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履生(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
编者按:近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为正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的“名馆·名家·名作——纪念中法建交50周年特展”题写了序言。此次展览自4月11日开幕以来,就受到广大群众的热捧,虽然展出的作品不多,但都是横跨法国艺术500年发展历史中的精品。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陈履生在上海博物馆作了“历史与艺术并重”的主题讲座,从“名馆·名家·名作——纪念中法建交五十周年特展”说起,讲述了国博近年来的展览策划与运作等相关内容。现将其整理成文,以飨读者。
中国国家博物馆是中华文化的祠堂和祖庙,是“中国梦”的发源地,是首都北京的城市客厅。多年来国博就是按这样的认知去经营、管理、维护它的存在。国博和我们国家在20世纪的发展紧密相联,因此有特殊的地缘关系。国家博物馆已有102年的历史,经过改扩建以后,更以一种崭新的面貌,进入到了世界综合性博物馆的发展序列。国博越来越显示出它特殊的社会地位,承担着外交等重要的国务活动,发挥着超越博物馆专业范围之外的重要作用和影响。
历史与艺术并重,使国博的业务范围从专门性扩大到综合性,在国际化轨道的运行中,国博不仅加强了与同一类型博物馆之间的联系,更重要的是能够在相同的语境中携手同行,共同发展和提高,在“引进来”和“走出去”的两方面同时受益。所以,国博在近3年多新馆运行的过程中,获得展览资源的几率大大提高,展览数量也有大幅提升。
最近正在国博热展的“名馆·名家·名作——纪念中法建交五十周年特展”,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法国总统奥朗德分别为这个展览题写序言,说明中法关系进入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最佳状态。此次展览表现出了法国方面对中法建交50周年的高度重视,其特别之处在于它是法国历史上第一次由5家著名博物馆合作举办,并把展览推到国外。此次展览由法国总统奥朗德提议,客观来说,如果没有综合性大馆的身份和地位,那么,这个展览不可能会来到国博。这个在北京引起巨大轰动的展览,是由卢浮宫博物馆、奥塞博物馆、凡尔赛宫博物馆、蓬皮杜现代艺术中心、毕加索博物馆这5家法国著名的博物馆提供藏品,在8位画家10幅作品的结构中,展览的学术脉络横跨法国艺术500年历史的发展过程。从艺术与权力、影与光、爱与欲望、艺术与时代这几个方面呈现了法国艺术发展中最核心的内容。这10幅作品是法国艺术史中最重要的代表作,我曾经在新闻发布会上对记者说,如果编就一部法国艺术史用100幅图像来组成的话,这10幅作品一定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习近平主席在序言中特别提到“文明因交流互鉴而丰富”,这个概念使我们通过展览了解到文化交流的重要性已经突破了文化和艺术自身,突破了博物馆之间的交流互鉴,更重要的是,它将博物馆的文化交流上升到外交和国务层面,成为外交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法国总统奥朗德在序言中也特别提到了艺术的“普世价值”问题,虽然很多人对于“普世价值”持有不同的意见,但对艺术的“普世价值”的存在可能是一种共识,也就是说,通过艺术来解决外交或政治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成为一种可能性,这种可能性也为博物馆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平台。这是国博在转向综合性之后所表现出的一种新的社会职能。
