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李刚田:论书断语[图文]

时间 : 05-07 投稿人 : 嘉嘉 点击 :

李刚田:论书断语 | 美术百科

李刚田,1946年生,河南洛阳人。号仓叟。多次被聘为全国重要书法篆刻活动的评审委员,书法篆刻作品及论文多次入选国内外重要的专业活动并获多种奖项。出版专业著作30余种。为西泠印社副社长,郑州大学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特聘教授。获第五届书法兰亭奖艺术奖。曾任《中国书法》杂志主编,连续三十年当选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

李刚田:论书断语 | 美术百科

李刚田  篆书常建诗  纸本

金文是二千五百年前古老而神秘的文字。铸或刻凿在青铜器上,经过水土的侵蚀、历史的流传,被斑驳铜锈屏蔽了其庐山真面目。如何通过朦胧古意去探求古人的笔法是历史留给后人的课题,如同历史传下了一首神秘的古曲,不是要我们抄录在纸上,而是要用自己的歌喉来演唱,用时代的乐器来演奏这首古曲。我这么做了,努力解脱斑驳古锈的屏障,而以毛笔的自由书写取代之,以在宣纸上墨色的自然渗化表现之。用时代的笔墨语言来表现诡异的古趣,而且用朱砂写金文,更增加了其神秘色彩甚至是宗教意味。品读这样的书法,不是解读其文字内容,而是把握其雕塑般的形式之美,品读在笔笔生发之中的音乐般的节奏之美。(节自《李刚田书印自说——临写金文》)

就书法篆刻艺术的章法形式而言,其类型大概有两种典型,一种是平稳和谐之美,也就是儒家的“中正冲和”之美,孙过庭《书谱》中说:“右军之书,末年多妙,当缘思虑通审,志气和平,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这是和谐美的理想境界。另一种美是在对比、衬托之中产生的。就艺术形式而言,邓石如说:“疏处可走马,密处不使透风,常计白以当黑,奇趣乃出。”他所追求的就是在对比、衬托中表现的美,这种美的形式对视觉具有震撼力,其审美特征是不合儒家中庸之道的,但它却符合艺术形式美的规律。用音乐作比喻,和谐的乐音在舒缓悠扬中抒情,而激昂的乐曲在“嘈嘈切切错杂弹”之中感染人。(节自《篆刻篆法百讲——对比之美》)

李刚田:论书断语 | 美术百科

李刚田  篆书常建诗  纸本

理论家说写字不是书法创作,但我之书扇写字与创作分焉不清。所写的这批扇面,无论如何变化章法形式,如何变化不同书体,但基本上是自己的本来面目,虽然在形式变化上也有所思考,但没有刻意去求新奇与追风格,其间一以贯之地顽固地表现着自我。这个自我不是张扬的、刻意的、设计的、哗众的、媚俗的,而是如日月之泻光华、江河之向东流,一切顺乎自然。自然是大道、是至道、是至境,但这自然又不是原始状态的混沌或童孩时期的蒙昧未开,而是既雕既琢、复归于朴。(节自《拥雪书扇散记》)

写扇面不难又难。其不难在于形式,折扇或团扇的形式是相对固定的,书者在这有限的空间与具有规定性的形式中去追求变化与自由。一切是自己的书法基本功在作支撑,所谓的创作中的种种观念、各色主义以及美术性的设计等都表现不出作用。单就技巧与形式来说,扇面书法比其他形式的书法要显得单调与简单。其难在于真正要把扇面写出耐人咀嚼的“味道”来太难了,其难不单单在于形而下的技巧,而在于作者的气质禀赋、文化素养乃至胸襟器识。扇面书法是近观的、静态的,不但要耐“看”,即形式动人,更要耐“读”,即内蕴丰厚。扇面书法在形式上难以出新出奇出与众不同的靓与眩,所以其内在的“文化风格”显得尤为重要。这文化风格不是由顿悟所得,而是渐修而成,是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草色遥看近却无”的一种境界,是对书法细细品读玩味中的文化感受。(节自《拥雪书扇散记》)

