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雍亲王题书堂深居图屏·博古幽思轴 |
---|---|
外文名 | |
创作者 | |
别名 | 雍亲王题书堂深居图屏·博古幽思轴 |
时代 | |
门类 | 绘画 |
出土 | |
备注 | 文物号(故00006458-1/12) |
文保级别 | |
馆藏地点 | 故宫博物院 |
雍亲王题书堂深居图屏·博古幽思轴❖图片
雍亲王题书堂深居图屏·博古幽思轴❖简介
《雍亲王题书堂深居图屏·博古幽思》轴,清,宫廷画师绘,绢本,设色,纵184厘米,横98厘米。
《雍亲王题书堂深居图》屏,原名为《胤禛妃行乐图》屏,共12幅,此为其中之一。此套图屏是胤禛命画家为其御苑圆明园定做的,原贴于圆明园“深柳读书堂”内的围屏上,雍正十年(1732年)八月才传旨将它们从屏风上拆下来入藏至紫禁城内。
此套图屏运用工笔重彩法,不仅表现出宫廷绘画雍容华贵的审美情趣和仕女画工整妍丽的艺术特色,而且还以写实手法逼真地再现了宫廷女子的冠服、发型、首饰以及室内摆设的家具、瓷器等,如此图中所绘“仿宋官窑”、“仿汝窑”、“郎窑红釉”瓷器,以及家具“黄花梨多宝格”、“斑竹桌椅”等等,都是康熙至雍正时期家具和陈设中最盛行的品种。女子佩戴的头饰、手镯等亦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是当时宫中最为流行的款式,并具有皇家用品制作工艺精湛、用料精美的特点。
相关知识科普
圆明园
圆明园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东部,占地约350万平方米,由圆明、长春、万春三园组成。始建于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雍正、乾隆年间陆续扩建,至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基本建成。嘉庆、道光、咸丰时有所增建,前后历时150余年,终于建成了一个包括140余所宫殿楼阁、100多处秀丽景致的宏伟的皇家园林。咸丰十年(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被英法联军焚毁。
屏风
屏风是我国古代室内的主要陈设器物。其最早的功能为挡风和遮避用。据《三礼图》记载:“屏风之名出于汉世,故班固之书多言其物。”以后随着工艺的进步,屏风逐渐由原来的实用品演进为实用性和装饰性结合的工艺品,成为古人居室内具有观赏性的陈设家具。屏风在清代发展尤盛,无论是所用材料还是工艺技术都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
汝窑
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窑址在今河南省宝丰县清凉寺,宋时属汝州,故名。汝窑以烧制青釉瓷器著称,宋人叶寘在《坦斋笔衡》中记载:“本朝以定州白瓷器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窑器,故河北唐、邓、耀州悉有之,汝州为魁。”可见汝窑是继定窑之后为宫廷烧制贡瓷的窑场。其器物多仿青铜器及玉器造型,主要有出戟尊、玉壶春瓶、胆式瓶、樽、洗。胎体细洁如香灰色,多为裹足支烧,器物底部留有细小的支钉痕迹。釉色主要有天青、天蓝、淡粉、粉青、月白等,釉层薄而莹润,釉泡大而稀疏,有“寥若晨星”之称。釉面有细小的纹片,称为“蟹爪纹”。汝窑烧宫廷用瓷的时间仅20年左右,约在北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到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故传世品极少,被人们视为稀世之珍。
郎窑红釉
郎窑红系以康熙时江西巡抚郎廷极的姓氏命名,实乃仿宣德红釉,但比宣红釉更鲜亮,具有一种强烈的玻璃质光泽,绚丽夺目,是我国名贵的铜红釉中呈色最鲜艳的一种。郎窑红的特点是釉汁厚,釉面除大片纹外还有不规则的牛毛纹,器物胫下部至底边由于釉汁的流垂凝聚而近于黑红,器物口部釉薄露骨,多呈粉白、淡青或浅红色,世有“脱口垂足郎不流”之说。郎窑红以铜为着色剂,在1300℃以上的高温还原气氛中烧成。传统的郎窑红对烧成气氛和温度要求很严,烧制一件成功的制品十分困难,所以又有“若要穷,烧郎红”之说。
黄花梨
明清时期制作高档家具的木料品种之一。又称老花梨,黄檀属木类。我国海南岛有此树种,又名“海南檀”,现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