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废画三千——张国樟美育专栏第四十一期[图文]

时间 : 05-07 投稿人 : 珂儿 点击 :

废画三千——张国樟美育专栏第四十一期 | 美术资料

近现代-李可染-青山密林美析:《青山密林图》是李可染山水画--蜀中系列作品中的一张代表作。蜀中的生活影响了李可染的一生。《青山密林图》沿用了李氏的丰碑式构图。通篇运用了大泼墨,使画面显得水气淋漓,华滋大气。李可染先生喜欢画水田,《青山密林图》中的水田像明镜一样穿插于青山密林之中,若隐若现。密林中的亮光处的-农夫水牛-小桥-农舍构成了作品的画眼,黄昏中的大山中的空白,使水田的空间显得格外的深邃。这是李可染从生活和自然中得到和感悟,为我们创造的独特的艺术审美。

中国画美学是历代画家精益求精的宝贵遗产。李可染先生曾经说过废画三千。大概含义是三千张作品中才能挑出几张自己满意的。当然这里的三千是虚数,不是实指,意思是创作实践的作品极多。可见要出中国画的好作品精品是很难的,也可见艺术家对美的精益求精的追求精神。李可染先生还特意刻有一颗废画三千印章,经常盖在满意的作品中,其实一个画家的一生,真正满意和流传的作品真的是不多的。

废画三千还有一个含义,就是李可染鼓励自己不要怕画坏的意思。他曾经说过一个画家怕画坏是没有出息的。只要用心画,画坏了没有关系。因为怕画坏,就墨守成规,不敢突破,就会总在自己的圈子里打转,这是一种堕性的表现,是很难进步的。李可染先生就是具有勇气和创新的画家,经常尝试新的画法,他在传统山水的基础上,大胆创新,造就了自己积墨逆光的独特风格。他的夫人说,李可染先生画画时候的擦笔纸基本上不用去买的,用那些废弃的画就够了。可见画家对艺术的严谨和美的孜孜追求。

对于我们作为鉴赏者。要学会欣赏和懂得珍惜,历史上一代又一代的中国画家创作出来的美学结晶。以及那种奉献终生清苦一生的美学精神。这种精神一直在传承在发展。正如晚年的欧阳修,经常拿出自己年轻时的文章来修改。他一篇一篇地仔细修改、润色,哪怕连细小的标点符号也不放过。由于费心费力,身体不好,视力不济,夫人看他这样辛苦,就心疼地规劝说:“老头子,你这么大岁数了,还费这个心干嘛呢。难道你还是小孩子,怕先生骂你吗?”欧阳修听了,笑着说:“我不怕先生骂,却怕后生笑啊,我怕因为偏差、错误等误了后世子孙,这就是死了,也会良心不安的。”就是这种对后世人认真负责的态度,欧阳修成了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成了“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大画家都是精益求精,不满意宁可撕掉废掉,自己都不感动,怎能感动别人;自己不满意,怎能让别人满意。吴昌硕也是如此,一副画作完成以后,挂起来反复自读,同时请友人品评观赏。不论什么人,只要意见正确,他都会欣然接受,再三修改,直到无懈可击,绝不潦草从事,有时发现自己的作品有了败笔,虽已经完成,也会断然弃之,毫不顾惜。吴冠中几十年辛勤耕耘,为海内外瞩目,他的画高价被争相购藏。尽管每幅画都价值连城,可他撕画事件却众人皆知。1966年“文革”初期,吴冠中就把自己回国后画的几百张作品全部毁坏后烧掉;1991年吴冠中整理家中藏画时,将不满意的几百幅作品全部毁掉;撕画时,宣纸脆弱得颤抖,可旁人心惊肉跳不已,那可是一百万一张呀!吴冠中告诉大家:我满意的作品就像我的好姑娘,有一天总要‘嫁’到博物馆和美术馆,可艺术品没有质量就不是艺术品,是废品和垃圾,我怎么能拿那些不满意的作品,去招摇过市,欺蒙喜爱的收藏者和广大观众呢。这是对别人和后世的不负责,我是不想违背自己的良心。真善美是相互影响的,艺术家因为创造美而真挚和善良。我们作为当今东方美学的传承者和继承者,更加要有真挚和善良。