李刚田:论书断语 | 美术百科

李刚田  篆书大风歌  纸本

李刚田:论书断语 | 美术百科

李刚田  篆书集王孙钟联  纸本

写意式的作品并不一定具有真正的写意精神,而工笔式的作品也未必没有写意精神,也即驰刀石上刀刀生发间的激情体现。其实写意画中的细节刻画,作者也是小心翼翼地力求简练中的准确,尽精微才能致广大。而工笔画虽然在形质上精雕细琢,而好的工笔画非常重视大的气象,使人感到精神上的自然与开阔。写意与工笔不但要从技法与作品的具体形质上来作分野,更要从精神上来理解“写意”。(节自《写意精神与作写意状》)

古典的文人书法一直在追求一种虚灵和谐之美,前面所谈篆书结构求中正冲和与攲侧变化就是这两种美的形质,中正之势自然表现出虚和之美,而攲侧生势,由势生力,表现出力量的健美。如果说王羲之的行书、褚遂良的楷书表现着虚和之美,那么颜真卿便是厚重的力量美的表现;如果说清人郑簠的隶书表现着一种虚灵之美,那么邓石如的隶书则表现着一种力量型的健美。包世臣评邓石如说书:“怀宁笔势固如铜墙铁壁,而虚和遒丽,非其所能……”李瑞清评其书:“下笔驰骋,殊乏蕴藉。”他们是站在文人中庸审美观上对邓石如书法的批评,但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下笔驰骋与蕴藉中和、铜墙铁壁与虚和遒丽是篆书中两种相对应的审美表现。今天在篆书创作中,我们不能说这两种美孰高孰下,各有其不可替代性,大体来说求虚和之美者多重作品的内在韵致醇厚,求力量美者多重作品外在气势的表现,在创作中都不可缺少,只不过不同的人对此有不同的把握而已。(节自《我说篆书艺术》)

李刚田:论书断语 | 美术百科

李刚田  篆书邓石如碧山书屋联  纸本  2020年

作家是文心雕龙,是大手笔,表现大场景,需要大智慧,而书法篆刻是雕虫小技,为壮夫所不为。然而世间万物大与小是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的,在不同的参照之中又是相对的。没有细节的“大”是大而无当,是假大空。作家笔下的大场景是许许多多的细节堆砌起来的,文学作品中表现的动人细节来源于作者对生活的体验和提纯,细节中表现着作者的才情思绪,写作技巧中展示着作者的慧心。没有细节的优美与深刻,作品便只能“看”而不可读。看者,用眼去看热闹;读者,用心去品味内涵。所以作家须用雕虫的手段来完成雕龙之事。(节自《龙虫并雕——李刚田书印随笔》后记)

王铎书法兼具内涵的文化厚度、形式的表现力和作者精神气质表现的三方面。其文化厚重并非通过书写内容才表现出来,相反,他传世的许多经典作品是把“二王”传世法帖放大开来在大幅的纸或绢素上痛快淋漓地表现自己的审美理想,今天我们可视为“无内容书法”(指文字内容),而不假诗文内容的纯形式表现同样能传达出文化精神和庙堂气象。另一方面在王铎的笔墨表现中,自然流淌着他的气质禀赋乃至其悲剧性的人生经历(其政治上的选择与作为一个人的气质与修养并不可等同而论),其书作中并没有刻意表现自我,而“我”却无处不在。当下展览时代书法创作突出形式而缺失文化气象与人的精神世界,从王铎为代表的明末清初书家的作品中我们可得到一种启示。(节自《李刚田书印自说——临王铎诗稿墨迹》)

大幅可视,小幅宜读;可视者用目,可读者用心;目视其外在形式之美,心读其内在韵味之醇。大幅多重沿空间展开的建筑般的美,相比之下,小幅虽也重形式,但更重沿时序展开的音乐般的韵律。所以大幅重黑白对比、重空间构成、重形式对视觉的冲击力,而小品则重随缘生机的自然书写性、重沿笔势往复和文辞节奏展开的流动之美。大作品重气象恢宏,小品重耐人寻味。(节自《中国当代名家书法小品——李刚田集》后记)

