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关于后博物馆的思考

时间 : 12-01 投稿人 : 夏夏 点击 :

刘晓陶黄丹麾

后博物馆立足于后现代背景下博物馆的新变,对传统博物馆进行了颠覆性质疑。比如,后博物馆理论家否认视觉艺术品能够还原历史及其情境,认为“博物馆将艺术从其语境中脱离出来,就毁了艺术”,艺术只有保持在原初的背景上才有完整的存在,对艺术品的保护不只是要求挽救这一对象,而且还要维护其原初的语境。

艾琳·胡珀—格林希尔利用“后博物馆”这一术语来显示机构已经彻底改造了自己,不再是一个“博物馆”,而是一个全新的东西,但是又和“博物馆”密切相关。后博物馆清晰地阐述了议程、策略和决策制定过程,而且以承认再现政策的方式来不断地重新评价他们:博物馆员工的工作不再被认为是自然而然的,而是被看作对议程的一种贡献。后博物馆活跃地寻找着与它服务的机构分享权力的机会。它认识到参观者不再是被动的消费者,而是开始理解它的赞助者。后博物馆敏锐地聆听和对此做出反应,鼓励不同的部族成为博物馆对话中的活跃参与者,而不像过去那样灌输给大众参观者。但是,在后博物馆中,馆长不再是推动者,而且对展览负责,从事着评论调查的工作。后博物馆不会回避棘手的问题,相反会暴露对立和矛盾。它宣称机构必须展示含混性,承认其多样的、变幻莫测的特性。最重要的是,后博物馆是矫正社会不平等的一片领域,后博物馆的支持者们认识到孤立的博物馆参观不会激起变革,他们不希望这平等的舞台最终变为博物馆宣称社会控制的另一种方式。他们仍然幻想着后博物馆能促进社会理解。希望博物馆成为全世界各种文化的共同空间,它们在参观者的注视和记忆中相互抵触,同时展现它们的异质性,甚至是不协调性,像网络一样联系,相互杂交和共同存活。

后博物馆并非一家之言,而是包含了各种观点的方方面面。其中最富争论性的是博物馆的改变问题。究竟是博物馆在变化还是对诡异的变化做出附和之声?博物馆能够改变吗?它们是否陷入时代的洪流,受到精英文化的限制?或者它们一直处在变化的过程中?后博物馆一经提出,就引起了学界的争论。

怀疑者的立场是:博物馆不会(不能)改变。米克·巴尔和卡罗尔·邓肯等一些理论家相信博物馆仍然遵循着福柯式的现代或训练模式。许多人都引用由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与阿兰·达尔贝在1969年的经验主义来做有远见的分析:博物馆可能正在为消费介绍新的空间、展览、教育计划和机会,但是,它们内在的依然是精英主义机构。它们使决策过程变得晦涩,避免审视自己的历史,它们立志将“公众”统一起来,而不是承认多样的和善变的身份。它们设计了一个参观者理应符合的游客形象。它们继续吸引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中上层阶级观众,对边缘人群依然采取不闻不问,甚至是胁迫的态度。詹姆斯·库诺(JamesCuno)坦率地声明,艺术博物馆只对少数相关的人(约占人口的20%)感兴趣。展品被与原来的语境切断,被当作偶像供奉起来。人们依旧是通过西方文化价值的镜头来诠释来自非西方文化的人造物品。保护的主体性很少得到承认,新科技并非创造真正的互动经历,而只是将参观者转移开,防止他们提更出多的关于博物馆权威性和真实性的问题。当新的开创性的活动真正发生之时,它们常常会出现在短期展览领域,通常不会对博物馆本身产生实质性的改变。有少数理论家认为,博物馆从其定义上来看就是不能改变的,而且它们很快就会过时。展览行动仅仅是将等级制度强加于人的一个政治过程。

