受竹刻的影...

    1616 十八罗汉 罗汉 臂搁 阳文 浮雕 法器 内务府 唐英
  • 犀角雕螭竹灵芝纹杯 - 故宫竹木牙角匏类藏品
    犀角雕螭竹灵芝纹杯 - 故宫竹木牙角匏类藏品

    犀角雕螭竹灵芝纹杯,明,高7.9厘米,口径16.1-9.7厘米,足径5.8-4.9厘米。杯敞口,敛腹,杯外壁雕灵芝纹,内壁有图案化的同心凸棱及涡状纹,外壁亦有相应的阴文装饰。杯外壁一侧浮雕竹子一竿,斜斜向上,一花尾螭龙以尾缠绕竹竿,身环于流部之下。螭纹以高浮雕及局部镂雕表现,颈鬣纯以平行阴线刻画,技法灵活多样,纹饰层次分明。杯鋬以灵芝及竹枝构成,灵芝菌盖多枚...

    1931 犀角 灵芝 阴文 浮雕 螭纹 镂雕 镂空
  • 桦木雕镇纸 - 故宫竹木牙角匏类藏品
    桦木雕镇纸 - 故宫竹木牙角匏类藏品

    桦木雕镇纸,清,高4.7厘米,长25.2厘米。清宫旧藏。镇纸长条形,底部平整,上部雕刻成山石堆砌状,奇岩怪石循制作者刀意随形就势,毫无滞塞之感,为观者留下了无尽的想象空间。镇纸乍看棱角横出,但经过长期摩挲,包浆温润,置之于书案上,平添了几许自然情趣。...

    433 故宫藏品 故宫文物 故宫博物院文物 故宫竹木牙角匏类藏品
  • 匏制勾莲纹壶 - 故宫竹木牙角匏类藏品
    匏制勾莲纹壶 - 故宫竹木牙角匏类藏品

    匏制勾莲纹壶,清康熙,通高17.5厘米,口径9.3厘米,底径9.6厘米。清宫旧藏。壶圆盖,圆球式钮,短直颈,球形腹,流与柄皆为方形。壶身饰勾莲纹纹,盖口与壶口均用玳瑁镶边,壶底有阳文楷书“康熙赏玩”四字款。此壶流口大而内无滤网,应为酒壶。匏器又称葫芦器,为中国特有的工艺品种。此壶由范模制成,为清康熙时期的匏制佳品...

    354 勾莲 勾莲纹 玳瑁 模制
  • 望云款竹雕荷叶式杯 - 故宫竹木牙角匏类藏品
    望云款竹雕荷叶式杯 - 故宫竹木牙角匏类藏品

    望云款竹雕荷叶式杯,高8.3厘米,口径9.5厘米。杯以竹根雕作折枝荷叶形,近底处雕一朵荷花。荷叶翻卷,花瓣舒张,莲蓬饱满。花叶浅雕,筋脉隐现。花瓣间隐一螃蟹,敛螯舒腿,如欲攀爬,颇有生趣。底足由荷花及叶茎盘曲而成,巧妙自然。杯内壁阴刻隶书五言诗:“截得青竹杆,制成碧筒杯。霜螯正肥美,我酿醉新醅。”及“万历庚辰(1580年)秋日墨林山人”款。近底处刻阳文篆书“...

    235 望云 折枝 阴刻 阳文 项元汴
  • 紫檀木雕云龙纹长方盒 - 故宫竹木牙角匏类藏品
    紫檀木雕云龙纹长方盒 - 故宫竹木牙角匏类藏品

    紫檀木雕云龙纹长方盒,高9.6厘米,长26.4厘米,宽16.5厘米。盒紫檀木制,长方委角形,色棕褐。盒与盖从中部分启,口沿皆阴刻 回纹。盖面及四壁浅浮雕云龙纹,在阴刻的菊纹锦地上,流云满布全器,两条苍龙穿行于流云之中,一条螭龙和一条夔龙口衔灵芝环绕于苍龙身侧,追戏腾跃。立壁一周共有9条螭、夔。盒内有屉,屉口沿有流云一周,屉内底阴线刻群仙祝寿图,寿石居中耸立,...

    1035 紫檀木 龙纹 委角 阴刻 回纹 浮雕 锦地 苍龙
  • 王易款竹雕滚马图笔筒 - 故宫竹木牙角匏类藏品
    王易款竹雕滚马图笔筒 - 故宫竹木牙角匏类藏品

    王易款竹雕滚马图笔筒,清,高13.9厘米,口径10.1厘米,底径10厘米。笔筒圆形,有三矮足。外壁减地浮雕一马翻滚仰卧,奋鬣昂首,前足左曲,后足蹈空。旁立一骑士,意态从容。一动一静,增强了画面的戏剧化效果。笔筒另一面阴刻行书“生桃林之野,出颇黎之谷”10字,并行书题款:“嘉定王易抚赵松雪本,作于墨香小筑之南窗,时年七十有六。”此滚马图题材笔筒并非孤例,清初竹...

