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藕荷色实地纱缀绣平金八团夔龙单袍 - 故宫织绣类藏品

11-23 投稿人 : loveart 围观 : 评论
中文名 藕荷色实地纱缀绣平金八团夔龙单袍
外文名
创作者
别名 藕荷色实地纱缀绣平金八团夔龙单袍
时代
门类 织绣品
出土
备注 文物号(故00042157)
文保级别
馆藏地点 故宫博物院

藕荷色实地纱缀绣平金八团夔龙单袍❖图片

藕荷色实地纱缀绣平金八团夔龙单袍 | 故宫织绣类藏品

藕荷色实地纱缀绣平金八团夔龙单袍正面

藕荷色实地纱缀绣平金八团夔龙单袍 | 故宫织绣类藏品

藕荷色实地纱缀绣平金八团夔龙单袍背面

藕荷色实地纱缀绣平金八团夔龙单袍 | 故宫织绣类藏品

藕荷色实地纱缀绣平金八团夔龙单袍局部

藕荷色实地纱缀绣平金八团夔龙单袍 | 故宫织绣类藏品

藕荷色实地纱缀绣平金八团夔龙单袍黄条

藕荷色实地纱缀绣平金八团夔龙单袍 | 故宫织绣类藏品

藕荷色实地纱缀绣平金八团夔龙单袍黄条

藕荷色实地纱缀绣平金八团夔龙单袍❖简介

藕荷色实地纱缀绣平金八团夔龙单袍,清乾隆,身长147厘米,两袖通长150厘米,袖口宽21厘米,下摆宽123厘米。左右裾长85厘米。清宫旧藏。

此袍圆领,右衽大襟,裾左右开,镶中接袖,黑色素接袖,马蹄形袖端。以单层藕荷色实地纱为衣料。全身钉缀绣团万寿花卉龙纹的补子八团,领边绣喜相逢纹样九团,两中接袖和两马蹄袖端各绣喜相逢纹样三团。喜相逢纹样以对向的双蝶构成,寓含“相逢团圆”、“夫妻相随”之意,反映了穿用者对幸福美满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纹样使用了平针套针钉针等刺绣技法,针脚排列整齐,绣面均匀密实,绣工精美。根据清代服饰典制规定,此袍的用色、八团纹样及领、袖边纹样都较后妃及嫔所用吉服袍的等级更低,是皇孙福晋以下所用的吉服袍。它以单薄透气的纱为面料,系夏季穿用,透气凉爽,舒适宜人。

领口系黄条,上墨书:“藕荷纱缀八团花单袍一件”,“乾隆四十三年十一月二十八日收”。


相关知识科普


实地纱

清代的一种暗花纱织物。无纹饰的地部为平纹交织,密度较大,显花的部位为左右两根经线相纠绞交织,密度较小,形成纱孔,虽为单色,也能显露出纹饰,故称实地纱。

平金

用金线在绣面上盘出图案的一种针法。其绣法是用金线、丝线两种线沿纹样外缘逐步向内铺扎而成,金线为铺线,丝线为钉线,行与行之间钉线相互间隔,形成桂花形,直到绣满纹样为止。此种针法在明清时期为京绣、苏绣所常用。

夔龙

夔,古代传说中一种奇异的动物,似龙,一足。《庄子·春秋》中记载:“夔谓蚿曰:‘吾以一足趻踔而行。’”夔纹即这种独脚龙的侧面图案。玉器上的夔纹,最早见于商、西周时期,多见于彝器上。夔纹在玉器上出现的时间很长,自商、周至今,一直在玉雕工艺纹饰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而在战国和汉代尤为兴盛。玉器上的夔纹线条比青铜器上的柔和,阴刻线除单线外,也有双刻线。

大襟

服装开襟形式之一,衣襟开于衣服的右侧。

花卉

古建筑彩画绘画的一种题材。清代中期之前多画绿叶子花卉,清代晚期画黑叶子花卉。

龙纹

陶瓷器装饰纹样之一种。明、清两代是陶瓷器以龙纹为装饰的全盛时期,主要采用釉上、釉下彩绘方法,亦有印花、刻划等工艺。龙的体态有较多变化,常见有云龙、戏珠龙、海水龙、螭龙、行龙、立龙、正面龙、侧面龙、夔龙等。

喜相逢

有多种图案表示喜相逢,如两只喜鹊相向而立,两个笑脸小儿相对而立,或为两只蝴蝶相向而飞,寓意吉祥。 清代古建旋子彩画藻头部位所用图案之一。是“一整二破”图案的变形,宽度介于“一整二破”和“勾丝咬”之间。

