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缂丝加绣九阳消寒图 - 故宫织绣类藏品

11-23 投稿人 : loveart 围观 : 评论
中文名 缂丝加绣九阳消寒图
外文名
创作者
别名 缂丝加绣九阳消寒图
时代
门类 织绣品
出土
备注 文物号(故00072733)
文保级别
馆藏地点 故宫博物院

缂丝加绣九阳消寒图❖图片

缂丝加绣九阳消寒图 | 故宫织绣类藏品

缂丝加绣九阳消寒图❖简介

缂丝加绣九阳消寒图,清乾隆,苏州绣制,纵213厘米,横119厘米。清宫旧藏。

此图以缂丝加刺绣制成。其背景为缂丝,而主要人物、动物及树木等则是在缂丝上加绣。天空为宝蓝色,上有五彩瑞云。山坡草地之上,苍松绿树之间,3名男童与9只小羊正在嬉戏。9只小羊寓意“九阳消寒”,而3名童子属阳,取“三阳开泰”之意。图中运用了平戗勾边线搭梭等缂丝技法和戗针钉线施针缠针打籽针、擞和针等刺绣针法,色彩丰富艳丽,特别是蓝与红、白等色的对比,使得主题突出,物象分明。

图上方有乾隆皇帝御制诗一首:

九羊意寄九阳乎,因有消寒数九图。

子半回春心可见,男三开泰义犹符。

宋时创作真称巧,苏匠仿为了弗殊。

漫说今人不如古,以云返朴欲惭吾。

辛丑嘉平御题

辛丑嘉平为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十二月。从御题诗可知,此图为清乾隆年间苏州丝织匠人仿宋人绘画《九阳消寒图》而作。

画面钤“宜子孙”、“三希精鉴玺”、“嘉庆御览之宝”等印。

此作品为《石渠宝笈三编》著录。


相关知识科普


缂丝

中国传统丝织工艺品种之一,其历史悠久。其织法以生丝为经,熟丝为纬,先将预定的图案纹样以墨线勾稿,画在经线面上,然后用几只乃至几十只装有不同色纬的小梭,依照纹样的轮廓和色彩以小梭、拨子等工具,用平戗、搭梭、长短戗、木梳戗、环缂(音刻)、掼缂、双子母经、绕、勾边线等多种技法,将多种彩色纬丝分段缂织,按图稿所示与经线交织,形成“通经断纬”。织物表面只显彩色的纬纹和单色的地纬,正反两面花纹和色彩一致。由于采用局部回纬织制,纬丝并不贯穿整个幅面,即花纹与素地及色与色之间呈小空或断痕,“承空观之,如雕镂之象”,故名缂丝,又名刻丝、克丝、刻色等。 宋代缂丝大都摹缂名家书画,北宋时以定州的缂丝最为有名,南宋时以淞江朱克柔的缂丝最负盛誉。明清时除缂织书画、诗文、佛像外,还缂织袍服、屏风、靠垫等,尤以苏州缂丝最为精美。由于缂丝工艺繁复,一件成功的作品,所用人力物力非普通人家可以承受,故有“一寸缂丝一寸金”之说。

九阳消寒

中国古代风俗以冬至为数九初始,数至九九则冬去春来,故有九九消寒之说,亦称九阳。“九羊”音同“九阳”,所以艺术家们常以九羊为工艺品装饰题材,以表达人们在寒冬腊月祈盼春天到来的心情。

五彩

彩瓷品种之一。“五彩”意为多彩,且一般来说,其中必含红彩。在已高温烧成的白瓷或已绘局部图案的青花瓷上以红、绿、黄、紫、黑、蓝等彩描绘图案纹饰,再经彩炉低温烧成。再配以其它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彩。按生产工艺之不同,通常人们将五彩分为釉上五彩和青花五彩两大类。

五彩是在宋、元釉上加彩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明宣德时已有五彩,但明代釉上彩以红、绿、黄三色为多,嘉靖、万历时期的官窑釉上彩瓷,以釉下青花和釉上多种彩相结合,称青花五彩。清康熙朝发明了釉上蓝彩、金彩和光亮如漆的黑彩,使釉上五彩成为彩瓷的主流。自雍正朝始,粉彩盛行,五彩只作为仿古瓷少量生产。五彩烧成温度略高于粉彩,不如粉彩般有柔软感,故又称“硬彩”或“古彩”。