国博作为公益性的文化事业单位,每年的财务预算有一定的限制,如果按照常规的方式举办类似于与美国大都会、卢浮宫合作的展览,大约一个展览就要花费1500万元人民币左右。而这在有限的经费中,每年可能只能举办2个外展。实际上在国博新馆开馆3年多的时间内,我们已经举办了15个对外合作的展览,和世界著名的博物馆都有合作,尤其是与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合作的“道法自然——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精品展”,与法国卢浮宫博物馆合作的“地中海文明——法国卢浮宫博物馆藏文物精品”这两个展览,基于馆际之间的合作,基于综合性博物馆以及国博的硬件设施,运营能力,策展水平等,使得每个展览只花费了大约500万元人民币左右,因为两个展览都是由东京到北京的过路展,省去了很多的借展费、保险费、运输费和一些前期费用,我们只出了从东京到北京,北京到纽约、巴黎的费用,也省去了借展费等其他一些费用,估计每个展览要省1000万元左右。“毕加索:沃拉尔系列版画展”是20世纪30年代巴黎著名的画商安布鲁瓦茨·沃拉尔专门请毕加索创作的6个系列100幅的作品,这6个系列囊括了毕加索艺术最重要的内容,由西班牙的官方信贷局基金会提供藏品。毕加索这个系列的版画现有两套存世,另一套藏于大英博物馆。这个展览和列支敦士登王室珍藏展,都是花钱极少但非常重要的展览。正因为我们成为了一个综合性的博物馆,才得以与国际分享展览资源。国博与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还有一个每年举办一次的中日韩国家博物馆馆长论坛,今年3个国家博物馆将首次联合举办陶瓷展,同样反映出这种同类型博物馆之间的成功合作。
“罗马与巴洛克艺术展”现正在国博展出,这是中意两国5年合作交换展厅计划中的第二个展览。从2012年起,两国互相在对方的首都建立自己的展厅,意大利把展厅选在了国博,中国的展厅则选在了罗马的威尼斯宫。在这样一个对外合作的案例中可以看到,当国家博物馆从历史类的博物馆转向历史与艺术并重的综合性博物馆之后所出现的新气象。与意大利的合作成为世界博物馆界合作的典范,因为在全世界已有的记录中,并没有两个国家之间基于政府间的交流在对方国家建立长期展厅的计划,虽然只有5年,也为我们开拓了国与国之间、馆与馆之间交流的特别经验。我们并不是和意大利方面的某一个馆合作,而是与意大利的文化遗产部合作。基于这样一个合作,2012年举办了“佛罗伦萨与文艺复兴:名家名作展”,展出了如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等文艺复兴时期重要艺术家的作品,第二个展览所呈现的罗马与巴洛克艺术的专题,是国博的一个前所未有的主题展,则得益于通过与意大利政府的合作计划。
国博举办的艺术类展览不同于一般的美术馆。所谓的历史与艺术并重,就是在艺术展览中更强化展览所特有的历史感,因此并没有把重点放在当代艺术上,也没有放在纯粹的艺术展览上,更多的是通过展览的策划,使艺术类展览有更丰富的内涵,与国博正在展出的中国古代历史文物相呼应,成为一种具有内涵的有意味的比照。我们在为数不多的当代艺术展中,艺术家也希望借助于国博的古代历史文物,表达他们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相互关联,从中明确他们在当代艺术中企求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历史与艺术并重,提升了博物馆的社会地位,因为综合性博物馆实际具有的综合性的素质,在场馆以及博物馆的藏品、展览、研究等领域的专业影响力,加强了公信力,也加强了公众对国家级公益性文化设施的依赖度。
从专业方面来论,历史与艺术并重,还原了无数历史文物的原有面貌,使其在表述其历史意义之外,还以具有历史价值的艺术品身份在综合型博物馆中有着多样身份的存在。现在国家博物馆中的中国古代的青铜器、佛造像、陶瓷、家具等专题陈列,实际上都是专题性的古代艺术展览。历史与艺术并重定位在这些专题展览中获得了确认,也延伸了临时展览的专业空间,在更多的艺术类的临时展览进入到博物馆之后,通过艺术类的临时展览调节了展览体系中的整体构成,以其更丰富和更多样的态势,使国家博物馆的展览呈现出了一种新的时代格局。以多样的和不断变换着的临时性艺术展览衬托着那些具有深厚历史感的长期陈列,增加了国家博物馆在展览方面的看点和亮点。
历史与艺术并重,加深了历史与艺术的融合,以互为映发、相得益彰的内在关联,使历史类的展览加强了艺术的表达,使艺术类的展览添加了历史的厚重。从整体上看,因为这一并重的特点,增强了博物馆的艺术素质,使博物馆流淌着艺术的血脉,造就了国博的新的形象。而这历史与艺术的双翼成为鼓动国博在新时代发展的新的力量,使其成为在国际上综合性博物馆的运行轨道上一颗耀眼的明星。
(根据陈履生5月18日在上海博物馆的演讲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