平针

刺绣基本针法之一,是各种针法的基础。平针是将绣线在纹样内排列均匀整齐,不能重迭,不能露底,拉线轻重一致,达到绣面针脚匀、齐、平、密的艺术效果。

套针

苏绣主要针法之一。始于唐代,盛于宋代,至明清时期更为发展,流传很广。根据纹样表现效果,可分平套、集套、散套等。 一,平套针法。根据纹样分皮绣制:第一皮出边,外缘齐整;第二皮称“套”,用一针隔一针的稀针嵌入第一皮线条的中间,要罩过第一皮的十分之八;第三皮与第二皮线条长短相同,每针嵌入第二皮线条的中间,并要与第一皮线条的尾端衔接。各皮依此类推,绣到纹样边尽处。针脚要齐整,丝丝相夹,使镶色和顺,绣面平服。 二,集套针法。大致与平套相同,由于集套用于绣圆形纹样,绣时第一皮出边要外缘齐整,向内长短参差,外缘排针略稀而内较密,每一针都要对着圆心,最后一皮的针迹集中于圆心,近圆心处要藏针,越近圆心藏针越多,直到绣满为止。 三,散套针法。是苏绣欣赏品中最常用的针法,亦是运用最广泛的针法之一。其主要特点是第一皮出边外缘整齐,排针密,内则长短参差。

钉针

将绣成的线条钉牢加固的一种针法。其针法简单,即将绣好的长绒丝线条一针钉紧,以使线条整齐。

典制

典章制度。

吉服袍

吉服袍,包括龙袍和蟒袍,在皇帝生日、年节等喜庆日子穿用。龙袍惟皇帝可穿用,列十二章,绣金龙九条,间饰五彩云蝠,下摆饰八宝立水,款式为圆领右衽大襟,四开裾,马蹄袖口,窄袖加接袖。蟒袍为皇太子、皇子、亲王及亲王世子穿用,又称花衣,饰四爪蟒九条,依等级分别用杏黄、金黄、石青等色地。

福晋

对满族王公贵族妻子的称呼,实为汉语中“夫人”的满语音译。福晋有嫡、侧之分,正妻称“嫡福晋”,妾称“侧福晋”。

团花

中国传统纹饰之一。凡呈圆形的图案谓团花,常见的有团龙、团鹤、团螭、团花蝶等。

相关文章

  • 月白缎绣金龙铜钉棉甲 - 故宫织绣类藏品
    月白缎绣金龙铜钉棉甲 - 故宫织绣类藏品

    月白缎绣金龙铜钉棉甲,清雍正,上衣长74厘米,肩宽35厘米,下摆77厘米,袖长38厘米;下裳长67厘米,上宽94厘米,下摆57厘米。清宫旧藏。一套计12件。附件:棉坎肩一件。此为清世宗雍正御用甲。甲为上衣下裳式,月白缎地绣金龙、火珠、云纹、海水江崖等图案,布铜镀金钉,蓝绸里,敷一层薄丝棉,附石青色棉坎肩一件,另分左、右护肩,左、右袖,前、左遮缝各一。下裳分左...

    1856 月白 甲胄 八旗
  • 黄色暗团龙江绸玄狐皮端罩 - 故宫织绣类藏品
    黄色暗团龙江绸玄狐皮端罩 - 故宫织绣类藏品

    黄色暗团龙江绸玄狐皮端罩,清,身长120厘米,两袖通长84厘米,袖口宽28厘米,下摆宽112厘米,左右开裾长57厘米,后开裾长55厘米,垂带长66厘米。清宫旧藏。端罩圆领,对襟,平袖,左右及后开裾。领口用石青素缎沿边,后背垂明黄色丝绦。左右开裾处垂明黄色绸带各二,带下端直而锐。缀铜镀银光素扣五。衣内衬明黄色暗团龙江绸里。这件端罩以玄狐皮为之,毛色纯正,锋长而...

    1089 对襟 大裘而冕
  • 浅绿绸绣凤头绵袜 - 故宫织绣类藏品
    浅绿绸绣凤头绵袜 - 故宫织绣类藏品

    浅绿绸绣凤头绵袜,清康熙,长24厘米,高46厘米。清宫旧藏。绵袜高袎式。袜帮用白色暗花绫做成,袜筒以浅绿色绸为面料,袜口镶石青色勾莲云纹织金缎边,袜内絮丝绵。袜筒部位用五彩丝线和金线刺绣飞翔于云海之间的凤纹图案,这种凤纹图案只有身份至尊的皇后才可享用。高袎式袜使用时穿于高靿靴之内。《满文老档》记载清入关前皇太极赏赐臣下之物有“夹有斜皮的靴里铺着袜子”。《满文...