三阳开泰

为我国传统吉祥图案之一,亦称“三阳交泰”。“泰”为《周易》中六十四卦之一,乾下坤上,以象“天地交而万物通也”,其初、二、三爻皆为阳,意在阴消阳长,“内阳而外阴,内健而外顺”。《周易》载:“十月为坤卦,纯阴之象;十一月为复卦,一阳生于下;十二月为临卦,二阳生于下;正月为泰卦,三阳生于下。”也就是说,农历正月为六十四卦中的“泰卦”,冬去春来,阴消阳长,有吉亨之象。在一年起始冬去春来之际,古人常以“三阳”(羊)寓示“泰”卦,表达喜迎新春之意。羊与阳谐音,所以艺术家们常以三羊为题材来装饰工艺品,寓意太平盛世,国泰民安。

开泰

开泰(?—1763年),乌雅氏,满洲正黄旗人。清雍正二年(1724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乾隆十年(1745年)授湖北巡抚。十三年(1748年)调湖南。二十年(1755年)调四川。二十八年(1763年)以处理金川土司郎卡事不妥,命夺官。以头等侍卫衔赴伊犁办事,卒于任。

平戗

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彩色丝线相互配合缂织而成,是最基本的织法之一。

勾边线

即在纹样边缘用另一种彩色纬线缂出勾边线,使花纹界线更加清晰。

搭梭

当两种彩色纬线缂织到交界处而遇垂直线时,由于纬线非通梭而是断纬,故会留下过长的裂口,为避免此种现象,每隔一定距离相互搭绕一针,称搭梭。

戗针

苏绣传统针法之一。其绣制特点是层次清晰匀齐,富有装饰性,又分正戗与反戗两种针法。 一、正戗针法是用齐针分皮由里向外顺序绣制,后针继前针,第一皮先按纹样外缘用齐针出边,针脚要整齐,第二皮起称“抢”,要接第一皮线条的末尾。以后类推。设色逐渐由深至浅或由浅入深均可,但要按顺序进行绣制,层次要清晰。 二、反戗针的特点是先将所绣制的纹样分成若干皮,除第一皮外都要绣一扣线,由内向外按顺序绣制,每一皮绣线都要比正抢清晰齐整。笫一皮采用齐针绣,第二皮开始绣扣线,扣线绣在前一皮两侧线条的末尾横绣一针,在第二皮绣线的中心点起针,将横线绣成弧形,从中心点向两侧绣制,以后类推。 无论正戗与反戗针法,均为刺绣品中经常运用的针法。

钉线

钉线是将绣成的线条一针钉紧以起到钉牢加固作用的针法。

施针

刺绣针法之一。第一层用稀针打底,线条等长参差,排针间距依需要灵活掌握,但要相等。然后再用稀针分层逐步加密,以便于加色。其丝理转折自然,线条组织灵活。

斜缠针

中国刺绣基本针法之一。绣纹样时,线条排列呈现出斜向,线条均匀齐整,不能重迭,不能露底,每针拉线轻重要一致,称斜缠针。此种针法宜绣单色的形体,不适用于深浅不同的色调。

缠针

是直绣的一种,以短线条缠绕着形体绣作,线条方向一致,线条匀密,边口整齐。此绣法用于小型的花叶干,宜作单色形体。

打籽

我国传统刺绣基本技法之一。用线条绕成小粒绣一针,如籽一般。由古老的锁绣发展而来,多用于绣制花心。

打籽针

中国刺绣传统针法之一。绣时将线在针尖上绕一粒状小圈,绣一针见一粒,粒粒组成绣面,故称。

擞和针

我国传统刺绣基本技法之一,又称长短针、羼针,针法组织与套针类似。其法先由内向外分皮绣制,第一皮用长短线条参差排列,第二皮用等长线条上下参差间隔,嵌入第一皮线条空隙中,第三皮线条与第一皮线条尾端衔接,以后各皮依此类推。针线较平铺、细薄、显露,不受色彩层次限制,镶色和顺,适于绣制花鸟、人物、树石、书法。

三希堂

位于紫禁城西六宫之一养心殿内西暖阁,原为乾隆皇帝的书房,名温室。因内府收藏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王珣《伯远帖》,乾隆皇帝视为稀世之宝,贮藏于此,并撰《三希堂记》,阐释“三希“之深意,遂易名为三希堂。至今仍保持原貌。

三希

清乾隆内府曾收藏晋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王珣《伯远帖》三件晋人书迹,高宗弘历视之为稀世珍宝,贮藏于养心殿西暖阁“温室”,颜曰“三希堂”。

