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蟠螭纹铜镜 - 故宫青铜器藏品

12-06 投稿人 : loveart 围观 : 评论
中文名 蟠螭纹铜镜
外文名
创作者
别名 蟠螭纹铜镜
时代
门类 青铜器
出土
备注 文物号(新00118427)
文保级别
馆藏地点 故宫博物院

蟠螭纹铜镜❖图片

蟠螭纹铜镜 | 故宫青铜器藏品

蟠螭纹铜镜❖简介

铜镜,直径19.3厘米,重0.527kg。

柱形,圆形钮座中空,凸起于镜背,有镂空花纹三组,主纹为三条相互结缠绕的螭龙,螭口怒张,吻上下各有一长牙,头上独,一前足高举,团身。纹饰充满动感。地纹由圆形与三角形相间的雷纹组成。镜卷缘。

铜镜为照之器,属日常生活用具。我国出土最早的铜镜时代为齐家文化时期,但是直至春秋时期,铜镜的生产和使用仍不普遍,到了战国时期,始大量生产。


相关知识科普


蟠螭纹

蟠螭,即盘曲的龙,躯体较为粗壮。《文选》:“白鹿孑蜺于欂栌,蟠螭宛转而承楣。”

又名蟠螭纹,青铜器纹饰之一,盛行于春秋战国时期,图案近似传说中没有角的龙,张口,卷尾,体蟠屈。

螭纹

螭,传说中的一种龙,又名螭虎龙。明式家具常用为装饰纹样。

即铜镜背面中央的凸起部分,有穿,可系以丝带,便于把持和悬挂。

镂空

镂空是瓷器的装饰技法之一,也被称作“镂花”或“透雕”。它是将器物胎体上的纹样镂通,形成内外通透的图案。

青铜器中的盘一般为承水器,多与匜、盉配合使用。其用法据《礼记·内则》载:“进盥,少者奉槃(盘),长者奉水,请沃盥,盥卒授巾。”沃盥,即洗手,以匜或盉浇水于手,盘则用来承接弃水,宴飨前后行之,也称“沃盥之礼”。此盘形体颇大,也可作盛水之用。青铜器中的盘最早出现于商代早期,战国时逐渐消失。

角是饮酒器,常与爵、觚等组合使用。《礼记·礼器》:“宗庙之祭,尊者举觯,卑者举角。”

地纹

主体纹饰周围的细小纹饰,视之如主体纹饰饰于其上。地纹通常有雷纹、回纹等。

雷纹

由近似“丁”字形的线条互相勾连组成。此种纹饰盛行于晚商至周初,战国时再度流行。

鉴在古籍中又作“滥”。以“金”为形旁时是示所名之器为铜质,以“水”为形旁则示此类器为盛水器。青铜鉴多作为礼器或陈设之器,未必皆是日用盛水器。鉴可分为圆、方二类,最为习见的器形是圆鉴。特大型的鉴可用作浴盆。此外,鉴还可在祭祀时存祭品,或盛冰以冰镇食物。

齐家文化

齐家文化系继承马家窑文化发展而来,是黄河上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至青铜时代早期的一种文化,因1924年首先发现于甘肃省广河县齐家坪而得名。据碳14法测定其年代距今4100年左右。遗址主要分布在青海、甘肃等地。齐家文化陶器大致可分为泥质红陶和夹砂红陶两类,造型有鬲(li,音立)、斝(jiǎ,音甲)、甑(zèng,音憎)、罐、盆、盉、碗、豆等,以罐最为多见。罐有单耳、双耳、三耳者,其中最具特征的是双耳大罐。

相关文章

  • 鸟纹壶 - 故宫青铜器藏品
    鸟纹壶 - 故宫青铜器藏品

    鸟纹壶,战国后期,通高37.5厘米,宽24.7厘米,口径11厘米,重3.48kg。这是一件典型的秦式壶,圆体,圈足,肩部饰二兽首衔环。有盖,盖上三钮,中央饰涡纹。器颈、肩、腹部浅雕鸟纹四周,并以弦纹作间隔。此器为河南洛阳西宫秦墓出土。战国时期秦国铜壶在青铜器中的地位有明显的提高,中原式鼎与秦式壶相结合是这一时期富有特征的秦国青铜容器的基本组合形式。...

