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景德镇窑青花凤穿牡丹纹执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10-28 投稿人 : loveart 围观 : 评论
中文名 景德镇窑青花凤穿牡丹纹执壶
外文名
创作者
别名 景德镇窑青花凤穿牡丹纹执壶
时代
门类 陶瓷
出土
备注 文物号(新00074807)
文保级别
馆藏地点 故宫博物院

景德镇窑青花凤穿牡丹纹执壶❖图片

景德镇窑青花凤穿牡丹纹执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青花凤穿牡丹纹执壶

景德镇窑青花凤穿牡丹纹执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青花凤穿牡丹纹执壶底部

景德镇窑青花凤穿牡丹纹执壶❖简介

青花凤穿牡丹纹执壶,元,通高23.5厘米,口径4.7厘米,足径7.3厘米。

壶直口,口下渐展,粗颈,垂腹,腹下内敛,圈足微外撇。腹一侧置上细下粗的长弯流,流上绘火云纹。另一侧置曲柄,上端有,柄上绘银锭、宝钗等纹饰。附平顶盖,有圆珠纽,盖上绘菊瓣纹。圈足内施白釉,无款识。器身于下满饰青花纹样,腹两面均绘凤穿花卉纹,间以火珠云及竹石纹。

此壶通体花纹满密,而主体纹样突出,繁而不乱。青花色泽浓艳亮丽,是传世的元代青花瓷器中少见的佳作。

此器形为元代瓷器的流行样式,除青花器外,还见有制品。造型源自阿拉伯民族使用的铜器。元代瓷器借鉴这种造型时,特别注意到吸取蒙古民族铜壶粗犷豪放的风格特点。


相关知识科普


青花

瓷器釉彩之一,被用作白地蓝花瓷的专称。因蓝花在釉下,所以青花属釉下彩。其原料为含氧化钴的钴土矿,以蓝青色料在瓷胎上描绘纹饰,然后施透明釉,在高温还原焰中一次烧成。元代景德镇已能烧制成熟的青花瓷器。青花瓷器的盛行改变了青瓷为主的局面,成为明、清两代中国瓷器生产的主流。

凤穿牡丹

凤穿牡丹是中国工艺美术中的传统纹饰。凤凰为鸟中之王,牡丹为花中之王,凤穿牡丹象征着荣华富贵。

执壶

一种酒器。最早为瓷质的,出现于中唐时,当时称注子。唐代执壶硕腹,喇叭口,短嘴,壶的重心在下部。后壶体渐瘦长,重心向上提,五代至宋时壶体多为瓜棱式,往往与注碗成套使用。从元代开始,执壶的壶体呈玉壶春瓶式,壶流弯曲而细长,景德镇窑与龙泉窑都有烧制。明清时期,形式变化不大,并开始出现玉、珐琅、金银等质地的执壶。

小系

系的一种式样,小而圆,中部有一孔。

圆珠

传统家具处理器足的一种形式。指落在托泥或直接落于地面而上承家具腿足的圆珠,又称圆球。

青白釉

其为景德镇窑在北宋初中期独创的品种。青白釉釉质含铁量低,釉色白中泛青,青中闪白,介于青、白二色之间,故称青白釉。除景德镇外,安徽、福建、湖北等地都有烧青白釉瓷器的窑场。

缠枝

中国传统装饰花纹之一。所绘花朵系以植物的枝干或蔓藤作骨架,枝叶相互缠绕,构成四方连续或二方连续的图案,统一中寓变化。有缠枝莲、缠枝菊、缠枝牡丹和缠枝宝相花等多种纹样。

花卉

古建筑彩画绘画的一种题材。清代中期之前多画绿叶子花卉,清代晚期画黑叶子花卉。

花瓷

唐人对黑色釉地上饰以天蓝或月白等色花斑的瓷器的称谓。唐代工匠为了改变黑釉瓷器的单调色彩,创造性地在黑色的铁质底釉上施加以铜、锰、钛、磷酸钙等为原料的釉料,经高温烧制,釉料相互融合、浸润,变化出黑蓝、天蓝、褐色、月白等彩色斑纹,深受人们的喜爱。其产地主要有河南鲁山、郏县、内乡、禹县及山西交城等地,产品以腰鼓最为著名。 20世纪60年代,以陈万里、冯先铭为代表的古陶瓷研究者,先后在河南省的鲁山、郏县、内乡、禹县及山西交城等地发现唐代烧制花瓷的窑址。其制品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为黑色或黑褐色釉饰以月白或灰白彩斑,多产于河南鲁山段店及禹县下白峪和山西交城;一类为黑色、褐色或钧蓝釉色饰以天蓝色彩斑,出产于河南郏县黄道窑和内乡二处。这些窑址出土的标本为我们廓清了唐代花瓷的生产状况。