然世间大小是相对而言,无此也无彼。大事情的成败,往往决定于细节,而从一个人的细行琐事中,也可洞窥其胸怀度量。由此推及书法,大幅作品不可虚张声势而索然无味,小品也不可一味展示雕龙镂凤手段而流入甜熟庸俗。小品要有纳须弥于芥子的内在大宇宙,如尺水寸山的画幅,可使人卧游千里,骋思无尽,由此及彼,由微云及泰山,得大气象与深远境界。这大气象与创作的技法、作品的形式有着直接的关系,但最根本是决定于作者的气质禀赋、人格修炼及胸怀学养。所以大幅作品是“造”出来的,小品则是“养”出来的。(节自《中国当代名家书法小品——李刚田集》后记)

李刚田:论书断语 | 美术百科

李刚田  纵横逸气走风雷

李刚田:论书断语 | 美术百科

李刚田  寂寞之道

《论语》曰“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道德经》曰“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都是言做人境界,却贯彻在晚明以来的文人对联书法创作之中。当然,审美在主调中有着多元,雅正之意与金石书卷之气也是清人对联书法所追求的重要审美境界。比起其他书法的形式来说,由于对联书法形式规定性较强,形式的变化空间很有限,于是明末以来文人书家的对联书法无意于在形式上求新求变,而重在内在文化境界的蕴含。前人的对联书法不仅仅让人去“看”,即欣赏其外在的形质之美,更重“读”,即品读其中的意味,从中感受渊深与博大,在文采风流与翰逸神飞的无间交融之中,感受作者的气质禀赋、修养情操与人格魅力。这种将文辞、笔墨、人格糅合在一起的审美方式,是中国古典哲学思想中天人合一,真、善、美合一理念的表现。(节自《李刚田对联书法集》后记)

在注重形式表现的展览时代表现传统文化精神,最重要的、也是最根本的是提升书法创作主体——人的传统文化素质、道德修养乃至人生价值观。书法创造者要克制自然的人性欲望,追求精神的人格理想。书法创作者不但要以作品动人的形式给人以审美的享受,带来感官上的愉悦,这是“为他人”,更要“为自己”,使创作者在投身书法艺术的过程中得到精神的陶冶。思想境界乃至人生境界的净化与升华。不但求艺术形式与表现语言的独立与个性化的追求,更要保持创作者精神的独立与文化品质的个性。作品不但要给人感官愉悦,更要精神感动。作品不仅仅要形式夺人,更要耐人寻味,要承载渊深博大的中华传统文化。这是一个新的课题,也是一个困难的课题,是时代赋予我们乃至后一代书法人的使命。(节自《近百年中国书法回眸》)

李刚田:论书断语 | 美术百科

李刚田  隶书万壑无边七言联  纸本

修身是向内的一种自我陶冶,是精神的修炼、道德的培养、心智的沉潜、定力的铸成。作用于修身的书法远离人的物质利益及生理需求,是精神世界的活动,而当代书法恰恰相反,在书法展览的众多作品“审美竞争”之中,突出作品外在形式的目的是强化作品对人的感官刺激,而缺失的是对精神的陶冶。如果说古代书法重对“人格”的修炼,而当下书法重对“人性”的满足,而“人性”的表现一方面是追求作品形式对感官的刺激,获得感官的审美愉悦,另一方面书法展、赛的形式把书法人带入了竞争的队伍中,书法成为书法人竞争生存的职业,人的物欲支撑着书法创作。对作品外在形式美的刻意追求掩盖着书法内涵深层的中华传统文化精神,也就是崇高的人文精神,职业化、市场化的竞争一方面是推动当代书法繁荣发展的动力,另一方面也化解或稀释着中国传统书法对人的精神修炼与人格培养的作用力。(节自《近百年中国书法回眸》)