乐观者的立场是:博物馆会(能)改变。他们认为博物馆是个有争议的地点,并对博物馆的理想化提出了警告,因为解构传统价值体系才刚刚开始而已。许多理论家将逐渐涌现的“私人”博物馆空间对公众开放视为一种健康的迹象,它至少能让博物馆占据一个更为民主、开放式的“第三空间”,超越了精英主义和消费至上。这些成型的后博物馆通过这种开放方式能够形成新的合作关系,来表达他们与他人分享权利的迫切愿望。这些理论家深受众多机构的鼓舞,从临近的博物馆到社团中心,再到大学美术馆,它们都是新近才建立起来并被赋予新生命的。这些机构很可能采用后博物馆的理念,因为与其他已确立的百科全书式的收藏品相比,它们能够承担更多的风险,能够与其他机构开展创造性的合作,以此来满足它们的财政、学术、收藏以及展览的需要。有时它们会引进顾问,这不仅是为了节约全日制的薪水,而且是为了从无矛盾的局外人那里获取关于它们机构的更多洞察力与建议。

许多博物馆理论家相信后博物馆中最为重要的上升趋势是机构与观众之间关系不断发生变化的特性。理论家引用了教育学家的新理念,即使是在一些比较保守的博物馆如大都会博物馆,也对观众采取一种新的尊重态度,将机构和参观者放置在一个更为平等的地位。一些博物馆正在采取协调性的努力,通过评价参观者的经历来理解它们的观众。它们采用“前——后”评价观来反馈参观者提出的建议,不仅在展览之后还包括展览之前,因此展览变得更加完整。它们支持教育研究,因为它使博物馆经验理论化。它们承认多样化的学习风格,同时提供用来实践的多种方式,如讲座、表演、在线展览、视频、艺术辅导班、工作间以及一些现存的历史剧院。现在达成了一种共识:参观者通过他们自己的经历和价值体系视角来改变博物馆。因此,一些博物馆正优先考虑交流,并将其作为一个目标。

在新兴的后博物馆中,馆长和展览设计者成为一个通力合作的团队,来制作展览和调整计划以满足观众的多样化需求。如今,策展人使用科技手段,采用革新的方式来展现展品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他们设计恰当的新式媒体帮助参观者提出问题,挑战他们的偏见并刺激对话的产生。博物馆网页尤其能提供新的方式来和博物馆之间互动,为参观者提供了进入博物馆内部和了解其工作方式的机会,在博物馆提供的讨论中,参观者能与博物馆员工直接交流,甚至对展览本身产生影响。新的艺术实践、新的展览方式、新的策展机制、新的文化思潮、美学原则对传统博物馆提出新的挑战和颠覆,由传统博物馆走向后博物馆是历史的必然。

相关文章

  • 老子吐舌头别拿艺术说事[图文]
    老子吐舌头别拿艺术说事[图文]

    网友拍到的老子雕像苏州金鸡湖畔的一尊老子雕塑因“吐舌露齿”,引起网友热议。有网友戏称雕塑看起来像吊死鬼。雕塑作者为此回应道,老子吐舌露牙,来自历史典故“刚柔之道”,相传孔子曾问道老子“刚柔之道”,老子沉默不语,张开了嘴,露出牙齿,吐了一下舌头。舌头是软的,象征着柔的一面。而牙齿是硬的,象征着刚。(12月19日《扬子晚报》)...

    952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纪清远:还原人物的文化精神[图文]
    纪清远:还原人物的文化精神[图文]

    纪清远记者梁毅实习生贺芳芳人物名片纪清远,1954年生于北京,祖籍河北献县。毕业于首都师大美术系。现为北京画院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画学会常务理事、纪晓岚研究会顾问。20世纪70年代初,向国画大师蒋兆和学习中国画。通过长期的摸索,在水墨人物方面有所建树。纪清远最近在画一张大画。为纪念北京建都860周年,北京市文史研究馆组织了一项主题为《建都北京》的重大...

    778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李铁民:笔墨倾情绘关东[图文]
    李铁民:笔墨倾情绘关东[图文]

    《好日子》在画家李铁民心中,一直有一个梦,即创作一系列他一生都钟爱和为之倾情的关东雪域风情的山水画卷。李铁民生在东北、长在东北、酷爱东北,辽阔、富饶、美丽的家乡,给他绘画创作提供了无尽的素材,特别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冰雪世界,他要用中国传统的笔墨以真情实感、火热挚爱表现它、书写它、绘就它,李铁民开始了一次又一次的投入、深造、耕耘中……一位艺术家风格的形成,往往...

