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德化窑观音菩萨坐像 |
---|---|
外文名 | |
创作者 | |
别名 | 德化窑观音菩萨坐像 |
时代 | |
门类 | 雕塑 |
出土 | |
备注 | 文物号(新00116634) |
文保级别 | |
馆藏地点 | 故宫博物院 |
德化窑观音菩萨坐像❖图片
德化窑观音菩萨坐像❖简介
德化窑白釉童子拜观音像,清,高26.5厘米,宽13.5厘米。
善财童子拜观音的故事出自《华严经•入法界品》。传说福城长者有五百童子,其中一人因出生时种种珍宝从地下自然涌出,故而被称为善财。后来信奉佛教,先后参访了包括观音在内的53位名师,最后实现行愿。在明清佛教题材中,人们多选取善财拜观音这一情节加以表现。
此善财童子上身赤裸,一条飘带从头顶飘飘下垂,面含笑意,双手合十,向观音施礼相拜。观音头戴披风,左手执莲茎,右手抚膝,游戏坐于莲台上。莲台下有莲花、荷叶与波涛。
相关知识科普
德化窑
古代著名民窑之一,以烧白瓷著称,窑址在今福建省德化县。宋元时已烧制青白瓷,明代主烧白瓷。其制品以人物塑像最为突出,如达摩、观音等,此外还有炉、尊、壶、乐器等器型,均名传于世。德化窑的瓷质优异,胎、釉浑然一体,色泽光润明亮,如脂似玉,洁白之中又闪牙黄,被称为“象牙白”、“猪油白”,为当时中国白瓷之代表。清代德化窑继续烧制白瓷,但产品以日用器皿为主,诸如梅花杯、八仙杯、花瓶、文具,釉色白中透青。此外,德化窑还烧制青花和五彩器。德化窑白瓷曾大量远销到日本、印度、伊朗、埃及及欧洲等国家,法国人称之为“中国白”、“鹅绒白”。
观音
梵文 (Avalokitesvara)的意译,观世音的略称。其与大势至菩萨同为阿弥陀佛的左右胁侍,称为“西方三圣”。又是我国佛教中的四大菩萨之一。佛典称观音为发大慈悲,即普救世人的大慈大悲菩萨。又作光世音菩萨、观自在菩萨、观世自在菩萨、观世音自在菩萨、现音声菩萨、窥音菩萨。
善财
也称“善财童子”,佛教菩萨名。据《华严经·入法界品》载,善财生时种种珍宝自然涌出,故取名善财。后受文殊指点,参拜53位高师,最后遇到普贤,实现成佛“行愿”。其常与龙女一起出现,相伴在观音身旁。
华严经
全称《大方广佛华严经》。为大乘佛教要典之一,华严宗即以本经为宗旨。汉译《华严经》主要有三,一为《晋译华严》或《六十华严》,由东晋佛陀跋陀罗译,50卷(后改为60卷),34品;二为《唐译华严》或《八十华严》,由实叉难陀译,80卷,39品;三为《四十华严》,由唐代般若译,40卷,只有一品。在三种译本中,因《八十华严》品目完备,文义畅达,故最为流行。
法界
指意识所缘对象之所有事物。为十八界之一。据《俱舍论》卷一载,受、想、行三蕴与无表色、无为法、称为法界;于十二年中,则称为法处。然十八界中其他十七界也称为法,故广义泛指有为、无为之一切诸法,也称为法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