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马和之鹿鸣之什图卷 - 故宫绘画藏品

10-01 投稿人 : loveart 围观 : 1493 次 0 评论
中文名 马和之鹿鸣之什图卷
外文名
创作者
别名 马和之鹿鸣之什图卷
时代
门类 绘画
出土
备注 文物号(新00138455)
文保级别
馆藏地点 故宫博物院

马和之鹿鸣之什图卷❖图片

马和之鹿鸣之什图卷 | 故宫绘画藏品

马和之鹿鸣之什图卷❖简介

鹿鸣之什图》卷,南宋,马和之作,绢本,设色,纵28厘米,横864厘米。

此卷是南宋著名画家马和之创作的《诗经》系列画作品中的一卷。全卷书、画共10段,每段前小楷书《诗经》原文,文后为图。首段开头书“鹿鸣之什”四字,末段书三首诗名及小序,末又书“鹿鸣之什十篇”。

第一段:鹿鸣  画面上一所豪华的宫殿中华灯盛宴,一王者相貌之人踞坐殿中,嘉宾与臣下列坐两侧,以突出王者宴嘉宾臣下之意。殿外丹墀之下内侍环立,乐工鼓琴奏乐,以乐君臣。右侧是高大的树木与叠起的云霭,仿佛形成一道屏风,将画面自然隔开,表现群鹿于山谷之中,或鸣,或奔,或低首觅食,各具姿态。全图紧扣宴乐嘉宾之中心,表现得浅显而明了,使人易于理解其深刻的含意。

第二段:四牡  《四牡》一章是在慰劳外国使臣时演唱的。此段描绘外国使臣来朝路上的情节。画面上一辆四驾马车左行,一人手持节旄端坐车中,四名仆从于车前挽辔而行,车后一人跟随。衬景仅绘一丛树木,表现出路途的荒凉与使臣远行的艰辛。图中主要人物面部表情并不欢愉,而是略带一丝忧愁,这正与诗中“周道倭迟,岂不怀归”的人物心情之刻画相契合,但“王事靡艰,我心伤悲”,主人公又表现出一种为了国家、王事而心忧的复杂情愫。

第三段:皇皇者华  此段绘山间路上一辆四匹马驾的车正逶迤行进,与前段人物的运行方向相反,为自左向右行。诗序云:“皇皇者华,君遣使臣也,送之以礼乐,言远而有光华也。”一人手挽缰绳坐于车中,车旁一随从手擎使臣所用之节旄,仆从各携不同物品跟随于马车前后。此段表现使臣奉王命出行的场面。四周草木丛杂,山谷幽深,山间小溪流淌,通过环境的描绘表现出使臣为国事奔走的艰辛劳瘁之状。

第四段:常棣  此段绘坡岸上三人立于水畔,形貌几乎相同,似表现兄弟三人正在观看水中的植物。水中植物亦为三株,错落生长,或即为常棣之木。封建社会讲究孝悌,悌指兄弟和睦,此诗此图意皆在此。《常棣》诗云:“兄弟既翕,和乐且湛,宜尔家室,乐尔妻帑。……”古人谓“齐家治国”,兄弟和睦方能齐家,故此乃治国的前提条件。

第五段:伐木  此段绘山高草深,林木茂盛,山谷间二人手执利斧,在一株较矮小的树下作砍伐状。二人视线均集于树上的一只栖鸟身上,以扣紧“出自幽谷,迁于乔木”之主题。此段画面较为平直,而诗中的引申之意则未加表现。

第六段:天保  此段画面绘高山峻岭,乔松挺秀,碧海翻波,祥云瑞霭,红日初升于水上,皎月掩映于峰峦之间,光华耀人。诗中末段云:“群黎百姓,编为尔德,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蹇不崩,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此诗意在表示王权天授,江山如松柏之不凋,如南山之不崩,如日月之永恒,以祈江山永固。此段所录诗中“恒”字缺最后二横笔,避宋真宗赵恒讳。

第七段:采薇  此段图绘山林间一队车马右向奔驰,驾车之马皆着甲胄。旌旗冽冽随风飘舞,马蹄声声踏破了山间的宁静。画面上只画出7人8马,但山坡顶部扬起的数杆旗帜却令人有千军万马随之而来的感觉。诗中一再强调戍边将士远离家园、忍饥挨冻都是边患未靖之故,鼓励将士为国出力,抵御外侮,勤劳王事。这一点在南宋初年亦是极具现实意义的。

