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以法取韵探古今 人品能扶书品正——书法家赵嘉符[图文]

时间 : 03-22 投稿人 : 爽歪歪 点击 :

以法取韵探古今  人品能扶书品正——书法家赵嘉符 | 美术观点

以法取韵探古今 人品能扶书品正

------书法家赵嘉符

赵嘉符,一位与人为善、温文儒雅的书法家,一位将自己的思想感情、审美倾向和精神品格融入到书法中的书法家。他的书法作品气格旷达、洒脱俊逸、不假修饰而一任自然,有清逸古雅、自然散淡之感。他以“二王”为宗法,追求典雅、婉媚、飘逸的“中和”书风,注重技法与心法的统一;同时,博采众家之长,注重研习古人法帖和学习当代大家的典范作品,取各家之精华,经数十载潜心钻研、心摹手追,形成了凝重雅逸,温润隽永的书法艺术风格。观他的书法作品,有如夏日的清风,让人倍感清新爽利。

赵嘉符出生于我国的淮河支上游,大别山北麓的豫南商城县,自幼就对书法情有独钟,常常独自临池挥墨,对家乡的“每一湾溪水、每一条小径、每一方土地、每一片竹林”深有记忆,在这里留下了他儿时最快乐最美好的时光。他常回忆道“童年时期的我,就非常好奇地想象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的?城市又是什么样的呢?”,生长在人文底蕴深厚、灵山秀水间的赵嘉符,陶醉在如何实现自己走出去获取知识成就事业的梦想里。

以法取韵探古今  人品能扶书品正——书法家赵嘉符 | 美术观点

1970年,赵嘉符从家乡走出当兵服役,来到了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中心----首都北京,这无疑是他人生中的重大转折。在绿色军营,他把业余时间几乎都用在练字上,临摹了许多古今名家字帖,观摩各种名人名家书法展览,充分利用这里得天独厚的条件,来学习钻研书法技艺。生活在文化氛围浓厚的古都北京,他走进传统,又走出传统;走进生活,又“走出”生活,力图把中国传统笔墨和严谨的特点总结出来,入帖再出帖,博采众家之长,以求达到书法的更高水平。赵嘉符就这样沉醉在自己的书法世界中,冬去春来,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为让自己的书法艺术得到质的飞跃,他还走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遍访名人名家,结交良师挚友,取他们所长,“笔耕不辍,苦练半生”。

赵嘉符在书法创作中崇尚传统,走的是以“二王”为宗法的经典之路,其书法的突出特点是以法取韵、以韵取胜。其书法用笔纯正沉实,讲究法度,结字工中见巧,中锋行笔,点划精到;其用笔,沉着果断,笔画简净,气息一贯始终,浑然一体。在笔法上,他深得“二王”法书之精髓,精炼灵活,行笔方圆相济;其落落大方、平和简淡的字态,苍润隽秀、刚柔相济、萧散虚和的韵致散射出温文尔雅的气象;其结字,平正中欹侧多变,或扁或长,或方或圆,顺势而成,生动自然,饶有情趣,以造成布置均正、形体端严的艺术效果。

以法取韵探古今  人品能扶书品正——书法家赵嘉符 | 美术观点

尤其是他的小行书作品,就是典型的“二王”风格,足可看出他在《兰亭序》、《圣教序》,以及二王尺牍上所下的功夫。他创作的手卷《王冕秋山图诗》,全篇布局严谨,笔笔到位,字字讲究,行气疏朗,错落有致。用墨干、湿、燥、润,自然天成。浓处,不过沉,而如画家点晴之笔,更增几分灵气;枯处,不显燥,如万岁枯藤,更增几分老辣;润处,如春雨润物,正合时宜。全篇气息连贯,一气呵成。更难得的是,他所选的“王冕秋山图诗”内容与其书写风格自然契合,浑然一体,相得益彰。

赵嘉符在书法上的高深造诣和不断积累的丰厚学养,使他的书法创作具有非常丰富的文化内涵。他在书法创作中,丈二屏或八尺屏多选气势宏大的古今名篇,如曹操的观沧海、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李白将进酒、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三国演义开篇词等,书写风格自然、恣肆奔放,气势恢弘豪迈;而斗方、小手卷所选内容多为清新隽永的小诗、小词、小令,如王维的山居秋暝、虞世南的咏蝉、王懿修的九华山等,书法风格追求恬淡俊美。欣赏赵嘉符的书法作品,常常会让人体味到文墨相和之妙,清新俊逸之感。

