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明拓《戏鸿堂帖》柳公权兰亭诗 - 故宫铭刻类藏品

12-08 投稿人 : loveart 围观 : 评论
中文名 明拓《戏鸿堂帖》柳公权兰亭诗
外文名
创作者
别名 明拓《戏鸿堂帖》柳公权兰亭诗
时代
门类 铭刻
出土
备注 文物号(新00178258-10/16)
文保级别
馆藏地点 故宫博物院

明拓《戏鸿堂帖》柳公权兰亭诗❖图片

明拓《戏鸿堂帖》柳公权兰亭诗 | 故宫铭刻类藏品

封面

明拓《戏鸿堂帖》柳公权兰亭诗 | 故宫铭刻类藏品

册页3

明拓《戏鸿堂帖》柳公权兰亭诗 | 故宫铭刻类藏品

册页4

明拓《戏鸿堂帖》柳公权兰亭诗 | 故宫铭刻类藏品

册页5

明拓《戏鸿堂帖》柳公权兰亭诗 | 故宫铭刻类藏品

册页6

明拓《戏鸿堂帖》柳公权兰亭诗 | 故宫铭刻类藏品

册页7

明拓《戏鸿堂帖》柳公权兰亭诗 | 故宫铭刻类藏品

册页8

明拓《戏鸿堂帖》柳公权兰亭诗 | 故宫铭刻类藏品

册页9

明拓《戏鸿堂帖》柳公权兰亭诗 | 故宫铭刻类藏品

册页10

明拓《戏鸿堂帖》柳公权兰亭诗 | 故宫铭刻类藏品

册页11

明拓《戏鸿堂帖》柳公权兰亭诗 | 故宫铭刻类藏品

册页12

明拓《戏鸿堂帖》柳公权兰亭诗 | 故宫铭刻类藏品

册页13

明拓《戏鸿堂帖》柳公权兰亭诗 | 故宫铭刻类藏品

册页14

明拓《戏鸿堂帖》柳公权兰亭诗 | 故宫铭刻类藏品

册页15

明拓《戏鸿堂帖》柳公权兰亭诗 | 故宫铭刻类藏品

册页16

明拓《戏鸿堂帖》柳公权兰亭诗 | 故宫铭刻类藏品

册页17

明拓《戏鸿堂帖》柳公权兰亭诗 | 故宫铭刻类藏品

册页18

明拓《戏鸿堂帖》柳公权兰亭诗 | 故宫铭刻类藏品

册页19

明拓《戏鸿堂帖》柳公权兰亭诗 | 故宫铭刻类藏品

册页20

明拓《戏鸿堂帖》柳公权兰亭诗❖简介

明拓《戏鸿堂帖》柳公权兰亭诗,木面。黑纸托裱经折装,半开纵28.7厘米,横13.3厘米。

《戏鸿堂法帖》为董其昌筹集平生所见晋唐以来法书,沈弘嘉、孙商丞刻。帖名隶书“戏鸿堂法书一”等,篆书款二行“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岁在癸卯人日华亭董氏勒成”。该帖卷首有红色木印目录,当为“用大斋本”。该帖刻于《戏鸿堂法帖》第十卷,钤“戴景迁印”等印,并有宋代杨希甫、习之、蔡襄(题名)、李处益等刻跋。兰亭诗是一件不全的节录本;该帖为兰亭集会时王羲之谢安、谢万、孙绰等二十六人的诗,共三十七首,并有诗序两篇,孙兴公“五言诗序”,后被人称为“后序”。此诗墨迹本在故宫。此诗被称为柳公权书,是凭黄伯思尾题(伪)传为柳书,然书法风格与柳书不合。


相关知识科普


柳公权

柳公权(778—865年),字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唐宪宗元和初年进士。曾任太子少师,世称“柳少师”。历中书舍人、谏议大夫、太子宾客至太子少师,封河东郡公。工书,尤以楷书精绝。师颜真卿、欧阳询而能参化其神理,自成一局,世有“颜筋柳骨”之称。穆宗尝问其用笔法,答曰:“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语意双关,既论写字,又行笔谏。当时公卿士臣碑版若不得公权手笔,人以为不孝。外夷入贡,另备资材,专求柳书。传世书迹颇多,楷书以《玄秘塔碑》、《神策军碑》等最具特色。

经折装

图书从卷轴装演变到册页形式的一种过渡性装帧。其特点是把长幅卷子一正一反折叠成长方形书本形式,前后粘以封面。佛家经典多用此式。隋、唐以后,佛教大盛,翻译了很多经卷。佛徒诵读时舒卷不便,乃改为折叠成册的形式。凡经折装的书本也称“折本”。因奏折也用这种形式,故后来又有“折子本”的叫法。