第八段:出车 此段描绘王者乘车出郊慰劳戍边而还的将士之场面。诗云:“我出我车,于彼牧矣,自天子所,谓我来矣。”画面上五乘车马左行,甲胄整齐,兵刃森森,军旗飘扬。此图以人物车马为主,衬景仅是边角上点缀几丛杂树,远处山丘隐现。

第九段:杕杜  图绘山林间茅屋隐现,小路上一妇人提篮远眺,在祈盼逾期未归的丈夫。远处山顶旗帜隐现,寓征夫将还之意。  

第十段:鱼丽  此段绘池塘中二人划一小舟,肩扛捕获的鱼向岸边而来,岸上二人正在指点谈论。此段意在表现政权安定后物阜民丰,然“始于忧勤,终于逸乐”,故需取之有时的为政思想,对统治者施政有一定的劝戒寓意。

马和之抓住原诗中的某一个细节,发挥自己的主观想象,以浅显易懂的绘画语言绘制出号称三百篇的《诗经》插图,在绘画创作上堪称浩大的工程。

马和之创作《诗经图》历经高宗、孝宗二朝。据《绘事备考》载:“高宗尝以毛诗三百篇诏和之图写,未及竣事而卒。”后由孝宗继其事,仍令和之补图。《鹿鸣之什》卷见于《绘事备考》记载,可知创作于高宗朝。然马和之《诗经图》问世不久即出现摹本、临本,存世至今约16卷,风格、水平不一,显然有真迹、摹本、仿作之分。今观是卷,绘画简逸流动,属马和之典型的“蚂蝗描”,书法端庄萧洒,为高水平的高宗书体,书画均属真迹,是极难得的存世赵书马画合璧真迹。


相关知识科普


鹿鸣

《鹿鸣》之诗记录了王者宴群臣嘉宾之事,意在劝为君者应行王者之道,须施惠于下臣及友邦,方可延续其统治,此正所谓文治之道也。

马和之

马和之,生于北宋,生卒年代均未见记载,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主要活动于北宋末至南宋初期。南宋高宗绍兴年间(1131—1162年)中进士第,官至工部侍郎。工画山水、人物、佛像,风格独特,笔法飘逸高古,迥异于南宋院体画法,时人目为“小吴生”。在表现山水、人物时,他更多地融入了一些书法的笔趣,古朴自然,务去华藻。 周密《武林旧事》卷六将马和之列于御前画院之首,然而,根据目前所知资料,两宋画院画家自有其品秩,而无进士及第任官后尚充任画院画家者。此外,马和之的画风与院画的总体面貌也有相当大的差距。马和之宗法北宋李公麟而有所变化,表现人物所用线条较为短促,运笔迅疾,兰叶描已变为后世所称之“蚂蝗描”。因此,马和之不是南宋画院的宫廷画家,清代《南宋院画录》中称其以“艺精一世,命之总摄画院事”是有一定可能性的,但却并非服务于宫廷的职业画家,而应与李公麟等文人画家并列。

《诗经》

《诗经》是我国最古的一部诗歌总集,编成于春秋时代,原称《诗》,汉代后奉为儒家经典,故称《诗经》。《诗经》共三百零五篇,分风、雅、颂三部分。秦灭后,汉代传《诗》的有毛、齐、鲁、韩四家,现在传世的是《毛诗》,余三家皆不传,韩诗只存《外传》。

屏风

屏风是我国古代室内的主要陈设器物。其最早的功能为挡风和遮避用。据《三礼图》记载:“屏风之名出于汉世,故班固之书多言其物。”以后随着工艺的进步,屏风逐渐由原来的实用品演进为实用性和装饰性结合的工艺品,成为古人居室内具有观赏性的陈设家具。屏风在清代发展尤盛,无论是所用材料还是工艺技术都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

常棣

一种木本植物,又称棠棣或唐棣,学名称为郁李,属蔷薇科植物,其花为一至三朵并生,故传说周公作《常棣》诗以喻兄弟和睦。

伐木

《诗经》中此段名为《伐木》,诗意为伐木以做燃料宴飨朋友故旧。故此诗序云:“伐木燕朋友故旧也。自天子而至庶人,未有不须友以成者……不遗故旧,则民德归厚矣。”画面取原诗中“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之意略加展现。

