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青花折枝花果纹梅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11-01 投稿人 : loveart 围观 : 评论
中文名 青花折枝花果纹梅瓶
外文名
创作者
别名 青花折枝花果纹梅瓶
时代
门类 陶瓷
出土
备注 文物号(新00081161)
文保级别
馆藏地点 故宫博物院

青花折枝花果纹梅瓶❖图片

青花折枝花果纹梅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青花折枝花果纹梅瓶❖简介

青花 折枝花果纹梅瓶,高28.5厘米,口径4.8厘米,足径11.3厘米。

瓶小口圆唇,短颈,丰肩,宽圈足。通体青花装饰。肩部绘变形莲瓣纹,纹内绘朵花。瓶身绘折枝花果,大小各3枝,分别为石榴、枇杷、樱桃、葡萄、荔枝,近足处绘上仰蕉叶纹一周,素底无釉。此瓶是明永乐时期景德镇 御窑厂烧制的宫廷用器,这种梅瓶的传世完整器物不多,十分名贵。

此梅瓶胎质洁白,做工精细,青花画工娴熟。永乐时期使用的青花钴料是一种称为“苏麻离青”的进口料,含铁量较高,呈色浓重青翠,往往出现铁锈斑疵。此瓶的青花钴料即典型的进口料,在白胎的映衬下,罩于釉下的青花青翠浓艳,花果上布满褐色的铁结晶斑点,有如一幅传统的水墨画,晕散自然。

清雍正、乾隆时官窑曾仿造此梅瓶,造型、釉色较接近原物,唯青花的铁结晶斑点过于均匀、细洁,与永乐青花自然晕散的风格有别。


相关知识科普


青花

瓷器釉彩之一,被用作白地蓝花瓷的专称。因蓝花在釉下,所以青花属釉下彩。其原料为含氧化钴的钴土矿,以蓝青色料在瓷胎上描绘纹饰,然后施透明釉,在高温还原焰中一次烧成。元代景德镇已能烧制成熟的青花瓷器。青花瓷器的盛行改变了青瓷为主的局面,成为明、清两代中国瓷器生产的主流。

折枝

花卉画的一种。画花卉不写全株,只画从树干上折下来的部分花枝,故名。有折枝梅、折枝莲、折枝牡丹、折枝果实等。

梅瓶

瓶式之一种,因口径之小与梅之瘦骨相若而得名。瓶体修长,小口,短颈,丰肩,肩下渐收敛,圈足,有的附盖。梅瓶为盛酒用具。自宋代开始流行。元代梅瓶除圆形外,尚有八方形。明清时梅瓶器型从瘦长秀丽演变为肥矮丰硕,并由日用瓷渐变为陈设瓷。以景德镇窑制品最佳。

莲瓣纹

莲花俗称“佛花”,莲瓣纹是佛教文化影响下流行的纹饰。南北朝时期由于佛教文化盛行,瓷器上常用莲瓣纹做装饰。隋初瓷器装饰也受此风影响。

蕉叶纹

装饰纹样的一种。一端尖锐,一端较宽,作蕉叶的形式。蕉是“芭蕉”的略称,蕉叶即芭蕉叶。

景德镇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位于江西省东北部,原名新平,因地处昌江东南,故又名昌南镇,北宋景德年间(1004--1007年)改称景德镇,以皇帝年号名。景德镇地处群山环抱之中,自然资源非常丰富,历史上曾以瓷、茶而闻名中外。瓷、茶并茂,工商辐辏,促进了城市的繁荣和经济的发展,曾与湖北的汉口镇、广东的佛山镇、河南的朱仙镇并称我国古代四大名镇。文献记载景德镇制瓷始于汉代,但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瓷窑遗址为五代时期。明、清以来,随着历朝皇帝在景德镇设御器(窑)厂,专门烧造宫廷用瓷,带动了民营瓷业的发展和繁荣,于是,天下至精至美之瓷器莫不出于景德镇,景德镇也因此博得“瓷都”之美誉。

