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父已角 - 故宫青铜器藏品

12-06 投稿人 : loveart 围观 : 评论
中文名 父已角
外文名
创作者
别名 父已角
时代
门类 青铜器
出土
备注 文物号(新00117600)
文保级别
馆藏地点 故宫博物院

父已角❖图片

父已角 | 故宫青铜器藏品

父已角❖简介

父已,通高20.5厘米,双尾间宽16.5厘米,重1kg。

角口部双尾呈凹弧形,圜底,腹侧有一兽鋬,三锥形足。腹饰兽面纹

鋬内有铭文“父已”两字,表明做器者是为祭祀自己的父亲“父已”而做此器。


相关知识科普


角是饮酒器,常与爵、觚等组合使用。《礼记·礼器》:“宗庙之祭,尊者举觯,卑者举角。”

剑茎末端圆形内凹的部位称作“首”。

兽面纹

兽面是古代人们想象中的怪兽的面部,将其刻画在器物上所形成的纹饰称兽面纹。宋代的学者把兽面纹称为饕餮纹。

相关文章

  • 次卣 - 故宫青铜器藏品
    次卣 - 故宫青铜器藏品

    次卣,通高21.8厘米,宽21.5厘米,重2.44kg。此卣圆鼓腹,圈足,有盖,盖顶有喇叭形握,盖两侧铸直立的“犄角”。器以半环衔接提梁,提梁两端雕饰兽头。器颈与盖前后均铸有浮雕兽首,兽首两侧饰纹带。卣盖、器同铭,均5行30字:唯二月初吉丁卯,公姞令次『0051』田人。次蔑历,赐马赐裘。对扬公姞休,用作宝彝。铭文大意:在二月第一个吉日丁卯这一天,诸侯的姞姓夫...

    1365 浮雕
  • 『0549』贝鸮卣 - 故宫青铜器藏品
    『0549』贝鸮卣 - 故宫青铜器藏品

    『0549』贝鸮卣,通高17.1厘米,宽14.2厘米,重1.18kg。卣为双鸮相背而立形,盖为鸮首,两侧各出一尖喙,顶有一菌形钮,器底下有四矮蹄形足。腹部饰浮雕翼纹,颈部饰雕浮双兽首。盖、器对铭“『0549』贝”二字。“『0549』”通箙,指箭囊。“贝”为族徽。“『0549』贝”表明器之所属“贝”是一个武官氏族。...

    1399 浮雕 对铭 明器
  • 铜冲耳乳足炉 - 故宫青铜器藏品
    铜冲耳乳足炉 - 故宫青铜器藏品

    铜冲耳 乳足炉,清嘉庆,高18厘米,口径22.5厘米,足高3.2厘米,耳高5厘米。清宫旧藏。铜炉圆鼎式,直口,收颈,鼓腹,腹圜收,三乳足渐起自器外底,口沿上左右各立一冲天耳。器外底有减地阳文3行6字楷书:“大明宣德年制”。附黄条:“嘉庆四年正月初六日收梁进忠交古铜炉一件。”原配铜座。黄条即过去宫廷里系在器物上的黄色纸条,通常记载该物件的来源、安置地点等,往往...

    1618 冲耳 乳足 阳文
  • 仲柟父簋 - 故宫青铜器藏品
    仲柟父簋 - 故宫青铜器藏品

    仲柟父簋,通高25.5厘米,宽38.8厘米,重7.66kg。此簋圆鼓腹,二兽耳,弇口,圈足下有三兽首足。器有盖,盖顶为圆形捉手。盖面与器腹均饰平行瓦棱纹,盖沿及器颈各饰窃曲纹带。簋盖和器内均有铭文4行39字:唯六月初吉,师汤父有『0051』仲柟父作宝簋。用敢饗孝于皇祖考,用祈眉寿,其万年子子孙孙其永宝用。大意为:记在六月第一个吉日,师汤父的下属官吏仲柟父自做...

    962 窃曲纹
  • 黄君孟铜豆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黄君孟铜豆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黄君孟铜豆春秋(前770-前476年) 高24.8厘米,口径24.2厘米 1983年河南信阳光山宝相寺黄君孟夫妇合葬墓出土 豆为盛食器,该豆造型别致,敛口,宽折沿,折肩,腹壁内收至圈底,下有带三角形大镂空的喇叭状足。通体素面无纹,但光洁无锈。束颈处有铭文1行15字:“黄君孟自乍(作)行器,子子孙孙则永宝宝”。 (文字内容源于河南博物院编《中原古代文明之光丛书...

    1845 青铜器 黄君孟铜豆 河南博物院藏品 河南博物院
  • 蔡子鼎 - 故宫青铜器藏品
    蔡子鼎 - 故宫青铜器藏品

    蔡子鼎,高33厘米,宽28.2厘米,口径23厘米,重6.77kg。器身连盖近球形,盖上有透空捉手,盖、腹、足相对应各铸二环,能用绳穿系,附直耳,下具三个兽蹄足。通体饰变形蟠虺纹和三角纹。盖上铸有5字铭文:蔡子『0028』之鼎。记此鼎为蔡子『0028』所有。...

    794 蟠虺纹
  • 轨敦 - 故宫青铜器藏品
    轨敦 - 故宫青铜器藏品

    轨敦,战国后期,通高17.8厘米,宽22.4厘米,重3.46kg。敦有盖,圆体,鼓腹,腹部有一对双兽面衔环耳,三短足。盖上饰三伏牺,盖顶有一活环钮,钮座处饰相间的叶状纹与圆涡纹。盖与器身各饰枝状纹二周。盖内铸有铭文“轨”字。...