采薇

《采薇》一诗是遣戍役时所用之歌。昔周文王时边患不靖,西有昆夷,北有玁狁,常需遣役戍边,以卫中原之地。此诗是为戍边将士送行之歌。

甲胄

甲胄亦称“介胄”,是古代帝王、将士所用的铠甲和头盔,是一种作战或礼仪用服装。甲有藤甲、皮甲、棉甲和铁甲之分;盔有藤盔、皮盔和铁盔之别。

杕杜

杕杜本意为孤生的杜黎树,古时常比喻君不能亲其宗,骨肉离散,后多喻兄弟之情。该诗则抒发王事糜艰、劳役不止、征夫未归、妻子思念服役的丈夫之情。从侧面反映出征夫之辛苦。

赵书马画

南宋政权初建之时,百业待兴,而政治的稳定是其首要之务,尊孔尊经则是巩固政权的必要手段。高宗赵构对这一点认识得十分清楚,因此他在即位后不久就曾手书《九经》,立石于临安太学,以告天下士子“当今圣上”的尊孔与尊经。他还选择了《五经》之一的《诗经》,将其分段书写,并命画家马和之依照诗文大意补以绘画。据载,高宗非常喜爱马和之的绘画,曾写《毛诗》三百篇,俱令和之补图。《诗经》作为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在秦汉时期已经成为统治者所奉行的儒家经典之一,而且,它还曾经孔夫子删改,因而倍受历代统治者的重视和尊崇。赵构在其政权初立之时,亲笔书《诗经》并令和之补画,亦是其稳定统治的一种手段。

相关文章

  • 禹之鼎云山烂漫图卷 - 故宫绘画藏品
    禹之鼎云山烂漫图卷 - 故宫绘画藏品

    《云山烂漫图》卷,清,禹之鼎绘,绢本,设色,纵43.4厘米,横162厘米。本幅右上自题“云山烂漫图”。左下以小隶题:“辛巳春三月广陵禹之鼎敬绘。”本幅钤印:“高云共此心”(朱文),“必逢佳士亦写真”(白方),“禹之鼎”(白文),“慎斋”(朱文)。辛巳为清康熙四十年(1701年),画家时年55岁。尾纸吴孟龙题诗云:“抱膝者谁,凝然独坐,看遍乾坤,只如此大。半生...

    572 禹之鼎 辛巳 尾纸 朱扆 吴道子 李公麟 蓝瑛 兼工带写
  • 雍亲王题书堂深居图屏•桐荫品茶轴 - 故宫绘画藏品
    雍亲王题书堂深居图屏•桐荫品茶轴 - 故宫绘画藏品

    《雍亲王题书堂深居图屏•桐荫品茶》轴,清,宫廷画师绘,绢本,设色,纵184厘米,横98厘米。《雍亲王题书堂深居图屏》共12幅,此为其中之一。图绘仕女手持纨扇在繁茂的梧桐树下静心品茶的情景。茶饮起源于巴蜀,经过历朝文人士大夫的“文化”雕琢,逐渐从物质范畴被“品”至“道”的精神境界,成为具有丰富意韵的茶文化,品茶亦成为一种儒雅风范的象征。透过图中的月亮门可见黑漆...

    1676 亲王 仕女 纨扇 大夫 黑漆描金 描金 透视
  • 乾隆帝及妃威弧获鹿图卷 - 故宫绘画藏品
    乾隆帝及妃威弧获鹿图卷 - 故宫绘画藏品

    《乾隆帝及妃威弧获鹿图》卷,清乾隆,纸本,设色, 纵37.6厘米,横195.5厘米。引首乾隆皇帝题:“威弧获鹿”。此手卷描绘的是乾隆皇帝在秋季的木兰围场骑马狩猎的场景。画中的乾隆皇帝身跨骏马、拉弓放矢,远处的奔鹿应声而倒,皇帝身旁的皇妃骑马紧紧追随侍奉,在关键时刻将一只只羽箭奉上,演绎了皇家版的夫唱妇随。作品设色艳丽华美,笔触细腻,风格富贵,为清代宫廷画师所...

