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怀素《自叙帖》临创示范

时间 : 2023-12-13 投稿人 : 小贝 点击 :

“粉壁长廊数十间,兴来小豁胸中气,忽然绝叫三两声,满壁纵横千万字。”这是在形容狂僧怀素草书创作的鲜活场景,这种具有强烈节奏、激越高昂的草书创作状态大约是目前市面上常可见到的极具表演性质的书写者们能够梳理到的草书创作狂妄心理存在的较早的理论源头吧。不过中国古代诗家对一种现象包括艺术活动的描绘更多地来自联想比拟,这是东西方文艺评析在本质上的区别。西方的艺术理论中常见的语汇也多与客观的科学有密切相连。谁都知道不可能在三五声中纵横千万字出来。况且,草书甚至其他书体的创作状态却是因人因时因地而异的。同为草书创作,当代“草圣”林散之在进行草书创作时的精神状态是十分舒缓的,有研究认为林老的草书笔法是狂了,但字不狂。不管这种理论是否有其实践和理论的根源,我们暂且不论,还是从对草书创作状态的取法上看,不究原理,一味地“拿来主义”,不但不适合,相反会东施效颦,或者像邯郸学步一样,都不可取。

可是,当我们面对客观存在的狂草经典——《自叙帖》,其电闪雷鸣、疾风暴雨、瞬息万变、精彩迭出而又法度井然、笔笔精到的作品的时候,不得不为怀素的惊人功力所折服。

怀素《自叙帖》临创示范(篆刻讲解) | 篆刻讲解

怀素原帖

怀素《自叙帖》临创示范(篆刻讲解) | 篆刻讲解

庆旭临《自叙帖》

怀素《自叙帖》临创示范(篆刻讲解) | 篆刻讲解

庆旭以《自叙帖》笔意创作作品

怀素(725——785),俗姓钱,字藏真,永州零陵(今湖南长沙)人,后迁京兆(今陕西西安),唐代著名书法家。其活跃时期大致在大历至贞观年间,他是著名诗人钱起的侄儿。因家境贫寒,幼年出家为僧,《自叙帖》的开头就有“怀素家长沙,幼而事佛,经禅之暇,颇好笔翰”的叙述。

怀素是继张旭之后又一杰出的狂草大师。“狂草”作为草书的一例,是大草的进一步延伸。传统草书样式有章草、今草之别。章草在汉代诞生,张怀瓘《书断》中有:“王愔云:汉元帝时史游作〈急就章〉,解散隶体,兼书之,汉俗简惰,渐以行之是也。此乃存字之梗概,损隶之规矩,纵任奔逸,赴连急就,因草创之意,谓之草书。”章草在书法发展史上,脉络清晰,几乎没有旁生。西晋陆机的《平复帖》被奉为章草经典,后人无人企及,到明朝时章草有复苏之象,如宋克的《急就章》,但无论从格调还是其他要素上看,宋克的章草已无汉代的古朴和率意了,这大约是历史的审美倾向,或者是谁也逃脱不掉的时代原因?对比章草,今草的生命力却异常活跃。它是在古草书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演变而来的,流行于东汉、盛于晋唐、时至今日,在书法创作领域依然备受书家珍爱。在今草的发轫期并无大、小之分,它只是区别于章草的一种称呼而已,但到后来出现了一种形体稍大、线条连绵不绝、情绪更加奔放的草书样式,为了相区别,就把前者成称“小草”,后者称“大草”,有时也叫“狂草”。“大草”与“狂草”的界限并不清晰,从草法上看,其用笔、结构大约相当,“狂草”的“狂”大多表现在情绪上的宣泄更彻底放逸、笔法的简省更大胆无拘、节奏更加强烈、各种对比要素更加丰富多变等。

再狂也要有笔法支持,而且是强有力的、精熟的笔法支持,不然只能叫“鬼画符”。精熟的笔法需要苦练,古今概莫能外。怀素在草书学习上,用功极勤,这方面有许多传说。如说他用废的毛笔实在太多,就在山脚下把笔埋起来,且取名叫“笔冢”;又说他因贫穷,买不起纸,就广种芭蕉,用蕉叶代纸,以供挥洒;芭蕉叶不够用时,就用漆在木板上练字,久之,竟把木板写穿……

书法学习的成功,并不只是埋头苦干,还需要勤于思考,怀素就从多变的夏云中受到启发,写出连绵游丝的线条,表现草书自然流动的美感。还有一点至关重要,那就是教师的正确指导,这种指导可为直接教授,也可为间接教授。合理的教学法(虽然古代在成为系统上并没有,但它的联想比拟和艺术实践却能让后学者深切地感受到)对学生在书法学习的轨道上可以避免弯路,成效显著。