以法取韵探古今  人品能扶书品正——书法家赵嘉符 | 美术观点

纵观赵嘉符的书法创作,有如他的精神品格,清水芙蓉,毫无雕饰娇矜之态,从其书作上来看,具有相当纯熟的形象感受能力、想象力和艺术的表现力。他用笔纯正沉实,结字工中见巧,可谓是匠心独具,笔法美、字法美和章法美浑然一体;其作品没有大起大落的强烈感情宣泄,没有惊心动魄的感官刺激,而是温雅娴静,如红渠照水,松影摇窗,给人一种清幽淡泊的美感。同时他十分注重线条、墨色的丰富变化和结字的腾挪转让,注重点画的纵横结合,注重情感和性灵的流露。无论是巨制佳构还是素笺尺短,字里行间处处充溢着真率、朴厚、开张的气象。他的书法能让我们的心灵回归宁静、质朴的精神家园,得到亲和本土文化本真精神的洗礼,产生一种久违的亲切感。

以法取韵探古今  人品能扶书品正——书法家赵嘉符 | 美术观点

艺术无疆,境由心起,赵嘉符和历代众多名家学者一样,潜心修习,追求一种自然天趣。他曾心平气和地说:“生活的阅历、艺术的践行能使一个人境随心转。”多年来他奔走在京华、中原乃至全国各地厚重的土地上,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吸取创作营养、掌握鲜活素材、激发创作灵感、点燃创作激情、创作出很多与时俱进的书法精品力作,也成就了他旷达、持重、坦诚的性情,遇淮河则返朴归真,遇大山则奔放豁达。几十年的创作积累,赵嘉符的书法作品给人美仑美奂,淡雅恬静的田园感觉,其作品中,还散发出一种醇厚的秀美意境,跳动出强烈的生命勃发的神韵,那是他对传统书法“精、气、神、韵”的探索以及对笔墨语言的理解。

以法取韵探古今  人品能扶书品正——书法家赵嘉符 | 美术观点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赵嘉符开始参加中国书协、全军、全国、中央电视台及各地组织的国内外书法作品大奖赛,数次获得一等奖、金奖及国际大奖等。多次在北京及外地成功举办个人书法作品展。时有书作捐赠艺术机构或被人民大会堂、八一大楼、美术馆等国家级相关单位收藏。为多家书刊、报纸题写刊名或公司匾牌,为多个我国驻外使馆及外国元首题字题词。热心公益事业,多次捐资帮助病困人群和失学儿童,经常深入部队、基层、老年福利院,为战士、老人挥毫泼墨。他本人作品及传略入编多本大型书画册或辞书,有几十家主流媒体刊登转刊载其先进事迹和艺术作品。

书者,抒也。赵嘉符的书法作品秀美中透着大气,柔和中显出坚韧,颇具大家风范的书写技法更让人耳目一新,过目难忘。他注重在古人法度的同时融入了今人的变化,生动活泼,多姿多彩,有着典雅的现代传统风格,其艺术境界融入中华传统书法的大潮,既海纳百川又如黄河之水,奔流不息。愿他的艺术长青,不断开拓创新,为传承书法艺术作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文房四宝》杂志社 南逸

2014年6月于北京

以法取韵探古今  人品能扶书品正——书法家赵嘉符 | 美术观点

以法取韵探古今  人品能扶书品正——书法家赵嘉符 | 美术观点

以法取韵探古今  人品能扶书品正——书法家赵嘉符 | 美术观点

以法取韵探古今  人品能扶书品正——书法家赵嘉符 | 美术观点

以法取韵探古今  人品能扶书品正——书法家赵嘉符 | 美术观点

相关文章

  • 梵高:用绚烂的色彩折射出纯净的内心[图文]
    梵高:用绚烂的色彩折射出纯净的内心[图文]

    一直以来,梵高的作品在市场上出现的机会屈指可数,一旦出现,便立刻成为竞拍的焦点。本月,佳士得“家族珍藏:梵高到弗洛伊德的纸上作品”专拍在纽约举槌,一共汇集了八幅纸上作品。近20年来拍场上出现的最为重要的梵高纸上作品《莫斯梅半身像》以1043.6万美元(约6754万人民币)成交,领衔全场,但未能像众人期待的那样打破梵高纸上作品的纪录。虽然未能破纪录,但毫无疑问,这是一件极为出色且风格鲜明的肖像作品,...

