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由李静书法看周慧珺的书法教育观[图文]

时间 : 04-16 投稿人 : 徽徽 点击 :

[内容提要]在历代书家中,女性书家比较少见,我们知道的便是诸如卫夫人、管道昇等,目前针对女性书家的研究资料也不多,仅有零星寥寥的记载。本文即是针对现代女性代表书家周慧珺的研究,从她的学生李静的书法入手剖析周慧珺的书法教育观,以此还原周慧珺的教育观念。

[关键词]周慧珺?李静?教育?创新?观念

弁言

谈及李静的书法,就不得不提及她的老师周慧珺先生。目前针对她的艺术研究成果不是很多,但这并不影响人们对她的关注程度。我们知道,周慧珺先生腿脚不好,但她用顽强的意志战胜了病痛,创作了一幅又一幅的精品,可想而知,其中的辛苦是常人难以望其项背的。周慧珺与李静亦师亦友,情同母女。可以说,李静是周慧珺一手培养起来的书坛后起之秀,从李静的书法中亦可折射出周慧珺的书学思想。本文即从学书历程、教育观念等方面来剖析周慧珺的书法教育观,以此来谈谈自己的一些见解。

周慧珺(1939—),浙江镇海人。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主席,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出版有《行书字帖——鲁迅诗歌选》《周慧珺行书字帖——历代爱国诗词选 》《周慧珺行书杜甫诗选》《周慧珺楷书前后赤壁赋》《周慧珺行草千字文》《周慧珺教魏碑》等。

周慧珺出生于浙江镇海的商人之家,家里收藏甚富。受家庭熏染,周慧珺自幼学习书法,起初受父亲周志醒影响学习赵孟书法,但“赵书”中的清秀流美一路书风并没有激起她的兴趣,反而无意间发现的米芾《蜀素帖》令周慧珺心生荡漾,从此心摹手追。周慧珺本人在一次访谈中就曾谈及她对米字的喜爱:“米芾的书风跌宕取势,一泻千里,有‘刷字’美誉,我很喜爱。我觉得这还是和我的性格有关联,我喜欢刚强的一路。”自此,周慧珺遍临米字,从米字中汲取养分。

由李静书法看周慧珺的书法教育观 | 美术趣闻周慧珺临《蜀素帖》

此后,周慧珺又得沈尹默、翁闿运、拱德邻等几位大师亲授,在1962年的第一次上海书法展览上以节临米芾《蜀素帖》崭露头角,渐渐走上专业的书法艺术道路。随着书艺上的渐入佳境,一场“噩梦”悄然袭来。1966年至1976年,周慧珺经历了最动荡的“文化十年”,其在《自序》中言:“‘文革’中,家庭遭受变故及自身受疾病折磨,这一时期的书风追求雄强刚健,以表达自己逆境中不甘屈服的心志。”曹正文先生也记录了这一时期周慧珺的创作情况,他说:

周慧珺原有一个幸福的家……但在十年动乱时,灾难没有放过这个家庭,房子被无故没收了,一家三代六口被赶到这间被阳光遗忘的小屋里。除了床,还是床,吃饭桌子也被挤在走廊上。当时周慧珺嗜书法如命,她白天在灯下铺纸、磨墨、挥毫;到了吃饭的时候,她只能让步,独自靠在床头,用手指临空默写古代名家的墨迹。晚饭以后,桌子总算归她所用。家人们都进入了梦乡,她却神游于墨香的天地之中。十年寒窗陋室中,米元章的潇洒,王羲之的奇伟,黄庭坚的清劲,赵孟的秀美,颜真卿的凝重,都一一聚集到她的笔下。更难能可贵的是,她在博采古今名家精华的基础上,闯出新路,形成了自己风流蕴藉、挺拔俊美的艺术风格。

现实环境的艰辛并未将这位不服输的女书家打倒,相反,她一直在执着地前进。她并未囿于米字一家,而是广泛涉猎,有所取舍,终成自家风格。

李静(1956—),出生于上海。现为中国书协理事、中国书协女书法家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书协副主席、行书专业委员会主任。著有《周慧珺传》《一生一首翰墨诗——周慧珺》,出版有《李静书法作品集》《李静教汉简》《李静行书宋词二十四首》《周慧珺、李静解析米芾〈蜀素帖〉》等。

