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下午,国家钢结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西部研究院在中冶赛迪集团大厦揭牌,意味着国家钢结构工程技术中心在西部设立的第一个综合性钢结构应用研究平台在渝成立。
这一平台由国家钢结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发起,中冶赛迪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冶赛迪”)牵头,重庆大学、中国五冶集团、中冶建工集团等联合组织成立。研究院将通过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结合的产业技术创新链,开展钢结构推广应用及技术创新工作,通过加强与发达地区互联互通,因地制宜,提出适合西部地区的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整体解决方案,成为西部钢结构领域科研开发、成果转化、人才培养和产业培育的核心基地。
重庆钢结构产业亟待发展
钢结构建筑发展至今,被世界公认是“安全性能好、工业化程度高、施工周期短、可回收循环利用”的绿色建筑,对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影响日益显著;在我国已由原来的工业建筑为主拓宽到高层及超高层建筑、公共场馆、桥梁、异形立交桥、市政天桥等领域。
我国西部地区基本建设需求广阔,地设防烈度高,对钢结构的需求量相当大,但较之东部地区,钢结构创新能力及集成技术不足、推广应用整体水平较低,产业发展有很大提升空间,其中重庆钢结构在建筑领域应用比例就不足2%。
《重庆市关于加快钢结构产业创新发展与推广应用调研情况报告》预测,在“十三五”“十四五”时期,通过积极推广钢结构应用,全市在各类建筑中的钢结构用钢总量可达到3500万吨,平均每年将达到350万吨-400万吨的规模,年均形成约350亿元直接产值,带动GDP约1225亿元。
面对如此大的产业空间,市政府在2017年就强调全面“适用、经济、绿色、美观”的建筑方针,提高建筑设计水平和质量,发展装配式建筑,促进钢结构建筑的推广应用。
在业内人士看来,发展钢结构建筑,有利于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化解西部钢铁过剩产能。当前,我国西部地区建有重钢、昆钢、攀钢、八钢等多个大型钢铁企业,化解过剩产能需求巨大,我市2016年发布的《关于加快钢结构推广应用及产业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钢结构用钢本地采购率达到50%以上,每年化解本地钢铁产能70万吨以上”。
“发展钢结构建筑,还将推动重庆及我国西部地区建筑产业转型升级。”该业内人士介绍,钢结构具有高强轻质、绿色环保、抗震性强、施工安装周期短、适于工业化生产等优点,在我市及西部地区大力推广钢结构建筑,既顺应我国建筑业从传统粗放型、严重污染型转向工业化、绿色化发展趋势,也符合我国西部地区属于地震设防烈度高的实际。对重庆而言,则将有助于进一步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不断推进城市建设、提升城市品质,让人民生活更美好。
“产学研用”融合推动产业升级
尽管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钢结构生产第一大国,但是钢结构用钢量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在钢结构技术研发、工程化应用和市场化推广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在此背景下,国家钢结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应运而生。
据悉,国家钢结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设立于中冶集团,是国家科技部批准建设的我国钢结构领域唯一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中心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岳清瑞领衔,周绪红院士是该中心技术委员会主任。该研究中心利用产学研相结合的模式促进钢结构工程技术领域高新技术的工程化、产业化,提高我国钢结构工程技术整体水平,推动我国钢结构产业及国民经济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
国家钢结构中心负责人介绍,此次国家钢结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西部研究院的成立,则是为进一步促进西部地区钢结构建筑产业发展,加强西部与发达地区互联互通。
“作为国家钢结构工程技术中心在西部地区的研发平台、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人才培养平台,西部研究院将加快培育技术孵化能力、创投融资能力,提升产业系统集成能力,引领产业走基层创新道路,推动国家、地方钢结构产业政策落地,快速提高我国西部地区钢结构工程科研设计水平、加工制造智能化水平及产业系统集成水平,引领和支撑钢结构产业迅速发展壮大,进而服务重庆等西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西部研究院负责人介绍。
中冶赛迪牵头优势资源 提升钢结构全产业链整合能力
西部研究院的成立,是由中冶赛迪集团牵头,联合重庆大学、五冶集团、中冶建工集团共同发起。那么,这四家单位有何底气?
作为此次成立西部研究院的牵头单位,中冶赛迪是中国钢铁工程技术的领军企业,也是重庆唯一具有城市建设整体解决方案能力的服务商。
“中冶赛迪拥有60年工程经验,形成了深厚的钢结构技术积淀,具备多学科多专业系统集成优势和全产业链整合能力,在推动钢结构工程技术研发、中试及产业化应用上具有独特优势。”中冶赛迪相关负责人介绍,科技研发是中冶赛迪的核心实力,公司拥有较完整的科技创新生态链,设有国家钢铁冶炼装备系统集成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等10余个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产学研合作平台,获国家科技成果奖40余项,获国家优质工程奖、鲁班奖、中国钢结构金奖等国家级工程荣誉近百项。
中冶赛迪是我国钢结构工程应用技术的奠基者之一,主编和参编了钢结构方面的主要国家规范,主编钢结构设计手册、材料手册等大型工具书,还是重庆市建筑产业现代化示范基地、西南地区绿色建筑基地。一直以来,中冶赛迪在渝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产业,成立了装配式建筑研究院,组成了建筑、结构、设备、材料、装饰装修、智能装配、BIM信息技术等多专业研发和技术人员近300余人团队,并发挥信息化、智能化优势,努力打造智能制造为支撑的装配式建筑全产业链现代化优势龙头企业。2017年,公司就承接了成渝地区约30万平方米的钢结构建筑总承包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