    573 勾莲 织金缎 织金 五彩 皇太极 额驸 妆花 满族
  • 月白缎织彩百花飞蝶袷袍 - 故宫织绣类藏品
    月白缎织彩百花飞蝶袷袍 - 故宫织绣类藏品

    月白缎织彩百花飞蝶袷衬衣,清乾隆,身长140厘米,两袖通长172厘米,袖口宽17厘米,下摆宽124厘米。清宫旧藏。此袍是乾隆时期后妃的便服,穿用于燕居闲暇之时。其式为圆领,右衽大襟,平袖端,不开裾。月白色妆花缎面,黄色缠枝暗花绫里。使用大红、粉红、碧绿、草绿、香黄、驼黄、浅绛、湖蓝、深灰、浅黑、淡白等十余种色线织制折枝 花卉及虫蝶纹样。其中花卉有牡丹、莲花、...

    631 月白 大襟 妆花 缠枝 浅绛 折枝 花卉 海棠
  • 明黄色绸绣绣球花棉马褂 - 故宫织绣类藏品
    明黄色绸绣绣球花棉马褂 - 故宫织绣类藏品

    明黄色绸绣绣球花棉马褂,清,身长73.5厘米,两袖通长122厘米,袖口宽35.5厘米,下摆宽94厘米,左右开裾长7.5厘米,后开裾长19.5厘米。清宫旧藏。此为清代皇后在后宫燕居的便服,圆领,对襟,平袖,左右及后开裾,内衬宝蓝色素纺丝绸里。领、袖边饰石青色曲水织金缎及雪青色兰花等绦边四条,缀铜鎏金机制币式婴孩扣四枚,铜鎏金錾花圆扣一枚。采取一至四色间晕与退晕...

    2002 对襟 织金缎 织金 绦边 鎏金 錾花 退晕 平针
  • 桃红色暗花绸婴儿夹裤 - 故宫织绣类藏品
    桃红色暗花绸婴儿夹裤 - 故宫织绣类藏品

    桃红色暗花绸婴儿夹裤,清同治,长39厘米,腰围46厘米,裤口12厘米。此为清宫中公主婴儿时期穿用的连裆裤。桃红色暗花绸为面,月白色素绸为里,腰围镶白色细棉布,裤口镶黑色地蓝“卍”字花卉纹绦边和黄色小朵花纹绦边。具有穿用轻便舒适的特点。...

    1942 月白 花卉 绦边
  • 金黄色暗团龙缎扫雪貂皮行褂 - 故宫织绣类藏品
    金黄色暗团龙缎扫雪貂皮行褂 - 故宫织绣类藏品

    金黄色暗团龙缎扫雪貂皮行褂,清,身长71厘米,两袖通长127厘米,袖口宽26厘米,下摆宽82厘米。清宫旧藏。此褂圆领,平袖,对襟,身长至腰,袖长及肘。以金黄色团龙纹暗花缎为面,扫雪貂皮为里,领口、袖口和下摆处皮毛出锋。前襟钉银镀金素面扣五枚。据《大清会典》定制,清代皇帝、王公大臣及文武品官的行褂形制相同,但以面料的颜色区分等级。皇帝和亲王色用石青,领侍卫内大...

    1746 对襟 长至 团龙纹 龙纹 出锋 素面 大清会典 会典
  • 栽绒黄地盘龙靠背毯 - 故宫织绣类藏品
    栽绒黄地盘龙靠背毯 - 故宫织绣类藏品

    栽绒黄地盘龙靠背毯,清,通长180厘米,宽87厘米。清宫旧藏。靠背毯是附于宝座上的毯子。以棉线做经纬,用彩色羊毛在经线上拴“8”字扣形成栽绒,每隔两道纬线起一道彩纬。毯心编织龙纹图案,以云、海水、江崖纹作间饰。毯边饰方胜、珊瑚、金锭等杂宝、海水纹。图案用色有黄、桔黄、深蓝、浅蓝、月白、白、香色、绯色、粉色、绛色等,并运用二晕、三晕的配色法增加花纹的艺术效果。...

    1655 栽绒 靠背 宝座 龙纹 方胜 珊瑚 月白
  • 红地奔虎五毒妆花纱裱片 - 故宫织绣类藏品
    红地奔虎五毒妆花纱裱片 - 故宫织绣类藏品

    红色地虎镇五毒 妆花纱裱片,明,长32厘米,宽10.7厘米。此裱片以平纹方孔纱组织为地,用彩色丝线和片金线,以妆花技法织虎镇五毒(蛇、蝎子、蜈蚣、壁虎和蟾蜍)图案。织工精细,纹样朴拙写实、生动自然,呈现出典型的明代织物的风格和特点。裱片所织纹样,反映了中国古代民间传统的端午习俗。其俗认为五月正值初夏,是各种病毒渐趋猖獗、多灾多难的“毒月”,病毒从五月初五端午...