李静自幼喜欢写字、画画,当时经常替小姑姑写毛笔字作业。此后的一段时间,李静都是靠自学,直至1972年在一次上海的书法展上见到周慧珺,自此结下了不解的师徒情缘。

李静书法初学褚遂良、颜真卿,后取法魏碑多种。行书主学米芾,兼学黄、苏、蔡等,稍后学张旭、怀素等草书。结识周老师后,李静在其教导下开始勤攻苦读,不断汲取周老师书法艺术的精华。起初,李静的书法并未逃脱周慧珺书法的藩篱,素有“小周慧珺”之称,及至“80年代中期以后,她东渡日本留学,开阔了视野,汉魏、唐宋、明清无所不涉,尤倾心折服于汉简帛书的古朴率意及明清书法的跌宕多姿。并对日本假名书法的章法布局颇为欣赏,创作时常借鉴并加以发挥“,终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由上可知,周慧珺、李静皆对米字用功甚勤,学书经历也很相似,但她们的书法并未被米字所束缚,而是广泛取法,博涉兼收,走出了适合自己的路子,形成了不同的书法风格。

由李静书法看周慧珺的书法教育观 | 美术趣闻李静临《蜀素帖》

周慧珺从小生活在一个富庶的家庭,书画收藏丰富。但她的一生并不顺畅,坎坎坷坷。童年时期的周慧珺很快乐,走上书法这条道路应是受父亲周志醒的影响,她曾回忆:“父亲对我的影响特别大。我一直记得他说过这样一句话——‘做生意是肮脏的,搞书画是清白的’,因而从小就让我们兄弟姐妹几个练习写字,甚至定下日课。”[5]可以说,父亲周志醒算是周慧珺书法学习的启蒙老师。1966年至1976年,“文化大革命”的到来使周慧珺家庭遭遇重大变故,房屋、字画等被没收,一家六口生活窘迫。此时的周慧珺不仅要面对身体的顽疾,还要担负起家庭的开支,但这恶劣的外部因素并没有阻挡住她追求书法艺术的脚步,反而如痴如醉地心摹手追。

幼时的日课为周慧珺日后的书法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其书初学赵孟,后于米芾用功甚勤,青年时代得益于沈尹默、拱德邻、翁闿运等大家指导,书艺进步神速,将米字的“八面出锋”、欹斜跌宕、“刷字”表现得淋漓尽致。在学米字基础上,又广临北魏碑版、汉简木牍,继而上溯晋唐,下及明清,取法多样。她的书法并没有限于一家,而是一直都在学习多家,广泛吸收,融为一体。可见,在书法道路上她一直都在探索、创新。

由李静书法看周慧珺的书法教育观 | 美术趣闻周慧珺行书作品

如若给她的学书历程做一分期,80年代以前,周慧珺应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帖学派;80年代以后,受翁闿运先生影响,其对金石碑版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开始了对碑学的探索,应是碑帖融合一派。纵观周慧珺的书法,每一时期都有不同的面貌。她的前期书法是不容置疑的,米字的内涵尽显。及至后期,她开始学习金石碑版,这一举措是好的,证明一直在进步、创新,但并不是在学碑的过程中她是用帖学的意味去写的,总感觉书法中少了一丝碑的韵味。

由李静书法看周慧珺的书法教育观 | 美术趣闻周慧珺楷书《陋室铭》

纵观周慧珺的艺术生涯,其成名应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第一次被大众认识应是1962年举办的第一次上海书法展览,被大众熟知并轰动书坛应是《行书字帖——鲁迅诗歌选》的发行,由此引发了“周慧珺热”,可以说达到了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地步;其后,周慧珺便进入上海中国画院成为专职书法家,在此期间,多次访问日本学习交流;再后,周慧珺当选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启用沃兴华、戴小京等人,开始了振兴上海书坛、弘扬书法艺术的工作。可以说,在书法艺术上,求变是她一直都在追求的;在工作上,她一丝不苟,为中国书坛的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由李静书法看周慧珺的书法教育观 | 美术趣闻周慧珺临《韭花帖》

