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白玉剑首 |
---|---|
外文名 | |
创作者 | |
别名 | 白玉剑首 |
时代 | |
门类 | 玉石器 |
出土 | |
备注 | 文物号(新00178411) |
文保级别 | |
馆藏地点 | 故宫博物院 |
白玉剑首❖图片
白玉剑首❖简介
白玉剑首,汉,径4.9厘米,厚1.1厘米。
玉为青色,稍有黑色沁。圆形,片状。正面有纹饰,中间为三组阴刻的漩涡纹,其外有两周相对的勾云纹。背面中间有两个斜向对穿孔。
玉剑首最早见于西周时期,主要流行于战国至汉代。其形状大致相近,饰纹较为丰富,有的中心有一圆孔。使用时将其嵌于剑柄的端部。
相关知识科普
剑首
剑茎末端圆形内凹的部位称作“剑首”。古人常在剑首饰玉。玉剑饰在春秋、战国时期已很流行,魏、晋时期仍可见,宋以后又有仿制。常见的玉剑饰有四种:剑首饰玉、剑锋与剑柄间饰玉、剑鞘上部饰玉、剑鞘下端饰玉。
玉剑首中部之孔可插入剑把,小隧孔用以结系。在战国玉剑首中,除圆形外还有方形作品,上饰蟠螭、谷纹等纹饰。
阴刻
阴刻:将图像、文字以凹陷形式雕刻。
漩涡纹
漩涡纹是以旋转的漩涡为基本主题的纹样,黄河流域仰韶文化的彩陶中经常使用漩涡纹。它来源于黄河中上游的原始部落,人们在黄河两岸的渔猎生活中产生了对水的认识,湍急的黄河之水形成的漩涡给人们以创作灵感,从而绘制出了漩涡纹。
涡纹
亦称火纹。《周礼·考工记》有“火以圜”之记载。火纹是太阳的标志,因此其特征是圆形的,中间略有突起,沿边有4到8道旋转的弧线,表示光焰的流动。在青铜器上最早的涡纹见于二里头文化期的斝腹部。从二里头文化期直至战国都可在器物上见到涡纹装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