御窑厂

明清两代的官窑,专门烧造宫廷用瓷,也包括朝廷对内外的赏赐和交换品。景德镇御窑厂始建于明代洪武二年(1369年),初设时有窑20座,宣德年间增至58座。厂内分工计23作,以封建的超经济强制为前提,采用协作形式进行生产。由于御窑厂集中了优秀的制瓷工匠,并可以不计工本地提高质量和创新品种,客观上促进了制瓷技术的进步和整个瓷业的发展。

永乐青花

明永乐年间,青花瓷器经过洪武朝短暂的低潮后又迅猛发展,出现了自元末青花瓷成熟以来的第二个高峰。这一时期,青花瓷器无论产量还是质量都达到了一个新水平,被称为青花瓷器的“黄金时期”。它一改元青花繁密、雄健的格调,呈现出浓艳、凝重、古朴、典雅的艺术风采。由于此时烧制青花使用进口的“苏麻离青”钴料,产品呈现出浓艳明亮的蓝宝石般色彩,纹饰线条间往往会出现晕散现象,宛如水墨画在宣纸上所形成的墨晕,错落有致的黑色斑点与艳丽的青花相映成趣,产生了非凡的艺术效果。

相关文章

  • 宜兴窑紫砂行有恒堂刻诗句圆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宜兴窑紫砂行有恒堂刻诗句圆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紫砂行有恒堂刻诗句圆壶,清咸丰,高7.2厘米,口径6.1厘米,底径6.1厘米。 壶身圆球式,直颈,平盖,曲流,圆柄。壶之盖、口结合紧密,严丝合缝。砂泥呈深紫色泥,光滑细腻。柄下镌刻“吉安”二字。壶腹刻行书四言诗:“挹彼甘泉,清泠注兹。先春露芽,一枪一旗。烹以兽炭,活火为宜。素瓯作配,斟斯酌斯。”落款“咸丰壬子冬行有恒堂主人制”。镌“定邸清赏”印章款。 “咸丰...

    1645 故宫藏品 故宫文物 故宫博物院文物 故宫陶瓷器藏品
  • 霍县窑白釉凸花带字小碗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霍县窑白釉凸花带字小碗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霍县窑白釉凸花带字小碗,金,高3.8厘米,口径10.8厘米,足径3.3厘米。碗敞口,深弧壁,圈足。通体施白釉,碗心有一周无釉,这种无釉的现象被称作涩圈。内壁印有10组花卉和文字“郭窑”、“瓷器”。此碗特别之处在于其花卉和文字装饰,文字巧妙地穿插于花卉间,既是一种装饰,又是一种广告语,得以宣传窑主。宋、金时期,许多民窑窑场为了市场竞争、扩大销路都采用这种行销手...

    1727 霍县窑 花卉
  • 青釉四系鸟纽盖缸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青釉四系鸟纽盖缸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青釉四系鸟纽盖缸,通高9.3厘米,口径8.2厘米,足径8.2厘米。盖缸敛口,扁圆鼓腹,圈足外撇,肩部四面各饰一条形系。外壁模印菱形锦地网格纹,间饰划线弦纹。盖圆形,盖口可以合于缸口内。盖面饰3周凹陷的宽弦纹,盖顶雕塑一对小鸟,情态活泼可爱,展翅翘尾相对而立,栩栩如生。器物内外皆施青釉,圈足内素胎无釉。此器为西晋时期所制,属于南方青瓷 越窑系,造型新颖别致,反...

    1864 青釉 模印 锦地 弦纹 南方青瓷 青瓷 越窑 越窑系
  • 斗彩红龙凤纹盖罐 - 故宫陶瓷器藏品
    斗彩红龙凤纹盖罐 - 故宫陶瓷器藏品

    斗彩红龙凤纹盖罐,清康熙,通高13.1厘米,口径4.6厘米,足径10.4厘米。罐小口、矮直颈、丰肩、扁圆腹、卧足、带盖。腹部两面以矾红彩分别描绘龙、凤戏珠纹。斗彩只用作装饰颈、肩、胫、盖等次要部位的辅助纹样。外底署青花楷体“大清康熙年制”六字双行外围双圈款。此器主题龙凤纹抢眼夺目,绘制精细,以斗彩作边饰,具有特殊的艺术效果,具体体现了康熙斗彩瓷器中综合装饰技...