在中国书法史发展长河中,女书家还是占少数的,像周慧珺和李静这样亲密无间的师徒关系更是书史上难见的现象。周慧珺曾对李静说过:“这一生有了你,多了很多快乐。”对于李静来说,能拜周慧珺为师才是她此生最大的幸运,长者改变了晚生的整个人生!是啊,李静不仅拜周慧珺学习了书法,还从她身上学到很多书法以外的知识。笔者认为,李静不仅继承了周慧珺的书法,而且有自己创新的见解,下面逐一剖析一下。

学书历程。周慧珺书法初学颜、柳,后受父亲影响学习赵孟,再后于米芾用功甚勤,在学米基础上,又广临北魏碑版、汉简木牍,继而上溯晋唐,下及明清,取法多样;李静书法初学褚遂良、颜真卿,后取法魏碑多种,行书主学米芾,兼学黄、苏、蔡等,稍后学张旭、怀素等草书,尤倾心于汉简帛书的古朴率意及明清书法的跌宕多姿。

两人学书取法多样,且李静受周慧珺影响,亦于米字下足功夫,且形成了不同的书法面貌。

我们先来看周慧珺的书法。

由李静书法看周慧珺的书法教育观 | 美术趣闻周慧珺行书《苏轼词》

是周慧珺80年代的书法作品,可以看到她将米字的八面出锋、疏密关系处理得恰到好处,再看图3,是她近年的作品,这一作品将早年作品中透出的锋利有所收敛,增添了碑学的意味,将碑融于帖中,给人一种端雅、大方的感觉,又不失刚强的一面。

再来看李静的书法,同样是学米字,前期李静书法风格和周慧珺的很像,我们来看图1和图2,可以看到李静学到了老师书法中的精髓。及至后期,书风为之一变,将汉简、日本假名书法融入自己的书法中,看图4,章法布局上借鉴日本假名书法的排列分布,结体、线条千变万化,富有节奏感,可以说,李静在继承老师的基础上独辟蹊径,形成了个性鲜明的书风。

书法教育。周慧珺和李静在教育上都有独特的见解。周慧珺认为,临帖很重要,更可贵的是可以遗貌取神,融会贯通而成自家风格。周慧珺说:

写字不必笔笔中锋,要妙于起倒,达到四面灵动、八面出锋的境界;字的结构就是布白,字由点画组成,空白处也是字的组成部分,虚实相生、相守,才成艺术品。

还说:在熟谙了用笔技法以后,要特别注重笔势气势、结体造型的有机结合,即便是临摹,也不能忽略这一点,只有这样才能把字写活,写出精气神来!

由李静书法看周慧珺的书法教育观 | 美术趣闻周慧珺行草《毛泽东词》

再来看李静的见解:

在入门学习时,准确地掌握书写技能的知识至关重要。在以往的传统教学中,像执笔、运笔的方法,书写时,指、腕、肘、肩的作用和关系,多是用文字来表述,即使有部分图解,也很难描述出书写运动中的准确定位。

周慧珺和李静的观点如出一辙,李静是周慧珺一手培养的,书学思想自会受其影响,她一直按照老师这种打好基础、求新求变的路子去走,从而取得了显著成就。

由李静书法看周慧珺的书法教育观 | 美术趣闻李静行草《欧阳修词》

结语

周慧珺是当代著名的女书家,她把她的艺术历程称为“书道苦旅”,可想而知,其中的酸甜苦辣是常人所不能体会的。当她挣脱了现实的枷锁、坚定信念、勇往直前的时候,爆发出了惊人的创造力,最终在艺术上取得了突破,成为这一群体的代表,为中国书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我们研究周慧珺,应当从她对书法的教育层面出发,找到共同点并联系起来,这样或许会有新的发现。对于这一具有创新意识的女书家,我们赞叹她对艺术的热爱、追逐,更被她那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所折服。她给予我们的既有精神上的鼓舞,又有书法上的信念——应当具有创新意识。我们应当追逐前人的脚步,跟随时代的评判标准,勇敢地去探索书法的新方向。

