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国画作品 | 吴冠中巨制《山村景色》珍罕之作

时间 : 08-15 投稿人 : 沛沛 点击 :

吴冠中(1919~2010)的水墨画创作生涯起步很早,他早年就读于杭州艺专,受教于林风眠,也曾经跟随潘天寿学习中国画,最终他接受了西方的教学理念并主攻油画。50~70年代以风景油画创作为主,70年代重拾水墨后,吴冠中的水墨画和油画的创作方法开始相互交融、各取所长。下面从庋藏多年其数百件作品中悉心甄选谨献吴冠中1969年作水墨巨制《山村景色》,以飨藏家。140×360cm。非专业拍照,图片仅供参考,所有藏品信息以实物为准。

吴冠中巨制《山村景色》,珍罕之作 | 国画作品

△吴冠中《山村景色》

吴冠中巨制《山村景色》,珍罕之作 | 国画作品

△吴冠中《山村景色》局部-1

吴冠中巨制《山村景色》,珍罕之作 | 国画作品

△吴冠中《山村景色》局部-2

吴冠中巨制《山村景色》,珍罕之作 | 国画作品

△吴冠中《山村景色》局部-3

吴冠中巨制《山村景色》,珍罕之作 | 国画作品

△吴冠中《山村景色》局部-4

吴冠中巨制《山村景色》,珍罕之作 | 国画作品

△吴冠中《山村景色》局部-5

吴冠中巨制《山村景色》,珍罕之作 | 国画作品

△吴冠中《山村景色》局部-6

钤印:吴冠中印、美意延年

题识:吴冠中。一九六九年四月二十六日写于北京三里河。

吴冠中的艺术之路在文革期间(1966-1976)曾面临转折。当时,中国画坛已改奉苏联写实主义为圭臬,他的欧洲所学难以伸展。在充满限制的情况下,他选择投入风景画的创作,却开启了通往抽象艺术的道路。在过去大量写生的历练上,以不同物象经由重新组织与构图,细腻地表现造型美感,成功描绘了许多以农村风情为主题的杰作。

一般认为,吴冠中从七十年代起,渐渐兼事中国画创作。而此画作于1969年,吴冠中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接受批判,学习毛著及政治文件,检讨思想。吴冠中在文革时期的创作,被认为是最珍罕的作品,原因在于当时的政治环境,使艺术家得在克服困难的环境下,为艺术而战来创作作品。在逆境中诞生的作品,更具备强大的精神力量,此时期更是吴冠中水陆兼程中开始走水路的起点。因为吴冠中将油画比作陆路,水墨画比作水路。因此这是吴冠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作品。

五十年代中,在清华大学和北京艺术学院任教期间,适逢提倡文艺工作者深入体验生活,画家外出写生蔚然成风,吴冠中便从此开始了「背着画箱走天涯」。六十年代,先生的作品主要以写生为主,从大自然中寻找、猎取动人的形象来组成画面,其作品主要为具象风格。《山村景色》应是吴冠中凭借写生的印象而描绘。他常将过去写生中印象深刻或值得以不同角度探索的主题进行重复创作,而这件作品恰恰说明了吴冠中对于画面经营的纯熟老练。求学时代受教于潘天寿的吴冠中,认为其先经营构图于画面对比,强化视觉冲击、形成艺术美感,是突破传统水墨的最大贡献。

此幅为中国传统水墨与西画中造型、透视、色彩之法相结合的作品,既是写生,亦追求中国画的笔墨情趣和意境,乃为体现新风格的彩墨画作品。《山村景色》以横向的巨大尺幅俯视的角度展现山村景色,在构图上特意安排透过前景──笔直树林的间隙,看向远景──村落景致的视觉趣味,表现「线条」在经营画面律动感的重要地位,往后亦成为吴冠中常用的构图方式。画面中的水也许是一弯池塘,也许是一道溪流。另外,画面中的最精彩之处还是以极富生命力的白色块描绘出的鹅群。一只只充满活力,引吭高歌的大白鹅,红与白的笔触点缀其间。细看鹅群,可发现在技法上吴冠中参考了印象派的造型分解作法—以小笔触及色块仔细推砌,在色彩及轮廓上让观者凭自己的视觉加以调合,如此可保持每一种色彩的新鲜和光彩,从而创造出更强烈的鲜艳度。