    995 引首 手卷
  • 陈洪绶乞士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陈洪绶乞士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乞士图》轴,明,陈洪绶绘,绢本,设色,纵34.4厘米,横26.2厘米。图绘乞士拄杖而立。款题“陈洪绶摹李伯时乞士图”,钤“陈洪绶印”白文印、“章侯父”白文印。乞士为比丘的别称,有“上乞法于佛,下乞食于一切众生”之意。《法华义疏》卷一云:“比丘者名为乞士,上从如来乞法以练神,下就俗人乞食以资身,故名乞士。”比丘的境界也含有破除一切烦恼,了一切生死而能成正果的...

    1896 陈洪绶 李公麟 白描
  • 任颐公孙大娘舞剑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任颐公孙大娘舞剑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公孙大娘舞剑图》轴,清,任颐绘,纸本,墨笔,纵41.9㎝,横28㎝。本幅无作者款印。幅上有徐邦达先生题云:“公孙大娘舞剑器图,伯年先生粉本真迹。己卯心远生徐邦达识。” 钤印“徐邦达印”。鉴藏印钤“钱镜塘鉴定任伯年真迹之印”、“刘”。图绘著名教坊舞伎公孙大娘舞剑之情景。公孙大娘主要活动于唐代开元年间(713—741年),以擅长舞剑享有盛名。相传怀素、张旭观其...

    1710 任颐 任伯年 开元 怀素 张旭 陈洪绶
  • 李方膺墨梅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李方膺墨梅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墨梅图》轴,清,李方膺绘,纸本,墨笔,纵125.6厘米,横42.9厘米。款题:“十日厨烟断米炊,古梅几笔便舒眉。冰花雪蕊家常饭,满肚春风总不饥。乾隆十有九年十月写于金陵借园。李方膺。”钤印“梦中之梦”、“换米糊口”、“膺”、“梅花手段”、“小窗风雨”等。鉴藏印钤“楚珍”。乾隆十九年为1754年。李方膺罢官后以卖画为生,生活贫苦,画中的题诗反映了他忍饥作画的...

    1879 李方膺 折枝
  • 梅清黄山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梅清黄山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黄山图》轴,清,梅清绘,绫本,设色,纵186.8厘米,横57厘米。本幅自题:“仙根谁手种,大地此开花?直饮半天露,齐擎五色霞。人从香国转,路借玉房遮。莲子何年结?沧溟待泛槎。莲花峰。瞿山清。”钤“旧梦忆秦淮”、“渊公”朱文印,“后之视今今之视昔”白文印,“敬亭山下双溪之上” 朱文印。钤鉴藏印“颐椿庐逋理藏”白文印。此图绘黄山的莲花峰。作者以超绝的想象力,运...

    1756 黄山 梅清
  • 晚荷郭索图页 - 故宫绘画藏品
    晚荷郭索图页 - 故宫绘画藏品

    《晚荷郭索图》页,南宋,纨扇页,绢本,设色,纵23.9厘米,横24.7厘米。本幅无款。钤鉴藏印“金陵□□□□”。图中一只硕大的河蟹张牙舞爪踞于残荷之上,肥重的身躯竟将荷梗压断。衬以苍老的莲蓬、枯黄的荷叶、稀疏的芦荻,更增添了萧瑟冷寂的气氛。荷叶和莲蓬用粗笔勾描,蟹用细笔写之,笔法粗犷写实,设色浓重。旧签题 “黄居寀”作,究其画风,与黄居寀相距甚远,故改为无名...

    1558 郭索 纨扇 八徵耄念之宝 太上皇 皇帝之宝 内府 石渠宝笈续编 石渠宝笈
  • 任仁发张果老见明皇图卷 - 故宫绘画藏品
    任仁发张果老见明皇图卷 - 故宫绘画藏品

    《张果老见明皇图》卷,元,任仁发作,绢本,设色,纵41.5厘米,横107.3厘米。此卷是元代画家任仁发人物故事画的代表作。图绘传说中的“八仙”之一张果老及其弟子谒见唐明皇的故事。画面截取张果老施法术于明皇前的片断。图右侧一老者坐绣墩上,着青衣,双掌向上,面带微笑作言语状。身前一小童于布袋中放出鞍辔皆全的小驴,驴作奔跑状。左侧一人着黄袍,戴幞头,坐于椅上,头略...