龙泉窑

宋元时期中国南方最大的民间窑厂,窑址在今浙江省龙泉县,故名。窑址已发现上百处。始烧于北宋前期,南宋至元为其鼎盛时期,瓷窑数量成倍增长,其产品质量提高。南宋中期烧成了著名的粉青釉,器型也更加丰富,尤以鬲式炉、堆塑龙虎盖罐、双耳瓶、八卦炉为典型器。器物胎色灰白,釉质滋润,造型多种多样,在生产白胎青瓷的同时,还仿造官窑的黑胎器物。元时在烧制大件器物上成就突出,近三尺的大盘、大瓶,烧成后不变形。明中期后渐衰落。 龙泉窑烧瓷历史悠久,产品传世较多,宋元时远销到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巴基斯坦、印度、埃及等国。1976年自南朝鲜新安海底沉船打捞出一万七千余件元代瓷器,其中龙泉青瓷达九千余件,可见外销数量之大。

青釉

瓷器釉色名。一种含铁量在1%—3%左右,经高温还原气氛中烧成,呈现青绿色泽的釉,是中国最早的颜色釉。商周时期原始瓷器的青黄釉色是青釉的初级阶段。汉代已烧制出釉色纯正的青釉瓷器。至唐代日臻完美,被誉为“千峰翠色”。宋代的粉青、梅子青如同青玉,色泽与质感之美达到顶峰。明清之际,永乐朝的翠青、冬青(即东青),雍正朝的粉青、豆青等均色调匀净,苍翠欲滴,烧制水平已臻于炉火纯青的境界,出现了很多名贵品种。

相关文章

  • 青花人物套盒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青花人物套盒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青花人物套盒,高23.9厘米,口径16.1厘米,足径10.6厘米。盒为圆筒式三层套盒,平顶盖,圈足。盖面中心绘3人骑马,辅以云山松亭,外围绘如意云纹一周,盖边绘龟背锦纹。盒上、中两层各绘仕女、庭院,辅以花卉、卷云等。底层及近足处分别绘龟背锦及莲瓣纹各一周。无款识。人物间之云气纹的画法虽然尚有前朝遗风,但从其青花呈色、器物造型上看,则体现了正德时期青花器物的特...

    1338 青花 套盒 仕女 花卉 莲瓣纹
  • 斗彩石榴花纹罐 - 故宫陶瓷器藏品
    斗彩石榴花纹罐 - 故宫陶瓷器藏品

    石榴花纹罐,清康熙,高8.3厘米,口径3.5厘米,足径4.7厘米。罐撇口,短颈,丰肩,圈足。通体施白釉,釉面光洁。外部斗彩装饰。瓶身绘两组对称的石榴花卉纹。无款识。此罐造型隽秀,构图疏朗,瓶身只绘折枝石榴花,简洁醒目。釉上彩以红绿彩为主,颇显清新雅致。...

    1805 斗彩 花卉 折枝
  • 釉里红地白花暗刻云龙纹四系扁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釉里红地白花暗刻云龙纹四系扁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地白花暗刻云龙纹四系扁壶,元,高34厘米,口径8.5厘米,足横26.5厘米,足纵8.2厘米。 壶圆唇,短直颈,弧肩,肩两侧各置双系,扁方腹,方圈足。底露胎,胎细白。釉色白中透青灰,介于和之间。壶两面均刻龙纹、形云纹、火珠纹、如意云头纹和纹,花纹以外釉里红填地。此壶的造型别致,带有北方游牧民族的特征。工艺方面则体现出元代釉里红瓷器初创时期的制作水平和艺术风格。...