石渠宝笈

清乾隆、嘉庆间宫廷书画著录书,共有三编,初编成书于乾隆十年(1745年),共四十四卷;续编成书于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共四十卷;三编成书于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共二十八函,一百二十册。书中收录了清朝宫廷所藏五帝御笔、历朝书画、本朝书画以及少量的碑帖和织绣作品近万件。

石渠

西汉高祖四年(前200年),萧何在未央宫正殿北(今西安市未央区柯家寨村西)建造国家藏书机构,以收藏入关所得秦之律令、图籍。其下砌石为渠以导水,因称“石渠阁”。宣帝甘露三年(前51年),诏太子太傅萧望之,诸儒韦玄成、施雠、梁丘临、戴圣、刘向等,于阁内讲五经异同,增立博士。至成帝时藏秘书于此。此后,“石渠”便成为皇家收藏图书典籍之所的专称。

相关文章

  • 缂丝乾隆御笔十全老人之宝说卷 - 故宫织绣类藏品
    缂丝乾隆御笔十全老人之宝说卷 - 故宫织绣类藏品

    缂丝乾隆御笔十全老人之宝说卷,清乾隆,纵30厘米,横281厘米。清宫旧藏。晚年的乾隆皇帝志得意满。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反击廓尔克的战役全胜之时,弘历已入耄耋之年。他总结在位以来取得的历次军事胜利,称为“十全武功”,自诩“十全老人”,并作《十全记》“以昭武功而垂久远”,更意在通过军事成就而彰显自己的仁君之道。为此又镌刻“十全老人之宝”玉玺,并作文述旨,...

    623 缂丝 十全老人之宝说 十全武功 手卷 八徵耄念之宝 引首 平缂
  • 蓝色暗花缎常服袍 - 故宫织绣类藏品
    蓝色暗花缎常服袍 - 故宫织绣类藏品

    蓝色暗花缎常服袍,清乾隆,身长140厘米,两袖通长102.50厘米,袖口宽21厘米,下摆宽116厘米,前后裾59厘米,左右裾25.50厘米。清宫旧藏。 圆领,领口滚镶元青素缎边,大襟右衽,马蹄袖端,四开裾。坠铜镀金錾云水纹扣四枚。团龙纹暗花江绸面料,提花清晰,织造精细。...

    237 大襟 团龙纹 龙纹 织造
  • 明黄色缎绣彩云蝠寿字金龙纹男夹龙袍 - 故宫织绣类藏品
    明黄色缎绣彩云蝠寿字金龙纹男夹龙袍 - 故宫织绣类藏品

    明黄色缎绣彩云蝠寿字金龙纹男夹龙袍,清乾隆,身长143厘米,袖长190厘米,袖口17厘米,下摆126厘米,胸64.5厘米。此袍为清代高宗皇帝吉服之一,多用于元旦、万寿、冬至等时令佳节等场合穿着。其式为圆领,大襟右袵,马蹄袖,领袖俱石青色花卉织金边,片金缘,左右及前后开裾,直身式袍,列十二章。内衬浅湖色暗花绫里。缀铜鎏金錾花扣四枚。系黄条一:“绣黄缎绵金龙袍,...

    994 故宫藏品 故宫文物 故宫博物院文物 故宫织绣类藏品
  • 缂丝御题王谷祥哺雏图挂屏 - 故宫织绣类藏品
    缂丝御题王谷祥哺雏图挂屏 - 故宫织绣类藏品

    缂丝御题王谷祥《哺雏图》挂屏,清乾隆,纵64厘米,横36厘米。清宫旧藏。此挂屏为乾隆帝观赏明代画家王谷祥(1501—1568年)的哺雏图后,忆起当年为警示官员勤政爱民,御制了大量宋代画家李迪的《鸡雏待饲图》颁赐臣属之事有所感触,遂下谕旨将王谷祥的《哺雏图》加以摹缂以作为他爱民如子的座右铭并御笔亲题。作品采取二色间晕与退晕相结合的装饰方法,施以平缂、搭缂、构缂...

    1458 缂丝 王谷祥 李迪 退晕 平缂 搭缂 构缂 木梳戗
  • 月白色竹子纹织金缎小坎肩 - 故宫织绣类藏品
    月白色竹子纹织金缎小坎肩 - 故宫织绣类藏品

    月白色竹子纹织金缎小坎肩,清光绪,身长70厘米,肩宽39厘米,下摆宽86厘米。清宫旧藏。此衣为丝质。圆立领,对襟,无袖,左右及后开裾。衣内衬粉色素纺丝绸里。面料在月白色缎纹地上用圆金线作纹纬织金竹子纹样,缘饰多道织花及蕾丝绦边。缀铜鎏金 錾花扣一枚、铜鎏金机制币式扣四枚。清代的对襟坎肩对绦边的装饰独特而夸张,尤其是清代晚期,绦边的数量与面积几可覆盖主体纹样,...

