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平复帖》释文及作者新考

时间 : 2023-12-03 投稿人 : 桑葚 点击 :

《平复帖》释文及作者新考

■红荆藤

《平复帖》在中国书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传为晋陆机(公元262——303)作书,凡9行,上有宋徽宗赵佶泥金题签和“宣和”、“政和”二印。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惜距今1700多年,纸面损伤,有些字已分辩不出来了。古代法书典籍《墨缘汇观录》、《大观录》等,虽有记录,少见释文。据有关资料,明代张丑曾释出“羸、难、平、复、病、虑、观、自、躯、体、闵、荣、寇、乱”等14字。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先后有启功、张伯驹、郑春松、缪关富等对其释文进行研究,散见于《文物天地》、《书法》、《书法导报》等。公认比较完整准确的是启功先生释文:

“彥先羸瘵,恐難平復,往屬初病,慮不止此,此已爲慶。承使唯男,幸爲複失前憂耳。吳子楊往初來主,吾不能盡。臨西複來,威儀詳跱。舉動成觀,自軀體之美也。思識□量之邁前,勢所恒有,宜□稱之。夏伯榮寇亂之際,聞問不悉。”(出自《启功丛稿》中《<平复贴>说并释文》)

但对启功先生释文,郑春松曾提出疑义。见《再议《平复帖》释文——与启功先生商榷》(郑春松 2004-12-25)。郑氏释文:“彦先羸瘵,恐难平复。微居得病,虑不衍计,计已为苍。年既至男事复失,甚忧之,屈子杨往得来主,吾云能惠。临西复来,威仪详跱。举动祭观,自躯体之盖如思。识黟之迈,甚执所念,意宜稍之旻,伐棠。棠寇乱之际,闻问不悉。”

对于一件历史上的书法杰作,弄明白它的来龙去脉,读懂它的释文,对于书法学习意义重大。本人通过反复临习《平复帖》并查阅有关资料,认为启功先生的释文虽已较为完整,但仍有瑕疵,郑春松对启功先生释文的个别地方提出异议,有一定道理,但仍难以释通。我的释文如下:

彦先羸瘵,恐难平复。往属初病,虑不止此,此已为节年使至。男幸有复失,甚忧耳。舍(或庶)子杨往,初来至,吾不能起。临西复来,威仪详跱,举动成观。自躯体之恙也,思识梦之迈甚,执所恒与君。稍之闵凶,棠寇乱之际,闻问不悉(或多)。

启功先生的“此已为庆”是解释不通的。郑春松之“虑不衍计,计已为苍”更是不知所云。而“此已为节年使至”,節字的竹头和阝部清晰可辩,“年”字清楚,“使”字的草写也接近,节年,也为积年的意思,是彦先之病恐难平复的原因。然不仅自己有病,子嗣亦遭不测,即“男幸有复失”,“甚忧耳”。启功先生之“侯子杨”,郑先生之“吴子杨”,我以为应为“舍子杨”或“庶子杨”。舍子,古时为客居家里的弟子。如颜真卿曾自称为张旭舍子。庶子,妾生的儿子,也为古官名。舍(庶)子杨两次来,初来时我病不能起,复来时,见他变化很大。“初来至”三字中的至字,章草和今草写法都近似主字。“自驱体之美”之美字,郑春松释为盖字,实应为恙。恙,也即病。闵凶,是指家里的丧亡事,合前面的男幸有复失。在帖中凶字只可见左边一竖。棠,为地名,见郑先生解释。