我不喜欢把“创新”二字挂在嘴边。中书协在十一届国展中提出“植根传统,鼓励创新,艺文兼备,多样包容”十六字创作理念,是充满辩证关系的,每四个字有独立的内涵,十六个字相互之间又是互为支撑、互为因果而不可分割的。植根传统不是简单的对传承样式的模仿与回归,而是要植根在深厚的、源远流长的传统之中,而生出属于这个时代的树,开出属于这个时代的花,这里对传统的承传是以创新为指向的。而植根传统四个字又是鼓励创新的定语,在植根传统的基础上适时新变,顺势生变,自然求变,而不是没有前提的去割断历史而自作仓颉、天马行空。如没有植根传统作基础而一味高喊创新口号,则千奇百怪生矣,离中华美学精神远矣。(节自《慵懒者说》)

李刚田:论书断语 | 美术百科

李刚田  篆书有志苦心十七言联  2020年

我也不喜欢把“笔墨当随时代”这句话挂在嘴上。这句话出自清初的石涛:“笔墨当随时代,犹诗文风气所转……”原本大概是说创作者跳不出时代大风气的影响。而今人把这六个字作为创作的口号提出,在作品中每每表现出鼓努为力、刻意张扬而失去本真自然。时下展览中的一些作品排除了“真善美”中的“真”而一味求形式之美,这百般做作而失“真”的美可谓“伪美”。……其实不必高喊“笔墨当随时代”这个口号,展览时代的书法与书斋时代的书法自然会发生深刻的新变,每个人自觉或不自觉地都处在这个时代的模铸之中,与这个时代同频共振既是主观的追求,又在客观规律的规定性之中。作而失“真”的美可谓“伪美”。(节自《慵懒者说》)

【详见《中国书画》杂志2022年第8期】

相关文章

  • 试论艺术家自营机构的“商业化”[图文]
    试论艺术家自营机构的“商业化”[图文]

    非营利艺术机构中的艺术家自营机构说到非营利艺术机构,有时我们会进入一个思维误区。游离在主流艺术产业之外、独立团体和地下先锋、充满实验性和批判性、资金筹措艰苦和生存困难等等,这些有着英雄主义气息的词汇在讨论中,往往靶向于近年来在国内持续生长的各类艺术家自营机构,而并不专指宏观意义上的非营利艺术机构。从国际规范来看,非营利艺术机构是一种历史悠久的当代产业结构,它不以牟利为宗旨,各类收益(包括但不限...

    1893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2020年特别推荐艺术先锋人物:谢小毛[图文]
    2020年特别推荐艺术先锋人物:谢小毛[图文]

    谢小毛,1963 年7月生。作品先后参加三、四、五、六、七、八届中青展;一、二、三、四、五届全国篆刻艺术展;全国首届、二届楹联展、西泠印社一、二、三届全国篆刻作品评展;首届、二届、三届《当代流行印风》展、全国六届书展、首届全国隶书展、九九《中国书法》年展、三届墨海弄潮展;首届、二届国际篆刻艺术展;全国当代青年篆刻家作品邀请展;河南省首届、二届、三届中国画艺术展、河南省首届、二届山水画艺术展、河...

    1374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观点 艺术评论
  • 在《红梅喜鹊图》中品读文人画的铮铮傲骨[图文]
    在《红梅喜鹊图》中品读文人画的铮铮傲骨[图文]

    明季书画,崇尚的是“宋人笔墨,画以藏境,字以晋帖”为宗。他们在笔墨上,积极倡导“文人画”的艺术修养。认为一位名副其实的书画家,就必须“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此方可“云烟满纸,丘壑自营”,从而达到一种很高的艺术境界。为什么不少明贤之士,喜学宋人书画?因“宋四家”(苏黄米蔡),皆以晋人笔墨风骨为宗,不仅注重文人笔墨的书卷气,更以诗文修养养画中之境。东坡居士曾论书曰:“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阙一...