画家以赋予变幻的手法勾勒出鹅之神态,色块在聚散碰撞间浑然一体,使鹅群呈现出富有抽象韵致、活蹦乱跳的姿态。再以红色点缀在鹅头,作为“点红成鹅”的神来之笔,挥挥洒洒间落笔千钧,精妙传神。鹅头及背景中房屋顶部的点点粉色,与舟上晾晒衣服的红蓝色彩,共同点亮了整个画面,也使得作品洋溢出浓郁的生活气息,再配以画面远景端的蓝天白云、群山,以及民居,营造出一种动静结合的自然氛围。艺术家匠心独运,以道法自然、纯净且极富生命力的绘画风格,将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与现代形式美感和谐相融。

吴冠中常于不同年代对同一主题进行反复创作,以前其最早的鹅群作品为1974年油画《太湖鹅群》,具有典型70年代写实搭配抽象化造型细节的风格。以及1982年水墨《养鸭场》,但较着重于线条,而鸭群已完全抽象化。1992年与1993年则分别创作了《乡音(鹅群)》的水墨与油画版本,属于寄情之作,较不着力于构图张力。1996年《嘈嘈皆乡音》总结了过去的构图与技法,提炼纯粹的造型元素,将「形式美」发挥到淋漓尽致。

作为一个以传统水墨画来表现现代风格的画家,吴冠中的作品并非传统意义上的中国画,但却依然保留了中国文化的内涵。王国维曾说过:一切景物都会根据欣赏者的感情发生变化,所以,画家不能只是见景画景,娱人眼目,只有意境营造得成功,才能与观众产生共鸣。《山村景色》构图体现出沉重压抑的感觉,色彩上整体来看“墨重于色”,以深蓝色、灰色、黑色等冷色调来表现阴郁的氛围。这一切或是特殊时期作者阴郁的心情的一种表达,堪为一切景语皆情语之力作!另外,从创作时间来看,此藏品堪为吴冠中最早的水墨巨制亦不为过,其珍罕程度,毋庸质疑及赘述。

吴冠中一直在研究中西方艺术的基础上寻找两者的结合点,选择将中国传统水墨写意与西方现代表现性绘画相互融合的绘画道路,这使得他的作品有别于众人,独具个性化、现代性,同时渗透着中国式意象、东方神韵。他在二十世纪中国艺术史上创树了一种新的可能性—不刻意摹古,不刻意追随历史上的大师,也可能创作出十足中国风味的绘画作品。

相关文章

  • 国画赏析 | 蒋兆和人物画《爷孙劳动图》晚年代表作
    国画赏析 | 蒋兆和人物画《爷孙劳动图》晚年代表作

    核心提示: 蒋兆和(1904~1986),四川沪州人。现代人物画家和美术教育家,央美教授,为徐悲鸿写实主义绘画体系的重要人物,20世纪中国现代水墨人物画的一代宗师、中国现代画坛独领风骚的艺术巨匠。创作以骨法用笔为基,融汇西画造型之长和山水画的皴擦点染技法,画风质朴、深邃,笔墨精湛娴熟,人物形象真实、生动,在丰富中国水墨人物画的表现手法方面颇有创造。下面精选呈...

    1942 国画资料 国画讲解 国画作品
  • 传世国画赏析 | 文征明《吴中胜概图》图赏
    传世国画赏析 | 文征明《吴中胜概图》图赏

    △明 文徵明 吴中胜概图(画芯) 绢本 175x31cm△文徵明 吴中胜概图(画芯) 局部 -1△文徵明 吴中胜概图(画芯) 局部 2△文徵明 吴中胜概图(画芯) 局部 -3△文徵明 吴中胜概图(画芯) 局部 -4...

    1141 国画科普 国画作品 传世国画欣赏
  • 国画欣赏 | 傅抱石《屈原先生小像》首度面世
    国画欣赏 | 傅抱石《屈原先生小像》首度面世

    傅抱石(1904~1965)原名长生、瑞麟。他以抱石为名完全是出自对屈原「抱石投汨罗」之举的仰慕和崇敬。傅抱石早年就痴爱屈原与《楚辞》,后受郭沫若影响,作相关题材较多。1942年首作此题,之后屈原与《楚辞》题材的创作伴随一生。下面从本人藏品中甄选呈献傅抱石首度面世人物画《屈原先生小像》,以飨藏家。65×135.5cm。非专业拍照图片未经任何艺术处理。△傅抱石...