董其昌

董其昌(1555—1636年),字玄宰,号思白,又号香光居士,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卒谥文敏。精于书画鉴赏,富收藏。在书画理论方面主张“南北宗”,对晚明以后的画坛影响深远。工书法,自谓于率易中得之,其董派书风对当时及清初书坛有极大影响。其书画创作讲求追摹古人,但并不泥古,在笔墨的运用上追求先熟后生的效果,拙中带秀,体现出文人创作中平淡天真的个性,并以其为代表,形成著名山水画派“松江派”。著有《画禅室随笔》、《容台集》、《画旨》等。

“用大斋本”

《戏鸿堂法书》石版的原石曾归明人施叔灝所有,施氏得到石头后,因恐拓后装裱时混乱,造成装次失第,因此增刻木版目录。目录有红色和黑色二种,拓本前面装有红色印目者,得到世人的重视,人称“用大斋本”(但稍晚既有商贾为盈利而翻刻,配红目以假充真,乱人耳目)。施叔灝,华亭人,号用大斋主人。

蔡襄

蔡襄(1012—1067年),字君谟,兴化仙游(今属福建)人。举进士。曾在泉州、福州、杭州等地为官。善诗文。书法在当时享有很高的声誉,被推为本朝第一,与苏轼、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有《蔡端明文集》。《宋史》有传。

王羲之

王羲之(303—361年),东晋书法家,字逸少,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出身名门,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故又称“王右军”。他早年以卫夫人(铄)为师,草书学张芝,正书则取法钟繇,又博览秦汉篆隶碑刻名迹,自出机杼,创出妍美流变的书体,取代了以往古拙质朴的书风,自成一家。评者谓其草书浓纤折衷,真书势巧形密,行书遒媚劲健,千变万化,而体势自然。对我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具有继往开来的巨大贡献,对日本书法界也有深刻影响.有“书圣”之誉。所书《兰亭序》尤脍炙人口,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传世唐代摹本有《兰亭序》《快雪时晴帖》《丧乱帖》《寒切帖》《平安何如奉橘》三帖、《上虞帖》等,刻本有《乐毅论》《十七帖》以及唐僧怀仁集王书的《圣教序》等。

谢安

谢安(320—385年),字安石,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聪慧过人,器度不凡,名重于时。早年无意宦游,朝廷屡征,皆以病辞。隐居于会稽之东山,纵情声色,出行必携妓。后出仕,为尚书仆射,加后将军,威仪外著,时人比之王导。太元八年(383年)符坚攻晋,谢安为征讨大都督,指挥“淝水之战”,以少胜多,大败符坚而名垂青史。谢安善行、草书,唐李嗣真《书后品》赞曰:“纵任自在,有螭盘虎踞之势”。卒赠太傅,谥文靖。《晋书》有传。

孙绰

孙绰(320—377年),字兴公,太原中都(今山西平遥西南)人,后迁居会稽(今浙江绍兴),是东晋士族中很有影响的名士。征西将军庾亮请为参军,补章安令,征拜太学博士,迁尚书郎。王羲之引为右军长史,转永嘉太守,迁散骑常侍,领著作郎。后为廷尉卿,领著作。其善书博学,放旷山水,是参加王羲之兰亭修禊的诗人和书法家。唐张怀瓘《书估》列其书为第四等,与羊欣、孔琳之等同列。《晋书》卷五十六有传。

黄伯思

黄伯思(1079-1118年),字长睿,自号云林子,邵武(今福建省邵武人)。官至秘书省校书郎。工书,“正、行、草、隶书皆精。”

相关文章

  • 宋拓隋智永真草千字文册 - 故宫铭刻类藏品
    宋拓隋智永真草千字文册 - 故宫铭刻类藏品

    《智永真草千字文》册,单帖,南朝陈、隋年间僧人智永书。北宋大观三年(1109年)薛嗣昌摹刻于陕西西安,俗称“关中本”。凡8石,每石27行。正、草书各一行间书,每行12字。原石存陕西西安碑林博物馆。 智永的《真草千字文》真迹在唐代已很少,至宋代更难见到。流传至今较为可靠的本子主要有3种:一是唐代流传日本的墨迹本;二是北宋大观三年(1109年)薛嗣昌刻本;三是南...

    686 智永 群玉堂帖 王铎 楠木 苏轼 郭宗昌 孙承泽 庚子销夏记
  • 宋拓多宝塔感应碑册 - 故宫铭刻类藏品
    宋拓多宝塔感应碑册 - 故宫铭刻类藏品

    《宋拓多宝塔感应碑》册,唐,颜真卿,纸本,31开半,每页纵23.5cm,横13.2cm。颜真卿(709—784),字清臣,琅琊临沂人。唐开元二十二年(734)进士。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世称“颜鲁公”。书法精妙,擅长行、楷。其行书气势遒劲,正楷宏伟端博、法度森严。多宝塔碑于唐天宝十一年(752)立,岑勋撰文,徐浩题额、颜真卿书丹、史华刻石。系颜真...