    1530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刘玉珠:把青年发展摆在博物馆工作更加重要的位置[图文]
    刘玉珠:把青年发展摆在博物馆工作更加重要的位置[图文]

    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魏金金/摄第八届“博博会”期间,国际博物馆协会、中国博物馆协会和福州市人民政府于23日下午联合主办了主题为“变革中的博物馆青年”的“首届全球博物馆青年论坛”,这是中国和世界性博物馆组织首度为青年博物馆人量身定制的交流平台。会上, 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发表了题为“青年与新时代中国博物馆”的主旨演讲,寄语中国青年,与博物馆共同进步,共同成长。刘玉珠谈到...

    238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如何突破博物馆办展览的思路[图文]
    如何突破博物馆办展览的思路[图文]

    博物馆承担着传承历史、教化于人的社会责任。当今,在民族复兴、文化复兴的道路上,博物馆更应该充分利用其自身资源优势搞活展陈,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因此,如何发挥为数众多的中小型博物馆的展陈功能就显得尤为重要。1.一是突破博物馆一定要展陈馆藏文物的理念一般情况下,博物馆都有自己的馆藏优势,博物馆基本陈列也是基于馆藏文物优势策划布置的。而一些中小型博物馆存在着馆藏文物不够丰富、不成系列的...

    1099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宋元明清时期的瓷制酒具[图文]
    宋元明清时期的瓷制酒具[图文]

    宋代饮食业发达,大型酒楼造酒也兼卖酒,被称为“正店”,当时在北宋的汴梁,光是有名称的正店就有72家之多。其他小酒家则称为“脚店”,更是难以胜数,另外还有食店、饼店和茶肆等。宋人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就描绘了北宋都城汴梁清明时节繁华的城市生活。街道两边店铺林立,行人摩肩接踵,络绎不绝,茶坊、酒肆、食店等随处可见,热闹非凡。《东京梦华录》记载:“人烟浩穰,添十数万众不加多,减之不觉少。所谓花阵酒池,香...

    1163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 收藏与推荐:当代画家张淼艺术赏析[图文]
    收藏与推荐:当代画家张淼艺术赏析[图文]

    艺术简历张淼,字三水,1984年9月出生,男,祖籍陕西省商洛市。现为中央文化干部管理学院中国水墨研究院院士、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书画艺术研究院研究员、西安市中国画研究会花鸟艺委会副主任,长安青年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商州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诗心立象——记青年画家张淼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仙者龙者,皆斯地之人也。人为地之灵,地钟灵毓秀必有隽才出焉!圣敷五教,人文独贲商山洛...

    251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百科 艺术百科
  • 美术馆展览与公众或成为共创者[图文]
    美术馆展览与公众或成为共创者[图文]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的“太虚之境”展览现场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流行为世界各国的美术馆行业带来重重挑战。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我国的美术馆一方面需积极地应对问题,另一方面也在积极展开更为广阔的思辨与实验。那么在审视美术馆基本职能的同时,美术馆应该如何顺应社会需求、跨越学科隔阂,并拓宽美术馆场域的边界?在日前举办的“未然共思:美术馆馆长峰会”上,美术馆馆长会聚一堂,从美术馆的馆藏、展览与公众...

    234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瓷片印记:外商眼里的中国印象[图文]
    瓷片印记:外商眼里的中国印象[图文]

    《陈立立谈明代景德镇民窑瓷器》一书中,有一组研讨晚明克拉克瓷的文章,颇有见地。其中有一篇“克拉克瓷盘风景图案谈”重点谈论了一只克拉克瓷盘上的主体图案,认为“这样的纹饰在明晚期的克拉克瓷中大量出现,成为明晚期外销瓷绘画纹饰的固定模式。”这幅风景图既然大量出现,必有画者的意图在里面。陈立立称此画面为“江南船行图”,于画意有些沾边,但不足的是对画中的具体内容缺少深入的阐释。正好笔者也收藏了一件有相似画...