废画三千——张国樟美育专栏第四十一期 | 美术资料

近现代-李可染-茂林清暑美析:李可染的山水画有自然的真实空气感。他一生的宏愿是为祖国河山立传,他从写生出发以改山水画自四王之后所形成的陋习。他倡导师法自然,从自然之中领悟山水画的笔墨精神。进入60年代以后,李可染对“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传统艺术观念有了深入的理解与个性化的实践。这张画作就是他感悟自然创新艺术的结果。李可染喜欢画逆光的山水效果。他用大面积的水墨来表现层层叠叠的夏天的山林。最精彩的是剩下的小块的亮光处,几个人在避暑而谈。有点像易经的八卦图案,大黑之中的白就显得特别的冲击视觉。

废画三千——张国樟美育专栏第四十一期 | 美术资料

近现代-李可染-水墨山水

作者/张国樟:浙江省文化馆副馆长

相关文章

  • 呼吸的生灵展:装置是空间首饰是雕塑[图文]
    呼吸的生灵展:装置是空间首饰是雕塑[图文]

    引发人们各种想象的“空中花园”,在设计师眼中有很强的生命感。这个装置由铝合金框架和特殊塑料条编织组成,可以拆卸和组装。在这个组合的装置中,每个单件都长了一个大孔,张小川说:这是留给它们呼吸的。文/图羊城晚报记者颜英日前,杨青策展的“呼吸的生灵”展览在广州正佳广场的5楼举行,展出张小川设计的四组首饰作品、两组空间装置作品。设计师将大自然的美妙编制...

    460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 网上博物馆不只是疫情之需[图文]
    网上博物馆不只是疫情之需[图文]

    近年来,人们将这种网络形式称之为“网上博物馆”——其拓展了博物馆和美术馆专业范围,也适应了数字化时代的发展要求,更扩大了受众人群以及社会影响。博物馆和美术馆建立起数字资源库,利用云端发布馆藏、介绍展览、开设网上展厅等,这些都是伴随互联网新技术兴起的常规方式。近年来,人们将这种网络形式称之为“网上博物馆”——其拓展了博物馆和美术馆专业范围,也适应了数字化时代的发展要求,更扩大了受众人群以及社会影...

    1760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张晓刚:当代美术史的缩影[图文]
    张晓刚:当代美术史的缩影[图文]

    张晓刚在他的巨幅作品前。张晓刚的《血缘大家庭》作者:何句句每年,为了庆祝巴黎国际当代艺术博览会(FIAC)开幕,Artprice都会公布一系列对当代艺术市场及世界范围内艺术市场的分析报告。2011年FIAC开幕前夕,2010-2011年度当代艺术市场报告如期公布。世界排名前十名单中,张晓刚(微博)以成交总额3006.29万欧元名列第4。如果圈外的你不知是否该为这一长串阿拉伯数字而大呼过瘾,那...

    316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艺术到底多热门 明星都来与艺术家“抢饭碗”[图文]
    艺术到底多热门 明星都来与艺术家“抢饭碗”[图文]

    左起:Kid Cudi 、村上隆、Kanye West明星跨界似乎在娱乐圈已是常态,演员、导演、制片人、公司老板、歌手……这些身份标签常常会汇集于一人身上。而当这些标签不再是挑战,明星们已开始向外延发展,有做设计师,有卖原创品牌,更有甚者当起了艺术家,办起艺术展。当荧幕前的这些明星们频繁出现在美术馆而非舞台的聚光灯下时,让我们不禁深思难道艺术行业都比演艺圈更热门了?连明星都要来分一杯羹。越来越...

