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乾隆款古铜彩描金圆盒 |
---|---|
外文名 | |
创作者 | |
别名 | 乾隆款古铜彩描金圆盒 |
时代 | |
门类 | 陶瓷 |
出土 | |
备注 | 文物号(故00152644) |
文保级别 | |
馆藏地点 | 故宫博物院 |
乾隆款古铜彩描金圆盒❖图片
乾隆款古铜彩描金圆盒
乾隆款古铜彩描金圆盒的盒盖与款识
乾隆款古铜彩描金圆盒❖简介
乾隆款古铜彩 描金圆盒,清乾隆,通高3厘米,口径6厘米,足径5厘米。
盒扁圆形、浅弧壁,圈足。附圆盖,盖面微凸。通体以酱釉为地,满饰金彩,并以金、银彩描绘纹饰。盒身口沿下绘朵梅边饰,近足处绘如意云纹。盒盖口沿处绘圆点纹、水波纹,盖面中心绘一变形西番莲,四周绘如意云纹。外底署金彩篆体“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款。
清乾隆时期景德镇 御窑厂烧制的仿古器品种繁多,其中以仿铜器最为成功。此器的制作方法是先以高温烧成一种釉色似铜的酱釉,再用金、银彩描绘花纹,入窑二次以低温烧成,釉面光润莹亮,金银彩同饰于一器尤显富丽堂皇。
相关知识科普
古铜彩
乾隆时期的创新品种,从器型、釉色到细部装饰,都刻意摹仿古铜器。有的在与古铜色调相近的茶叶末釉地上凸印花纹或各种耳饰,有的加红、蓝、绿彩锈斑,甚至底足亦施红、蓝、绿间杂的锈斑花纹。有些精美之器还仿饰错金银工艺的花纹,几达乱真之境。
描金
瓷器装饰手法之一。其工艺是以毛笔蘸调和好的金粉,在烧好的瓷器上描绘图案花纹,然后入炉经低温烘烧而成。描金创烧于北宋定窑,南宋人周密《志雅堂杂钞》记载:“金花定碗用大蒜汁调金描绘,然后再入窑烧,永不复脱。”用大蒜汁调和金粉是利用其天然的粘性。明清的景德镇御窑厂亦常用描金装饰颜色釉瓷器,如著名的宣德鲜红釉描金器、弘治黄釉描金器、乾隆窑变釉描金器等。
西番莲
中国传统纹饰。从花形上看,除了莲花特征,还有牡丹花的特征,花瓣多层次地排列,使图案具有雍容华丽的美感。这种图案又被称为宝相花,在中国古代工艺品和古建筑彩画中常见。
景德镇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位于江西省东北部,原名新平,因地处昌江东南,故又名昌南镇,北宋景德年间(1004--1007年)改称景德镇,以皇帝年号名。景德镇地处群山环抱之中,自然资源非常丰富,历史上曾以瓷、茶而闻名中外。瓷、茶并茂,工商辐辏,促进了城市的繁荣和经济的发展,曾与湖北的汉口镇、广东的佛山镇、河南的朱仙镇并称我国古代四大名镇。文献记载景德镇制瓷始于汉代,但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瓷窑遗址为五代时期。明、清以来,随着历朝皇帝在景德镇设御器(窑)厂,专门烧造宫廷用瓷,带动了民营瓷业的发展和繁荣,于是,天下至精至美之瓷器莫不出于景德镇,景德镇也因此博得“瓷都”之美誉。
御窑厂
明清两代的官窑,专门烧造宫廷用瓷,也包括朝廷对内外的赏赐和交换品。景德镇御窑厂始建于明代洪武二年(1369年),初设时有窑20座,宣德年间增至58座。厂内分工计23作,以封建的超经济强制为前提,采用协作形式进行生产。由于御窑厂集中了优秀的制瓷工匠,并可以不计工本地提高质量和创新品种,客观上促进了制瓷技术的进步和整个瓷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