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学者朱大可:中国面临文化传承危机

时间 : 12-05 投稿人 : 蜻蜓 点击 :

7日,著名学者、同济大学教授朱大可应省文学院和省图书馆之邀来榕讲学,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独特的解读和反思。朱大可教授指出,传承传统文化,最基本的立场就是尊重并心存敬畏。

◆中国面临文化传承危机

鲁迅先生曾说:“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这里所说的“民魂”,主要是指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朱教授指出,当下中国正面临文化传承危机。

“就以蕴含古老智慧的中医为例,民间中医疗法有数十种,每种疗法都经过漫长的历史积淀和几十代人的实践、改良,都是不可复制的医药文化瑰宝。然而,现在中医药及其自然疗法却受到严重威胁。”朱教授认为,中医的困境在于它赖以生存的基础受到破坏。中医教育方式西医化,大课堂教学令老师不便传授脉诊技能,以致部分青年中医师号脉的基本功不扎实,依赖西医化验结果进行诊断。此外,中药的成分和过去不同了,药材本身的天然性对中医的疗效有极大作用,现在的中药材基本都是规模化生产出来的。

说起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俗,朱教授指出,不少民俗被滥用,显得滑稽可笑。比如,大年初五迎财神误用爆竹,爆竹所含的芒硝本来是用来驱鬼的,结果却吓走了神尊。很多旅游景点滥放船灯和孔明灯祈求爱情,可这两种器物都是在鬼节用来送走亲人亡灵的。这种因无知而形成的“新习俗”,只能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新的困惑。

此外,中国传统民乐沦为文艺表演的空洞符号,节日礼庆的张冠李戴屡见不鲜。向世界推销中国文化的“孔子学院”,由于缺乏人类共同价值和新颖独特的民族样态,而仅仅以汉语学习作为基本内容,结果形成严重的发展瓶颈。

◆警惕对传统文化的不良传承

“传统文化的墨家、道家、儒家,都有很多值得当代人吸取的精华。”朱教授认为,墨家的兼爱、非攻、天志与明鬼、节葬与节用、非命等思想,道家的重建与自然的关系思想,包括重建与大自然(宇宙)的关系、重建与小自然(家园)的关系、重建与内部自然(身体)的关系等,儒家所倡导的仁、义、礼、智、信等,都是文化遗产的精华,值得学习和传承。

“优秀的传统文化是祖先留给我们的财富,每个人都有义务把它传承下去。而对于知识分子来说,需要做的就是把深奥的道理用浅显的语言表达出来并传递出去。”朱教授同时也指出,在文化拯救过程中产生不少误区。其中比较严重的是篡义阐释,也就是篡改原典的初始语义。比如,《论语》中“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这句话是儒学走向现代化的价值瓶颈,今天很多人要继承儒家传统,却从这句话里发现儒家传统存在愚昧落后的东西。为了完成儒学现代化,必须对这句话开刀,加以全新阐释。于是就有人把“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解释成“妇女与儿童难养也”,由此表明孔夫子对妇女和儿童的尊重,因为“小人”可以解释成儿童,“难养”的意思,就是要尊重他们,好好地伺候他们。但“小人”在孔子的语典里是有特定含义的,它有时是指贱人、猥琐之人,但更多是跟“君子”相对,指称那些道德卑鄙的人。怎么能把“小人”随意解释成“儿童”呢?如此解释经典,不能帮助我们了解传统,也不利于文化传承。

◆着力构建多元的文化选择

“在大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必须要看到它所存在的弊端。如果连糟粕都要继承的话,那么中国文化就会出现严重的偏差,而衡量的标准不是别的,就是人类共同价值。”朱教授举例说,“三从四德”的问题在于,它违反人类共同价值中的自由平等原则;存天理、灭人欲的问题是,它违反基础人性;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的问题在于,它不符合科学理性;人治、礼治、德治的问题是,它违反现代法治精神,如此等等。这些违反人类共同价值的历史传统,不符合现代社会需要,需要清除。

“传统文化不是救国的万金油,有其深刻的历史局限性。”对比日本、新加坡等地对文化的继承之后,朱教授认为,中国作为现代国家,首先应着力构建多元的文化选择。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应鼓励各种思想在理性对话和论辩中赢得各自的粉丝。

“对文化在文明构造中的意义要有足够的重视。”朱教授举例指出,新加坡一直被认为是华人经济发展的重要标杆。这些年来,它也一直坚称自己是“儒家国家”,但其实新加坡过去一直排

斥华语,不允许华夏文化的存在,社会中上层人才都由英语学校提供。这种文化专制一直持续到上世纪90年代。李光耀突然发现,利用“儒家社会”这个概念,可以重新打造国家形象,由此加强与中国市场的亲密接触。此时新加坡才开始重建全民双语教育体系,允许汉语进入英语教学体系。近年来,新加坡更是不遗余力在中国招募文化人才。这是中国文化改造商业文明的重要例证。

