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书画常识 | 书坛寿星:于右任(2)

时间 : 2024-04-28 投稿人 : 小屁股 点击 :

讨论这些问题,需要专文,我们现在来试着剖析右老的书法艺术。

纵观右老书法,可粗略分为两个部分:以大字魏碑体为首的行书和以小草为基础的草书。细分的话,还可以将《标准草书》从小草中分割开来。因为《标准草书》与右老形成自己风格的草书还不是一码事:共收集了东汉末年起到清代154位书家的字迹作为母体的1027个字,以千字文内容为书写对象。这里有王羲之223字、释怀素136字,其余各家不超过一百字。在草书传统中,有集《王羲之草书诀》,此本即根据古帖《草诀歌》影印;还有一本为明代韩道亨著《草诀百韵歌》,书写内容与《草书诀》略有差别。清·王世镗《稿诀集字》分缕条细,又有楷书释文,也为书界所熟知。

那么,右老到底要干什么呢?“其结构之巧拙,使用之难易,关乎民族之前途者至切……求制作之便利,尽文化之功能,节省全体国民之时间,发扬全族传统之利器。”原来右老的初衷,是要实用,等于是要普及草书。这与右老“计利当计天下利,求名应求万世名”的理念相一致,右老的理念贯穿他的一生。公元1932年,右老五十四岁,即发起创立了标准草书社。公元1936年,《标准草书》由上海汉文正楷书局出版,正试与读者见面,之后共修订了九次。手中有一本,为上海书店出版,可以窥见右老于草书所下工夫之全貌。关于草书,粗略分之,为章草、今草、狂草。右老喜欢草书,对此所下的工夫,非一般草书家所能比拟。他学草书,每日仅记一字,两三年间,可以执笔。

草书普及,这太难了。在汉语使用现行拉丁化拼音方案之前,还有一套拼音法,像是文字的部首,已经记不得几个了。即使普及汉语使之全民精通,也是件难事,何况是普及草书。有个文化学者据此说,于右任的《标准草书》想普及草书只是个人良好的初衷,言外之意是《标准草书》没有什么价值。即以我“没有书法中人涉书法之深”的理解,于右任功莫大焉。无论张芝、张旭、怀素也好,王羲之、王铎也罢,他们的草书形态各异,然而,读了释文就会明白,草书还是有它的内在规范的。当然,草书普及是不可能的,就是专门的草书家,所作草书,若是基本笔画都能够基本符合草书规范,已经不错了,何况书法之外的人乎!

右老行成自己风格的草书,与历史上所有的草书家都有区别,即能省的笔画,一定会省略,又不会让你读他的草书一脸的茫然。即使是偶有看不明白之处,仔细分辨,也会有原来如此的恍然大悟。右老草书的举重若轻,来自他对草书的烂熟于心。学者若是不慎察而蹈其皮相临摹,一定会出现散漫之疾,是学于书不得不察的。

右老又是碑学大师,收集碑石众多,所收碑石中,东汉蔡邕所书丹《喜平石径》尤其珍贵。毫无疑问,右老的另一种书法形态是行、楷书,即是魏碑体书法部分。魏碑刻石,以《龙门二十品》被世人奉为圭臬。碑学兴盛的年代,一窝蜂的学刀痕,写的字歪歪扭扭,仿佛扛着泰山般沉重。尤其捺脚,写得像是只伸出来没有洗干净的脚丫子一般。诚如沙翁所说,“以柔软的毛笔去摹习方俊的刀痕”,显然弊端多多。据沙孟海考订,即以狂炒的《龙门二十品》而言,写手高而刻手也高的并不多,大多是写得好而刻得不好或者写得不好刻得也不好,甚至根本没有书丹直接刻石,乱凿一通,如何便通通叫好。

右老之魏碑功底,可在1927年撰文书丹的《佩兰女士墓志铭》看到端倪。整饬大方,并非仅仅临摹魏碑,甚至还带有赵孟頫的温柔敦厚。尤其是右老的大字楹榜,写得落落大方,历史上如此潇洒的魏碑,恐怕只有右老了。他将魏碑行书化,又糅合了楷书的意趣,真的是碑帖结合了,让那些嚷着自己的书法是碑帖结合的书家,不免显得假惺惺而辛苦万状。如果我们不带任何偏见,以赵之谦和于右任类似的书法作比较,从外部特征就可以看到,赵之谦写魏碑辛辛苦苦,于右任写魏碑举重若轻,这就是我们称赞于右任的非理论化的原因所在。