    1306 五毒 妆花 妆花纱 片金
  • 紫红色十字纹氆氇 - 故宫织绣类藏品
    紫红色十字纹氆氇 - 故宫织绣类藏品

    宽25厘米西藏地方进献。氆氇为藏语音译,亦称藏毛呢,是西藏地区手工生产的一种羊毛制品,质地坚韧,经久耐用。在藏族人民日常生活中如内地棉布一样重要而普及,是制作服装、鞋帽的主要材料。氆氇整体以染成紫红色的羊毛线织成。花纹部分以白色或橙黄色为地,中间饰黑色或紫红色十字纹。机头处原应染十字纹处盖有商标戳印。...

    1630 故宫藏品 故宫文物 故宫博物院文物 故宫织绣类藏品
  • 银灰色方胜纹暗花缎袄 - 故宫织绣类藏品
    银灰色方胜纹暗花缎袄 - 故宫织绣类藏品

    银灰色方胜纹暗花缎袄,清,身长54厘米,两袖通长134厘米,袖口宽22厘米,下摆宽44厘米,左右裾长11厘米,后裾长14厘米。清宫旧藏。袄立领,对襟,平袖口,短身上衣,裾左右及后开,6个盘扣。平纹绸衬里。此袄银灰色缎地,用纬浮长线显花,即以丝线织方胜纹,衣襟、袖口等用花边镶饰。此袄似是清代晚期铁机所织,袖长过手,是清代后妃所喜爱穿的一种便服。...

    264 方胜 对襟
  • 缂丝柳色五古诗轴 - 故宫织绣类藏品
    缂丝柳色五古诗轴 - 故宫织绣类藏品

    缂丝柳色五古诗轴,清乾隆,纵77厘米,横28厘米。清宫旧藏。五言古诗《柳色》是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春,乾隆皇帝在出巡途中歌咏春色、抒发情怀的诗作。诗文曰:御苑临仙跸,鹅黄看尚浅。涿鹿度行旌,柔条绿堪绾。窣地映青牟,飏风迎玉辇。向南气已暄,来东飔正软。披拂无纤尘,掩冉待新藓。景光触目佳,情怀以诗遣。乾隆皇帝一生数万首御制诗中咏春之作颇多,但以御笔为稿本再...

    762 缂丝 平缂 搭缂
  • 明黄实地纱绣绿竹枝女单『0611』衣 - 故宫织绣类藏品
    明黄实地纱绣绿竹枝女单『0611』衣 - 故宫织绣类藏品

    明黄实地纱绣绿竹枝女单『0611』衣,清同治,身长140厘米,两袖通长112厘米,袖口宽33厘米,下摆宽116厘米,左右裾长79厘米。清宫旧藏。衣圆领,大襟右衽,短平袖口,裾左右开。『0611』衣以明黄色实地纱为地,其上用二晕色的绿色丝线绣竹枝纹。周身加石青色绣竹实地纱和二道绦带做边饰,并在两腋下饰如意云头,开裾高至腋下。『0611』衣以正戗针、钉线、斜缠针...

    1430 实地纱 大襟 二晕色 正戗针 戗针 钉线 斜缠针 缠针
  • 红呢绣双喜龙凤彩云子孙万代纹炕毯 - 故宫织绣类藏品
    红呢绣双喜龙凤彩云子孙万代纹炕毯 - 故宫织绣类藏品

    红呢绣双喜龙凤彩云子孙万代纹炕毯,清光绪,长463厘米,宽330厘米。此毯为清光绪皇帝大婚时铺用的毛呢绣花炕毯。其刺绣带有明显的粤绣风格特点,绣纹重叠隆起,以金线围刻图案,色彩浓郁鲜艳。主要针法为顺咬针、平针、迭鳞针、风车针等,都是粤绣的特征。图案整体呈现出喜庆的格调。毯边为万蝠花卉喜字花边,间有葫芦、梅花和寿桃纹饰,蝙蝠与花卉寓意富贵、幸福,葫芦象征多子多...

    1310 平针 风车针 花卉
  • 缂金加绣山庄人物图挂屏 - 故宫织绣类藏品
    缂金加绣山庄人物图挂屏 - 故宫织绣类藏品

    缂金加绣山庄人物图挂屏,清乾隆,纵78厘米,横118厘米。清宫旧藏。此挂屏心主要是以金线缂织山庄人物。画面中山、树、房屋等用金线缂织而成,局部用其它色线,运用了长短戗、包心戗、构缂、平缂等技法,如山石用包心戗、长短戗缂织而成。此外,还将绣与画用于其上,如树叶、竹叶、小草、屋脊为刺绣而成,人物的面部则动笔着色。画面在蓝色地衬托下金光异彩,富丽堂皇,是清代不多见...

    1883 长短戗 构缂 平缂 戗缂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