当然,如果此释文成立,那么,《平复帖》很可能不是出自陆机之手。作为书信,是彼此传达信息的一种载体,主要是传递写信人想要表达的意思。从《晋书》可知,贺循,也即彦先,其父在为官时被诛杀。这在彦先内心产生了很大影响,因此,为官处处小心,多次称疾回避。陆机曾举荐他出山,但后来还是多次称疾不仕。可见,彦先之疾是在心里,并非真正的难以“平复”。《平复帖》实是贺循称疾托病上书朝廷的书信。史载贺循第一次称疾辞官是在“八王之乱”中赵王篡位后,也即301年,而陆机则死于303年的“八王之乱”被“诛夷三族”。可见,陆机是没有机会写这封信的。从本帖的内容和语气看,这更象是贺循自己所为。古时书信启首往往是写自己的名、号,如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和丧乱帖,开头均为“羲之顿首”,这种写法在其他名家法帖中也多见。“彦先羸瘵,恐难平复。往属初病,虑不止此,此已为节年使至。”从“恐难平复”看,也只能是自己这样说,朋友之间是不适合这样表述的,而且“男幸有复失,甚忧耳”。为了进一步证实自己的说法,说“舍(庶)子杨”第一次来,“吾不能起”。而且还说,“自躯体之恙也,思识梦之迈甚,执所恒与君。”此处的“君”字,在《毛泽东手书古诗词选》中有此写法。自从身体有病,对君之思念越来越厉害(迈甚),忠心恒意未改。后一句则是,稍后,家里又遭凶难,加上周围地区的冠乱,消息不够灵通。(2010年2月27日星期六修改稿)

诸家《平复贴》释文表

年代

姓名

释文

备注

张丑

羸、难、平、复、病、虑、观、自、躯、体、闵、荣、寇、乱

出自张丑《真晋斋记》(载在《真迹日录》)

当代

启功

彦先羸瘵,恐难平复。往属初病,虑不止此,此以为庆。承使□(唯)男,幸为复失前忧耳。□(吴)子杨往初来主,吾不能尽。临西复来,威仪详跱,举动成观,自躯体之美也。思识□爱之迈前,执(势)所恒有,宜口称之。夏(伯)荣寇乱之际,闻问不悉。

出自《启功丛稿》中《<平复贴>说并释文》

当代

启功

彦先羸瘵,恐难平复,往属初病,虑不□此,此己为庆。承□□男,幸乃复失前忧□□子杨往初来主,吾不能尽。临西复来,威仪详跱,举动□观,自躯体之美也。思识爱之迈前,势所□有。□□称之爰□荣,寇乱之际,闻不悉。

出自张伯驹《沧桑几度〈平复帖〉》

于1981年第二期《文物天地》

当代

张伯驹

彦先羸废,久难平复。……此以为暮年使□(唯)男,幸为复知前忧……自躯体之善也……。

出自张伯驹《春游社琐谈》

当代

张伯驹

舍兄羸瘵久难平复往属初病虑不上止此己为暮年□□□幸为复知□□□□子杨□初来□□□□□□□□□威仪详□□□□观自躯体之善也□□□□□□□□□□□□□□□闵荣寇乱之际□□□□。

出自张伯驹《沧桑几度〈平复帖〉》

于1981年第二期《文物天地》

当代

郑春松

彦先羸瘵,恐难平复,微居得病,虑不衍计,计已为苍。年既至男事复失,甚忧之。屈子杨往得来主,吾云能惠。临西复来,威仪详跱,举动祭观,自躯体之盖如思。识黟之迈,甚执所念,意宜稍之旻,伐棠,棠寇乱之际,闻问不悉。

出自《书法》

2001年第10期、

2006年6月28日《书法导报》

当代

缪关富

彦先羸瘵,恐难平复。往属初病,虑不止此,此已为庆。年既至男,幸为复失,甚忧之(耳)。[吴]子杨往初来,主吾不能睹:临西复来,威仪祥跱,举动成观。自躯体之善也,思识梦之迈前轨所[定],后宜稍之寻伐荣,荣寇乱之际,闻问不悉。

出自《书法导报》

2006年1月18日

当代

谢光辉徐学标

……□侯子杨往初来至,吾不能尽。……闵(伯)荣寇乱之际,闻问不悉。

出自《中国书法》

2006年第5期

当代

缪关富

彦先羸瘵,恐难平复。往属初病,虑不止此,此己为庆,年既至男,幸为复失,甚忧之。吴子杨往初来,主吾不能覩;临西复来,威仪详跱,举动成观。自躯体之(善)也,思识之迈。前[轨]所[ ]。后宜矟之。寻伐荣,荣寇乱之际,闻问不悉。