    335 涡纹 弦纹
  • 『0073』比盨 - 故宫青铜器藏品
    『0073』比盨 - 故宫青铜器藏品

    『0073』比盨,高14厘米,宽38.9厘米,重4.58kg。盨呈长形圆角,敛口,二兽首耳,圈足下有四短足,短足上端雕饰兽头。口下饰重环纹带,腹饰瓦棱纹。盨内底有铭文12行139字:唯王二十又五年七月辰在□□,(王在)永师田宫。令小臣成友逆(里尹)□、内史无『0074』(音基)、大史『0075』(音兴)。曰:“章厥『0076』(音会)夫吒『0073』(音隔)...

    1934 重环纹 小臣 父丁
  • 绦索纹兽耳铜罍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绦索纹兽耳铜罍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战国(公元前475年——前221年)        1936年河南辉县琉璃阁出土        通高30.5厘米    口径20.3厘米    底径18.2厘米          盛酒器,此器敛口、折沿、短颈...

    491 青铜器 绦索纹兽耳铜罍 河南博物院藏品 河南博物院
  • 能原镈 - 故宫青铜器藏品
    能原镈 - 故宫青铜器藏品

    能原镈,通高40.8厘米,宽31.8厘米,重18.84kg。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江西瑞州(高安县)出土,1956年由文物局拨交故宫。这件镈用以悬挂的钮由两兽相对而成,两面有36枚扁平乳丁,构成镈身纹饰的主体,其余部分则饰以蟠虺纹。镈的两面正中和左右下角共铸铭文20行48字:夷莒甚□者元作□曰:“自祈□曰:□称劳曰利,连余大邾,大□之主越。曰:余入邦,作...

    1504 蟠虺纹
  • 兽面纹觚 - 故宫青铜器藏品
    兽面纹觚 - 故宫青铜器藏品

    兽面纹 觚,通高15.1厘米,宽10.7厘米,重0.37kg。觚体圆,喇叭形状,侈口,束腰,圈足。腰饰兽面纹,无地纹,上饰弦纹二道,下饰弦纹三道。兽面纹觚形体较小,纹饰简单,颈部较短,口沿向外伸张不大,这些都是商代前期青铜觚的特点。...

    1455 兽面纹 束腰 地纹 弦纹
  • 镂空龙虎纹仪仗戈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镂空龙虎纹仪仗戈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镂空龙虎纹仪仗戈春秋(前770-前476年) 通长20厘米,宽12厘米 1984年河南省许昌鄢陵县王店村出土 圭状援,钝锋,曲内,有銎短胡。戈援由两条相向的龙组成,龙身为多体虬结镂空的蟠螭纹。内上装饰一只卧虎,头成戈阑,虎尾上卷。胡与内有椭圆形銎,銎上塑一只夔龙,胡下有两个不规则形穿。该戈无刃,且纹饰双面镂空,给人一种精美剔透之感,应为仪仗用具。...

    1920 青铜器 镂空龙虎纹仪仗戈 河南博物院藏品 河南博物院
  • 铜嵌银丝蝉纹兽吞耳圈足炉 - 故宫青铜器藏品
    铜嵌银丝蝉纹兽吞耳圈足炉 - 故宫青铜器藏品

    铜嵌银丝蝉纹兽吞耳圈足炉,明,高8.1厘米,口径11.3厘米。清宫旧藏。铜炉为簋形器。口外侈,收颈,鼓腹,左右饰兽吞式双耳,圈足。器表饰嵌银丝蝉纹,颈、足饰回纹,颈下饰蝉纹。此炉器形古拙周正,制作精良,纹饰粗中有细。包浆厚重自然,几乎掩盖了嵌银丝装饰。铸嵌工艺精湛,在岁月的侵蚀下仍然不失神采,令人称道。宣德炉最初是拟古器式样铸成,并非出于臆造,所以青铜簋也属...

    465 兽吞式 回纹
  • 错金铜蟠龙 - 故宫青铜器藏品
    错金铜蟠龙 - 故宫青铜器藏品

    错金铜蟠龙,三国魏,通高11.4厘米。器通体造型为一只凶猛的张牙舞爪的蟠龙。这只神兽似乎充满了力量,蕴涵着一种一触即发的强烈动势。这件作品除对蟠龙动态的成功表现外,还有许多造型、装饰方面的特点。它脱离了单视点的正面构图方法,具备了可供人围观欣赏的立体造型,从不同的角度观赏此器,形成了许多既衔接完整又各自独立的生动画面。龙头规整,躯干起伏,腿部坚实粗大,棱角分...

