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郑重十八罗汉渡海图扇页 |
---|---|
外文名 | |
创作者 | |
别名 | 郑重十八罗汉渡海图扇页 |
时代 | |
门类 | 绘画 |
出土 | |
备注 | 文物号(新00077510) |
文保级别 | |
馆藏地点 | 故宫博物院 |
郑重十八罗汉渡海图扇页❖图片
郑重十八罗汉渡海图扇页❖简介
十八罗汉渡海图扇页,明天启六年(1626年)郑重绘,金笺,设色,纵18厘米,横54.5厘米。
该图构思精巧,在扇面上以细笔勾勒十八罗汉渡海之场景。图中波涛翻滚,线条密集,十八罗汉或骑乘羊、鹿、龙、虎、狮、马、鹿、象、鸾凤等神兽,或坐布袋、枯树。其中罗汉燃臂、乘鸾凤、指间化出阿修罗的图像,颇为奇妙。左下有龙王、龙女相迎。
相关知识科普
十八罗汉
原为十六罗汉,也称十六应真,他们是为了护持正法而被请来的一群修行者。释迦牟尼曾嘱咐他们不入涅槃,常住人世,以济度众生。十六罗汉在中国得到信仰者的崇拜,而十八罗汉的出现则是唐末张玄、贯休两位和尚在画十六罗汉图时,故意将《法住记》经书的作者张庆友、唐高僧玄奘也画在图中。宋代苏东坡还曾为十八罗汉图写过批注。从此人们即将错就错,传开了十八罗汉的故事,但后增加的两位罗汉有所不同,有些图增加的是迦叶和徒钵叹,有些作品增加的则是达摩和布袋和尚,还有的是降龙、伏虎两位罗汉。
罗汉
梵文Arhat的音译阿罗汉之简称。又译为“应真”,或又称“尊者”,是释迦牟尼的弟子,小乘教修行的最高果位。罗汉受佛之嘱,常住世间,守护佛法,“得一切世间诸天人供养”。 罗汉像最初是依照佛教经典所造,侍立在释迦两侧的比丘(和尚)像,即阿难、迦叶。后又创造出十六、十八和五百罗汉像,有木雕、泥塑、石刻,以及铜和铁的金属铸造,也见于绘画和织绣。 南朝梁天监时画家张僧繇曾画十六罗汉,见《宣和画谱》。自唐初玄奘译出《法住记》,十六和十八罗汉像逐渐盛行。传唐代卢楞伽画有十六应真,五代贯休和张玄都曾画十八罗汉像。杭州烟霞洞五代时有十六罗汉像,经宋人添加了神僧和布袋和尚(俗称大肚弥勒)。寺庙中也盛行十八罗汉像的供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