    677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2023年度书画焦点人物——张岩(组图)
    2023年度书画焦点人物——张岩(组图)

    【艺术简介】张岩,1965年生于山东单县,89年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同年分配到陕西师范大学。02年考入西安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获硕士学位,现为陕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艺术研究院访问学者。绘画有法——品读张岩关于艺事,“三分人事七分天”才是一种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聪慧的张岩出身在鲁西南偏僻的黄河故道边,聪慧的“人事”是...

    282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访美看画纪闻[图文]
    访美看画纪闻[图文]

    封面用图:北宋睢阳五老图毕士常图像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1999年至2000年,王连起应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和普林斯顿大学邀请访美,此行得以遍阅美国公私收藏,也发现了一些“双包案”。在古书画鉴定中,常常会遇到书法或绘画作品有同样的两件或三件的情况,称作“双包案”。过去都认为“双包案”中必有一真一假。实际上有的是一真一假,有的两...

    1749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观点 艺术评论
  • 献礼建党100周年优秀作品选——画家刘一骏[图文]
    献礼建党100周年优秀作品选——画家刘一骏[图文]

    【艺术简历】刘一骏(本名刘贵永),中国龙文化志愿者,中国龙纹技艺非遗传承人,省级陶瓷艺术大师,中国农工党党员,凤城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市政协委员,凤城市龙原书画院院长。曾进修于清华美院韩墨现代彩墨高研班及陶瓷装饰高研班。先后由天津杨柳青出版社出版《彩墨龙技法》《神仙御龙技法》及海外出版《龙道》《中国图腾》等七本书籍,龙图作品及国画山水入选过多次大展。国画龙图在绘画领域从事的画家不多,因...

    406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创新 成为艺术市场关键词[图文]
    创新 成为艺术市场关键词[图文]

    商晚期青铜共父乙鼎,在匡时香港2017秋拍会上获价755.2万港元近几年来,我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呈现稳定态势,企业规模达450余家,注册资本68.5亿元,从业人员6300多人,年成交额稳定在250亿—350亿元,实收拍品款在150亿—200亿元。虽然当前市场规模仅有2011年高峰时的一半,市场行情和关注热度也有较大下降。但我们从另一个角度看,每一次市场波动,其实也是一次市场的反省、净化和提...

    1348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陈师曾:清代山水之派别[图文]
    陈师曾:清代山水之派别[图文]

    我国之画,汉以前多尚人物,逮至六朝,山水始肇其端,然为人物之点缀,尚不能蔚然自立。及唐王维、李思训辈出,山水之画,于焉乃昌。方之欧洲,亦同斯例。试观希腊、罗马以及中世之美术,皆以人物著称。洎夫十七世纪,英法画始有山水。然则山水画之后起,中西竟有相同,殆亦有自然趋势耶。自唐以后,画家代出,而历史久远,流传者少。鄙人见闻简陋,寓目无多,偶一获观,亦难别其真赝。故今日所言,只及清代,盖以时既近,见闻较真...

    689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黑觚艺术“牛首传承”采风创作[图文]
    黑觚艺术“牛首传承”采风创作[图文]

    日前黑觚艺术“牛首传承”采风创作在江苏南京牛首山景区举行。参加此次采风创作的艺术家包括:朱曜奎、续鹤贤、刘亚安、刘俊彪、程克、陈新宇、许利。图为艺术家朱曜奎先生抵达南京,黑觚艺术总经理褚珂亲自迎接。活动首日在牛首山景区融咖啡举行了揭幕仪式。到场嘉宾包括:清华大学离休老干部处处长、清华大学科学技术协会艺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肖延;苏州油画院院长、颜文樑纪念馆馆长葛杨;苏州水墨丝绸画研究院副院长黄...

    777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天地玄黄,金墨无界——潘新明在古今中西之间构建永恒[图文]
    天地玄黄,金墨无界——潘新明在古今中西之间构建永恒[图文]

    胸怀千秋伟业,恰是百年风华,与奥林匹克一路去同行,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到2014年南京青奥会,再到2022年的北京冬奥会与2023年的中国奥艺会,中国与奥林匹克的四次“约定”,充分彰显了奥运会坚定的参与者、奥运会精神积极的践行者的大国担当。百年余来,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历经风雨,砥砺前行。在全球疫情共克时艰的当下,艺术文化越发成为跨越国界的重要纽带。在北京冬奥会之际,期待着更多艺术家携起手来,百...