    653 釉里红 龙纹 双系 扁方 青白釉 卵白釉 灵芝 折枝
  • 黑釉刻花玉壶春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黑釉刻花玉壶春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黑釉刻花 玉壶春瓶,宋,高21厘米,口径6.5厘米,足径7.5厘米。瓶撇口,细颈,圆腹下垂,圈足。通体施黑釉,外底露胎无釉,腹中部一周素胎无釉,其上刻划两周水波纹。宋代瓷器大都形体秀美,朴素大方,既实用又具有较高的观赏性,此瓶即为一例。装饰方面,在深色的器物上显露一周浅色装饰带,颇为醒目。唐代司空图《诗品·典雅》有“玉壶买春,赏雨茆屋;座中佳士,左右修竹”之...

    786 刻花 玉壶春瓶
  • 三彩骑马女俑 - 河南博物院陶器
    三彩骑马女俑 - 河南博物院陶器

    三彩骑马女俑唐代(公元618-907年) 高43.3厘米,马长35.2厘米 河南洛阳出土 马昂首竖耳,翘尾,站立于长方形托板上。背置障泥、鞍鞯,上骑坐一女俑,头梳双髻,着翻领窄袖长袍,足蹬高筒靴,腰后系有行囊。双手作执缰揽辔状,面向左前方遥望。马躯体施褐釉,面部及鬃施白釉;俑衣翻领施褐釉,衣袖施白釉,靴绿釉。女子骑马在唐代绘画、雕塑和文学作品中都常有体现。...

    1277 陶器 三彩骑马女俑 河南博物院藏品 河南博物院
  • 黄地粉彩万寿无疆羹匙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黄地粉彩万寿无疆羹匙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黄地粉彩 万寿无疆羹匙,清同治,长16.5厘米。饮食用具,用于喝汤。羹匙内施以黄釉,粉彩绘如意云头、绶带及海水江崖纹,匙内心4组金彩圆形开光内分别书“万”、“寿”、“无”、“疆”4字楷书,外以白釉粉彩为饰,对称绘折枝花果3组,图案间红彩书“同治年制”4字楷款。口沿处描金彩一周。...

    297 粉彩 万寿无疆 黄釉 开光 折枝 描金
  • 黑釉描金云龙纹高足杯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黑釉描金云龙纹高足杯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黑釉描金云龙纹高足杯,清雍正, 高9厘米,口径7厘米,足径5.9厘米。清宫旧藏。杯撇口,深腹,空心高圈足。里施白釉,外施黑釉并有描金纹饰。腹部为二龙戏珠纹,足面为海水波浪纹。通体纹饰用金彩单线描绘,纹饰清晰,画面疏朗,典雅古朴。足内施白釉。足内沿顺时针方向署青花楷体“大清雍正年制”六字款。我国瓷器中之金彩装饰始于宋,成书于清雍正年间的《南窑笔记》云:“描金始...

    1390 描金 龙纹 青花 湖田窑 定窑 红釉 矾红 五彩
  • 白釉镇墓兽 - 河南博物院瓷器
    白釉镇墓兽 - 河南博物院瓷器

    白釉镇墓兽隋开皇十五年(公元595年) 高50厘米 1959年河南安阳张盛墓出土 呲牙,双目圆睁前视,两耳竖起,前额有一对角,呈螺旋状向后弯曲。背有火焰形鬃毛,颈后部附一戟,前肢着地,蹲坐于底座之上。通身施白釉。眼珠、耳轮、鼻子及四肢关节处饰有黑或褐色釉彩。 (以上文字内容源自《大象中原:河南古代文明之光=Plentiful Central Plains——...

    1661 瓷器 白釉镇墓兽 河南博物院藏品 河南博物院
  • 三彩胡人牵骆驼俑 - 故宫陶瓷器藏品
    三彩胡人牵骆驼俑 - 故宫陶瓷器藏品

    三彩牵骆驼,唐,骆驼高70厘米,长51厘米,俑高68厘米。俑白色陶胎,面部敷粉画彩,身施黄、绿、白三色釉。深目高鼻,胡人形像。头戴折沿尖顶帽,身穿窄袖长袍,领口外翻,内着半臂,腰后系一包袱,下着裙,足蹬长靴。双手握拳,姿势呈拉缰绳状。驼俑为双峰驼,上有毡垫,周身以黄釉作为主色调。驼首上昂,张嘴作嘶鸣状。腰身略长,四腿直立于长方形托板上。这组俑比例和谐,神情准...