出自《书法导报》

2007年11月14日、21日

附:

再议《平复帖》释文——与启功先生商榷

■郑春松 

本人一管之见,已于2001年第十期《书法》杂志上,发表题为《许我千虑一得——陆机平复帖诠释》—文。至今未见有不同的意见,使我感到困惑。或许大家同意我的观点,或许是慑于权威不敢直言,或许人们对此事表示冷漠……

当今书展评选过程,如果某人作品中出现错字,将冠名于此者为“硬伤”,入展就无望了。但是对前人的作品不认真审定,今天仍延袭其错,那世人又该如何评判呢?学术的问题要认真,来不得半点的草率与偏见,辨明是非无须躲避。

启功先生释文:

彦先羸瘵,恐难平复。往属初病,虑不止此,此已为庆。承使唯男,幸为复失前忧耳。吴子杨往初来主,吾不能尽。临西复来,威仪详跱,举动成观,自躯体之美也。思识爱之迈前,执所恒有,宜称之。夏伯荣寇乱之际,闻问不悉。

本人释文:

彦先羸瘵,恐难平复。微居得病,虑不衍计,计已为苍。年既至男事复失,甚忧之,屈子杨往得来主,吾云能惠。临西复来,威仪详跱。举动祭观,自躯体之盖如思。识黟之迈,甚执所念,意宜稍之旻,伐棠。棠寇乱之际,闻问不悉。

我们从《平复帖》原文细细读来,按启功先生的说法,求备顺理成章。信的开头“彦先羸瘵,恐难平复”,已告知彦先既瘦弱又病魔缠身,担心他很难痊愈。既然前面已出现“恐难平复”,为何接下又说“往属初病”,而且“虑不止此”?言外之意还会越来越严重,更不为人所接受的是“此已为庆”,启功先生解释“说他能够活到这时,已经可庆。”(引《启功丛稿》中《平复帖》说并释文第34页,以下同。)似乎没有怜悯、没有同情与关切,这像古人的话吗?“承使唯男,幸为复失前忧耳。”启功先生解释为“又有儿子侍奉,可以无忧了”。“承使唯男”果真理解为“又有儿子侍奉”?“唯男”是唯一的儿子,还是只有男儿,哪种说法更为合适?“承使”与“侍奉”通否?“吴子杨,往初来主,吾不能尽”,启功先生释云“……吴子杨他前曾到陆家作客,但没有受到重视”,文中的“来主”是作客的意思吗?这里“往初”的初字与前面的“往属初病”的初字,若确切无误,那初的后面在叙述过程中应该有“后”或“今”或“中”或“末”,这是时间的状态词,不会没有下文的,像唐朝有初唐,后面就有盛唐、中唐、晚唐,事情有开始——中间——后来的发展过程,不会只说初而不交待后的理由。“临西复来,威仪详跱,举动成观,自躯体之美。”尽管吴子杨,威仪详跱,举动成观,作为长辈的著名文学家的陆机会用“躯体之美”这样直白的溢词吗?有识之士奖掖后辈多从气格方面表扬,而不是重于外表。特别“曾到陆家作客”的青年,却被冷落之后,今天又见到的却是一位“举动成观”的美少年,使之直赞“躯体之美”,似乎动了断袖之怜,巧在接下去又写到“思识爱之迈前,执所恒有,宜称之”。越发使人联想到陆机有性变态,不能不说乃一大发现。“夏伯荣,寇乱之际闻问不悉”,夏伯荣之事一带而过。

“报国行赴难,古为皆共然。”在寇乱之际,陆机作为一个西晋文学家,吴名将陆逊之孙,官至平原内史的他,竟置之度外,不挺身报国尽忠,却大谈而特谈吴子杨之威仪详跱,举动成观,进而大加赞赏之躯体之美;对友人的疾苦漠不关心,却以为庆,令人费解。当时陆机上疏褒扬、力荐彦先“至于才望资品,循可尚书郎”,至切之情,已荡然无存。