    1574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 寻常之处觅胜景 评女画家于茵的花鸟画[图文]
    寻常之处觅胜景 评女画家于茵的花鸟画[图文]

    于茵近照在首届江苏省艺术品博览会南京国际展览中心展厅,有缘相识上海女画家于茵和她的作品,被画家清新自信谈吐和朴实画风所吸引。于茵现为上海市美术家协会海墨中国画工作委员会会员、上海市徐悲鸿艺术研究协会会员、上海中外文化交流协会会员,擅长小写意花鸟画,作品托物兴怀,寄情写意,通过对自然界的花草鸟虫的审美再造,在勾、点、皴、擦、揉、挑、涂、斡、渲染中表现自己对人生和大自然生命意义的认识,体现出“物我...

    1056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观点 艺术评论
  • 艺术赞助名目繁多 你都知道有哪些[图文]
    艺术赞助名目繁多 你都知道有哪些[图文]

    说到艺术赞助,可谓名目繁多,我们大都以基金会作为代表,但是细数,除了大家熟知的基金会赞助和企业赞助外,艺术赞助的种类其实十分丰富。就让我们来看看都有哪些艺术赞助的形式吧。企业赞助的代表:万达集团、凯撒旅游、凤凰艺都中国目前最主要的企业赞助方式是通过艺术收藏来赞助艺术,一方面,对于企业而言,企业通过赞助艺术,可以树立很好的品牌形象,也可以丰富企业的文化和企业品牌内涵;企业在与艺术的互动中,可以...

    803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为什么年轻人开始对博物馆着迷了?[图文]
    为什么年轻人开始对博物馆着迷了?[图文]

    无论是用故宫胶带装饰大牌口红成为新的时髦,还是过去隐居幕后修复文物的匠人成为年轻人的偶像,又或是和腾讯、阿里巴巴、谷歌这样的大公司争相和博物馆合作,曾经高冷的博物馆们,正在用科技和创新手段走入大众视野。2018年初,一档央视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来了。在开播之前,它的一组十分具有“social(社会)风格”的海报和“苹果快闪式”的预告片就吸引了无数眼球,对于一部央视的纪录片来说,这种“文案与...

    1664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观点 艺术评论
  • 书画同人丨剑气书香:读尹一鸿诗书画有感
    书画同人丨剑气书香:读尹一鸿诗书画有感

    尹一鸿,字云鲲,号峨眉山人,四川省文史研究馆巴蜀诗书画研究会会员,成都市书法家协会会员,蜀都书画院理事,成都市民建书画院书法家。1985年迄今,先后在《文艺报》、《美术大观》、《美术界》、《时代美术》、《青年作家》、《法制日报》、《四川日报》等100余家报发表小说、诗歌、美术评论及书画作品数百余件。入编《全国画院院长中国画新作展精品集》等权威画集20余部。部分作品被中央电视台书画院、文化部中国诗书...

    1833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石旭东:幽谷清风山水佳音[图文]
    石旭东:幽谷清风山水佳音[图文]

    石旭东石旭东自幼秉承家学,酷爱习书作画。他因天资聪慧,颇具悟性,又有名家指点,所以路子很正,基础扎实,后受近现代山水大家张大千作品的影响,偏爱山水画的创作,通过临摹研究,体会大师构思构图的匠心,琢磨大师用笔用墨的特点,认真消化吸收,掌握其精髓。加之他长期潜心于书法、文论以及东西方多个艺术门类的学习与研究,日积月累,最终自成一格。石旭东的山水画从临写清代“四王”入手,继承...