不要误会,以为我贬斥赵之谦而抬高于右任。赵之谦有一幅楷书曰:“不读五千卷书者,无得入此室。”尽管他说这是受别人之嘱书的,谦虚地说仅仅可以粘壁,并非自我标许,我们还是认为这里肯定有银子。可见,成为赵之谦也非易事,他是有学问的,也非可等闲视之。在碑学上,我对赵之谦碑学的高明处择机会另行文。在此小文中,我欣赏邱振中教授对赵之谦的评价:“赵之谦对笔法的驾驭能力是不能否认的……过于强烈的创作意识几乎使一位有才华的艺术家完全变成一位匠人,而他真正的艺术才能却只有在远离艺术的场合中展现。”

这个观点颇和我意。其实还不仅仅是赵之谦,其他书家也多有此等状况。即以书学史论,传世高古之法书,也莫不是如此。我在其它文章中也说过类似的话,就是“非书法的故意”。但是,从案上观到壁上观,毕竟是趋势。再乞米的话用无线电话了,想得到颜真卿们的乞米帖已经是非分之想了。

那么,到底为什么呢?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形态呢?来路不一样,赵之谦崇尚碑学而不能自拔,于右任崇尚碑学而可以从另一面看待它,即参照帖学,与历代非魏碑大家相比较而又避免再度孱弱。更为其他碑学家不能到处,则在于右老曾经作标准草书。他没有误入碑学的白虎堂,是他在碑学的庭院里转悠了很久,爱之,察之,收集之,考之,辨之,再予以化解之。其实所谓碑学,我们通常意义上指的是北碑,或者具体到魏碑。依我愚目看,若是辛辛苦苦分辨写手高低,千辛万苦从刀痕中寻找毛笔的运动,还不如直接到李邕的《麓山寺碑》里查看呢!虽然欧阳永叔说邕书未必独然,可是毕竟然也!这是另一个话题。右老之重视北碑,还不仅仅为了书法,拯救文物为民族效力,是其“匹夫有责”式的信念。即以前文所说的《熹平石径》,花费银两几千。只此一项,即为功德无量,何况,右老收集颇丰呢!

于右任成为书法大师,到底归于他的天赋,还是勤勉?还是他的学问,亦或是不凡的生命轨迹?我在另一篇文章中曾经说,总觉得唐以后的书法缺了点什么,邱教授说是那点匠气。这很难有统一的说法。台湾的于大成先生说长峰羊毫不能使用,使用了长峰羊毫书法会很糟糕。可是,林散之就用长峰羊毫写出了那等字。而沙孟海则一般用短锋,在书写的过程中,笔锋烂叽叽四处开叉,依然义无反顾地写下去,写出了浑然法书。而于右任则是在黑白分明的两极挥洒,标准草书或者归结到他的草书,与北碑行书创作肯定不是一样的用笔,在他那里并没有水火不相容。这就是右老的过人之处,也是他让我们不能忘怀的所在。

美髯公于伯循右任老给我们留下了一片广阔的天地,他重重地挥一挥手走了。苍松翠柏环绕,高山之巅,一位巨人在望大陆。何时我们能够看到,他的灵柩在礼炮五声中起航,与他的发妻合葬于三原。起码现在,我们能够做的是,瞻仰右老的书作的同时,在心中响起那隆隆的炮声:一则为功勋,一则为教育,一则为新闻,一则为诗文,一则为书法。中华赤子于右任还没有安息,他的情深意切的诗所言之志还在飘荡,终究会有一天,我们在晚风中低回惋唱:右老你回来了,伏惟尚飨!尚飨!

相关文章

  • 书法字帖范本 | 书法字典下载《颜真卿字典》.PDF
    书法字帖范本 | 书法字典下载《颜真卿字典》.PDF

    书法字典下载:《颜真卿字典》.pdf,石桥鲤城编;周培彦翻译,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电子图书共计571页。下载:颜真卿书法字典.pdf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SBVQZuByrJ_FHlzknhzO5A?pwd=yac8 提取码:yac8 该文章所属专题:颜真卿书法标签:字典 颜真卿字典 书法字典...

    215 颜真卿 颜真卿书法 字典 颜真卿字典 书法字典 书法字帖范本
  • 笔墨纸砚 | 文房四宝:青玉龙纹管珐琅斗提笔
    笔墨纸砚 | 文房四宝:青玉龙纹管珐琅斗提笔

    青玉龙纹管珐琅斗提笔,通长31cm,斗径6.5cm笔头褐色,笋尖式。笔管为青玉琢制,管上浮雕龙凤主题纹饰,两端分别阴刻回纹、莲纹为衬,笔顶镂雕卧螭。管下端镶缠枝莲纹珐琅笔斗,掐丝均匀,釉色纯正光润。  此笔为清代宫廷造办处制作,集玉雕、珐琅工艺于一体,制作精美,是罕见的、工艺鉴赏性较为突出的清代毛笔。(整理来自故宫博物院)...