    300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谈画家范治斌的水墨情怀[图文]
    谈画家范治斌的水墨情怀[图文]

    范治斌画作牧牛图笔墨肆情不肆意筹得“情”“形”半两真——试谈画家范治斌的水墨情怀他是范治斌,一个勤奋得近乎痴迷的画者,一个才华横溢、少年得志的文人,一个收放自如、肆情不肆意的艺术家。初识范治斌的人会对他的眼神颇为在意,这是一双机敏的眼睛,为艺术而生。他的直视似乎有种原始力量能够直达心底,也总能在第一时间捕捉到人物特征...

    1128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美退休批评家称当代艺术肮脏愚蠢[图文]
    美退休批评家称当代艺术肮脏愚蠢[图文]

    图片资料一位重量级美国批评家近日炮轰当代艺术界,称任何人只要“看过蝙蝠侠漫画”就足以在艺术界任职。戴夫·希基是一位策展人、教授以及一位以捍卫美的激情洋溢的散文集《看不见的龙》和一系列文化批评文章而著称的作家。他正远离被他称为僵化、自我崇拜和被一群对自己所行之事毫无敬意的富有的收藏者们绑票了的艺术界。“他们从事对冲基金业务,所以他们把赚取的暴力...

    390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李佩卿有“余”艺术《富贵有余聚宝盆》[图文]
    李佩卿有“余”艺术《富贵有余聚宝盆》[图文]

    李佩卿大师继《蝶舞》之后,再度以《燕京双绝》的极顶工艺大胆创新,以富贵双金鱼,创作出从艺四十年来的经典珍品《富贵有余聚宝盆》,作品中以丰富的海底奇景、哥德式建筑造型为底,底部衬以跃动的水波蓝纹,从下而上汹涌澎湃的图腾,展现出源源不绝的生命力,并以高堆釉的独到工法,呈现出金碧辉煌的镂金、点蓝、扭花丝等的海底世界奇珍异景。李佩卿《富贵有余聚宝盆》位于正中央的红珊瑚散发出非凡的贵气,配合一左一右富贵双金...

    1436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何多苓:艺术可教,但天赋更为重要[图文]
    何多苓:艺术可教,但天赋更为重要[图文]

    何多苓在工作室12月23日,展览“绘画的根茎:何多苓教学研究计划1——手感与句法”将在成都K空间举办。何多苓师生展已经在几年间多次举办,但据策展人鲁明军介绍,本次教学研究计划系列“不再是简单地展示他们的最近的创作状况,而是根据他们的实践预设了三个问题:1,手感与句法;2,技术与审美;3,逸出与实验。分别于2012、2013、2014三...

    1076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中国篆刻艺术语言钩沉[图文]
    中国篆刻艺术语言钩沉[图文]

    中国篆刻艺术□庞任隆中国篆刻艺术自明清以来,经历了思考、探索、开拓,发展到了一个全新阶段。我经过30多年的学习和探索,体悟到其特殊的语言内涵不仅表现在篆意、墨趣、刀味和石韵的原真性上,而且表现在款识、纽饰、情感和意境的拓展性上,并在创作、设计、制作、鉴赏等方面有着不同的要求和界定。一、篆意要正确篆意,即篆刻文字所表现出来的意向和意味。这里首先是文必正,如果文不正,其篆意再美,亦会失去意义...

    408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范治斌先生人物画艺术浅谈[图文]
    范治斌先生人物画艺术浅谈[图文]

    石寒水墨人物画自南宋梁楷滥觞以来,虽然代有才俊,但比起山水、花鸟画来讲显然是一代不如一代,尤其陈老莲、任伯年以降,由于笔墨语言、题材内容的陈腐与僵化,致使水墨人物画整体水平一直处于低谷。直到徐悲鸿、蒋兆和借引西欧写实画法予以改良,才使水墨人物画在二十世纪绽放光芒。经过一个世纪的不断演进,水墨人物画已然进入辉煌鼎盛的时期。然而,面对“多元化”、“全球化&rdqu...