由李静书法看周慧珺的书法教育观 | 美术趣闻李静临《王铎》

由李静书法看周慧珺的书法教育观 | 美术趣闻李静临《南皮道士》册页

创新。从两人书风的变化来看,创作上的创新一直是她们书法艺术中所追求的。两人都学米,而每一阶段的书法风格都有所不同,都在由量变引起质变,书法风格大相径庭。

周慧珺并不认为学自己就好,郭舒权在谈李静书法时说:到日本留学期间,字很像周老师,这一手字在日本也大受欢迎。后来,周老师便对她说:“你写的像我,不是好事,要跳出来。”于是,李静就大胆地从经典和民间书法中,尤其是从汉简中汲取自由、瑰丽、神秘的营养,并善翻古人之意,逐渐化成自己的书风。

可见,周慧珺一直引领李静朝着一个创新、求变的方向走,从而两人书法各有独特风格。

由李静书法看周慧珺的书法教育观 | 美术趣闻李静草书《毛泽东词》

周慧珺曾说过:“深入传统、开拓创新永远是艺术家的追求目标。”可见,创新是周慧珺一直追求的。这一点,李静深受影响,在《对书法的思考》一文中,李静曾说:“我决不诋毁流行书风,相反从心里钦佩那些孜孜不倦地追求,虽天真不成熟却勇于闯荡创新的人。”还说:“最后说说自己的创作体会。首先我对书法是很热爱的,临池三十余年,想得最多的还是书法,也时时想着创新,想走出自己的路。”

由李静书法看周慧珺的书法教育观 | 美术趣闻李静意临《王铎诗册》

李静成功了,“如果说,李静的早期作品中,有老师周慧珺的影子,那么,在她近期的书法中,已经充分展现了与众不同的个性。她依然保持着早期的豪放洒脱,然而已经面目大变,读者可以在她的作品中发现汉简的刚劲简练,似乎也能看到日本现代书法的飘逸奇崛”[11]。李静曾说:“与以前的作品拉开距离,告别旧我,是我目前的追求。瞧,我连名字都改了。‘落款:李一儆。’]由此可知,创新是永远不变的追求。

相关文章

  • 美术馆和博物馆人员调动为哪般?[图文]
    美术馆和博物馆人员调动为哪般?[图文]

    在经历了数月的质疑和争议之后,饱受非议的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馆长托马斯·坎贝尔(ThomasP. Campbell)于当地2017年3月1日宣布辞职,这件事引发艺术界轩然大波。然而在这事件背后,我们可以发现关于博物馆馆长调动已不是第一次,且近年美术馆/博物馆从业人员调动尤为频繁。托马斯·坎贝尔(Thomas P. Campbell)大都会博物馆馆长辞职近期备受关注的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馆长托马...

    1960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 紫砂产业:从透支文化积累到市场回归理性[图文]
    紫砂产业:从透支文化积累到市场回归理性[图文]

    筋囊如意石瓢壶江苏宜兴紫砂壶从明代朱元璋提倡喝散茶后诞生,起初仅作为泡茶的工具,直到明代中后期才开始进入文人士大夫的生活,从董其昌、陈继儒等文人开始,紫砂壶逐渐走进文人的艺术创作活动。到了清代,文人更直接参与紫砂壶的制作过程中,许多书画家与紫砂壶作者一起研究造型与装饰等艺术手法,从而把紫砂壶创作推向了紫砂文化的层面。过去的40年,紫砂文化得到了大发展大繁荣,其已成为一种文化产业,甚至已发展到艺...

    1220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姚谦:不只收藏 所有生命体都有恋物癖[图文]
    姚谦:不只收藏 所有生命体都有恋物癖[图文]

    但凡关注过华语流行音乐的人,一定都知道姚谦的名字。王菲《我愿意》、辛晓琪《味道》、蔡健雅《纪念》、李玟《DiDaDi》、萧亚轩《最熟悉的陌生人》……这些如今已然浸透大众生活的数百首金曲,均出自这位金牌词人之手。因合作的歌手多为女性,又加上台湾综艺教母张小燕的一句“最懂女人心”,使“姚谦”的名字前总是冠以类似前缀。去年三月,他又多了个头衔:乐视音乐高级副总裁。不过,当坐在乐视音乐的办公室里,新京...