    1819 月白 织金缎 织金 对襟 圆金线 纹纬 绦边 鎏金
  • 孔雀羽穿珠彩绣云龙吉服袍 - 故宫织绣类藏品
    孔雀羽穿珠彩绣云龙吉服袍 - 故宫织绣类藏品

    孔雀羽穿珠彩绣云龙吉服袍,清,身长143厘米,两袖通长216厘米,袖口宽18厘米,胸围长134厘米,下摆宽124厘米。清宫旧藏。此袍圆领,右衽,大襟,马蹄袖,左右开裾,直身。全袍以蓝缎为面料,以绿孔雀羽捻线大面积铺绣,此即所谓“铺翠”。全身用穿珠绣法绣制五爪大龙9条,并分别在领、袖等处绣正龙4条,龙与龙之间点缀传统吉祥图案:“八吉祥”、“暗八仙”、“八宝”、...

    439 吉服袍 大襟 穿珠绣 吉祥图案 八吉祥 暗八仙 八仙 八宝
  • 香色纱绣八团夔龙单袍 - 故宫织绣类藏品
    香色纱绣八团夔龙单袍 - 故宫织绣类藏品

    香色纱绣八团夔龙单袍,清乾隆,身长151厘米,两袖通长176厘米,袖口宽19厘米,下摆宽126厘米,左右裾长80厘米。清宫旧藏。袍圆领,大襟右衽,马蹄袖,裾左右开,袖、身相接处有接袖。石青色绣团鹤团寿字纱镶领、袖边。袍以香色纱为地,上绣八团夔龙,下幅为寿山福海和杂宝纹。八团纹饰分内外两圈,外圈绣9条夔龙,间饰蝙蝠;内圈以双鱼衔磬纹为主,取鱼和余、磬和庆的诣音...

    1245 夔龙 大襟 杂宝纹 吉祥图案 套针 正戗针 戗针 斜缠针
  • 青色缎平金锁绣寿字纹帽头 - 故宫织绣类藏品
    青色缎平金锁绣寿字纹帽头 - 故宫织绣类藏品

    青色缎平金锁绣寿字纹帽头,清,口径17厘米,高11.5厘米。清宫旧藏。帽是用六片青色缎缝合而成,似瓜棱圆顶式,红绒结顶,缀红色长丝穗。帽面上用五彩丝线及圆金线,以平金锁绣技法绣寿字及蝙蝠万代纹,帽边以青色万字纹织金缎镶边,并缝缀一道黄色朵花纹细绦带。青色缎平金锁绣寿字纹帽头绣技高超,工艺精细,为清代皇帝穿便服时所戴。...

    666 平金 圆金线 织金缎
  • 大红水波纹羽纱单雨衣 - 故宫织绣类藏品
    大红水波纹羽纱单雨衣 - 故宫织绣类藏品

    大红水波纹羽纱单雨衣,清康熙,身长127厘米,两袖通长194厘米,袖口宽23厘米,下摆宽136厘米,左右裾长56厘米,前后裾长54厘米,小掩襟长59厘米,宽16厘米。清宫旧藏。雨衣立领,对襟,平袖端,裾四开。立领衬月白色里,领边用石青色素缎滚窄边,有小掩襟,铜镀金光素扣6枚。雨服面料为平纹羽毛纱,无图案。织造后经轧光,织物表面显现碾轧的水波纹。羽毛纱手感粗糙...

    779 对襟 月白 织造
  • 缂丝春夏秋冬诗卷 - 故宫织绣类藏品
    缂丝春夏秋冬诗卷 - 故宫织绣类藏品

    缂丝春夏秋冬诗卷,清乾隆,纵37厘米,横188厘米。手卷共有四卷,在米色地上用蓝色丝线分别缂织隶书春、夏、秋、冬四季诗,每卷以“从”韵的形式,仿照唐代诗人元微之的《生春二十首》,织“生春、生夏、生秋、生冬”五言诗各20首,咏四季之春、夏、秋、冬。每卷内容不同,但形式一样,如生春20首,从天象、节气等自然现象的变化,进而叙及人们相关的活动,如写春联、颁赐、守岁...

