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顺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先后出版《戴顺智画集》、《戴顺智线描集》、《线描造型艺术》、《戴顺智小品画集》、《戴顺智肖像作品集》、《戴顺智水墨画集》、《戴顺智新作选》,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材《考前素描指导》、《考前速写指导》、《绘画基础入门》等。
戴顺智:牧牛情境,溶于血脉
中国的绘画对画马画牛有着独特的审美情感。
如果说画马大都是缘起战争征伐、出行游猎需求的话,那么画牛则更加贴近了中国农耕社会的根本所出。
应当说,在中国画奠基搭架的时候,牛的图像图画就已经紧贴着时代的步伐在早期中国画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戴顺智,自小在京郊密云乡村长大,喂牛于棚厩,牵牛走田埂,骑牛游山野,牧牛在沟渠。山林草木,树石阡陌,与牛与人融于一体。
后来,戴顺智入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深造六年,科班出身,硕士毕业,作系统学习,打扎实基础,具有很好的造型本领和深厚的专业功夫。
他深入生活悉心探索,特别是他对山民的本真,有着忘不掉剪不断的情感,正是这种对山民有着与常人不同的观察和理解,才形成了他“独持偏见”的创新符号,他将山水画技法以及“天人合一”的理念,融于人物肖像画创作实践之中,其画作画风已为世人所知并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戴顺智绘画注重笔墨形式的符号性特征,如牛毛的画法每每有芒刺在背的感觉,强化了一种象征性与“苍厚”感;人物(多是牧童)肌肤较为光泽嫩滑,强调了一种“润嫩”的感觉。这一点画家已经形成了画家较为形式化的表现手法,同时也具有了象征性的色彩。
戴顺智经常写生,速写积累经验丰富,也就使得在表现人物动态、神势等方面灵活自然,各种趣味的场景随处生发。如老牛与小牛同时放牧时,老牛一面吃草,以免还要盯住小牛的动势,做出不放心的样子。
戴顺智画牛的这一题材来源于儿时生活的强化感受。在画家生活的年代里,正是中国社会特殊的历史时期,对于农村生活的体验这一点是当代年轻画家无法比拟的,所以单纯凭借记忆,就可以塑造出不少这一生活场景的深刻多元表现。加上画家现在依然喜欢深入生活,更为其艺术创作提供了不少深入表现的素材。这也使得画家的这一题材能够走向深入并更为有情趣,也使得艺术表现性的丰富多元成为可能。
牛的憨厚,牛的朴实、牛耐得寒暑辛劳之品格,这正是戴顺智自身性格的写照。
当今时代,熙熙攘攘,名利场中,人心浮动。能够安安静静地摆下书桌画案,气定神闲地作画写心,这已经很不容易,而戴顺智就是这样一个安静的画家,他的牛画,具山泽水牛之状,有野性筋骨之妙,不受拘束奴役,在大自然中得其所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