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小松款竹雕云鹤图笔筒 |
---|---|
外文名 | |
创作者 | |
别名 | 小松款竹雕云鹤图笔筒 |
时代 | |
门类 | 竹木牙角匏 |
出土 | |
备注 | 文物号(故00120432) |
文保级别 | |
馆藏地点 | 故宫博物院 |
小松款竹雕云鹤图笔筒❖图片
小松款竹雕云鹤图笔筒
小松款竹雕云鹤图笔筒
小松款竹雕云鹤图笔筒局部
小松款竹雕云鹤图笔筒❖简介
小松款竹雕云鹤图笔筒,清,高14.6厘米,口径9.9厘米。
圆体,筒壁较薄,镶木口,口稍外倾,缺底,原应配木座,尚留接榫痕一周。筒身满饰纹饰,以镂雕及浅浮雕为主要表现技法,一面刻画一文士坐于榻上,一手持扇,一手搦笔,似正题字,旁女子奉茶侍立,另有鹑衣妇人提插扇竹器相候。背面雕池中二鹅游弋,一小童洗砚池边,一小童扇火烹茶,空中云气氤氲,白鹤翔舞。湖石上阴刻篆书“小松”款识。其内容似为敷演王羲之生平轶事而成。雕镂虽浅而层次井然,大面积锦地 屏风及松鳞、松针等表现手法,均较罕见。依风格而言,创作年代似为清中期或稍早。
相关知识科普
小松
即朱缨,字清甫,号小松,江苏嘉定人。明代竹刻名家,为竹刻家朱鹤之子。约活跃于明万历、天启年间。工小篆、行草,亦擅绘画。刻竹继承其父章法,而有出蓝之誉。好刻神仙佛像、山水人物等。
笔筒
文房用具,插放毛笔之用。流行于明清两代,器形似筒状,另外也有方形、束腰形、竹节形等式样。常见有青花、釉里红、五彩、粉彩、斗彩等瓷器品种,也有铜胎、竹木牙角等质地的笔筒。
镂雕
1.雕塑的表现手法之一,即在浮雕的基础上,为了生动地表现物象,局部圆雕,使其脱离背景,形成镂空。 2.瓷器装饰技法之一,也称“镂花”、“镂空”或“透雕”。将装饰花纹雕空,形成内外通透的图案。此技法出现在新石器时代陶器上,后在瓷器纹饰上广泛使用。
浮雕
在平面上雕出凸起的纹饰或物象的一种雕塑。按凸起高度的不同,可分为高浮雕、深浮雕、浅浮雕等,也有几种雕刻技法结合使用的形式,多见于高精繁杂的雕刻作品。
砚池
砚面贮墨汁处,或称墨池,多为深凹小池。砚池多有富于装饰性者,以安排之巧、形状之奇或纹饰雕刻取胜。
阴刻
阴刻:将图像、文字以凹陷形式雕刻。
王羲之
王羲之(303—361年),东晋书法家,字逸少,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出身名门,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故又称“王右军”。他早年以卫夫人(铄)为师,草书学张芝,正书则取法钟繇,又博览秦汉篆隶碑刻名迹,自出机杼,创出妍美流变的书体,取代了以往古拙质朴的书风,自成一家。评者谓其草书浓纤折衷,真书势巧形密,行书遒媚劲健,千变万化,而体势自然。对我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具有继往开来的巨大贡献,对日本书法界也有深刻影响.有“书圣”之誉。所书《兰亭序》尤脍炙人口,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传世唐代摹本有《兰亭序》《快雪时晴帖》《丧乱帖》《寒切帖》《平安何如奉橘》三帖、《上虞帖》等,刻本有《乐毅论》《十七帖》以及唐僧怀仁集王书的《圣教序》等。
锦地
锦原为丝织物的种类名,花纹精致古雅。漆器上所谓锦地,是指用漆填或描绘出华美的纹样作衬地,其上再饰各种图案。
地屏
屏风的一种,直接在室内地上陈设。
屏风
屏风是我国古代室内的主要陈设器物。其最早的功能为挡风和遮避用。据《三礼图》记载:“屏风之名出于汉世,故班固之书多言其物。”以后随着工艺的进步,屏风逐渐由原来的实用品演进为实用性和装饰性结合的工艺品,成为古人居室内具有观赏性的陈设家具。屏风在清代发展尤盛,无论是所用材料还是工艺技术都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
松针
刺绣技法之一。采用直细绒线条绣,绣时先从外向内起针绣,在中心落针,按顺序绣成圆形,绣线要参差错落,似风车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