    231 国画科普 国画作品 国画欣赏
  • 国画赏析 | 黄宾虹作品《忆写巴蜀之游》丈六恢弘巨制!
    国画赏析 | 黄宾虹作品《忆写巴蜀之游》丈六恢弘巨制!

    黄宾虹(1865~1955)先生是一代山水画大师,也是一位学者型的艺术家,他在书画理论和创作方面都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做出了突出的贡献。“黑、密、厚、重”的笔墨中,蕴涵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伟大精神。特别是他在绘画中的“内美”主张和以此为追求的笔墨实践,为中国画坛和后学者带来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可以说黄宾虹是中国传统笔墨的集大成者以及将笔墨推上高峰的一...

    1798 国画知识 国画百科 国画赏析
  • 著名国画鉴赏 | 丁观鹏《宝相观音》欣赏
    著名国画鉴赏 | 丁观鹏《宝相观音》欣赏

    清代丁观鹏所绘的宝相观音图。图绘千手宝相观音一尊,各手分别持小斧、莲花、宝剑、弓箭等各种法宝;头上祥云朵朵飘荡,云中托出小佛十尊,花朵飞扬。观音面容和手臂作多层烘托,有较强的立体质感。说明作者在继承传统技法的同时,也吸收了西洋画的明暗、透视等特点,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清 丁观鹏《宝相观音》148 x 80.8 cm观音,全称“观世音”,是梵文的意译,又译作“观...

    803 国画知识 国画图片 传世国画赏析
  • 传世国画作品 | 董其昌《江山秋霁图》欣赏
    传世国画作品 | 董其昌《江山秋霁图》欣赏

    董其昌《江山秋霁图》纸本水墨, 29254厘米。美国克利夫兰艺博馆藏。此图绘山峦连绵,山石重叠,树木苍翠。全卷以淡墨绘制,山石面再晕染,树木枝叶以浓墨渲染,多面立体,清爽干净。卷尾由董其昌题:“黄子久江山秋霁似此,尝恨古人不见我也。”黄公望,元代画家。自称浙东平阳人。陶宗仪《辍耕录》称其“本姓陆”,出继温州平阳黄氏为义子,因改姓黄,名公望,字子久,号一峰、大...

    1691 国画知识 国画图片 传世国画赏析
  • 国画赏析 | 齐白石经典《动物四屏》雅俗共赏!
    国画赏析 | 齐白石经典《动物四屏》雅俗共赏!

    齐白石艺术的雅俗共赏,源于他的艺术审美具有浓厚的乡土风情和天真质朴的童真趣味,他把生活化的绘画题材巧妙的融入传统文人画之中,创造出了清新质朴却又意境深远的绘画作品。民间艺术和文人画风的相结合,创造了雅俗共赏的绘画形式,逐渐迎合了大众的审美趋势,达到了中国现代写意花鸟画的高峰。下面从庋藏多年其数百件作品中悉心甄选谨献齐白石经典佳作《动物四屏》,以飨藏家。133...

    1822 国画科普 国画作品 国画欣赏
  • 国画图片 | 齐白石作品《池塘蜻蜓》2.2尺
    国画图片 | 齐白石作品《池塘蜻蜓》2.2尺

    核心提示:齐白石,世界文化名人。曾任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文史馆研究馆员,中国画院名誉院长。兼擅花鸟、虫鱼、山水、人物、书法、篆刻、诗歌。以其纯朴的民间艺术风格与传统的文人画风貌相融合,达到了中国现代花鸟画最高峰。齐白石一生画了上万只蜻蜓,他笔下的蜻蜓生动传神,赋予了鲜活的艺术感染力。下面为美术资料网藏品,齐白石国画作品《池塘蜻蜓》。...

    1799 国画知识 国画百科 国画赏析
  • 著名国画欣赏 | 周昉《簪花仕女图》欣赏
    著名国画欣赏 | 周昉《簪花仕女图》欣赏

    《簪花仕女图》传为唐代周昉绘制的一幅粗绢本设色画。作品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簪花仕女图》是周昉贵族人物画风格的代表。同时也体现出贵族仕女养尊处优、无所事事、游戏于花蝶鹤犬之间的生活情态。周肪 簪花仕女图卷 18246.4cm画中描写了六位衣着艳丽的贵族妇女及其侍女于春夏之交赏花游园。画作不设背景,以工笔重彩绘仕女五人,女侍一人,另有小狗、白鹤及辛夷花点缀其间...