    481 斗彩 盖罐 矾红 青花
  • 景德镇窑青花凤穿牡丹纹执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景德镇窑青花凤穿牡丹纹执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青花凤穿牡丹纹执壶,元,通高23.5厘米,口径4.7厘米,足径7.3厘米。壶直口,口下渐展,粗颈,垂腹,腹下内敛,圈足微外撇。腹一侧置上细下粗的长弯流,流上绘火云纹。另一侧置曲柄,上端有,柄上绘银锭、宝钗等纹饰。附平顶盖,有圆珠纽,盖上绘菊瓣纹。圈足内施白釉,无款识。器身于下满饰青花纹样,腹两面均绘凤穿花卉纹,间以火珠云及竹石纹。此壶通体花纹满密,而主体纹样突出,繁而不乱。...

    1098 青花 凤穿牡丹 执壶 小系 圆珠 青白釉 缠枝 花卉
  • 磁山文化红陶深腹双系罐 - 故宫陶瓷器藏品
    磁山文化红陶深腹双系罐 - 故宫陶瓷器藏品

    红陶深腹双系罐,新石器时代磁山文化,高14.4厘米,口径9.5厘米,底径6厘米。罐撇口,深腹,平底,肩部置双系。通体刻划纹饰,颈部纹饰为正反三角纹,肩、腹部装饰简单的麦穗样纹饰。这样简单的刻划纹饰反映了新石器时代早、中期陶器装饰纹样比较简单的特点。磁山文化因最初于1972年发现于河北省武安县磁山村而得名。据科学测试,其年代约为公元前6000—前5600年,属...

    1501 双系 磁山文化
  • 黄地珐琅彩开光婴戏纹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黄地珐琅彩开光婴戏纹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黄地珐琅彩 开光 婴戏纹瓶,高16.1厘米,口径3.4厘米,足径4.5厘米。瓶直口、短颈、溜肩、圆腹、腹下收敛、瘦底、圈足。通体以黄地珐琅彩装饰。颈部和足上各绘焦叶纹一周。腹部三面开光,内绘婴戏图,开光间隔处绘花卉纹。足内绿地蓝料彩篆书“乾隆年制”四字款。此瓶造型精巧,纹饰层次清晰,画工精细,色彩搭配自然和谐,画面阴阳向背的效果突出,富有立体感。此器无论胎质...

    496 珐琅彩 珐琅 开光 婴戏纹 花卉 蓝料彩
  • 仿钧玫瑰紫釉鼓钉三足花盆托 - 故宫陶瓷器藏品
    仿钧玫瑰紫釉鼓钉三足花盆托 - 故宫陶瓷器藏品

    仿钧鼓钉三足,清雍正,高8厘米,口径23厘米,足距11厘米。花盆托直口唇边、弧壁、内底平坦、底下承以三足。外底有一周支烧钉痕,并涂抹酱色釉。通体施玫瑰紫釉,器内釉面泛青有少量开片,外壁凸起一周弦纹,上下各饰一周凸塑鼓钉。鼓钉处釉层因垂流变薄而呈天蓝色,与外壁玫瑰紫色釉交相辉映,具有较好的艺术效果。清代雍正时期,在仿古方面以仿瓷器取得的成就最为突出。当时的督陶...

    1552 玫瑰紫釉 花盆托 花盆 开片 弦纹 景德镇 御窑厂 钧窑
  • 灰陶院落 - 河南博物院陶器
    灰陶院落 - 河南博物院陶器

    西汉       长82厘米,宽80厘米,通高73厘米        1981年河南郑州乾元街出土        “坞堡式”建筑,由门房、望楼、正房、厨房、仓楼、厕所、猪圈等组合成封闭式四合院,是西汉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经济生活的真实写照。...

    320 陶器 灰陶院落 河南博物院藏品 河南博物院
  • 乾隆款仿朱漆菊瓣式盖碗 - 故宫陶瓷器藏品
    乾隆款仿朱漆菊瓣式盖碗 - 故宫陶瓷器藏品

    乾隆款仿朱漆菊瓣式盖碗,清乾隆,通高9.1厘米,口径11.5厘米,足径4.5厘米。碗呈菊瓣式、深弧腹、圈足外撇。附菊瓣形盖,盖面隆起,盖顶置圈形抓钮。盖内以金彩署乾隆御制诗一首:“制是菊花式,把比菊花轻。啜茗合陶句, 浥露掇其英。”碗内外通施仿朱漆釉,色质逼真。外底署金彩篆体“乾隆年制”四字双行款。盖碗属于饮茶用具,饮茶是文人墨客的雅事。乾隆皇帝嗜茶,常作诗...