    1736 错金
  • 作尊彝尊 - 故宫青铜器藏品
    作尊彝尊 - 故宫青铜器藏品

    作尊 彝尊,通高27.6厘米,宽22.5厘米,重3.35kg。尊圆体,侈口,直颈,深腹,圈足外撇。腹部饰三层纹饰:上层饰四牛纹,牛曲腿而卧,嘴微张,目视前方,二牛间各饰一个半浮雕兽首;中层饰四条锥形凸棱,间饰四只目纹,目纹四周为四瓣叶纹;下层饰单首双身龙纹。此尊通体纹饰均采用半浮雕艺术手法,无地纹衬托。器内底有铭文1行3字:作尊彝。...

    759 尊彝 浮雕 龙纹 地纹
  • “敔”簋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敔”簋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敔”簋西周 通高25.8厘米,口径22.7厘米 1990年河南省平顶山市应国墓地出土食器。盖隆起,中部有圆形捉手,器身有子口,口微内收,略鼓腹。两侧各有一个兽首状耳,且带小珥,底近平,圈足下又铸三个带兽面的矮足。盖与器身各用一周波曲纹、弦纹装饰。底盖对铭:“唯八月初吉丁丑公作敔尊簋敔用易眉寿永命子子孙孙永宝用享”27字。 (文字来源于河南博物院编著的《群雄...

    1409 青铜器 敔簋 河南博物院藏品 河南博物院
  • 父丁尊 - 故宫青铜器藏品
    父丁尊 - 故宫青铜器藏品

    父丁 尊,商代。...

    1038 父丁
  • 卫始豆 - 故宫青铜器藏品
    卫始豆 - 故宫青铜器藏品

    卫始豆,通高17.4厘米,宽18.5厘米,重2.3kg。此豆敛口圜底,浅盘高足,隆盖圈握。盖顶饰瓦纹,盖沿与器腹均饰重环纹,足饰粗弦纹一周。盖与器同铭,均2行6字:卫始作『0231』霝簋。记卫始自做灵簋(此豆自铭为簋)。...

    461 重环纹 弦纹
  • 真子飞霜镜 - 故宫青铜器藏品
    真子飞霜镜 - 故宫青铜器藏品

    真子飞霜镜,唐,面径21.5厘米。镜八出葵花形,圆钮。钮上方饰祥云托月纹,下方饰池水山石,自池中生出一枝莲叶,即为钮座。左侧一人峨冠博带,坐而抚琴,前设香案,后依竹林。右侧一凤,栖于石上,凤上方饰6瓣花两枝。外区为铭文带一周:“凤凰双镜南金装,阴阳各为配,日月恒相会,白玉芙蓉匣,翠羽琼瑶带,同心人,心相亲,照心照胆保千春。”镜铭之意为夸赞铜镜铸制精美,同时表...

    479
  • 叔卣 - 故宫青铜器藏品
    叔卣 - 故宫青铜器藏品

    叔卣,高19.3厘米,宽21.6厘米,重2.82kg。卣为椭方体,方口四角发圆,大腹,圈足,有盖,盖顶作喇叭形捉手。器颈与盖沿均四面铸有贯耳,两两相对,贯耳是穿系的地方。盖面与器颈部均饰兽面纹带,圈足饰细弦纹两道。卣盖内与器底有对铭,均5行32字:唯王『0098』宗周。王姜史叔使于太保,赏叔鬰鬯、白金、芻牛。叔对太保休,用作宝尊 彝。铭文大意:周王在宗周行『...

    714 兽面纹 弦纹 对铭 尊彝
  • 对夔纹铜斝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对夔纹铜斝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对夔纹铜斝商代前期(公元前1600-前1300年) 高21厘米,口径15.5厘米 1954年河南郑州出土 侈口,有加厚的唇边,沿上立两小伞状柱,微鼓腹,平底,附半环形鋬,下铸三足,腰饰一周对夔纹。 (以上文字内容源自《大象中原:河南古代文明之光=Plentiful Central Plains——Henan's Resplendent  Antiquity:...

    1738 青铜器 对夔纹铜斝 河南博物院藏品 河南博物院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