    1492 书法常识 笔墨纸砚 书法工具
  • 毛笔字帖范本 | 现代书法作品集《启功书法选》
    毛笔字帖范本 | 现代书法作品集《启功书法选》

    现代书法作品集《启功书法选》,人民美术出版社,扫描1988年版图书26页。 该文章所属专题:启功书法标签:启功书法 现代书法 ; 该文章所属专题:启功书法标签:启功书法 现代书法 ; 该文章所属专题:启功书法标签:启功书...

    1579 启功 启功书法 现代书法 毛笔字帖范本
  • 书法百科 | 孩子八种错误的握笔姿势,一定要纠正!
    书法百科 | 孩子八种错误的握笔姿势,一定要纠正!

    要想写好字,无论硬笔软笔,执笔姿势都是第一位的。现在学校学生很多,老师往往没空一个个去纠正孩子的握笔姿势。养成正确的握笔姿势,这件事还得靠家长。 1.横搭型:儿童写字缓慢、写字太用力、容易疲倦。 2.埋头型:把拇指藏在食指后面,是第二多儿童犯的执笔手势。 3.扭曲型:拇指扭曲,以食指顶著笔杆。 4.扭转型:很多儿童写字时会把整个手腕扭转,笔向自己,这种执笔方...

    208 书法科普 书法工具 笔墨纸砚
  • 《元譿墓志》临摹指要
    《元譿墓志》临摹指要

    《元譿墓志》立于北魏神龟三年(公元520年),志石高61厘米,宽62厘米,十六行,行十五字。1920年河南洛阳安驾沟村出土。墓主元譿为北魏献文皇帝拓跋弘之孙。三十一岁时在洛阳去世,被追赠为假节镇远将军、恒州刺史,封谥号为ldquo;宣公rdquo;。志文未对元譿的生平事迹有过多记载。巧合的是,《魏书》中元譿亦无传,仅在《献文六王传bull;赵郡王传》中...

    424 书法知识 书法百科 书法文化
  • 毛笔字帖范本 | 欧楷间架结构习字帖.pdf
    毛笔字帖范本 | 欧楷间架结构习字帖.pdf

    电子图书制作:无为斋高清晰扫描版下载下载: 欧楷间架结构习字帖.pdf标签:下载 欧楷 间架结构 习字帖...

    1305 书法学习教材 书法自学教程 下载 欧楷 间架结构 习字帖 毛笔字帖范本
  • 毛笔字帖范本 | 北宋仁宗赵祯撰《洪范政鉴》宋代写本
    毛笔字帖范本 | 北宋仁宗赵祯撰《洪范政鉴》宋代写本

    北宋仁宗赵祯撰《洪范政鉴》,全书共十二卷,分为:水、火、木、金、土、皇极各两卷,内容杂采儒道两家推衍繁复的“天人一体”思想,以五行分类,罗列自春秋以来历朝的种种 “休证”和“咎证”。此为南宋淳熙十三年内府写本,为我国现今仅存的完整宋代写本,现藏于中国国家图书馆。《洪范政鉴》,朱丝栏左右细线,无边栏,半页9行,每行17字。书中避宋讳至「慎」等字均缺笔,唯「敦」字不缺笔,是为孝宗时重新缮写之旁证。现...

    1282 书法学习教材 书法自学教程 楷书墨迹 毛笔字帖范本
  • 笔墨纸砚 | 文房四宝:罗纹洒金纸
    笔墨纸砚 | 文房四宝:罗纹洒金纸

    罗纹洒金纸,清雍正,长133cm,宽65cm罗纹洒金纸为宣纸的一种,纸面有明显横纵细线相交的纹样,但与帘纹不同。纸色淡黄,并施以细密的金箔,制作精细。罗文笺最早见于北宋苏易简的《文房四谱》:“以细布先一面浆胶,令劲挺,隐初其纹者,谓之‘罗纹笺’。”清代罗纹笺纸得以改进发展,工艺繁复且洒饰金箔,较一般的宣纸厚,不易渗水,质地细密。康熙、雍正之际,又有杭州著名良...

    1978 书法常识 笔墨纸砚 书法工具
  • 毛笔字帖范本 | 朱文治辑《文字会宝》第六册 明万历刻本
    毛笔字帖范本 | 朱文治辑《文字会宝》第六册 明万历刻本

    朱文治辑《文字会宝》第六册 明万历36年刻本《文字会宝》取前代之文,浼善书者书之,人各一篇,裒而成集。书家姓氏悉从文之朝代先后为次序,刻印精美,别具一格。 标签:文字会宝 ; 标签:文字会宝 ;...