    1005 胡人 半臂 黄釉 唐三彩
  • 龙泉窑青釉鬲式三足炉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龙泉窑青釉鬲式三足炉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龙泉窑青釉鬲式三足炉,宋,高12.4厘米,口径14.5厘米,足距9.2厘米。炉平折沿,束颈,扁圆腹,下承以三足。肩部饰凸起弦纹一道,腹部与三足对应处饰三条凸起的直线纹。通体施青绿色釉,三足底端无釉,呈酱黄色。此炉釉色为典型的梅子青色,青翠幽雅。炉腹至足部凸起的三条棱线原系仿青铜器的装饰纹样,因凸起处釉层较薄,呈浅白色,形成了出筋的装饰效果,翠玉般的釉色中显露...

    1585 龙泉窑 弦纹 梅子青
  • 仿木纹釉碗 - 故宫陶瓷器藏品
    仿木纹釉碗 - 故宫陶瓷器藏品

    仿木纹釉碗,清乾隆,高4.6厘米,口径13.6厘米,足径9.2厘米。碗敞口微外撇、浅腹、玉璧底、底部有支钉痕。里外满施木纹釉。仿木纹釉出现于清雍正时期,乾隆时制作更为广泛,釉面比雍正时有更富于变化。此碗仿木纹纹理清晰,釉面质感逼真。...

    920 玉璧 支钉
  • 越窑青釉镂空壸门砚台 - 故宫陶瓷器藏品
    越窑青釉镂空壸门砚台 - 故宫陶瓷器藏品

    越窑青釉镂空壸(kǔn)门砚台,唐,高3.9厘米,口径16.6厘米,足径13.4厘米。砚面圆形微向内凹,与口沿相隔一道沟槽,器身直壁,上壁有一圈凹形沟槽,下壁镂有七个月牙形花边,下承以圆形圈足,足内中空。胎呈青灰色,致密而厚重。通体施青绿釉,釉薄而均匀。 此砚设计古朴典雅,既实用又美观。砚是研墨用具,与笔、墨、纸合称“文房四宝”。此砚又称辟雍砚。“辟雍”本为...

    1788 青釉
  • 宜兴窑邵亮生款紫砂圆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宜兴窑邵亮生款紫砂圆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宜兴窑邵亮生款紫砂圆壶,清,高6.7厘米,口径8.2厘米,足径8.2厘米。 壶扁圆形,大口出唇边,短直流,圆柄,圈足。盖微鼓,圆钮。底刻篆书“邵亮生制”阳文印章款。栗色砂泥,上有黄砂点,砂质极细。造型小巧,做工精致。宜兴邵氏家族为当地制壶望族,从清初到晚清民国,前后有十几位壶艺家问世。邵亮生生卒年不详,从此壶的制作工艺手法上看,制作年代约为嘉庆时期。...

    994 宜兴窑 阳文
  • 青花压手杯(狮球心)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青花压手杯(狮球心) - 故宫陶瓷器藏品

    压手杯(狮球心),明永乐,高5.2厘米,口径9.3厘米,足径3.9厘米。杯撇口,丰底,圈足。内外青花装饰。杯心单圈内饰双狮戏球纹,球内署青花篆体“永乐年制”四字款。外壁口沿下绘朵梅纹,腹部绘纹,圈足外墙绘,纹饰间隔以青花弦线9道。此杯制作精细,形体古朴敦厚。纹饰安排主次分明,杯内纹饰布局简洁,外壁纹饰以柔和的线条组成缠枝花图案。青花色泽深翠。作品具有很高的艺...

    374 青花 狮戏球 缠枝 缠枝莲 卷草纹 卷草 二方连续 景德镇
  • 绿地粉彩开光菊石纹茶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绿地粉彩开光菊石纹茶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绿地粉彩 开光菊石纹茶壶,清乾隆,通高13厘米,口径6.5厘米,足径9.2厘米。壶身方扁、曲柄、短流、圈足。壶盖隆起,金彩宝珠顶,壶口沿、盖沿处饰金边。壶通体饰绿地粉彩团花纹,腹部两面饰长方形开光,内绘粉彩写生菊花、山石、灵芝纹。底部松石绿釉署红彩篆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款。此壶造型精致,施彩淡雅,颇具雅逸之趣。...

    1318 粉彩 开光 团花 灵芝 松石绿釉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