“中国文化之所以在世界上特立独行,不是因为高度自闭,而是因为自古以来,我们就保持了‘改革开放’的态势,百家争鸣的先秦盛况,就是一个伟大的范例。”朱教授认为,中国当下的文化危机,需要靠新的“改革开放”才能完成,也就是实施对内继承和对外吸纳的“双轨制”。兼收并蓄,博采民族和人类文化精髓,是唯一正确的文化战略。

□学者简介

朱大可,祖籍福建武平,1983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博士,同济大学文化批评研究所教授、博导。

朱大可被认为是中国最优秀的批评家之一,在当代文化研究领域具有广泛影响,著有《燃烧的迷津》《聒噪的时代》《话语的闪电》《守望者的文化月历》《记忆的红皮书》等。

2013年,朱大可推出逾百万字、五卷本《朱大可守望书系》,其特立独行的思想锋芒、“朱式话语体系”以及对巴蜀上古神话的研读在学界引起广泛关注。

相关文章

  • 王鑫小事记:艺术家也有真性情[图文]
    王鑫小事记:艺术家也有真性情[图文]

    艺术家王鑫聊艺术,扒八卦,揭秘王鑫成长中的一些小趣事。以下这些文字摘自王鑫接受采访的聊天内容,每段内容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只是撷取一些片段,方便读者通过这些小事,从多个角度来了解他创作背后的故事。(一)童年的记忆我对小时候的记忆非常不好,最深的记忆就是爱哭。生气哭,受委屈哭,挨打哭,哭到最后人家打都懒得打我了。就是男孩子都不理我,女生呢,我又不爱跟人家聊天,所以经常感觉很孤立,应该说一直都...

    1642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傅雷:中国美术史需要重新写[图文]
    傅雷:中国美术史需要重新写[图文]

    张瑞田1963年生于吉林,作家、书法家。・书画畅游・那些无名作者才是真正的艺术家,活生生的,朝气蓬勃,观感和儿童一样天真朴实“霉宿”一词,是傅雷的发明。从字面看,与“没落”、“腐朽”同意。在他看来,具有“霉宿”的艺术作品,“偏于烦琐、拘谨、工整,没有蓬蓬勃勃的生气了”,自...

    838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徐累:我们是传统和现代的挑夫[图文]
    徐累:我们是传统和现代的挑夫[图文]

    谈到当下兴起的新水墨,徐累是必然要提到的艺术家。他在五年以前关于“传统的复活”的观点可以说预言了2010年以来中国当代艺术的走势。虽然徐累认为水墨一直是当代艺术中的二等公民,但正是因为他和同辈水墨艺术家的坚持,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把新水墨纳入到中国当代艺术的讨论之中来。把握新水墨的平衡感Hi:通过你的观察,新水墨这一块儿有没有一个核心的价值观,比如说对传统,对笔墨的看法上...

    1440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艺术界"法兰西三剑客":朱德群 吴冠中 赵无极[图文]
    艺术界"法兰西三剑客":朱德群 吴冠中 赵无极[图文]

    朱德群在国内并不是耳熟能详的名字,相比于他的老师林风眠、他的同门师弟吴冠中,朱德群只能说是名声在外——他是法兰西学院艺术院200多年来第一位华人院士。他的名字最近一次出现在国内媒体,是因为3月26日傍晚,“胡润艺术榜”发布了2013年度公开拍卖市场作品总成交额排名前100位的中国在世艺术家,其中油画家朱德群排名第二。然而,当天凌晨,朱德群在巴黎去世...

    1456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刘玉来:浅议文人画与画家画的品位差异[图文]
    刘玉来:浅议文人画与画家画的品位差异[图文]

    大山深处绘画初始,画家运用手中的绘画工具描绘视觉中所见到的,目的主要是功用性,为此所追求的是达到应物象形。其中虽强调了美术的美化作用,但主要的是要真实的再现被描写的对象。可见“再现”是画家画最原始的动机。在中国画成长发展的过程中,文人画曾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代替了画家画。具体时间大体在北宋,根据就是苏轼的诗句“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最起码那个...

    1473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贾雨心中的红原[图文]
    贾雨心中的红原[图文]

    红原系列之一红原是一个美丽神奇的地方。它地处“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属四川阿坝藏族自治州中部,平均海拔3600米,长冬无夏,太阳辐照强烈。当年中国工农红军“翻雪山,过草地”,指的就是“红原”这个地方。解放后,红原建县,周恩来亲自命名为“红原”,从此,这片古老而圣洁的土地,在中国的版图上便赋予...

    698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走出困境[图文]
    走出困境[图文]

    童中焘平湖秋月22×25cm2004年中国水墨的材料一千多年来,仍然是传统意义上的笔墨纸砚,变化不大。而单单是架上的、纸本的绘画无法满足对现今文化语境的表达,那这新要求就刺激了新方法的出现,首先,作为东方文化的象征性的符号和材料,宣纸和墨成为当代水墨画的基本要素被创造性地转移使用,艺术家仍然使用宣纸和墨,但是从平面转移到立体,从绘画转移到装置,这些“水墨画”从...