    1311 故宫藏品 故宫文物 故宫博物院文物 故宫陶瓷器藏品
  • 黄地绿彩云蝠纹碗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黄地绿彩云蝠纹碗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黄地绿彩云蝠纹碗,清雍正,高7.3厘米,口径15.2厘米,足径5.2厘米。碗撇口,腹部下敛,圈足外撇。里外皆施黄釉。外壁用绿彩绘带状祥云,间饰红色蝙蝠口衔绶带葫芦,寓意“福寿万代”,近底处绘绿色莲瓣纹一周。外底书青花“大清雍正年制”六字楷书款。此种类型的碗俗称“鸡心碗”,出现于明永乐、宣德时期。该碗沿袭旧制,但造型更加秀美。以娇黄釉衬托绿彩,点缀红、蓝粉彩,...

    878 黄釉 莲瓣纹 青花 鸡心碗 粉彩
  • 郎窑红釉凤尾尊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郎窑红釉凤尾尊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郎窑红釉 凤尾尊,清康熙,高45.5厘米,口径12.7厘米,足径14.4厘米。尊口微敞、短颈、肩以下渐收,胫部外撇、圈足。内壁施白釉,外壁通施郎窑红釉,底足内施白釉,微泛黄并开有细小纹片,俗称“米汤底”。无款。凤尾尊又称观音尊,是清康熙时期流行的器型。郎窑红釉是一种高温铜红釉,其在高温下流动性大,器物口沿处因釉薄而呈现自然白色,底部釉厚色浓甚至釉凝成堆。由于...

    1152 郎窑红釉 红釉 凤尾尊 观音尊 观音 巡抚 御窑厂
  • 霍县窑仿定窑白釉印花牡丹纹盘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霍县窑仿定窑白釉印花牡丹纹盘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霍县窑仿定窑白釉印花牡丹纹盘,元,高3.2厘米,口径13.2厘米,足径14 厘米。故宫博物院藏。盘折沿,弧腹,圈足。胎、釉均洁白,釉质光亮,施釉不及器底。里心模印 阳文牡丹两朵,外壁刻竖线纹多道。模仿定窑白瓷是金、元之际山西霍县窑的主要特色之一。明曹昭《格古要论》卷下“古窑器论•霍窑”条载:“出霍州,元朝戗金匠彭君宝效古定折腰样者,甚整齐,故曰彭窑。土脉细白...

    602 霍县窑 定窑 印花 模印 阳文 白瓷 格古要论 戗金
  • 粉彩描金云蝠纹赏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粉彩描金云蝠纹赏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粉彩 描金云蝠纹赏瓶,清宣统,高40厘米,口径10.2厘米,足径12.7厘米。清宫旧藏。瓶撇口,长颈,圆腹,圈足。瓶外壁通体以粉彩描金装饰。腹部主题纹饰云蝠纹,肩部两道金彩弦纹之间以粉彩描绘宝相花间以金彩篆体团“寿”字。外底署青花楷体“大清宣统年制”六字双行款。此瓶式一般用于皇帝赏赐,故曰“赏瓶”,系清雍正时期的创新器型,一直延续烧造至清末宣统朝。雍正至咸丰...

    1081 粉彩 描金 赏瓶 弦纹 宝相花 青花 缠枝 缠枝莲
  • 巩义窑绿釉小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巩义窑绿釉小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巩义窑绿釉小壶,唐,高5.8厘米,口径3.3厘米,足径3.9厘米。壶敞口,圆唇,短颈,扁圆腹,平底。肩部一侧置短流,对应的一侧有连于口与肩的柄,柄上下端各有一圆形装饰。施釉不到底,露胎处呈白色。此壶造型小巧圆润,具有巩义窑器物的典型特征。此窑还生产这种造型的茶叶末釉、白釉、黑釉小壶。...

    1830 巩义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