    1189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感受深厚底蕴——人民艺术家王士峰国画欣赏
    感受深厚底蕴——人民艺术家王士峰国画欣赏

    人物简介:王士峰,江苏无锡人,曾先后研读于中国美院和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院。现为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无锡市美术家协会会员,无锡市锡山区美协副主席,中国文联书画艺术中心画家,中国上海民族书画院院士,南京颜真卿书画院一级画师,江南画院画家。1995年5月,人物画作《皎皎空中孤月轮》在庆祝全国总工会成立70周年书画摄影大赛中荣获一等奖。1997年6月,山水画作《雷雨之后》在中华民族杯书画大赛中...

    1926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明代安国家族书画收藏研究[图文]
    明代安国家族书画收藏研究[图文]

    明 安广誉 仿倪瓒山水图 无锡博物院藏明嘉靖年间(一五二二——一五六六),江南无锡地区曾流传有“安国、邹望、华麟祥,日日金银用斗量”的歌谣。歌谣中提到的三位富豪,分别来自当时无锡地区的三个望族:安家、邹家和华家。三位富豪之一的安国生有七子:安如山(号胶峰)、安如磐(号胶泉)、安如石(号胶阳)(上述三人为嫡出)、安如京(号五峰)、安如冈(号胶崖)、安如陵(号七府君)(上述三人为庶出)、安如岳(号十...

    1149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奇宕高古: 八大山人书法作品[图文]
    奇宕高古: 八大山人书法作品[图文]

    在四僧中,论书法当属八大山人第一,他肃穆高古的书法对他的绘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近代黄宾虹曾提出八大“书一画二”之说,似八大这样书画双绝的巨匠是十分罕见的。八大山人(1626—1705),又名朱耷。目前所能见到的八大最早书迹为顺治十六年(1659)34岁时所绘《传綮写生册》,有楷、隶、行、章草四体,楷书乃明显欧阳询面目,法度森严。康熙十三年(1674),八大49岁时僧友黄安平为其画《个山小像》,...

    1288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向人民汇报,向两会献礼—【德艺双馨书画名家】范传福[图文]
    向人民汇报,向两会献礼—【德艺双馨书画名家】范传福[图文]

    草木蔓发,春山可望。一年之计在于春的大好时光里,春天的盛会又一次奏响时代的强音。2023年3月4日-5日,全国政协第十四届一次会议和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将在北京相继召开。今年将是我们充满希望充满生机的一年!因此本次全国两会备受瞩目,在全国两会召开之际,艺术界举行“德艺双馨书画名家"献礼全国两会的重大活动,郑重向范传福老师发出了活动邀请。当选此次荣誉的艺术家,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创作了大量有生命...

    769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静水流深 ——评翟永华的书法[图文]
    静水流深 ——评翟永华的书法[图文]

    永华的字,像一枚枚沉香木,我们这些忙碌奔波的人,仿佛能闻到作品中传来的幽香。它们凝重、简淡,里面好像隐含着禅意与佛理,给人以繁华灿烂之后重归寂静的感觉。永华的作品,在形式方面没有丝毫的造作,在创新方面也不刻意而为,这来自于他的眼光和自信,他认为那些“猛士书法家”的特点是标新立异,但若无功力植根,终究是无根之木,不会成为发展的趋势。永华的书法,给我最强烈的印象是自然而然,不刻意地凸显与张扬某种技...

    1919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疾病影响下的西方美术:那些诞生或中断的艺术[图文]
    疾病影响下的西方美术:那些诞生或中断的艺术[图文]

    从艺术作品中的瘟疫,由瘟疫诞生的新主题,被瘟疫中断的艺术三个层面展开,从艺术欣赏的视角品读“疾病与瘟疫”对西方美术的影响。一、艺术作品中的瘟疫瘟疫与疾病贯穿着人类文明发展的过程,经历过灾难的人往往会以文学艺术的形式记录或表现灾难及其带给人们的思考。例如战争主题的艺术作品,有些是当时的赞助人希望通过作品来彰显自己的军功或业绩,有些是艺术家希望通过表现战争题材来控诉战争的暴行。然而在绘画中表现瘟疫...

    678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