    1631 国画常识 国画图片 著名国画鉴赏
  • 著名国画欣赏 | 明代陈洪绶《林亭清话图》扇面赏析
    著名国画欣赏 | 明代陈洪绶《林亭清话图》扇面赏析

    陈洪绶,明木清初著名书画家、诗人。字章侯,号老莲,别号小净名,晚号老迟、悔迟,又号悔僧、云门僧。擅人物。林亭清话图之一《林亭清话图之一》中松树绿叶如盖,松下有小亭一座,人们在休憩观景。远处石块堆磊,极有风致。画而设色淡雅古朴,画风清秀。林亭清话图之二《林亭清话图之二》中绘有山石树木。两棵秋树立于石前,一棵枝干槎栖,叶片凋落,另一棵枝干曲折,尚有残叶。构图简雅...

    371 国画知识 国画图片 传世国画赏析
  • 传世国画作品 | 周璕作品《嵩华毛玉图》图赏
    传世国画作品 | 周璕作品《嵩华毛玉图》图赏

    周璕《嵩华毛玉图》,创作年代:不详,规格:194×59cm,材质:绢本设色周璕(1649—1729),字昆来,上元(今南京)人。按读画辑略作“河南嵩山人,后入江宁籍”,历代画史汇传引画徵录作“号嵩山”,考画徵录无此三字。工人物、花卉、龙马,其画龙烘染至百规。...

    1435 国画资料 国画讲解 著名国画作品
  • 传世国画赏析 | 杜堇作品《题竹图》欣赏
    传世国画赏析 | 杜堇作品《题竹图》欣赏

    《题竹图》为杜堇大幅作品的代表作。图绘一文士头戴高冠,着广袖长袍,面容萧散,长髯飘然,正执笔在竹上题诗,其左侧一童子捧砚侍立,右侧一老一幼凝神观看。背景有山石、石栏等。从文士穿着、神态和题竹的主题来看,应为北宋著名诗人苏轼。《题竹图》轴,明,杜堇绘,绢本,设色,纵189.5cm,横104.0cm。图中人物衣纹简洁,多方折用笔,或起笔略顿收笔渐轻,或起笔较轻收...

    941 国画常识 国画图片 著名国画鉴赏
  • 著名国画鉴赏 | 文徵明兰花图扇页欣赏
    著名国画鉴赏 | 文徵明兰花图扇页欣赏

    此图绘兰花与荆棘相伴而生的田野风光。文氏以挥洒豪放的笔墨,表现兰叶摇曳之美;以迟缓的中锋运笔,表现荆棘的坚韧而多刺。在一件作品中将不同的物象施以迥异的笔法,由此可见文氏所具的高超绘画技法。《兰花图》扇页,明,文徵明绘,金笺,墨笔,纵16.8cm,横50.9cm。扇页有自题:“离离水苍珮,居然在空谷。虽多荆棘枝,春风自芬馥。徵明。”钤“徵明”白文印。画家文徵明...

    1418 国画知识 国画图片 传世国画赏析
  • 国画欣赏 | 傅抱石《东山携妓图》尽显魏晋风流
    国画欣赏 | 傅抱石《东山携妓图》尽显魏晋风流

    摘要:傅抱石的抱石皴和独特的古装人物画,为中国绘画史留下重要的一笔。除了在山水画方面的别出心裁,傅抱石在人物画方面也独树一帜。傅抱石人物画大多与文史和典故有关。历史上以东山携妓为题作画者并不少,如明代的沈周、郭诩,清代的华嵒、费丹旭都有作品传世。近现代冯超然等大家亦以东山携妓为题作画,其中尤以傅抱石此类作品阵容最为强大且为此中翘楚。下面从本人藏品中精选呈献傅...

    1926 国画资料 国画讲解 国画作品
  • 国画赏析 | 范曾国画作品《竹林幽兴》
    国画赏析 | 范曾国画作品《竹林幽兴》

    核心提示:范曾,中国当代著名学者,书画巨匠,散文家,艺术理论家,美学家,教育家,鉴赏家,杂学家,讲演家,社会活动家,慈善家,诗人。下面为中国美术资料网收藏的范曾国画作品-《竹林幽兴》。辛卯,十冀范曾。3尺。手机简单拍照,图片未经任何艺术处理。北京荣宝斋手工装裱。国画作品图片欣赏▲ 范曾国画作品《竹林幽兴》▲《竹林幽兴》局部图-1▲《竹林幽兴》局部图-2人物简...

    1981 国画知识 国画百科 国画赏析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