对怀素草书笔法有影响的主要是两个人,邬彤和颜真卿,此二人皆为张旭嫡传弟子。陆羽《僧怀素传》记载邬彤对怀素说:“草书古势多矣,惟太宗以献之书如凌冬枯树,寒寂劲硬,不置枝叶。张旭长史又尝私谓彤曰:‘孤蓬自振,惊沙坐飞,余师而为书,故得奇怪’,凡草圣尽于此”。 怀素听完邬彤的话连叫数十声说:“得之矣”。颜真卿对怀素草书也有重大影响。怀素曾在大历七年(772)秋日于洛阳拜见颜真卿,此次洛阳论书,陆羽在《僧怀素传》有记载。二人的对话机锋迭出,其所涉及的“古钗脚”、“屋漏痕”、“壁拆之路”等已是书法史上经典笔法的代名词。颜真卿对于怀素也是非常赏识和推重,从其为怀素所编的《怀素上人草书歌集》作的序文可见一斑:“开土怀素,僧中之英,气概通疏,性灵豁畅,精心草圣,积有岁时,江岭之间,其名大著……”

《自叙帖》书于大历十二年(777),内容为怀素自叙学书的经历。虽名为自叙,却更多的是引用别人的赞语作为文章的主要内容,首先推出颜真卿的草书歌序,接着引用张谓、王邕、朱逵、卢象、许瑶、戴叔伦、窦冀、钱起等人为他所作的诗歌加以解说。如此自叙,可谓狂也。难怪钱起在《送外甥怀素上人归乡侍奉》里写道:“狂来轻世界,醉里得真如。”

《自叙帖》为纸本墨迹,纵28.3厘米,横755厘米,136行,每行字数不等,共698字。《自叙帖》传世墨迹有数本,以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完整不缺本(前六行为北宋苏舜钦补书)为常见。刻本有数种,如“水镜堂本”、“西安本”、“长沙绿天庵本”、“蜀本”等。怀素的《自叙帖》和张旭《古诗四帖》一样,都代表着狂草艺术的最高水准,是狂草成熟时的巅峰之作,在书法发展史中是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

从技法层面分析,《自叙帖》从用笔(笔法)的丰富性上看,显然不及《古诗四帖》,《自叙帖》中运用最多的是单调的篆书笔法——中锋圆线。对于丰富艺术效果的其他笔法如提按顿挫等几乎被排之门外。但这并没有降低其在书法史上的分量——“怀素牺牲了笔法运动形式的丰富性,换取了前所未有的速度和线条结构不可端倪的变化。”(邱振中)提按顿挫势必影响速度,结构的丰富变化多来自下意识,而非我们奉为玉律的“匠心安排”。下意识又常常与快速度连为一体,这是一种艺术的自由状态,“这种自由使线条摆脱了习惯的一切约束,使它成为表达作品意境的得心应手的工具。线条结构无穷无尽的变化,成为表现作者审美理想的主要手段。它开创了书法艺术中崭新的局面。”(同上)在《自叙帖》中,原本具有独立意义的点画和字形本身价值已经退让到次要地位,而变成了整体作品效果构成的重要元素。

在行气方面,《自叙帖》常偏离中轴,以字字交错的不平衡代替“二王”以来的通过中轴线贯气的平衡方式。这种曲折的行式变化,随着字形的大小、斜正对比浑然一体,使险势顿出,整体上看有强烈的动感,富于生命力。后世的狂草大师像黄庭坚、祝允明等人从中受益不少。

《自叙帖》为狂草经典,字数又多,所以古往今来,曾“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但其真髓却不易获得。我们在临习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 先单字研究。熟悉草法,逐一研究,丝毫不放过。草书中每个字都有其固定的草法,在熟悉草法的基础上,才能“狂”起来。要注意草法的精准性,对一些含糊不清的字例,通过查草书字典,熟悉原理,然后加以合理变通。

二 再进行行气章法训练。分两步走,开始还是亦步亦趋,少数字组合训练。在注意单字草法、笔法的同时还要讲究变化,如字形大小、线形粗细、结构开合、重心偏移等,又如行轴线的走向、倾斜变化、字连方式的虚实变化、行间距空间构成的变化等。熟练之后可从大局着手,以其富于特征的篆籀笔法,大胆下笔,在快速运行中要信念坚定,随性而去。虽然如此训练也许可能导致风格不合,但可避免草书练习中最忌的拖泥带水、犹豫不决、行气不畅等毛病。当笔性顺畅,下笔无碍时再回过头来细致读帖,精细地通临几通,《自叙帖》中的一些基本技巧就会有所掌握。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