    1417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影像批评:点石成金——谈苏文的《北京银矿》[图文]
    影像批评:点石成金——谈苏文的《北京银矿》[图文]

    苏文一定是一个好玩而且异常敏锐的老外,否则,他怎能将这么多杂乱无趣的“废片”折腾出一个如此宏大深远的文化主题来?今年的连州国际摄影年展,他凭借这一组层次丰富的《北京银矿》一举摘得评委会大奖。毫无疑问,它的获奖原因主要在于其用信息量极其巨大的废弃照片为我们编织了一个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1985年到2005年近20年的视觉历史文本,蕴含的文化体量之大,足以让其睥睨群雄。不过,它...

    1466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赵金鹤扇面作品赏析[图文]
    赵金鹤扇面作品赏析[图文]

    瑞雪迎春136×68cm2007年艺术的发展是一个以新语言代替旧语言不断向前演进的过程,新语言的诞生必定在视觉上造成一种陌生感,迫使人们要去探索其中的奥秘,因而才更显其不同寻常的魅力,当一种语言不断重复时,陌生感就会消失,因此,对新语言孜孜以求是艺术家生生不息的创造动力。赵金鹤就是这样的一位艺术家,自上世纪80年代初踏入丹青之路以来,便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rdqu...

    1733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朱浩云:从中华书局走出的海派大家沈子丞[图文]
    朱浩云:从中华书局走出的海派大家沈子丞[图文]

    图1。沈子丞先生(1904—1996年)沈子丞(1904—1996年)是民国时期从中华书局走出的一代俊杰、海派大家。名德坚,字子丞。亦作之淳。号淳然居士、听蛙翁,室名“离垢居” “壶芦庵” “听蛙馆 ”。浙江嘉兴人。幼时就对书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小学读书时他被图画老师视为奇才,16岁随私淑县内老画师潘雅声学画仕女,1920年17岁就以优异成绩考入中华书局编辑所图画部做练习生。要知道,当时中华书...

    480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浅聊日本设计中的人性化[图文]
    浅聊日本设计中的人性化[图文]

    因疫情宅家的日子看似已不再,但从全球情势可见,防御若稍有松懈,当初的梦魇就会卷土重来。对于时时刻刻进行着地震与避难演习的日本而言,灾难防范早已成为了民族共识。从日本最具影响力的年度大奖“优良设计奖”(Good DesignAward)也可看出日本设计业的“未雨绸缪”,设计师们永远走在前沿,孜孜不倦地推陈出新,推出真正实用、人性化、前瞻性具备的设计产品。“LOVOT”家庭机器人宅家让不少人习得了好...

    908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周广中2016青绿山水画随想[图文]
    周广中2016青绿山水画随想[图文]

    深山古寺137cmx70cm孙连生看周广中先生山水画随想创新,是现代艺术创作的灵魂早在数年前,就知周广中先生,并在网络上有所交流。三年前,在一次江苏省大众书画院组织承办的书画家笔会上,有幸相遇并目睹其现场进行山水画创作。早在数十年前,我就多次看过许多名家在笔会现场的创作,诸如亚明先生、魏紫熙先生、宋文治先生等。此后多年,也看过一些中青年山水画家的作品及创作。实事求是讲,在这些中青年山水画...

    1629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王羲之被称为书圣的6个必要条件[图文]
    王羲之被称为书圣的6个必要条件[图文]

    书圣赞誉背后的王羲之魏晋时期最著名的书法家是王羲之,而历代对于王羲之的赞誉不绝如缕。唐朝最为著名的皇帝唐太宗认为:“心慕手追,此人而已,其余区区之类,何足论哉!”作为一代英主,能获得如此赞誉,可见王羲之的书法成就之高。但是王羲之为何成为书圣王羲之,他究竟在哪些方面让后世如此评价他呢?实际上呢,这个问题就涉及到了我们如何评价一个书法家他的书法艺术成就的问题,也就是在书法史上,我们为什么会...

    1805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 米开朗基罗壁画作品《最后的审判》赏析[图文]
    米开朗基罗壁画作品《最后的审判》赏析[图文]

    这件作品创作于1534年,米开朗基罗受到教皇克里门七世的委托,在西斯廷礼拜堂祭坛上创作壁画作品。当时的米开朗基罗正在承受信仰和精神的双重危机,所以他将自己承受的巨大痛苦通过主题“最后的审判”表达了出来。这件作品比以前的壁画要简单很多,画面描绘的是基督到来的时候对生者和死者的审判,被基督免罪的人可以永生。不过教堂墙壁的面积十分大,所以米开朗基罗需要考虑清楚,在这个空间中要如何安排四百个左右的人物...

    927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