    245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潘鹤:我做雕塑是有话要说[图文]
    潘鹤:我做雕塑是有话要说[图文]

    潘鹤潘鹤,别名潘思伟,著名雕塑家,1925年生于广州,籍贯广东南海。曾师从岭南派画家学国画。后在香港、澳门等地从事肖像雕塑。1949年后进入华南人民文艺学院学习。历任广州美术学院讲师、副教授、教授,中国美协常务理事、广东分会副主席和全国城市雕塑艺委会副主任。潘鹤致力于雕塑艺术64年,从事美术教育45年。创作了大量经典雕塑作品,如《深圳开荒牛》、《艰苦岁月》等。早于洞穴时代,人类即已与艺术结缘...

    1017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伦敦奥运开幕式是一场英国“乡村文化”的成功逆袭!(多图)
    伦敦奥运开幕式是一场英国“乡村文化”的成功逆袭!(多图)

    南部SouthDowns乡村(文章图片为本网配图)中国人看英国乡村,可能注重的只是“田园风情”,而忽略了背后更深层的意义。在英国,则刚好相反,大都市只是上流社会的临时聚集地或定期会晤所……整个英国虽然早以城市为主体,但在英国人的脑海深处,他们的灵魂在乡村。英国人坚持认为,他们并不适合自己居住的城市,而是属于自己并不居住的乡村,他们甚至仍然觉...

    2004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徐伟:从博物馆里走出的书法家[图文]
    徐伟:从博物馆里走出的书法家[图文]

    《芳满闲轩》《题长安壁》徐伟出生于京城宣南,其先辈为梨园名家,喜以书翰自娱,并与书界名流交往甚厚;受家庭影响,徐伟自幼迷恋戏曲并对书法产生了浓厚兴趣。宣南地区自清代以来即人才荟萃,少长贤集,大批的诗人、学者、政治家、艺术家均居住于此。会馆、庙宇、戏楼、书肆、园林中书法作品触目皆是,所以徐伟从小就耳濡目染,用他自己的话说,他“无才学戏、无志念书,偏偏酷爱写字”。他认为,&...

    1347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当代中国摄影的危机[图文]
    当代中国摄影的危机[图文]

    沃克-埃文斯作品纵观整个二十世纪,中国人经历了一场百年巨变。在这场巨变中,摄影为我们提供了中国社会最为丰富的视觉表征。近30年来,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和快速转型,各种问题和事件不断发生。摄影作为一种独特的记录手段被更加的工具化。一大批具有使命感、责任感的摄影家用一种记录性影像方式,重新建构与社会的关系。他们用一种中国的影像社会学人文立场与话语方式,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具有社会、历史文献意义的视觉图...

    1181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资深人士:中国摄影水平进步已无法忽视[图文]
    资深人士:中国摄影水平进步已无法忽视[图文]

    黄松辉作品《河边的早晨》,荣获本届影展电子影像组(艺术类)金奖沈雷作品《惊魂一刻》,荣获本届影展纪实类照片组金奖徐佳和第十一届上海国际摄影艺术展览所有奖项昨天揭晓,三大组类共14个金奖全被中国摄影师摘得,该影展举办至今首次出现如此情况,一位资深的业内人士认为,这虽不代表中国摄影的水平已经位列世界的前沿,但至少说明中国摄影水平的进步无法忽视。本届摄影展优秀作品将于10月11日至17日在上海展览...

    306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陈显宝:艺术品有双重属性 既是投资品也是收藏品
    陈显宝:艺术品有双重属性 既是投资品也是收藏品

    “2014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夏季高峰会”于2014年8月22日-24日在河南郑州召开。上图为宅急送快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显宝。2014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夏季高峰会,于8月22日-24日在河南郑州召开。在中国经济已由高增长转为中低速增长的大背景下,我们需要一种新的“增长观”,为经济转型、深化改革赢取时间。本届夏峰会的主题为可持续增长的动力。在...

    1685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肖丰——一位特立独行的视觉知识分子[图文]
    肖丰——一位特立独行的视觉知识分子[图文]

    肖丰,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油画专业,中央美术学院访问学者,华中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华中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院长。年初,肖丰在武汉美术馆举办了一次展览,给笔者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它有一个冗长的名字——《一切正在发生着并纠缠着——肖丰,一个视觉知识分子对三十年快速变迁的报告》,展览回顾了肖丰三十年的艺术之路,也引起了我对肖丰艺术创作背后故事的浓厚兴趣。这...

    1341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谢稚柳与陈佩秋的书画艺术[图文]
    谢稚柳与陈佩秋的书画艺术[图文]

    陈佩秋-竹林棲禽谢稚柳和陈佩秋可以说是近代中国绘画史上最著名的艺术伉俪,有“当代赵管”之誉。谢稚柳先生与赵孟頫相比,地位上,都是当时艺坛领袖;艺术理念上,都可以说是“复古派”的一代宗师。而在复古的同时,他们又都将文人的气质与修养融入其中,并极大地影响了后世绘画。谢稚柳,是中国近代最著名的书画家、书画鉴定家之一。自小就迷恋绘画,并倾毕生精力於此...

    1419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