    1087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观点 艺术评论
  • 李人毅《中国当代画家研究 • 花鸟卷》之莫迎武:彩墨交融 艳中见雅[图文]
    李人毅《中国当代画家研究 • 花鸟卷》之莫迎武:彩墨交融 艳中见雅[图文]

    莫迎武,出生于1956年,祖籍湖南安化。现任湖南省花鸟画家协会副主席、长沙画院副院长、湖南省湘江书画院副院长等职。其作品曾参加全国美展,全国花鸟画展,全国当代名家邀请展等,曾在广州、深圳、长沙等地多次举办个人画展,并赴英国、法国、新加坡、日本等地举行联展。其作品《节节高》被中国旧金山总领事馆收藏,同年10月受邀前往美国参展及艺术考察和学术交流,著有《工艺美术》《莫迎武的水墨境界》《莫迎武画集》等...

    1396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党旗飘飘”七一专辑:金晓海国画艺术[图文]
    “党旗飘飘”七一专辑:金晓海国画艺术[图文]

    【艺术简介】金晓海(晓海),古墨堂史主,浙江临安人。1990年毕业于中国美院,国礼特供艺术家、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画家、G20峰会会晤厅背景画作者。现为杭州兰亭画院院长,中国民族书画研究院副院长、中南海紫光阁画院院士、中国文联书画艺术交流中心会员、中国美术研究院研究员、新华网书画频道艺术顾问、浙江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浙江省国际美术交流会理事、浙江省诗书画之友社理事、一级美术师、教授。金晓海艺术成就...

    1406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艺术双人组合:像是一个思考的整体[图文]
    艺术双人组合:像是一个思考的整体[图文]

    他们是兄弟?姐妹?情人?还是……今夏伦敦皇家学院将为四组著名的艺术双人组合举办展览。他们是查普曼兄弟组合、威尔逊双胞胎姐妹等。以下我们先了解这些艺术家和作品,并听他们讲是如何工作和相处的。查普曼兄弟查普曼兄弟组合的两位艺术家杰克·查普曼和迪诺斯·查普曼,1990年在伦敦皇家艺术学院就读时相识。当前我们虽生活在伦敦和洛杉矶两个不同城市,但仍保持着二十多年来不变的工作方式,我们像是有两个半个艺术...

    1273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百科 艺术百科
  • 有限的形式 无限的诠释[图文]
    有限的形式 无限的诠释[图文]

    朱塞佩·阿尔坎博托 春 布面油画 1563年绘画是需要物质承载的,油画的支撑物从木板到亚麻布;书法从甲骨、钟鼎到竹简、宣纸;版画从木版到石版、铜版等。每种材料因为语言不同的特点都日趋严密,同人类生存法则一样,也都符合着适者生存的法则。物极必反,当一种材料达到使用顶峰,它自己也就失去了自身再创造的可能性,同样伴随而来的是,会有一种新的材料产生并刺激着人们。朱塞佩·阿尔坎博托(Giuseppe...

    1564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盘点世界上名贵汝窑瓷器[图文]
    盘点世界上名贵汝窑瓷器[图文]

    北宋汝窑葵花洗北宋汝窑葵花洗:叫价34轮拍出2亿天价,北宋汝窑天青釉葵花洗是现今唯一存世之葵花六瓣形的盆洗,直径十三点五公分,六葵瓣花式,口略撇,上丰下敛,浅腹薄壁。棱角含蓄,器身随沿起伏,圈足微外撇,底有细小芝麻钉痕三枚。是英国著名的中国古陶瓷收藏家之一艾弗瑞·克拉克夫人的旧藏,上世纪70年代转入日本收藏。北宋汝窑碗北宋汝窑碗:乾隆皇帝御笔题诗国家一级文物,汝瓷碗是北京故宫镇...

    1617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观点 艺术评论
  • 李人毅《中国画家研究·山水卷》之——孔凡智:法度严谨与意蕴深远[图文]
    李人毅《中国画家研究·山水卷》之——孔凡智:法度严谨与意蕴深远[图文]

    孔凡智,男,1954年生于湖南长沙。1982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学院艺术系,1995年在湖南师范大学完成研究学者研修。任教于长沙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院,教授。艺术上师承陈白一、曾晓浒先生,主攻工笔人物画和山水画,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专题展览并被收藏。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湖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长沙画院副院长主要作品:《牵纱图》(中国画)1984年入选第六届全国美展;《孔凡智苗家系列作品展》 199...