    1153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何家英:笔墨的自由挥洒[图文]
    何家英:笔墨的自由挥洒[图文]

    何家英简介何家英,1957年出生于天津,自由喜爱画画,1977年考入天津美术学院绘画系学习中国画,1980年毕业后留校任教,擅长工笔人物。现为中国美协副主席、天津美协副主席、天津画院院长、当代工笔画协会副会长、天津美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获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谈创作建党90周年的纪念展中展出了何家英新作《杨开慧》。何家英说,他...

    1179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画家林墉:曾经的年轻艺术家偶像[图文]
    画家林墉:曾经的年轻艺术家偶像[图文]

    林墉画家林墉当年是许多年轻艺术家的偶像,连他曾经写生的斗门渔村都成了年轻人趋之若鹜的地方,他画的女人特别妩媚多姿。我是在南方艺术家沙龙的活动中认识他的。1985年秋天,广州来了一位德国的女录像艺术家,她个子不高,瘦瘦的,灰白的头发,年约40岁,带她来的是香港摄影家宋汉光。据了解,她希望和广州的民间艺术家交流,只要有放录影的设备就可以。正好我家有彩色电视机和录像机,于是我们就把活动的地点定在我...

    1341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艺博会:一场艺术品的奥运会[图文]
    艺博会:一场艺术品的奥运会[图文]

    昨天,在通州上上国际美术馆,艺术家及艺术爱好者赶来参观艺博会。党维婷摄本报记者陈涛以“打造国际级艺术品产业交易交流平台”为目标的首届中国艺术品产业博览会,昨晚在通州区宋庄开幕。今起至10月2日,来自国内外900余位艺术家的近5000件作品,将为国内外艺术爱好者奉上一场艺术盛宴。在这里,你不仅可以看到国内艺术家的最新力作,还得以一窥来自五大洲的300余件驻华使馆藏品。在...

    859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森达达谈中国第一件行为艺术[图文]
    森达达谈中国第一件行为艺术[图文]

    中国第一件行为艺术2013年2月10日,春节。(下午2:30分左右)我(森达达)去老栗(栗宪庭)家看望老栗,提及已知的中国艺术史上的第一件行为艺术《挖掘》(1982)。我说历史需要恢复本真,老栗说历史在于不断挖掘。1982年10月的一天,我正在家整理一组新冲印出的照片,徐一晖来找我说他发现了一大片沙漠,我吃了一惊,难道你去了内蒙或新疆了?他说不是,这沙漠就在连云港市境内的锦屏磷矿(1953-...

    1531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当代艺术:概念股的涨停与崩盘[图文]
    当代艺术:概念股的涨停与崩盘[图文]

    对于一般观众而言,中国当代艺术确实是难以索解的谜团,1989年,中国第一届当代艺术大展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在展览结束时,相当部分的艺术家甚至无法取回自己的作品——原因很简单,因为没钱。时过境迁,现在的当代艺术俨然成为近几年中国艺术市场的天之骄子。我们不禁要问:那些行为艺术家、装置艺术家靠什么谋生?天价当代作品背后,究竟谁在得利?安迪·沃霍创作了一系列波普风格的名...

    1400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岁月的承载·追随在延续——献给永远的史春坡[图文]
    岁月的承载·追随在延续——献给永远的史春坡[图文]

    汉水自行舟戊寅年68x68谨存2007年8月10日我们共同记忆的日子。你走的时候正是炎热酷暑,但我的心里却很冷很冷。我最依靠的人就这样走了,我坍塌了,心彻底的崩溃。你独自离开了这个世界,不会与我一起看夕阳,也不会与我共枯萎。我无力地发出这样的叹息,无助的泪水沿着我的脸颊慢慢的留下来。江岸春色戊寅年68x68滔滔的岁月冲击着我苍凉的生命堤岸,在你去世的6年中,回首往事,我对你的怀念更加深切。你...

    1067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