    1223 故宫藏品 故宫文物 故宫博物院文物 故宫铭刻类藏品
  • 清拓东汉大吉山买地摩崖 - 故宫铭刻类藏品
    清拓东汉大吉山买地摩崖 - 故宫铭刻类藏品

    《大吉山买地摩崖》,东汉建初元年(76年)刻,墨拓,整纸裱轴。纵267厘米,横146厘米。马衡先生捐赠品。 此石为东汉建初元年(76年)所刻的买地文书,隶书“昆弟六人,共买山地。建初元年,造此冢地。直三万钱”20字,顶上有“大吉”二字立额。此石在绍兴跳山,所以亦称《跳山摩崖》,字径约20厘米,笔画丰腴,气势恢宏,为汉石奇品。于清道光三年(1823年)偶...

    870 建初元年 马衡 法界 孔宙
  • 明拓东汉景君碑 - 故宫铭刻类藏品
    明拓东汉景君碑 - 故宫铭刻类藏品

    《景君碑》全称《汉故北海相景君铭》,隶书,碑高230厘米。碑阳17行,行33字;碑阴4列,上3列各18行,第4列2行。末纪文2行,行42字。东汉汉安三年(144年)立。碑额有阳文篆书“汉故益州太守北海相景君铭”,2行12字。碑中上部有穿,第八行、第九行、第十行各废两字。碑系益州太守北海相景君殁后,其门生故吏慕其功德为之建立。碑现在山东济宁。此拓为明拓,碑阳,...

    1180 阳文 王世贞 孙承泽 欧阳修 都穆
  • 近拓汉朝侯小子残石 - 故宫铭刻类藏品
    近拓汉朝侯小子残石 - 故宫铭刻类藏品

    朝侯小子残石,碑高84.3厘米,宽81.6厘米。拓本隶书,装裱成轴,纵74厘米,横78.5厘米,存196字。录文16行,每行十四、五字不等。碑阴漫漶,有“种树”等字数行。无年月。碑以首行有“朝侯之小子也”几字而得名。“朝”之上一字已损,朝侯殆为某朝侯,然已不可考。碑文记述了死者生前宦迹、死因及家属哀伤之情,富文学色彩。此碑于1914年在陕西西安附近出土,先后...

    857 漫漶 曹全碑 曹全 波磔 孔宙
  • 明初拓大达法师玄秘塔碑册 - 故宫铭刻类藏品
    明初拓大达法师玄秘塔碑册 - 故宫铭刻类藏品

    《明初拓大达法师玄秘塔碑》28开半,每页纵27.3cm,横16.3cm。柳公权(778—865),字诚悬,京兆华原人,著名唐朝书法家。唐元和三年(808)状元。后历仕七朝,官至太子少师世称“柳少师”。柳公权书法尤以楷书著称,骨力劲健,与颜真卿齐名,人称“颜柳”,后世有“颜筋柳骨”之誉。玄秘塔碑于唐会昌元年(841)立,裴休撰文,柳公权书丹并篆额,邵建和、邵建...

    1880 柳公权 颜真卿
  • 宋拓南朝瘗鹤铭 - 故宫铭刻类藏品
    宋拓南朝瘗鹤铭 - 故宫铭刻类藏品

    《瘗鹤铭》原刻在江苏镇江焦山西麓崖石上,宋时被雷击崩落长江,石碎为五。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由陈鹏年募工移置山上,后砌入定慧寺壁间。今残石尚存,陈列在宝墨轩碑廊大院的碑亭中。正书,文左行,共计88字,较出水时又损数字。华阳真逸撰,上皇山樵书。前人对其时代和作者辩说纷纭。宋苏舜钦诗云:“山阴不见换鹅经,京口亲传瘗鹤铭。”认为是东晋王羲之所书,也有人说是唐...

    548 瘗鹤 长江 陈鹏年 王羲之 黄伯思 陶弘景 都穆 顾炎武
  • 明拓《停云馆帖》薛绍彭书兰亭序 - 故宫铭刻类藏品
    明拓《停云馆帖》薛绍彭书兰亭序 - 故宫铭刻类藏品

    明拓《停云馆帖》薛绍彭书兰亭序,经折装,擦拓,纸墨古旧。半开纵27.9厘米,横13.5厘米。《停云馆帖》十二卷,明代汇刻丛帖。所载自晋至元历代名迹。明文征明撰集,子文彭、文嘉摹勒。章简甫镌刻。刻石年月为嘉靖十六(1537年)年至三十九年(1560年)。先后以23年时间刻了12卷,121石。十二卷本用隶书题卷首和题尾。石后归寒山赵氏、武进刘氏、常熟钱氏、镇洋毕...