《荀子·不苟》篇曰:“凡人之患,蔽于一曲而暗于大理。”正由于启功先生在《平复帖》中文字辨认的错误,造成了通篇意思的偏离和曲解。

如“微”认为往;“居”认为属;“得”认为初;“衍”认为止:“计”认为此,“苍”认为庆;“年”认为承;“既至”认为使唯;“甚”认为前;“屈”认为吴;“惠”认为尽;“祭”认为成;“盖”认为美;“黟”认为爱或量;“念”认为恒;“意”认为有;“稍”认为称;“旻”认为夏;“棠”认为荣;还遗漏一个棠字。

一台机器只要一个齿轮对不上号,机器运转就不灵了,因此一篇文章的文字不同,必定意思不同,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这张书信中关键的一个字“棠”字,棠乃是扬州之六合,正是303年(惠帝太安二年)“张昌党石冰寇扬州,败刺史陈徽诸郡尽没”,才有陆机使彦先复出,联手平定叛乱的连环动作。彦先301年“赵王伦纂位,转待御史,辞疾去职”,陆机通过杨往祭祀,使彦先康复,这样既不犯欺君之罪,又能即刻复出共同救国,计想实现,故书告友人。

棠字:尚是声,木是形。尚上面“小”部,已经十分简率,草范旨在删繁就简,所以保留“小”的特征,所有带尚字之部首,多省去尚中的“口”之部首,而“小”的特征始终保留,见草书“尚”、“堂”、“常”、“裳”、“掌”、“当”、“党”等莫不如是,荣字繁体字上部为两个“火”,所有部首是两个“火”的字,草书都用三个侧点的符号代替了,从不用“小”来代替。其他各字的疑议处已在前文中表述,本文不再赘述。

真诚地希望诸贤能来共同洞察,得出一个正确的文义,让千年古帖继绝表微。

相关文章

  • 名人书法图片 | 中国著名书法家启镶作品
    名人书法图片 | 中国著名书法家启镶作品

    启骧的字平正而不死板,质朴而又见其微妙之处,巧妙地把壮美、健美、娇美融为一体,既粗犷敦厚,又俏丽飘逸。下面为中国美术资料网收藏的启镶书法作品《乌衣巷》,6尺。手机简单拍照,图片未经任何艺术处理。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爱新觉罗·启镶。国画作品图片欣赏▲ 启镶书法作品《乌衣巷》 6尺▲ 《乌衣巷》局部图人物简介启骧,满族...

    532 名人书法 名人书法欣赏
  • 沉厚的历史见证——《张迁碑》的艺术特色
    沉厚的历史见证——《张迁碑》的艺术特色

    《张迁碑》原帖《张迁碑》临帖《张迁碑》创作《张迁碑》是流派纷呈的汉碑中方笔审美的极致,与《曹全碑》的圆秀正好相反。但无疑也是汉隶经典中的极品,为学习隶书的最好范本之一。《张迁碑》,全称《汉故谷城长荡阴令张君表颂》,亦称《张迁表颂》,东汉灵帝中平三年(186)二月立。原在无盐(山东东平),明初出土,现存泰安岱庙。碑高314厘米,宽106厘米。碑阳15行,行42...

    762 书法科普 书法学堂 书法文化
  • 书法科普 | 转给老师们, 如何写好粉笔字
    书法科普 | 转给老师们, 如何写好粉笔字

    2011年8月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在中小学中全面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的文件,在中小学中全面推行书法教育。作为教师,要对中小学生的书法教育起到示范作用,板书的好坏往往是个不可忽视的因素。粉笔字书写的持笔方法:粉笔形体短小,质地松,容易断。由于这个特点,加上黑板摆放的特殊性,粉笔字执笔法与毛笔字、钢笔字都不相同。 正确的方法是:粉笔笔身既不垂直,也不斜靠在虎口里,...