    1155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世界邮票上的中国书法名家王宗森在国际上屡获赞誉[图文]
    世界邮票上的中国书法名家王宗森在国际上屡获赞誉[图文]

    王宗森,字玉泉,号龙洲居士,1950年出生,山东淄博人,中华国礼书法家。现任北京华夏邦交国礼书画院副院长、中华全国书画家联合会副会长、中国书画评价管理研究院副院长、华夏国礼书画职称润格评估中心副主任。曾获“华夏德艺双馨艺术家”、“世界书法艺术大师”、“中国公益春晚爱心艺术家”等荣誉称号,作品多次荣获中华国礼特别金奖。得到了海内外热爱中国文化的各界人士喜爱。近日,王宗森成功入选由美国集邮集团、欧...

    1934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刘艺先生“序•跋•书信”选萃之三:《名师指导 <智永真草千字文>》序[图文]
    刘艺先生“序•跋•书信”选萃之三:《名师指导 <智永真草千字文>》序[图文]

    《名师指导 》 46cmx23cmx2释文:北图馆藏《智永真草千字文》拓本与宋拓相较虽有数字残损,但神采依旧,且经多位名人先后收藏,流传至今而弥足珍贵。见此刻帖,不禁遥想当年永师居吴兴永欣寺阁上,净心澄意,日以继夜书写《千字文》八百册之情景。倘非毅力超凡,笔墨精良,焉能有此壮举?由是知永师《千字文》不论真草,皆处于平和心境,默默写来,了无半点火气,由是观之,实可与其祖羲之末...

    219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百科 艺术百科
  • 创意+技术+社交 “云上”文化新体验[图文]
    创意+技术+社交 “云上”文化新体验[图文]

    我们和文化可以建立怎样的连接?在没有互联网的时代,也许是通过欣赏一部电影、去遥远的地方旅行,也许是到博物馆感知历史、在书中寻找“宝藏”……在互联网时代,我们与文化的连接不再只是简单的输入和输出,而是融合与互动,传统文化传承、传播以及文化产业发展呈现出新内容、新渠道、新趋势。在探索中谋求新发展2020年伊始,一场“B站晚会”走红网络。在这场具有超高人气的bilibili跨年晚会上,国乐大师方锦龙与...

    757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百科 艺术百科
  • “党旗飘飘”迎七一:任伟国画艺术[图文]
    “党旗飘飘”迎七一:任伟国画艺术[图文]

    【艺术简介】任伟,斋号知竹堂,1960年生于四川乐至。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中文系,深造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美术创作院研究生班,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联艺术交流中心创作研究员,中国书画艺术研究会常务理事。长期对国宝大熊猫进行专题绘画硏究与创作,其作品面貌新颖,风格独特,在国画界独树一帜。《国宝大熊猫》系列作品被制作成金银条套装热销收藏品。作品被人民大会堂、国家大展及台...

    1916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栗子:迷失在自我心像的花园中[图文]
    栗子:迷失在自我心像的花园中[图文]

    《第五类森林》70cm×140cm廖雯栗子的画面让人联想到现在“灵异片”的场景。我很少看灵异片,可能是因为一直偏爱文字,总觉得对灵异界这类生命潜意识形态的感受,以文字描述远比视觉描绘更富于自如想象。很多年前曾经看过一个灵异片,片名已经忘记,其中一个镜头给我很深刻的印象。记得是一个长镜头,蛇一般穿梭而过,时茂盛而荒芜,时奢华而落寞,无可奈何却无花落去,似曾相...

    1363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书画家宋桂安松风堂现场创作示范[图文]
    书画家宋桂安松风堂现场创作示范[图文]

    宋桂安,男,1961年生,广西师大中文系毕业。后专攻书法和中国画,师承中央美院李可染、黄润华教授。现任北京大学李可染艺术研究会研究员,艺术委员会主任委员。2000年至2006年间曾任桂林陆军学院地方生院美术教授、江苏省国画院特聘画家,陕西美术馆馆外美术师。兼任荣誉职务有中国国画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台湾)荣誉理事。1999年曾被中国文联批准命名为“德艺双馨艺术家”。1987年参加郑州“全国...

    1973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