    1504 笔筒 王易 浮雕 阴刻 吴之璠 阳文
  • 李爵禄象牙镂雕套盒 - 故宫竹木牙角匏类藏品
    李爵禄象牙镂雕套盒 - 故宫竹木牙角匏类藏品

    李爵禄象牙镂雕 套盒,清乾隆二十八年,高2.3厘米,长5.3厘米,宽4.2厘米。盒长方形,盖面镂雕十字锦纹,中心雕饰勾连云纹,盒体及盖立壁四面亦镂雕十字锦纹。盒内收贮18个大小不等、形制各异的小盒,皆镂空作各式花纹,纹饰繁复致密,盒面却薄如蝉翼,可见作者技艺之精湛。小盒内或作牙链系花果、动物,或贮微型瓜果、花篮等,各种物件计数十个,形制虽小却栩栩如生。大盒外...

    1786 李爵禄 镂雕 套盒 勾连云纹 镂空 阴刻 小臣 内廷
  • 犀角雕秋葵纹杯 - 故宫竹木牙角匏类藏品
    犀角雕秋葵纹杯 - 故宫竹木牙角匏类藏品

    犀角雕秋葵纹杯,明,高6.3厘米,口径12.4厘米-8.3厘米,足径4厘米-4.8厘米。杯体圆巧轻薄,口沿雕作花瓣相叠状,弧线连绵,花瓣侧边微翘,至内壁渐变成阴刻曲线,汇聚于内底,形成花心,线条柔美可爱。外壁也雕成花瓣相互叠压式,并浮雕秋葵叶、花蕾和枝条等。秋葵叶片锯齿状的边缘,恰好与圆柔的花瓣相互映衬。杯身一端刻画一枚硕大的叶片,此杯纹饰浮雕较高,层次分明...

    1451 犀角 阴刻 浮雕
  • 犀角雕莲蓬荷叶形杯 - 故宫竹木牙角匏类藏品
    犀角雕莲蓬荷叶形杯 - 故宫竹木牙角匏类藏品

    犀角雕莲蓬荷叶形杯,清,高10.6厘米,口径16.8-10.6厘米。 杯以广角雕成杯口敞阔外撇的荷叶形,叶上筋脉生动。外壁下部镂刻荷花与微卷的小荷叶、蒲草,收束成把莲,并构成底座,平稳地架住杯身。杯内底有一洞与流相通,流口上翘。饮者托杯,不用倾斜,即可直接从流口吸入杯内之酒水。此杯造型别致,匠心独具,刻工精细,风格典雅清奇。...

    400 犀角 广角 把莲 刻工
  • 朱三松竹雕和合二仙 - 故宫竹木牙角匏类藏品
    朱三松竹雕和合二仙 - 故宫竹木牙角匏类藏品

    竹雕和合二仙,明,朱三松制,高5.2厘米。竹根圆雕二僧,乘于莲瓣舟上。一僧坐船头,手捧蒲扇,一僧踞船尾,以帚为桨。二僧满面笑容,憨态可掬。莲舟外侧刻“三松”二字款。依人物之装束、神态,可推知二僧乃唐贞观年间台州奇僧寒山、拾得二人。据《宋高僧传》所载,二僧状若颠狂。寒山常“布襦零落”,“以桦皮为冠,曳大木屐”,动辄“呼唤凌人”,“望空谩骂”;拾得曾以杖击伽蓝神...

    337 和合二仙 圆雕
  • 犀角雕山水人物杯 - 故宫竹木牙角匏类藏品
    犀角雕山水人物杯 - 故宫竹木牙角匏类藏品

    犀角雕山水人物杯,明,尤侃制,口径16.7厘米X8.8厘米,底径4.6厘米X3.9厘米,高11厘米。...

    601 犀角
  • 犀角雕水兽纹杯 - 故宫竹木牙角匏类藏品
    犀角雕水兽纹杯 - 故宫竹木牙角匏类藏品

    犀角雕水兽纹杯,清初,高9.5厘米,口径16.2-10.8厘米。杯随角形,粗短敦厚,上宽下窄。外壁通体深雕各种水族异兽,有龟、螭、龙、夔、麒麟、牛、蟾、螺贝等,或张扬翼翅,或腾云驾雾,或兴波作浪,围绕半空中的仙阁,在云水中畅游。雕一苍龙为杯柄,双臂紧攀杯口,龙首窥探杯内,似馋涎于琼浆玉液。杯以亚洲犀角制,经染色使原角色泽如蒸栗一般。其刻纹繁密,刀法精湛,气势...

    1166 犀角 麒麟 苍龙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