    507 书法资料 书法讲解 书法工具
  • 书法百科 | 书法用笔13特技
    书法百科 | 书法用笔13特技

    用笔技法除普遍规律外,为强调节奏感加剧变化,解决奇体字的特殊需要,靠传统用笔方法显然是不够的。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使用下面几种特技用笔,但不可滥用,初学者更不宜用。 1、摆笔。在特大字的较长笔画中,为强调金石涩辣之味,可以在一横行笔时,增加上下移动。在一竖行笔时增加左右摆动,但都应增加适当的提按顿挫。 2、退笔。适用于中锋和侧锋,写大字较长的行笔可增加适当的退笔...

    677 书法资料 书法讲解 书法工具
  • 书法学堂 | 图解古墨制作
    书法学堂 | 图解古墨制作

    图解古墨制作制墨,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过程,工序繁杂而讲究。好墨,不亚于艺术品。 (图片来自网络)...

    1941 书法常识 笔墨纸砚 书法工具
  • 书法字帖范本 | 王铎行书集字唐诗31首
    书法字帖范本 | 王铎行书集字唐诗31首

    中国历代书法名家作品集字--王铎·唐诗,人民美术出版社。王铎行书集字唐诗31首扫描图片77张。 该文章所属专题:王铎书法; 该文章所属专题:王铎书法; 该文章所属专题:王铎书法...

    513 王铎 王铎书法 软笔字帖 书法字帖下载 毛笔书法字帖 书法字帖范本
  • 毛笔字帖范本 | 视觉艺术鉴赏.pdf
    毛笔字帖范本 | 视觉艺术鉴赏.pdf

    文件名称:视觉艺术鉴赏.pdf 上传用户:wpx98 修改时间:2011/08/27 16:39:18 文件大小:7.183 MB 下载:视觉艺 术鉴赏.pdf标签:视觉 艺术 鉴赏 艺术鉴赏...

    1840 书法学习教材 书法自学教程 视觉 艺术 鉴赏 艺术鉴赏 毛笔字帖范本
  • 书法常识 | 中国画之墨色技巧
    书法常识 | 中国画之墨色技巧

    中国画之墨色技巧中国画用墨技巧,并不是体现在调色盘中能调出多少种墨色的变化,而是如何使不同的墨色在纸面上体现出来,其中尤为困难的是,如何使一枝笔中产生出各种墨色的变化。随着中国画的不断发展,用墨的技巧也趋成熟,产生了“泼墨法”“积墨法”和“破墨法”多种表现手法。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一起了解一下中国画的用墨技法。中国画的用墨,主要是运用墨色变化的技巧。由于笔中含水...

    1785 书法常识 笔墨纸砚 书法工具
  • 毛笔字帖范本 | 怀素草书欣赏《四十二章经》真迹
    毛笔字帖范本 | 怀素草书欣赏《四十二章经》真迹

    怀素草书欣赏《四十二章经》真迹佛经长卷长约3丈,共248行,2663字,堪称长篇巨制。草书字帖图片53张。大历十三年,42岁的怀素在佛经中有关雁荡山美妙记述的怂恿下,一心神往雁荡山,于是背上简单的行囊,囊中装着“秋毫茧纸”,开始了他的南方之旅。这年秋天,他云游至雁荡山,投宿于雁荡精舍(可能即今之雪洞),受到殷勤周到的接待。他尽情观赏了雁荡的奇峰、怪石、巨嶂、飞瀑,感到十分惬意。当仰慕怀素大名的精...

    426 怀素 怀素书法 怀素草书 四十二章经 毛笔字帖范本
  • 笔墨纸砚 | 文房四宝:罗纹洒金纸
    笔墨纸砚 | 文房四宝:罗纹洒金纸

    罗纹洒金纸,清雍正,长133cm,宽65cm罗纹洒金纸为宣纸的一种,纸面有明显横纵细线相交的纹样,但与帘纹不同。纸色淡黄,并施以细密的金箔,制作精细。罗文笺最早见于北宋苏易简的《文房四谱》:“以细布先一面浆胶,令劲挺,隐初其纹者,谓之‘罗纹笺’。”清代罗纹笺纸得以改进发展,工艺繁复且洒饰金箔,较一般的宣纸厚,不易渗水,质地细密。康熙、雍正之际,又有杭州著名良...