    1179 任仁发 八仙 绣墩 幞头 唐玄宗 内府 隔水 康里巎巎
  • 仇英桃村草堂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仇英桃村草堂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桃村草堂图》轴,明,仇英绘,绢本,设色,纵150厘米,横53厘米。自题:“仇实父为少岳先生制”,钤“十洲”朱文葫芦形印。此图是仇英师承南宋“二赵”风格的作品,描绘的是幽深静逸的隐居环境。草堂位于山坳,其后桃林一片,溪流出其下,一童子踞溪侧洗砚。更上则高岭白云,丛树列布,意境幽深。画作富有诗意,画法精细工谨,细致入微。通幅大青绿着色,色彩艳丽深重。方薰在《山...

    901 仇英 青绿山水 项元汴 董其昌 徐宗浩 内府 耿昭忠 梁清标
  • 边景昭王绂竹鹤双清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边景昭王绂竹鹤双清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竹鹤双清图》轴,明,边景昭、王绂绘,绢本,设色,纵109厘米,横44.6厘米。画面左上款署:“陇西边景昭同孟端王中书为诚斋写竹鹤双清图。”钤“怡情动植”、“边氏文进”印。另有清乾隆御题诗一首。裱边四周有清代文臣钱陈群、董邦达、汪由敦等五家题记。画面描绘两只仙鹤悠然漫步于竹林之中。此图为边景昭与王绂二人合作,边景昭画鹤,王绂画竹。边景昭是明代宫廷花鸟画家的代...

    1249 边景昭 王绂 钱陈群 董邦达 汪由敦 院体 文人画 文同
  • 傅抱石观瀑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傅抱石观瀑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观瀑图》轴,近现代,傅抱石绘,纸本,设色,纵110厘米,横31.5厘米。本幅自题:“抱石东川作。”钤“抱石私印”白文方印、“往往醉后”朱文长方印。用画笔表现瀑布之难在于如何展示瀑布的源头——水口的气势。正是因为对水口有独到的表现方式,所以《观瀑图》是傅抱石常常画也最为得心应手的题材。古人多以线描勾出水口,他弃之不用,而用散锋皴擦水口的山石,透过其布局衬托出...

    1790 外师造化 山川
  • 赵佶梅花绣眼图页 - 故宫绘画藏品
    赵佶梅花绣眼图页 - 故宫绘画藏品

    《梅花绣眼图》页,宋,赵佶绘,绢本,设色,纵24.5厘米,横24.8厘米。本幅款识:“御笔”、“天下一人”。钤“御书”朱文葫芦形印一方。鉴藏印钤“阿蒙秘笈”。图中梅枝瘦劲,枝上疏花秀蕊,一只绣眼俏立枝头,鸣叫顾盼,与清丽的梅花相映成趣。此图虽然景物不多,却颇为优美动人。所绘梅花为宫梅,经过不断剪枝,人工修饰痕迹较重。此种梅的画法精细纤巧,敷色厚重,自有一种富...

    1575 绣眼 赵佶
  • 高翔梅花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高翔梅花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梅花图》轴,清,高翔绘,纸本,设色,纵88.8厘米,横44.7厘米。款识:“禅智寺探梅用东坡壁间韵并录请默夫老先生一笑。初地客秋到,高柯辞寒蝉。东风变气候,古梅□寒烟。芬条拂檐瓦,□色□□显。冈垄(拂)抱佛阁,春山一磬悬。流观苏髯跻,心怀林逋仙。忘形结朋好,翘首企先贤。餐饭分僧钵,煮字剪飞泉。林木敛昏霭,初月升婵娟。援背驾云鹤,衫袖风飘翩。野店呼香醥,狂醉...

    1990 高翔 林逋 汪士慎 金农 弘仁
  • 王翚虞山枫林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王翚虞山枫林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虞山枫林图》轴,清,王翚作,纸本,设色,纵146.4厘米 ,横61.7厘米。虞山在王翚的家乡,他朝夕于斯,探奇领幽,得其胜趣,虞山的各处美景便成了他画作中的重要题材。在这幅为友人绘制的《虞山枫林图》中,王翚以高远法构图,秀峰叠现,碧树层出,苍翠凌天,烟岚弥漫,曲径依山势蜿蜒而下,小桥斜衔溪水两岸,村居散落水畔林内,火红的枫叶隐现于青松碧柏之间,正是一派虞山...

    1827 虞山 王翚 高远法 披麻皴 四王 王时敏 王鉴 王原祁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登录账号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