    1991 薛绍彭 兰亭序 经折装 文彭 文嘉
  • 史游急就章 - 故宫铭刻类藏品
    史游急就章 - 故宫铭刻类藏品

    31.2×34.5厘米。清拓本。简古雄逸,气象沉远。《欧斋藏碑帖目录》著录:史游急就章 明正统杨政刻石。乙亥自跋。卅五开。跋半开。一册。...

    1528 故宫藏品 故宫文物 故宫博物院文物 故宫铭刻类藏品
  • 宋拓唐云麾将军李秀碑 - 故宫铭刻类藏品
    宋拓唐云麾将军李秀碑 - 故宫铭刻类藏品

    《云麾将军李秀碑》,李邕撰并书,唐刻,宋拓,剪裱成册,共54页,每页纵27.5厘米,横14.5厘米。有王存善、顾观题跋,钤“严肃堂”、“宗瀚之印”等印34方。此碑为郭卓然横勒并题额,侯慈敏等镌,刻于唐天宝元年(742年)正月。碑石原在河北良乡县,石断后改毁为石础,明万历初宛令李荫在署中掘地得六础,又云砌署壁购得,又移京兆尹署。万历间王惟俭携汴四础,亡于黄河水...

    1703 李邕 郭卓然 文天祥 漫漶 董其昌 王昶
  • 清拓西魏巩伏龙造像碑 - 故宫铭刻类藏品
    清拓西魏巩伏龙造像碑 - 故宫铭刻类藏品

    《巩伏龙造像碑》,西魏废帝元年(552年)刻,墨拓四纸,合裱为横披。纵55厘米,横116厘米。马衡先生捐赠品。此造像碑刻于西魏废帝元年(552年)。因系民间造像,书、刻均不讲究,稚拙随意,因而有天真烂漫之气,为“魏碑体”之奇门。马衡先生民国十一年(1922年)一月廿一日跋云:“魏正信佛弟子巩伏龙造四面像记,未见著录,不知石在何所。此本有刘燕庭喜海印记,当为刘...

    875 造像 横披 马衡 魏碑 丙子 刘喜海
  • 刻辞卜骨 - 河南博物院藏品
    刻辞卜骨 - 河南博物院藏品

    商代晚期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出土长13.5厘米,宽4.5厘米 黄组卜辞。牛肋骨材质,背面有凿、灼,正面刻贞人斥的占卜记录。占卜内容是:在四月辛酉日,贞人斥分别在阜□和阜兆两地贞问,王举行岁祭和柰祭,有无灾凶。...

    1154 刻辞卜骨 河南博物院藏品 河南博物院
  • 石磨盘及磨棒 - 河南博物院石刻
    石磨盘及磨棒 - 河南博物院石刻

    石磨盘及磨棒裴李岗文化 1978年5月河南省新郑市裴李岗遗址出土 盘长68厘米,前宽37.5厘米,盘高6厘米,棒长58厘米 七千多年前的谷物加工工具。黄砂岩质,琢制。磨盘为履底形,正面坦平,底部凿有四矮柱足。磨棒近圆柱体,中间略细,两端略粗,盖碾磨日久所致。...

    353 石刻 石磨盘及磨棒 河南博物院藏品 河南博物院
  • 西岳华山庙碑 - 故宫铭刻类藏品
    西岳华山庙碑 - 故宫铭刻类藏品

    西岳华山庙碑,宋末拓华阴本,十九开,九十七字。碑纵22.25厘米,横(半幅)12.8厘米。明清多位学者题识,其中有黄易观款。碑立于汉延熹八年(165年)。郭香察书。碑文记叙周至汉间历朝祭西岳祀典及袁逢、孙璆等重修西岳庙之事。隶书结体方整匀称,气度典雅,点画俯仰有致,波磔分明多姿。明郭宗昌《金石史》称其“结体运意乃是汉隶之壮伟者”。清朱彝尊《金石文字跋尾》谓:...

    767 黄易 波磔 郭宗昌 朱彝尊 翁方纲
  • 清拓西晋郛休碑册 - 故宫铭刻类藏品
    清拓西晋郛休碑册 - 故宫铭刻类藏品

    《郛休碑》,西晋泰始六年(270年)刻,墨拓,剪裱册页24开半。每开纵34厘米,横38厘米。马衡先生捐赠品。此碑篆额题“晋故明威将军南乡太守郛府君侯之碑”,西晋泰始六年(270年)立。碑文隶书,方整规矩,书法风格已与汉隶大异其趣。碑阳漫漶已甚,碑阴保存较为完好。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在山东掖县泊上村出土。原石曾归端方收藏,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由于西晋碑刻...

    1145 册页 马衡 漫漶 端方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