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玉龙纹璜 |
---|---|
外文名 | |
创作者 | |
别名 | 玉龙纹璜 |
时代 | |
门类 | 玉石器 |
出土 | |
备注 | 文物号(新00200524) |
文保级别 | |
馆藏地点 | 故宫博物院 |
玉龙纹璜❖图片
玉龙纹璜❖简介
玉龙纹璜,战国,长7.4厘米,高5.2厘米,宽0.5厘米。
玉为白色,通体褐色浸斑,表面有较强的玻璃光。器呈片状、跨栏形。运用阴刻等技法进行雕刻,两面纹饰相同,琢双龙首。上方中间有一穿孔,用于穿系。
玉璜最早出现于新石器时代原始文化遗址中,战国时期也较为流行,造型主要为长弧形或半璧形。多为双龙首、双鱼首等,两面雕刻云纹、涡纹等纹饰。有的璜下边还有镂雕装饰。
这件玉璜的造型有别于多数玉璜,较为少见。
相关知识科普
龙纹
陶瓷器装饰纹样之一种。明、清两代是陶瓷器以龙纹为装饰的全盛时期,主要采用釉上、釉下彩绘方法,亦有印花、刻划等工艺。龙的体态有较多变化,常见有云龙、戏珠龙、海水龙、螭龙、行龙、立龙、正面龙、侧面龙、夔龙等。
阴刻
阴刻:将图像、文字以凹陷形式雕刻。
涡纹
亦称火纹。《周礼·考工记》有“火以圜”之记载。火纹是太阳的标志,因此其特征是圆形的,中间略有突起,沿边有4到8道旋转的弧线,表示光焰的流动。在青铜器上最早的涡纹见于二里头文化期的斝腹部。从二里头文化期直至战国都可在器物上见到涡纹装饰。
镂雕
1.雕塑的表现手法之一,即在浮雕的基础上,为了生动地表现物象,局部圆雕,使其脱离背景,形成镂空。 2.瓷器装饰技法之一,也称“镂花”、“镂空”或“透雕”。将装饰花纹雕空,形成内外通透的图案。此技法出现在新石器时代陶器上,后在瓷器纹饰上广泛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