    1222 缂丝 手卷 巡抚 平缂 搭缂
  • 蓝色八团彩云金龙妆花纱袷袍 - 故宫织绣类藏品
    蓝色八团彩云金龙妆花纱袷袍 - 故宫织绣类藏品

    蓝色八团彩云金龙妆花纱袷袍,清顺治,身长116厘米,两袖通长142厘米,袖口12厘米,下摆102厘米,前后开裾长34厘米,左右开裾长20厘米,前胸后背团直径23厘米,两肩及下摆前后团直径22厘米。清宫旧藏。袍圆领,大襟右衽,马蹄袖,裾四开。袍以二至三色晕的方法在蓝色暗缠枝莲纹实地纱地上彩织八团云龙纹。蓝色缠枝莲纹漳绒领、袖边,镶丝织人字绦及石青素缎边,内衬蓝...

    578 妆花 妆花纱 大襟 缠枝 缠枝莲 实地纱 龙纹 漳绒
  • 明黄色八团云龙寿字妆花缎女夹龙袍 - 故宫织绣类藏品
    明黄色八团云龙寿字妆花缎女夹龙袍 - 故宫织绣类藏品

    明黄色八团云龙寿字妆花缎女夹龙袍,清康熙,身长148厘米,两袖通长180厘米,袖口宽16厘米,下摆宽140厘米,左右开裾长53厘米。清宫旧藏。此为清康熙皇帝祖母孝庄太皇太后御用之物,圆领,大襟右衽,马蹄袖,裾左右开,石青缎素接袖,领、袖边及接袖饰团龙朵云妆花缎,湖色素纺绸里,絮薄绵。缀铜鎏金 錾花扣四枚。领口系墨书黄纸签二,其一正书“香色缎织八团龙有水夹袍一...

    923 妆花 大襟 鎏金 錾花 黄纸 敬事房 织造 造工
  • 杏黄色缂丝彩云蝠八宝金龙纹小男夹蟒袍 - 故宫织绣类藏品
    杏黄色缂丝彩云蝠八宝金龙纹小男夹蟒袍 - 故宫织绣类藏品

    杏黄色缂丝彩云蝠八宝金龙纹小男夹蟒袍,清嘉庆,身长70厘米,袖长130厘米,袖口16厘米,下摆78厘米。杏黄色蟒袍为清代皇子穿用的吉服之一,主要用于元旦、万寿、冬至三大庆典活动,以及各种时令节日等场合。其式为圆领,直身式袍,大襟右袵,马蹄袖,领袖俱石青色团龙杂宝织金边,并镶饰片金缘,前后及左右开裾,内衬缠枝花卉纹暗花绫里。缀铜鎏金錾花扣四枚。清代的冠服制度素...

    1218 故宫藏品 故宫文物 故宫博物院文物 故宫织绣类藏品
  • 薰貂皮皇帝冬吉服冠 - 故宫织绣类藏品
    薰貂皮皇帝冬吉服冠 - 故宫织绣类藏品

    薰貂皮皇帝冬吉服冠,清,直径31厘米,高18厘米,沿宽9厘米。清宫旧藏。 皇帝吉服冠。帽檐上仰,紫貂为之。冠顶为石青素缎面,缀朱纬,朱纬加捻均匀整齐。冠顶为金錾花 点翠金座,上衔大珍珠一颗。红色棉布里,垂蓝布窄帽带。冠有黄条,上书“大正珠顶一座,珠重二钱八分,金托重五钱二分,金珠重八钱”。...

    626 朱纬 錾花 点翠
  • 《韩希孟宋元名迹册·瑞鹿图》 - 故宫织绣类藏品
    《韩希孟宋元名迹册·瑞鹿图》 - 故宫织绣类藏品

    《韩希孟绣宋元名迹册·瑞鹿图》,明崇祯,纵33.4厘米,横24.5厘米。此图为《韩希孟绣宋元名迹册》之第二幅,在白色绫地上绣成。绣品描绘一只梅花鹿于桂花飘香的岸边悠闲踱步。在画面上,桂花树仅露有部分树底和枝叶,余则略去,但树底和枝叶两相呼应,仍使人感觉其形象之完整。小鹿以暗褐色皮毛配以黑色鹿角、白色斑点和炯炯的双目,活泼机敏,神采奕奕。鹿身以平套针绣出,毛发...

    1249 韩希孟 桂花 平套针 套针 镂空 抢针 散套针 董其昌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