    1447 三伏牺
  • 王生女『0551』方彝 - 故宫青铜器藏品
    王生女『0551』方彝 - 故宫青铜器藏品

    王生女『0551』方彝,通高29.5厘米,宽18.6厘米,重4.65kg。彝方体,平底,长方形圈足,足上有四豁口,屋顶形盖,盖上有一屋顶形钮。盖、腹、足上出八条棱脊,饰兽面纹和夔纹。盖内侧与器内底有对铭“王生女『0551』”。铭文标其所属,表明此方彝是王的外甥女称女『0551』的器物。...

    819 兽面纹 夔纹 对铭
  • 邗王是野戈 - 故宫青铜器藏品
    邗王是野戈 - 故宫青铜器藏品

    邗王是野戈,春秋后期,通高6.9厘米,宽14.9厘米,重0.24kg。吴国兵器。舌形短援,援末下垂成胡,胡后有扁圆形銎,上有一穿。内呈镂空的鸟兽状。援两面有8字铭文:邗王是野,作为元用。意为吴王是野做此自用戈。“邗王”即“吴王”,由以下文献和实物可得以求证:《说文》:“邗,本属吴。”《左传·哀公九年》:“吴城邗沟通江淮。” “吴”亦称“吴干”,《战国策·赵策...

    1264 镂空
  • “黄季佗父”铜戈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黄季佗父”铜戈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黄季佗父”铜戈春秋 通长25.2厘米,内长7.6厘米 1988年河南省光山县黄季佗父墓出土 直内长胡式。援略上扬,前锋呈龟首状,有脊,长胡,上铸四穿,有下阑,内为长方形,并有一穿。内部饰透雕变形的虎纹,虎身满布纤细密集的云雷纹,内一侧有铭文:“黄季佗父之戈”6字。 该戈是出土为数不多的带有铭文的黄国兵器之一,且工艺极为精湛细腻,当为黄国兵器的经典之作。 (...

    1637 青铜器 黄季佗父铜戈 河南博物院藏品 河南博物院
  • 蟠螭纹镈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蟠螭纹镈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蟠螭纹镈春秋(公元前770-前476年) 一组8件,最大通高35.5厘米 1936年河南辉县出土 (以上文字内容源自《大象中原:河南古代文明之光=Plentiful Central Plains——Henan's Resplendent  Antiquity:汉、英》,河南博物院、深圳市南山博物馆编,北京:文物出版社,2019年10月,书号:ISBN 978...

    1342 青铜器 蟠螭纹镈 河南博物院藏品 河南博物院
  • 蟠虺纹鉴 - 故宫青铜器藏品
    蟠虺纹鉴 - 故宫青铜器藏品

    蟠虺纹 鉴,春秋后期,通高34.3厘米,口径42.5厘米,重5.6kg。鉴窄口缘,束颈,短肩。四兽耳衔环,两两相对。腹部圜收,下有短圈足。鉴身的主体纹饰是相互缠绕、呈网格状布局的虺纹,在中部加饰两道凸起的三角云纹带。足饰两周横向排列的海贝纹。此鉴整体造型与装饰匀称谐调,是鉴中的佳品。...

    729 蟠虺纹 兽耳衔环
  • 中爯父簋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中爯父簋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中爯父簋西周 通高26.5厘米,口径21.5厘米 1981年河南省南阳市郊区砖瓦厂出土 上有盖,盖隆起,顶部有圆形捉手;器身子口微内敛,鼓腹,兽形双耳且带垂珥,微圜底,圈足外侈,下有三虎头状矮足。通体用瓦纹、窃曲纹及垂鳞纹等装饰。器与盖对铭,铭文44字,系申国之相中爯父为祭祀其祖、父两代人所作。 对于古代申国的地理位置,史书上有不同的记载。《汉书•地理志》等...

    280 青铜器 中爯父簋 河南博物院藏品 河南博物院
  • 虎纹三足壶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虎纹三足壶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虎纹三足壶春秋(前770年-前476年) 高18.5厘米,口径7.5厘米,腹径16.8厘米 1978年河南固始侯古堆墓出土 铜壶小口直领,平肩鼓腹,下有三足。盖顶中央有一环,其外有圆涡纹,肩部有对称的双耳,器盖周边及肩部刻有带状回纹,腹为对称的斗虎纹。 这种器形为北方周墓中所罕见,具有浓厚的南方特色。虎纹为阴刻而成,细致精巧,构图自然生动。 (文字内容源于河...

    1246 青铜器 虎纹三足壶 河南博物院藏品 河南博物院
  • 淊御史罍 - 故宫青铜器藏品
    淊御史罍 - 故宫青铜器藏品

    淊御史罍,高33.3厘米,宽36厘米,重9.9kg。此罍平沿,斜肩,肩上有兽首衔环双耳,腹斜收。颈饰窃曲纹,肩饰涡纹间变体夔龙纹,腹饰蕉叶对夔纹。罍口内有铭文5行19字:淊御史作尊罍。其万年无疆,子子孙孙永宝用享。记淊地的御史自做此罍,祈望万寿无疆,子孙后代永宝用此罍。...

    350 窃曲纹 涡纹 夔龙 龙纹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