    1978 书法常识 笔墨纸砚 书法工具
  • 书法工具 | 你的书房齐备吗?
    书法工具 | 你的书房齐备吗?

    爱写字的你,一定会为自己打造一间书房或一处书写位置,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挥毫创作前,让我们看看你的书法工具齐备了吗?毛毡,中国纸特别是今天的纸,易透,所以要有个垫子以防污染桌面再反过来污染纸。主要用羊毛制成,要有一定吸水性。镇纸(尺),多为重木、石、金属、瓷所制,压住纸的工具。中国传统手工纸轻且不平整,有时需要压住。笔架,写字须停笔时,放置毛笔的工具。...

    566 书法常识 笔墨纸砚 书法工具
  • 字帖临摹范本 | 十大书法家墨宝柳公权书法全集.pdf下载
    字帖临摹范本 | 十大书法家墨宝柳公权书法全集.pdf下载

    十大书法家墨宝柳公权书法全集.pdf下载下载:中国十大书法家墨宝全集--柳公权书法全集.pdf链接:https://pan.baidu.com/s/1DrCbR3nI3Z1v-h1Cu2FavQ?pwd=yac8 提取码:yac8 该文章所属专题:柳公权书法标签:书法 书法全集 柳公权...

    351 柳公权 柳公权书法 书法 书法全集 字帖临摹范本
  • 软笔字帖范本 | 钱沣楷书欣赏《钱南园正气歌真迹》
    软笔字帖范本 | 钱沣楷书欣赏《钱南园正气歌真迹》

    钱沣楷书欣赏《钱南园正气歌真迹》钱沣(1740—1795)号南园,云南昆明人。乾隆36年进士,官至督察院湖广道监察御史。钱南园不仅品德高,而且才学好,其书画之名,更享誉海内。他独创的“钱体”字更被传为是几百年来学颜真卿最得真意的上品之作。其笔墨凝重,力道沉郁,且方正庄严,笔笔不苟。后又熔欧阳询、米芾等家为一炉,形成了自家的独立风格,在书法史上占据了重要的一席。标签:正气歌 钱体...

    1662 书法学习教材 书法自学教程 正气歌 钱体 软笔字帖范本
  • 名人书法图片 | 范曾书法作品《朱熹诗》,观书有感
    名人书法图片 | 范曾书法作品《朱熹诗》,观书有感

    范曾,字十翼,别署抱冲斋主,中国当代书法家,范曾提倡“回归古典、回归自然”,身体力行“以诗为魂、以书为骨”的美学原则。下面为中国美术资料网收藏的范曾书法作品《朱熹诗》,出自《观书有感》。十冀范曾。4尺。题识: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手机简单拍照,图片未经任何艺术处理。未装裱。国画作品图片欣赏▲ 范曾书法作品《朱熹诗》4...

    1468 范曾 名人书法 名人书法欣赏
  • 毛笔字帖范本 | 何绍基书法《何子贞楷书前后赤壁赋》
    毛笔字帖范本 | 何绍基书法《何子贞楷书前后赤壁赋》

    何绍基书法《何子贞楷书前后赤壁赋》何绍基(1799~1873),字子贞,号东洲,别号东洲居士,晚号蝯叟,湖南道州人。通经史,精小学金石碑版。书法初学颜真卿,又融汉魏而自成一家。该文章所属专题:何绍基书法标签:何绍基 何子贞 前后赤壁赋 ;该文章所属专题:何绍基书法标签:何绍基 何子贞 前后赤壁赋...

    1049 何绍基 何绍基书法 何子贞 前后赤壁赋 毛笔字帖范本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