    1385 书法学习教材 书法自学教程 文字会宝 毛笔字帖范本
  • 书法科普 | 毛笔的三义四德你造吗?
    书法科普 | 毛笔的三义四德你造吗?

    毛笔:一种源于中国的传统书写工具和绘画工具。用禽、兽或人的毛制成的笔。被列为中国的文房四宝之一。春秋战国,诸侯称雄。此时,各国对毛笔的称呼都不同。吴国(今江苏)叫“不律”,楚国(今湖北)叫“插(竹)”。 而白居易称笔为“毫锥”,《寄微之》诗云:“策目穿如札,毫锋锐若锥。”自元代以来,浙江省湖州市善琏镇生产的具有“尖、齐、圆、健”特点的“湖笔”成为全国最著名的...

    1283 书法科普 书法工具 笔墨纸砚
  • 书法科普 | 文房四宝:曹寅恭进黄纸
    书法科普 | 文房四宝:曹寅恭进黄纸

    曹寅恭进黄纸,长138cm,宽61.5cm纸黄色加粉,两侧砑印暗花,一侧为梅鹊纹,一侧为松竹纹。纸质地细腻,厚薄匀称,拉力不强。原封签书“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七月十一日曹寅进”。曹寅恭进黄纸封签(整理来自故宫博物院)...

    238 书法知识 书法工具 笔墨纸砚
  • 软笔字帖范本 | 康熙书法《金刚经》.pdf下载
    软笔字帖范本 | 康熙书法《金刚经》.pdf下载

    康熙手书《金刚经》康熙帝(1654-1722),清朝入关后的第二代皇帝即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的年号(1661—1722)代指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俗称清圣祖为康熙皇帝、康熙帝。因为明清之帝王时多只有一个年号,因而往往以年号代称帝王。清圣祖康熙终年69岁。在位61年(1661年-1722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清代外史》中有这样的记载:康熙年间有位格格是皇太极的幼女...

    1362 书法学习教材 书法自学教程 金刚经 软笔字帖范本
  • 书法作品欣赏 | 胡开文八宝奇珍墨
    书法作品欣赏 | 胡开文八宝奇珍墨

    胡开文八宝奇珍墨 胡开文八宝奇珍墨现藏故宫博物院 碑形墨,长10.8cm,宽3cm,厚0.9cm。墨正面阴文填金篆书“湘阴左氏藏墨”六字款。背面镌刻“有虞十二章”图。墨侧阴文楷书“徽州休城胡开文造”。断木形墨,长11cm,宽3.4cm,厚0.9cm。墨通体卷云纹装饰,上下两端填金断木轮纹式。正面阴文填金隶书“湘阴左式珍藏”。背面填金阳文卷云纹三轮。墨侧楷书阴...

    515 书法知识 书法工具 笔墨纸砚
  • 书法知识 | 卫夫人《笔阵图》附释文
    书法知识 | 卫夫人《笔阵图》附释文

    《筆陣圖》,(晉)衛夫人(鑠)撰;(晉)王羲之正書;(清)劉行受刻。東晉永和12年(356)4月12日书。21×32cm。现藏陕西。夫三端之妙,莫先乎用笔;六艺之奥,莫重乎银钩。昔秦丞相斯,见周穆王书,七日兴叹,患其无骨。蔡尚书邕,入鸿都观碣,十旬不返,嗟其出群。故知达其源者少,暗于理者多。近代以来,殊不师古,而缘情弃道,才记姓名,或学不该赡,闻见又寡,致使成功不就,虚费精神,自非通灵感物,不...

    1689 书法理论学习 书法自学 卫夫人 笔阵图 书法知识
  • 书画资料 | 柳公权楷书《杨承和碑》在西安出土!
    书画资料 | 柳公权楷书《杨承和碑》在西安出土!

    3月17日,陕西西安枣园北路建筑工地出土唐代著名书法家柳公权书《唐故开府赠扬州大都督杨公(承和)神道之碑》碑文撰写者为唐代宰相王起书者为著名书法家柳公权墓主为从一品杨承和柳公权存世石碑并不多大多以拓片形式存在部分书作只是在文集里有录入查阅王起、杨承和二人的简介在《金薤琳琅卷》十九《邠国公功德铭并序》中写道:“右神策军护军中尉副使兼右街功德副使云麾将军右监门卫将军员外置同正员上...

    1976 柳公权 柳公权书法 书画资料 书法知识 书法知识点汇总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