    953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民间文物之争出现转机 国家支持民间文物收藏[图文]
    民间文物之争出现转机 国家支持民间文物收藏[图文]

    一般人为什么分不清古董和文物?何谓古董?查阅《现代汉语词典》,该词典将古董、古玩、骨董列为同义词。关于释义,词典指出,是古代留传下来的器物,可供了解古代文化的参考。浏览“百度”关于古董的释义为:为人所珍视的古代器物,也作骨董。由此得知,词典和百度的释义是相近的。而关于“文物”一词,词典给出的定义是,历代遗留下来的在文化发展史上有价值的东西,如建筑、碑刻、工具、武器、生活器皿和各种艺术品等。显...

    982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近读戴泽百岁艺术人生[图文]
    近读戴泽百岁艺术人生[图文]

    夏日树荫(油画)戴泽白玉兰(中国画)戴泽在海洋上(油画)戴泽【艺旅回望】回头去看,风流人物俱往矣,只留下一幅幅时代现场的写生,平静地挂在墙上。白驹过隙,真正属于自己的只有心中的记忆。最美的画,应该是画在时间之上的,时间会给出一切作品答案。——戴泽作为20世纪以来中国第二代油画家、为新中国高等美术教育作出重要贡献的美术教育家,戴泽在中国现当代美术的发展历程中可谓成就卓越、桃李天下。他长期追随...

    964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祝君波:诗书画融合的艺术人生[图文]
    祝君波:诗书画融合的艺术人生[图文]

    颜梅华先生离开我们了。我想起他儒雅的神情,带着姑苏吴语的话音,往事历历在目。我走近颜先生,一是由北京荣宝斋米景扬先生推荐,他多次夸颜先生画得好,引我去拜访。二是深读了他的口述历史,这本书由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我在市政协编《浦江纵横》,很关注优秀的文史读物,读了此书印象深刻,从中摘了两篇在杂志上发表。颜先生是一位艺术天才,少年就出道、成名。小时候他喜欢看连环画,竟自己模仿画了起来,无师自通。后来拜...

    487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四川美术学院教授邹昌义:知白守黑[图文]
    四川美术学院教授邹昌义:知白守黑[图文]

    邹昌义,籍贯四川省安岳县,1944年出生于重庆市。早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绘画系。曾任四川美院附中副校长,副教授,四川美院版画系木版工作室主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四川美院老教授协会副会长,重庆书画院副院长,重庆市现代禅画院顾问,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作品曾参加五年一届的:“第七届”、 “第八届”、 “第九届”、 “第十届”全国美术展览;两年一届的:“第十一届”、 “第十...

    701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精致而迷离:英国版画艺术家眼中的苏州[图文]
    精致而迷离:英国版画艺术家眼中的苏州[图文]

    拱桥紫藤桥石桥伊丽莎白·基思(Elizabeth Keith,1887-1956)是20世纪英国彩色版画大师。基思于1915-1924年在远东旅行,足迹遍布中国、日本、韩国、菲律宾。最令她着迷的是江南一带的苏州等地,因此她创作了一系列反映苏州景致、生活的精美版画,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本文选取基思在苏州期间写给亲友的六封信件和十四幅版画作品,展示她在苏州的所见所闻和创作经历。一我没告诉你我来...

    1955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扇子的生活美学意蕴[图文]
    扇子的生活美学意蕴[图文]

    在中国传统社会,扇子与民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烈日炎炎似火烧,热得受不了,一扇在手,诚能纳凉降暑。每当夏日,无论王公,黎庶,必备扇子。又因古代中国人极具审美情思,即令对普通器物亦加意营造,这就使扇子具有审美色彩,显出艺术特质。所以,除了实用,扇子又有礼仪、审美、身份认同、文化表征等多重功能。帝王出行的仪仗扇,诸葛亮的羽扇,扑流萤的轻罗小扇,《西游记》里的芭蕉扇,孔尚任的“桃花扇”,文人手持的折...

    1382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